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体现的场所,为了有效地上好课,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堂内容,精心设计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大效益。为此,首先要准确把握目标,认真钻研教材;其次,要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再次,要精当课堂教学提问。总之,真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还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要以追求课堂最大效益为目的,那么课堂最大效益是什么呢,那就是要看学生学没学到东西或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生毫无收获,那么也是无效教学。由此可见,只有学生学到了东西,学好了才是有效教学。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本,课堂教学所有一切都是为每位学生的发展服务的,都是为每位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而不是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完了教学内容。那么,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怎样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
首先,要準确把握目标,认真研读教材。《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教什么,怎样教,都对我们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办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与偏差,造成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能搞一刀切,要保证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掌握课堂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拓展一些略带挑战性练习即让他们“吃好”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专门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学习,即让他们“吃饱”。在激发他们兴趣上下功夫。
教材是教学的文本。在钻研课标的同时认真研读教材,哪些该教,哪些不该教,都要有个“量”;哪些教的深,哪些教的浅,都要有个“度”;哪些先教,哪些后教,都要有个“序”。这样才能克服教学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真正达到一课一得。
其次,要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设计基本采用“五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课题,揣摩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即破题;第二步,在老师的诱导下初读课文,让学生初略课文内容;第三步,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味课文语言;第五步,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的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即以教师为主导。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师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双向多边互动反馈。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的调节教学环节,形成灵活多变的教学风格,以达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目的。
再次,要精当课堂教学提问。提问是语文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明确学生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处,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要与学生的智力和只是发展水平相适应,问到学生水平上,问到学生心里处。 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要讲究艺术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问题过于简单或过于琐细,或过于千篇一律化,或过于空洞化,这些都是形式主义的设问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启而不发,课堂死气沉沉,或者相反,课堂表面轰轰烈烈,实际上却一无所获,当答案与老师答案不一致时,老师不做引导,反复追问,直到答案与老师答案一直为止。这种滥用提问反而会影响学生的思维,降低课堂教学效益,把学生引进死胡同。
提问要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内容理解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要求从文悟道,文道统一,从语言文字入手受到情的感染和理的启迪。如笔者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鲁迅先生说的“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是个含义深刻的句子。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提出了三个问题:(1)从字面上看,这句话是说什么?(2)联系鲁迅说这句话的社会情况,这句话有什么更深刻的含义?“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什么?谁会“碰壁”?(3)鲁迅先生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怎样?通过讨论,学生不仅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还认识到这是一句双关语,激起了学生对黑暗旧社会的憎恨和对鲁迅先生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的崇敬。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和情绪的不同状态,恰当地设计问题,有利于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从而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动态平衡。
总而言之,真正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还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创新,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要以追求课堂最大效益为目的,那么课堂最大效益是什么呢,那就是要看学生学没学到东西或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生毫无收获,那么也是无效教学。由此可见,只有学生学到了东西,学好了才是有效教学。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本,课堂教学所有一切都是为每位学生的发展服务的,都是为每位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而不是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完了教学内容。那么,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怎样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
首先,要準确把握目标,认真研读教材。《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教什么,怎样教,都对我们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办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与偏差,造成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能搞一刀切,要保证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掌握课堂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拓展一些略带挑战性练习即让他们“吃好”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专门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学习,即让他们“吃饱”。在激发他们兴趣上下功夫。
教材是教学的文本。在钻研课标的同时认真研读教材,哪些该教,哪些不该教,都要有个“量”;哪些教的深,哪些教的浅,都要有个“度”;哪些先教,哪些后教,都要有个“序”。这样才能克服教学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真正达到一课一得。
其次,要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设计基本采用“五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课题,揣摩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即破题;第二步,在老师的诱导下初读课文,让学生初略课文内容;第三步,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味课文语言;第五步,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的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即以教师为主导。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师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双向多边互动反馈。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的调节教学环节,形成灵活多变的教学风格,以达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目的。
再次,要精当课堂教学提问。提问是语文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明确学生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处,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要与学生的智力和只是发展水平相适应,问到学生水平上,问到学生心里处。 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要讲究艺术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问题过于简单或过于琐细,或过于千篇一律化,或过于空洞化,这些都是形式主义的设问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启而不发,课堂死气沉沉,或者相反,课堂表面轰轰烈烈,实际上却一无所获,当答案与老师答案不一致时,老师不做引导,反复追问,直到答案与老师答案一直为止。这种滥用提问反而会影响学生的思维,降低课堂教学效益,把学生引进死胡同。
提问要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内容理解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要求从文悟道,文道统一,从语言文字入手受到情的感染和理的启迪。如笔者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鲁迅先生说的“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是个含义深刻的句子。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提出了三个问题:(1)从字面上看,这句话是说什么?(2)联系鲁迅说这句话的社会情况,这句话有什么更深刻的含义?“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什么?谁会“碰壁”?(3)鲁迅先生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怎样?通过讨论,学生不仅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还认识到这是一句双关语,激起了学生对黑暗旧社会的憎恨和对鲁迅先生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的崇敬。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和情绪的不同状态,恰当地设计问题,有利于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从而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动态平衡。
总而言之,真正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还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创新,努力达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