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在—定教学理念、结构和组织氛围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所表现的组织、言行等行为方式,具有目的性、序列性、个体性等特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受教学目标、教学管理规范和学生学习状态的制约,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周期性和个性色彩。在课堂教学这个系统中,教师行为是学生行为的先导,主导着师生对教育资源的利用,而教师教学行为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习,落脚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不同的教学理念支配着不同的教学行为,而不同的教学行为则会产生迥异的教学效果。请看这样一个教学案例。
对于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一词,下列两位教师有不同的教法。
教法一
(请学生课前查字典,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
师:什么是“饱经风霜”?
生:形容经历了很多困苦和磨难。
师:车夫的脸为什么会“饱经风霜”?
教法二
师: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回忆在生活中看到过的“饱经风霜”的脸,回忆起来的话,请举手。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车夫的这张脸。
生:额头布满皱纹。
生:眼睛深深的陷了进去。
生:颧骨高高地突了出来,脸蜡黄腊黄的,嘴唇干裂,露出一道一道的血口子。
生:头发枯黄枯黄的。
师:从这张脸上你还能不能看出别的什么来?
生:这位车夫家里穷,吃了上顿没下顿。
生:他身体不好,体弱多病,拉车的活对他来说很累很累。
师:是啊!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车夫,光着脚在寒冷的大街上拉车,玻璃深深地扎进了他的脚底,地上流了一大滩血。他想站起采,可是,脚底的剧痛,使他只能蹲在地上呻吟。假如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有h嘲颗善良的心,我们来看看鲁迅是怎么做的……
这两种教法截然不同,教后的跟踪监测结果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在教师出示油画(父亲)后,分别让两个班的学生填写“(
)的父亲”,结果是令人吃惊的:教法一的学生,能填写“饱经风霜”的仅占19%,他们虽然能正确地说出词语的意思,但不能正确使用;教法二的学生能填写的则占了94%,对于“饱经风霜”,尽管不一定能背出字面的解释,却能灵活自如地运用。 教学的最终结果,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看学生运用得如何;不是看教师讲解得怎么样,而是看学生感受得怎么样,看其能否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必须致力于“导”,促进于“学”,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讲是为了不需要讲。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对于相同教学内容、相同年段学生的教学效果,之所以大相径庭,源自不同的教学结构和教学行为方式。由此可见,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是教师引起的,是由于教师不适当的教学行为而形成的。
尽管新课程改革步步深入,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提升,教学方式有了改变,但是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是大有人在,很多教师还是拿着过去的那张“旧船票”,乐此不疲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很多的课堂还是“涛声依旧”。要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人手。
一、整合目标,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教学的意义不仅仅是获取有关的知识,更是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饱经风霜”的教学案例,教法一就只注重了知识的传递,让学生记住词典里的解释,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这只是简单的“告诉”,并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财富。
教法二则是在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认知表象,让词语的丰富内涵变成鲜明的形象、动感的画面,立体地植入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精神的财富。这样的教学,既有知识的理解,又有实践的运用;既有过程的探究,又有方法的引导;既有智慧的启迪,又有情感的熏陶。教学目标既全面又深刻,提高了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二、优化结构,彰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改善课堂教学行为必须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为前提。课堂教学结构是架设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之间的桥梁,任何课堂结构都是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手段等要素的综合体现。改革教学结构,首先得转变教学观念、建构起促进生命发展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结构,必然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课堂教学诸要素的变革,进而优化教学行为。
’
以往的教学结构是单一的,只有信息的单向性传输。教学方式是静态化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是通过讲解和传授,把教学内容呈现、传递给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静静地接受,慢慢地吸收。这样的教学,学生难以获得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师要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运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方法的组合,多种形式的并用,合理安排立体化、动态型、复合式的教学结构,以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来促进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三、激活主体,突出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和学习的主宰,学生主体煮识缺乏,存在着学习行为被动化的问题,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控制,学习材料靠学校采提供,学习目标靠老师采确定,学习任务靠老师来安排,学习行为靠老师来督促,学习过程靠老师来调控,学习结果靠老师来评价。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成了课堂的傀儡、知识的奴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也就不可避免。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要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重要的是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励学生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要力争书让学生自己读,问题让学生自己提,答案让学生自己找,道理让学生自己悟,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感悟探索化、交流活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睿智探索,赏识学生的发现和创造。教师要积极转换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责任编辑:唐立杰)
对于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一词,下列两位教师有不同的教法。
教法一
(请学生课前查字典,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
师:什么是“饱经风霜”?
生:形容经历了很多困苦和磨难。
师:车夫的脸为什么会“饱经风霜”?
教法二
师: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回忆在生活中看到过的“饱经风霜”的脸,回忆起来的话,请举手。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车夫的这张脸。
生:额头布满皱纹。
生:眼睛深深的陷了进去。
生:颧骨高高地突了出来,脸蜡黄腊黄的,嘴唇干裂,露出一道一道的血口子。
生:头发枯黄枯黄的。
师:从这张脸上你还能不能看出别的什么来?
生:这位车夫家里穷,吃了上顿没下顿。
生:他身体不好,体弱多病,拉车的活对他来说很累很累。
师:是啊!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车夫,光着脚在寒冷的大街上拉车,玻璃深深地扎进了他的脚底,地上流了一大滩血。他想站起采,可是,脚底的剧痛,使他只能蹲在地上呻吟。假如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有h嘲颗善良的心,我们来看看鲁迅是怎么做的……
这两种教法截然不同,教后的跟踪监测结果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在教师出示油画(父亲)后,分别让两个班的学生填写“(
)的父亲”,结果是令人吃惊的:教法一的学生,能填写“饱经风霜”的仅占19%,他们虽然能正确地说出词语的意思,但不能正确使用;教法二的学生能填写的则占了94%,对于“饱经风霜”,尽管不一定能背出字面的解释,却能灵活自如地运用。 教学的最终结果,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看学生运用得如何;不是看教师讲解得怎么样,而是看学生感受得怎么样,看其能否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必须致力于“导”,促进于“学”,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讲是为了不需要讲。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对于相同教学内容、相同年段学生的教学效果,之所以大相径庭,源自不同的教学结构和教学行为方式。由此可见,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是教师引起的,是由于教师不适当的教学行为而形成的。
尽管新课程改革步步深入,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提升,教学方式有了改变,但是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是大有人在,很多教师还是拿着过去的那张“旧船票”,乐此不疲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很多的课堂还是“涛声依旧”。要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人手。
一、整合目标,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教学的意义不仅仅是获取有关的知识,更是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饱经风霜”的教学案例,教法一就只注重了知识的传递,让学生记住词典里的解释,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这只是简单的“告诉”,并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财富。
教法二则是在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认知表象,让词语的丰富内涵变成鲜明的形象、动感的画面,立体地植入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精神的财富。这样的教学,既有知识的理解,又有实践的运用;既有过程的探究,又有方法的引导;既有智慧的启迪,又有情感的熏陶。教学目标既全面又深刻,提高了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二、优化结构,彰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改善课堂教学行为必须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为前提。课堂教学结构是架设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之间的桥梁,任何课堂结构都是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手段等要素的综合体现。改革教学结构,首先得转变教学观念、建构起促进生命发展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结构,必然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课堂教学诸要素的变革,进而优化教学行为。
’
以往的教学结构是单一的,只有信息的单向性传输。教学方式是静态化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是通过讲解和传授,把教学内容呈现、传递给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静静地接受,慢慢地吸收。这样的教学,学生难以获得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师要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运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方法的组合,多种形式的并用,合理安排立体化、动态型、复合式的教学结构,以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来促进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三、激活主体,突出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和学习的主宰,学生主体煮识缺乏,存在着学习行为被动化的问题,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控制,学习材料靠学校采提供,学习目标靠老师采确定,学习任务靠老师来安排,学习行为靠老师来督促,学习过程靠老师来调控,学习结果靠老师来评价。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成了课堂的傀儡、知识的奴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也就不可避免。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要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重要的是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励学生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要力争书让学生自己读,问题让学生自己提,答案让学生自己找,道理让学生自己悟,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感悟探索化、交流活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睿智探索,赏识学生的发现和创造。教师要积极转换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责任编辑:唐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