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急性根尖炎 消炎止痛糊剂 根管治疗
资料与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①高速涡轮手机1把(进口);②车针(裂钻、圆球钻)各100支;③光滑髓针50根;④扩大针30盒;⑤根管锉30盒;⑥专用片剂捣碎机1台。
材料来源:甲硝唑、强的松、螺旋霉素由药房提供;樟脑酚由齿科材料专卖店提供。
糊剂的制作:将甲硝唑20片、强的松10片、螺旋霉素40片放入专用片剂捣碎机中捣碎成粉末备用。樟脑酚10ml。
使用时粉液比例2∶1。
病例选择和分组见表1。
所选病历分对照组和治疗组:①对照组:50个(恒牙),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6~45岁,其中上前牙10颗,下前牙12颗,上尖牙16颗,下第2双尖牙2颗,磨牙10颗。②治疗组:50个(恒牙),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0-60岁,其中上前牙8颗,下前牙6颗,双尖牙22颗,磨牙14颗。以上牙均为急性浆液期根尖炎。
临床疗效及判定标准:①治愈:无疼痛(-);②显效:轻微痛(+)和中等痛(++);③无效:严重疼痛(+++)。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患者经主诉、查体后确诊为急性根尖炎时,选择麻醉。一般均采用传导麻醉,麻醉显效后,打开髓腔引流通道,牙髓针穿通根尖口,用过氧化氢(双氧水)和次氯酸钠交替冲洗根管,用手或印膜胶固定患者牙以减轻疼痛,用光滑棉针擦洗根管,在髓室内置一无菌棉球开放。嘱患者口服或静点抗菌类药物。②治疗组:患者主诉、查体同对照组,处置前部同对照组,不同的是双氧水、次氯酸钠交替冲洗根管后,隔湿、吹干,用根管锉进行根管预备,用棉花针擦洗根管,擦干后,将粉末与樟脑酚按根管的面积调成适量糊剂,用根管充填器冲入根尖区,用棉球封住洞口,连续用药3天。
统计分析:采用治疗组、对照组指标对照比较配对,t检验P≤0.05。
结 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选择50个牙。治疗组应用糊剂后3天内治愈(无疼痛)40个牙,显效(轻微疼痛、中等疼痛)8个,无效(严重疼痛)2个。
对照组治疗后治愈(无疼痛)2个牙,显效(轻微疼痛、中等疼痛)32个,无效(严重疼痛)16个。
讨 论
根尖炎急性期的止痛问题一直是根尖炎治疗的难关之一。急性根尖炎大多是牙髓炎继发而来,它的发病原因最常见的是感染,均由细菌感染所致,根管内的感染物多来自于牙髓病变感染。初期感染由于位置浅,大多为球菌感染,随着病变的发展,根管是个狭窄的长通道,是适宜厌氧菌生活的环境,随着细菌数量毒力的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加之适宜的环境,厌氧菌将大量繁殖,与进入的球菌协同作用于根尖区,短时间内形成急性炎症,根尖区解剖结构的特点是深而窄,不易引流,药物不易达到,大量细菌产生的有害物质直接毒害组织细胞。最多见的是厌氧菌。致病机制是细菌进入根尖周组织,可产生多种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直接毒害组织细胞或通过根尖炎症和免疫反应间接导致组织损伤,组织损伤出现出血、渗出、组织肿胀,因此根尖炎急性期的主要表现是持续性胀痛,不敢咀嚼,夜里难以入眠,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活。这时患者到医院就诊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止痛,而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髓根扩洗,配合全身用药。全身大量应用抗生素,毒性大,而作用到根尖区的药效又非常低,往往患者用药3~5天才可感到有效果,而止痛的效果不明显,尤其立即止痛的效果更难以达到,患者便会觉得没有达到治疗的目的。患者抱着很大的希望到医院就诊,目的非常明确解决疼痛,经过治疗后疼痛没有改善,有时在根尖治疗时根管治疗的器械反复的磨锉,加重了根尖区的压力,往往不但不能解决疼痛,还使根尖区负荷加大加重疼痛,肿胀反而加速。而且目前根管治疗的费用比以往要高得多,患者觉得花了很多钱却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非常容易引起医患纠纷,而且全身用药毒性大,不良反应多,长期用药容易造成抗药性,且增加患者的负担。我们应用的糊剂中甲硝唑是最常用的消灭厌氧菌药物,强的松有促进急性炎症快速吸收的作用,螺旋霉素用于杀灭其他革兰阴性细菌。根管内细菌多为厌氧菌和革兰阴性细菌,樟脑酚有止痛效果,将这些药物调成糊剂直接作用到根尖区起到强有效的止痛、消炎作用,急性期主要是渗出多,引起胀痛,强的松主要有促进吸收的作用,这样可减少渗出,减轻疼痛,加上樟脑酚的止痛作用,甲硝唑和螺旋霉素杀灭厌氧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协同作用,即可在短时间内起效,消除疼痛,而且不增加患者的负担。我们观察到患者大多可立即止痛,显效非常快,达到了患者就诊的目的,不良反应小,毒性低,避免了患者口服甲硝唑带来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患者非常满意。
通过临床验证,消炎糊剂用于根尖炎急性期的治疗,有着良好的疗效,可解决多年来困扰口腔内科医师根尖炎急性期止痛问题的难点,操作简便易学,价格低,可推广应用,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解决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使患者减轻了不必要的用药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相信随着消炎糊剂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改进将会有更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2
2 冉玉华. 念珠菌蛋白酶对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趋化性研究.中华皮肤病杂志,1996,29(5):372
3 李 霞,凌天镛.槟榔提取物对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8):463-464
资料与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①高速涡轮手机1把(进口);②车针(裂钻、圆球钻)各100支;③光滑髓针50根;④扩大针30盒;⑤根管锉30盒;⑥专用片剂捣碎机1台。
材料来源:甲硝唑、强的松、螺旋霉素由药房提供;樟脑酚由齿科材料专卖店提供。
糊剂的制作:将甲硝唑20片、强的松10片、螺旋霉素40片放入专用片剂捣碎机中捣碎成粉末备用。樟脑酚10ml。
使用时粉液比例2∶1。
病例选择和分组见表1。
所选病历分对照组和治疗组:①对照组:50个(恒牙),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6~45岁,其中上前牙10颗,下前牙12颗,上尖牙16颗,下第2双尖牙2颗,磨牙10颗。②治疗组:50个(恒牙),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0-60岁,其中上前牙8颗,下前牙6颗,双尖牙22颗,磨牙14颗。以上牙均为急性浆液期根尖炎。
临床疗效及判定标准:①治愈:无疼痛(-);②显效:轻微痛(+)和中等痛(++);③无效:严重疼痛(+++)。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患者经主诉、查体后确诊为急性根尖炎时,选择麻醉。一般均采用传导麻醉,麻醉显效后,打开髓腔引流通道,牙髓针穿通根尖口,用过氧化氢(双氧水)和次氯酸钠交替冲洗根管,用手或印膜胶固定患者牙以减轻疼痛,用光滑棉针擦洗根管,在髓室内置一无菌棉球开放。嘱患者口服或静点抗菌类药物。②治疗组:患者主诉、查体同对照组,处置前部同对照组,不同的是双氧水、次氯酸钠交替冲洗根管后,隔湿、吹干,用根管锉进行根管预备,用棉花针擦洗根管,擦干后,将粉末与樟脑酚按根管的面积调成适量糊剂,用根管充填器冲入根尖区,用棉球封住洞口,连续用药3天。
统计分析:采用治疗组、对照组指标对照比较配对,t检验P≤0.05。
结 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选择50个牙。治疗组应用糊剂后3天内治愈(无疼痛)40个牙,显效(轻微疼痛、中等疼痛)8个,无效(严重疼痛)2个。
对照组治疗后治愈(无疼痛)2个牙,显效(轻微疼痛、中等疼痛)32个,无效(严重疼痛)16个。
讨 论
根尖炎急性期的止痛问题一直是根尖炎治疗的难关之一。急性根尖炎大多是牙髓炎继发而来,它的发病原因最常见的是感染,均由细菌感染所致,根管内的感染物多来自于牙髓病变感染。初期感染由于位置浅,大多为球菌感染,随着病变的发展,根管是个狭窄的长通道,是适宜厌氧菌生活的环境,随着细菌数量毒力的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加之适宜的环境,厌氧菌将大量繁殖,与进入的球菌协同作用于根尖区,短时间内形成急性炎症,根尖区解剖结构的特点是深而窄,不易引流,药物不易达到,大量细菌产生的有害物质直接毒害组织细胞。最多见的是厌氧菌。致病机制是细菌进入根尖周组织,可产生多种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直接毒害组织细胞或通过根尖炎症和免疫反应间接导致组织损伤,组织损伤出现出血、渗出、组织肿胀,因此根尖炎急性期的主要表现是持续性胀痛,不敢咀嚼,夜里难以入眠,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活。这时患者到医院就诊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止痛,而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髓根扩洗,配合全身用药。全身大量应用抗生素,毒性大,而作用到根尖区的药效又非常低,往往患者用药3~5天才可感到有效果,而止痛的效果不明显,尤其立即止痛的效果更难以达到,患者便会觉得没有达到治疗的目的。患者抱着很大的希望到医院就诊,目的非常明确解决疼痛,经过治疗后疼痛没有改善,有时在根尖治疗时根管治疗的器械反复的磨锉,加重了根尖区的压力,往往不但不能解决疼痛,还使根尖区负荷加大加重疼痛,肿胀反而加速。而且目前根管治疗的费用比以往要高得多,患者觉得花了很多钱却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非常容易引起医患纠纷,而且全身用药毒性大,不良反应多,长期用药容易造成抗药性,且增加患者的负担。我们应用的糊剂中甲硝唑是最常用的消灭厌氧菌药物,强的松有促进急性炎症快速吸收的作用,螺旋霉素用于杀灭其他革兰阴性细菌。根管内细菌多为厌氧菌和革兰阴性细菌,樟脑酚有止痛效果,将这些药物调成糊剂直接作用到根尖区起到强有效的止痛、消炎作用,急性期主要是渗出多,引起胀痛,强的松主要有促进吸收的作用,这样可减少渗出,减轻疼痛,加上樟脑酚的止痛作用,甲硝唑和螺旋霉素杀灭厌氧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协同作用,即可在短时间内起效,消除疼痛,而且不增加患者的负担。我们观察到患者大多可立即止痛,显效非常快,达到了患者就诊的目的,不良反应小,毒性低,避免了患者口服甲硝唑带来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患者非常满意。
通过临床验证,消炎糊剂用于根尖炎急性期的治疗,有着良好的疗效,可解决多年来困扰口腔内科医师根尖炎急性期止痛问题的难点,操作简便易学,价格低,可推广应用,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解决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使患者减轻了不必要的用药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相信随着消炎糊剂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改进将会有更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2
2 冉玉华. 念珠菌蛋白酶对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趋化性研究.中华皮肤病杂志,1996,29(5):372
3 李 霞,凌天镛.槟榔提取物对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8):46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