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部落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wysw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NCHORET——吸引法则
  北京鼓楼东大街有一条偏僻的胡同大经厂西巷,因为几乎没有商业性质的店面而几乎已经被游客遗忘,胡同里的建筑风格大多一致,白日里老人们都爱在这里散步、遛狗、侃大山,在人声中一扇黑漆漆的大铁门显得更加沉静,门口一块不知道哪国文字的商标让人难辨是商铺还是居所,然而紧闭着的大门让人产生畏惧不敢推开探视,也因此成为居住此地的居民长久的谈资,可最终不敢推开门的人也知道偶尔会有几个穿着和大家不太一样的年轻人会出入其中。
  这家便是ANCHORET设计师时装品牌寄售店,老板On Kit Wong和Acean因为服装寄售而相识,并于2012年底来到北京开店,希望能够将自己喜欢的衣服品牌和风格带给更多人。店内的服装品牌有ADICIANNOVEVENTITRE,AOIKOTSUHIROI,CHINTEO,GUIDI等,都是质感强、气场内敛不张扬的风格。
  这个面积仅30平方米左右的院子因为“很北京”而被他们看中,室内保持原本的朴实而没有过度装修,灰色的墙面地面与四合院的木制屋檐形成反差,室内光线除了简单的补光外主要依托大大的连排玻璃窗透过的自然光,屋内色调因日照变换而产生渐变。特地用盐水做旧的玻璃窗铁框、自己设计请人打造的铁制展示台、简单装修的小院摆放着竹编的桌椅、简单的空间里每一处细节其实都经过了老板们的精心构思。
  现在,这家隐僻的店已经被越来越多有着共同气场和品位的人发现,如同一个磁场一样吸引着同类前来。熟客们来到胡同娴熟地按铃等待老板应门,生客带有的紧张感则会在进门一刻被“找到组织”的兴奋感而取代。Acean说不习惯被前卫一类的词汇形容,On Kit补充说,会买这类衣服的人注定是小众,没有Logo印满衣服,只有懂的人才知道。之后,ANCHORET会在院子里增加一个咖啡吧,让客人和朋友们都能小憩交流,言语间,一种“地下组织”聚会的感觉油然而生。
  随着国内本土设计力量兴起,越来越多的打着“中国特色”的设计师集成店如火如荼的蓬生起来,随之而来的弊端便是“特色”在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反倒变成了一种平常。ARRTCO是少有的一家在繁多特色中还能拥有自己个性设计师的集成店,除了店内颇有个性的服饰外,还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推广自己的时尚理念,并应用这个平台吸引更多的潮人分享交流。
  进AARRTCO杭州湖滨店,视觉马上被大片的几何菱形装饰所吸引,宽敞的店面空间被高大的展示柜隔成走廊,步入其中,灯光打射在个性化极强的服饰上,便如进入空间隧道一般极具穿越感。在这里可以找到国内外多家原创设计师品牌,洛杉矶人气品牌JOYRICH、(NA)TOO、THE THING、CHI ZHANG等,也可以找到书籍、文具、CD、成人玩具等多种极具个性的设计师作品。以原创设计和艺术为共同发展目标的ARRTCO被称为时尚界的文艺青年,同名服装品牌更是直接将时尚与环保、艺术与趣味相互融合,创造出区别于保守的传统学院派和文艺派,走向大胆、绚丽、混搭的风格,这种通过服饰来表达自我的方式,也正好赢得了ARRTCO所定位的文艺青年们的喜爱,从而形成品牌自身独特的风格。
  除了设计师作品售卖外,ARRTCO亦经常举办各种有趣的活动,为青年设计师、摄影师、插画师等提供作品展示的机会,小型Fashion Show、展览等。ARRTCO在主流氛围中引入游离于边缘与中心的个性标签的同时,也提倡年轻时尚的“Dandy”、“LOHAS”生活方式,鼓励年轻一族拥有个性升华的潮流态度及对生活、梦想独道的价值观念。
  大多数女孩子都很喜欢独特的配饰,但是独一无二的设计师作品却并不容易找到,Alice和Clare也有这样的想法,她们希望能有一家店可以有各式各样与国外同步的、最新、最时尚的配饰,在需要搭配配饰的时候,必定可以在那挑选到喜爱的项链、耳环、戒指或是包包。所以,她们在中国消费者和这些最优秀的欧洲设计师之间建立了“OOAK”这座桥梁。在这里,能够第一时间分享到欧洲最新、最优质的设计师首饰。
  OOAK是One of A Kind的缩写,取“独一无二”之意,从所售卖的产品、零售空间到服务都是独一无二的。走进这座三层小楼,仿佛进入了一个配饰的世界:各种首饰、手表、帽子等琳琅满目。而这些配饰,大多来自英国的设计师品牌,如Alex Monroe、Lara Bohinc、Smith/Grey、LeiVanKash、HenrietteLofstrom、Swash等,也有Shourouk、Ofigami等一些欧洲的品牌。
  小店的三楼还有个小小的Oafe,在悠闲的周末午后,约上三五好友,来这个充满英式风格的小店里,挑选自己心水的配饰和成衣,在三楼的Oafe和朋友们悠闲地喝茶聊天。OOAK还时不时举办一些小的展览和Party,不定期举办的Movie Night也可以让朋友们在这里分享各自喜爱的电影。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零售空间和服务,来到这里一定会让你体验到很愉快的购物经历,在工作之余偶尔放松一下,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当意外把茶水洒在了衣服上时,一般人都会顿觉心情变糟,但生在福建、喜茶爱茶的当代首饰设计师于心蕊却把这样的意外看作一次意义重大的灵感触发。她通过反复的试验与测试各种“意外”留下的痕迹,提取出美丽的元素转化为图案,制作出了以茶为染料的当代首饰系列作品:“小意外诠释成美——茶香宝石”和“小意外诠释成美——果茶”。  听起来简单,但是制作起来却并不容易,衣服沾到茶渍的确不好去除,但让它恒久不变也绝非易事。
期刊
十年,可以让很多事物悄然改变,然而在这十年间,也有很多事物一直在坚守,比如“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的奖项。2013年6月15日,“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在北京颁奖,此时这个奖项已经迈入了第十个年头。  法国著名干邑品牌马爹利一直都很注重与艺术家的合作。马爹利全球品牌传承总监孟尼亚先生表示,之所以一直会支持艺术的发展,因为“马爹利的DNA就是艺术”。干邑的酿制本身需要时间的积淀,需要几十年的陈酿和最后的
期刊
裘航的第一件设计作品完成于大学二年级,是在著名的《MD》杂志主编德国老师DiterZimmer的家具设计课上产生的灵感,虽然这件“处女作”——一张弯曲木的圆凳现在看起来稍显粗糙和简单,但Diter Zimmer这位严谨而风趣的老帅哥导师,给予裘航更多的是启发式教育,让他能够一直走到现在。  “续构设计”的诞生基于裘航多年来的设计心得,喻示着严谨、执着的设计态度和不断延续设计的意味。自打他和志同道合
期刊
2012年,欧敏捷去了期待已久的冰岛。那里既有炙热的火山,也有酷寒的地表,柱状的山峰和融化的冰川组成了欧敏捷心中“Cold asFire,Hot as lce”的状态。她扛回厚厚的一摞冰岛地貌的航拍照片——融化中的蓝白冰川、在雪山里穿行的沸腾岩浆以及在蒸气腾腾的温泉里欢笑的人们。这些都成为了欧敏捷2013年秋冬系列的灵感。  宽松廓形的上衣、直线条的外套、荧光色褶裥以及纯色的长裙成为了这一季里对冰
期刊
对于竹海的印象大多数人可能还停留在李安导演的电影《卧虎藏龙》上,漫天的竹子交错在一起放眼皆绿,风吹竹摇如同波涛一般汹涌澎湃,男女演员在竹海之上飘逸而过如履平地,这种场景对于观众来说内心大概都会受到一些触动。今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学生陆国标是幸运的,这些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只能在影像中看到的场景,对于他来说却是从小看到大的。  “宁”系列家具作品是他的毕业设计,陆国标通过将自然材料及传统工艺结合以找
期刊
4月的北京因为PM2.5闹得人心紧张,5月的昆明因为PX项目搞得沸沸扬扬,环境问题无疑已经成为都市人除了生计和情感问题以外最大的苦恼。灰蒙蒙的空气让人与周围事物的距离加大,而三名来自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将雾霾这个城市剪影提取,设计了一款以木屑和宣纸为材料制作的名为“Foggy Light”的灯,沙粒般的色彩、雪花般的质地,在满足人们生活审美的同时,也传达出了一番社会意义。  李文熙是“F
期刊
孩童的记忆里总有充满童话的色彩,云中的王国、风中的铃声,最好还可以加上一个可以实现的愿望,天边的那朵云,总是承载着孩童满满的幻想和美好记忆。在设计师袁媛的记忆中,年幼的她总是梦想能懒懒地躺在云中睡觉或者玩耍,棉花糖一般软绵绵的云朵真切地存在着,而不再只是难以企及地飘浮空中。  长大后,依然爱做梦的袁媛进入江南大学学习工业设计,之后又在国内外高校进行深造,并于2006年移居巴黎学习设计并进入Loui
期刊
松弛的皮肤好像面具一样摇摇欲坠,是再厚的粉底都无法遮掩的老态。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皮肤和肌肉都会在地心吸引力的作用下逐渐松弛下垂,若想拥有看起来年轻十岁的肌肤,就必须在原有的抗皱保养基础上加强轮廓提升护理,打造紧实上扬的无重力美肌!  重力下的肌肤  老化三步曲  第一步:肌肤弹性下降  多发年龄段:28~34岁  皮肤看起来虽然尚算年轻,你却发现它逐渐变得纤薄、脆弱,弹性也较之前有所下降。从皮肤
期刊
一块木头离开了生命的枝干,可以有多少种结局?埋入土壤,朽化乌有,或积淀为化石;投入火焰,散发光热,化为灰烬;落入人手,千变万化,为器为物;或者,落入水中,流向大海……一块木头进入大海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作为沉船木或漂流木。沉船木是指退役30年以上的船木,由于旧时造船所选用的木料均为坚硬致密的木材,在海水常年的洗礼下,形成了不易变形、抗压耐磨的特性,海水的浸泡侵蚀,也给船木带来了独特的斑驳质感。而
期刊
大家好,时隔一年,神出鬼没的“编辑部故事”又跟诸位见面了。2013年iLOOK杂志有了一些变化,首先我们换了新的刊号,所以从今年1月刊开始,杂志全称已经正式更改为《大视野iLOOK》。同时,我们的办公地点从歌华大厦搬到了朝阳路,编辑部各位因此也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对于生活在北京这类大城市的人而言,上班路线的变化几乎就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至少我们午饭的内容已经与从前完全不同,上下班时触目所及的沿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