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全球化,艺术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被大力推动。现代西方环境设计思潮也大举入侵到民族设计领域。中国传统民居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富的建筑及园林设计经验,广泛地
表现在各地民居中。我们应该继承这些宝贵的设计遗产,并有所提炼,把其中优秀的环境布局手法运用到新时期的建设中,使作品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活着”的作品。本文将结合作者的设计案例,从做项目过程中对民居的分布形成和文化的理解,探讨和总结几点广西地区的主要的民居环境设计布局手法,希望能以此引伸并能应用到实际当中,使现有的本土环境景观设计自然流露出一种本我的、质朴的、清新的民族风采和格调。
关键词:
民居设计环境 布局手法 发扬 民族文化精神
引言:
优秀的设计无论是什么流派,都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化的。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对文化的重视只会不断加强,设计中带有本土文化的烙印是人们求得归属感的基础。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大,民间传统经验丰富,当前世界上很多名家大师的优秀设计思想,常常与我国传统民居的设计思想不谋而合。
1 工程概况
笔者参与的工程项目“广西民族博物馆景观设计”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广西南宁市。在民族多元文化双向交流频繁的现今,为保护及延续各民族文化遗产,由此引出民族生态博物馆概念。此处着重介绍其中室外露天展示园区的景点规划设计(图1)。
2 项目理解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衍变过程中逐渐沉淀并积累起来代表这个民族精神和物质层面的文化,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有属性,而传承文化的介质主要有两种:虚体和实体。
虚体:指的是思想层面,其表达文化的主要方式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字在衍生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名词“风俗习惯”,用来概括民族文化的思想。
实体:表达文化的介质有很多种,而这里只提出最具代表性的介质:民居、服装、农具。
广西地区是一个多民族集聚的地区,其多民族集聚的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一是水系;二是地形;三是地理位置。受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西南各个民族的现有的分布形态。
3 项目设计理论
此次项目的目的是:结合广西各民族风俗风情,合理规划、和谐布局,形成多元典型、可望可及、可游可居、可触可摸、有声有色、有香有味的可持续性生态民族博物馆景点。
3.1整体规划布局
因为此次地形和整个广西的地形大轮廓相似,利用各民族现在只要的分布位置,采用12个民族典型示例,按照方位和海拔高度以实物的形式再现广西各个民族的分布与居住文化。结合改造的地形,将展示区分为三个区域:山地形、山坡形、平地形。完整体现现有各个主要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
山地形:包括的民族有瑶族、苗族、山地壮族、彝族
山坡形:包括的民族有毛南族、仫佬族
平地形:包括的民族有平地壮族、侗族、汉族、回族、水族、京族
3.2 建筑布局
民族民居不是独立的民居建筑单体,是由各种形式聚落组成的外部环境、内部功能组织及空间形态的分析,结合各个民族特有的建筑类型与聚落形式特点,组合分区而设置。
3.3 景观环境布局
民居的景观不是独立于建筑之外的。民居建筑融合于景观环境中,景观环境包融着民居建筑。两者相得益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对民居的理解同时也会对所处的环境理解。特别是民居的分布位置和民族生活习惯同时也制约着外部景观环境的表现。不同的民居建筑、环境(包括植物、用具等)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展示园内展示和了解的主要内容见附表一
4 民居及其环境设计手法
4.1民居的类型和环境总体布局特点
民居之所以有不同的形式,反映出因社会、种族、文化、经济及自然物理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各有差异。大多广西一带民居由于热带气候环境因素则以典型的竹木构高架建筑为主。比如苗族的竹楼和瑶族、壮族木构干栏。此类民居一般“架”在山坡或者山坡石头上,依山而建。民居和山势石头,平台,蜿蜒的山路,植物等一起,以自然为依托,形成外部大环境。其院落形式大多数是每家独立的外庭院。典型的有广西龙胜壮民居。而广西地区的大部分汉族民居和北京一带的四合院的形式相像。中间多设多进层次的院落或者内天井组合而成内环境,院墙以外则是自然风景的外环境。
因地制宜、坐北向南、阳光地段、满室阳光、这都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节约土地,利用天然地勢近水开池,靠溪跨水,宜于方就方,适于圆就圆。广西平地壮族民居多建于山脚缓坡,一则近耕田而不占农田,二则近水而不受水淹。毛南族一般沿山坡而建,瑶族喜欢聚寨而居,多建于山坡较高处。苗族则聚居于深山之中,村寨依山而建,多建于山顶。
建筑的外面,朝南靠墙充满阳光的地带是人们最喜爱的地方。院子内,花园,向阳背风的地方均为主要户外活动场所,小孩可以尽情玩耍,大人可以观赏花卉
及做家务,是美好阳光地段。另西南民居二层晒台地方,作为晾晒、加工,也是充满阳光的地段。
4.2 室外空间
室外空间、内天井、房前屋后、宅旁和半隐蔽的花园是中国传统民居空间处理的特征。现在,建筑设计已由单体建筑的空间概念演进到了环境设计的新概念。民居宅旁的生活庭院、屋后的菜地以及家禽家畜的饲养用地,都围绕着住宅形成宅院,布置得体,构成一个舒适的农家生活环境。例如广西苗寨门前的瓜棚;侗族风雨桥和四周水面环境;鼓楼和前面的鼓楼坪以及四周建筑围合成的活动空间,或者是在石头砌的门前平台载的一棵树和建筑之间的空间等。
4.3 环境布局手法
4.3.1入口
寨门:寨门是广西民居村落的入口。是进村寨的必经之地,起到抵御外敌和划分各村落空间的作用。不同的村寨寨门在细部上有区分,突出各自的特点,而且有些装饰精美。例如侗族的寨门。
住宅入口:住宅中有很多强调入口特征的办法。前廊,围墙与门楼、门道等。比如仫佬族民居的入口门楼,提示了内院与外院的界定空间。
4.3.2步行道
步行道是民居建筑里坊之间充满生活气息的公共空间。步行道上有踏步、拱门和各式各样的宅院入口。步行道时窄时宽,时高时低,曲折变化,给室外空间增加乐趣和神秘感。小路的底景是行进的目标。在小路上散步,选择一个目标朝它走去,然后再选择一个目标继续走,散步时不需辨别方向,感受自然的气息。
4.3.3桥
桥连通着人与水、人与人的感情而成为醒目的标志。民居大多傍水而居,自然少不了桥。侗族风雨桥是较为典型的例子。侗族每到盛大节日,就会在桥上和桥边摆上几十桌庆祝,闲谈、聊天,人与人交流,形成一种民族桥文化。人、水、天、植物等构成一副美丽的民族风景画。
4.3.4生活庭院
中国民居的庭院是农事和生活必需的。生活庭院不能太大,要保持一个外部活动的领域。庭院可以看见人们进出和孩子的游戏,院中铺砌地面,让阳光遍洒;或者在大树下,充满生活气息的。例如很多山地壮族进门上楼前的那片石砌的院子。
4.4 视觉
瞬间的视野与明暗的图案是民居中的视觉特征。民居很注重外景的视野。在民居的道路边、游廊中楼梯上以及房屋之间的夹缝中,用这种瞬时而过的视野景观,把天然的风景引入室内,过目不忘。例如民居庭院的带镂空窗花的景墙等。还有光影的运用,使人自然地由暗处走向明处,也可以限定特定的空间。此外,用明暗对比也能产生空间中的丰富想象,单一纯净的环境使人的空间感受进入内心深处。
4.5 材料
材料的质感效果,材料的天然色彩和纹理,使各地民居具有地方风格。对民居的材料要求是:尺寸小,容易切割与安装,外形能做多样化处理,并富于质感,经久耐用,易于建造和维修等。
墙体材料:木、竹、土、石墙、砖墙等。
地面:石材(例石板路)、木、地砖、瓦片、卵石等
植物:竹子,芭蕉,当地药用植物等
4.6 细部装饰
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图案雕刻:木雕、砖雕、石刻、木刻。
4.7 景观环境其它内容
民居的日常生活用具和传统文化活动工具是室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民族文化的实体反映。在适当地方由于需要放置一些:
生活工具:石碾、水碾、石碓、晾谷架、制陶、谷仓、蓑衣、梯田、瓜棚等
叠石:湖石类、黄石类、卵石类等
装饰小品:竹子(竹片、竹席子、竹筒等)、悬鱼、门钹、山花、织锦、刺绣等
建筑小品:谷仓、水车、鼓楼、风雨桥、寨门、石坊等
除了以上的环境设计手法以外,民居当中还有很多不同的适应环境的例子。每个民族既有共通又都有不用的环境基础,肯定就会有不同的手法,主要是不违背自然法则的,生态的,适用的,美的。
结语
传统民居风格各异却无处不体现了天人合一,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崇尚自然,争取自然,借鉴和发挥自然。中国民居负阴抱阳,藏风聚气地把崇山、秀水、峻石、绿树、竹林、洞桥、小路与建筑融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使民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中国民居浓郁的乡土气息文化还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有情观念。当前现实生活中,沿用的现代化住宅是具有一定的优点,在解决满足人口和居住建筑数量的矛盾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现代住宅由于受垂直组合模式的限制,在居住环境及单元的空间内容方面与传统民居比较还具有不完整性。当前应该不断学习、探讨和领悟民居与环境的共生的手法,看到我国传统民居的精神内涵及其形态,在许多方面均表现出其超前和现代的生态观念,把民居的这种对环境的精神发扬并应用到我们的现代人居建设中。
注:文章内的图表及公式请以PDF格式查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全球化,艺术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被大力推动。现代西方环境设计思潮也大举入侵到民族设计领域。中国传统民居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富的建筑及园林设计经验,广泛地
表现在各地民居中。我们应该继承这些宝贵的设计遗产,并有所提炼,把其中优秀的环境布局手法运用到新时期的建设中,使作品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活着”的作品。本文将结合作者的设计案例,从做项目过程中对民居的分布形成和文化的理解,探讨和总结几点广西地区的主要的民居环境设计布局手法,希望能以此引伸并能应用到实际当中,使现有的本土环境景观设计自然流露出一种本我的、质朴的、清新的民族风采和格调。
关键词:
民居设计环境 布局手法 发扬 民族文化精神
引言:
优秀的设计无论是什么流派,都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化的。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对文化的重视只会不断加强,设计中带有本土文化的烙印是人们求得归属感的基础。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大,民间传统经验丰富,当前世界上很多名家大师的优秀设计思想,常常与我国传统民居的设计思想不谋而合。
1 工程概况
笔者参与的工程项目“广西民族博物馆景观设计”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广西南宁市。在民族多元文化双向交流频繁的现今,为保护及延续各民族文化遗产,由此引出民族生态博物馆概念。此处着重介绍其中室外露天展示园区的景点规划设计(图1)。
2 项目理解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衍变过程中逐渐沉淀并积累起来代表这个民族精神和物质层面的文化,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有属性,而传承文化的介质主要有两种:虚体和实体。
虚体:指的是思想层面,其表达文化的主要方式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字在衍生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名词“风俗习惯”,用来概括民族文化的思想。
实体:表达文化的介质有很多种,而这里只提出最具代表性的介质:民居、服装、农具。
广西地区是一个多民族集聚的地区,其多民族集聚的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一是水系;二是地形;三是地理位置。受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西南各个民族的现有的分布形态。
3 项目设计理论
此次项目的目的是:结合广西各民族风俗风情,合理规划、和谐布局,形成多元典型、可望可及、可游可居、可触可摸、有声有色、有香有味的可持续性生态民族博物馆景点。
3.1整体规划布局
因为此次地形和整个广西的地形大轮廓相似,利用各民族现在只要的分布位置,采用12个民族典型示例,按照方位和海拔高度以实物的形式再现广西各个民族的分布与居住文化。结合改造的地形,将展示区分为三个区域:山地形、山坡形、平地形。完整体现现有各个主要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
山地形:包括的民族有瑶族、苗族、山地壮族、彝族
山坡形:包括的民族有毛南族、仫佬族
平地形:包括的民族有平地壮族、侗族、汉族、回族、水族、京族
3.2 建筑布局
民族民居不是独立的民居建筑单体,是由各种形式聚落组成的外部环境、内部功能组织及空间形态的分析,结合各个民族特有的建筑类型与聚落形式特点,组合分区而设置。
3.3 景观环境布局
民居的景观不是独立于建筑之外的。民居建筑融合于景观环境中,景观环境包融着民居建筑。两者相得益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对民居的理解同时也会对所处的环境理解。特别是民居的分布位置和民族生活习惯同时也制约着外部景观环境的表现。不同的民居建筑、环境(包括植物、用具等)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展示园内展示和了解的主要内容见附表一
4 民居及其环境设计手法
4.1民居的类型和环境总体布局特点
民居之所以有不同的形式,反映出因社会、种族、文化、经济及自然物理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各有差异。大多广西一带民居由于热带气候环境因素则以典型的竹木构高架建筑为主。比如苗族的竹楼和瑶族、壮族木构干栏。此类民居一般“架”在山坡或者山坡石头上,依山而建。民居和山势石头,平台,蜿蜒的山路,植物等一起,以自然为依托,形成外部大环境。其院落形式大多数是每家独立的外庭院。典型的有广西龙胜壮民居。而广西地区的大部分汉族民居和北京一带的四合院的形式相像。中间多设多进层次的院落或者内天井组合而成内环境,院墙以外则是自然风景的外环境。
因地制宜、坐北向南、阳光地段、满室阳光、这都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节约土地,利用天然地勢近水开池,靠溪跨水,宜于方就方,适于圆就圆。广西平地壮族民居多建于山脚缓坡,一则近耕田而不占农田,二则近水而不受水淹。毛南族一般沿山坡而建,瑶族喜欢聚寨而居,多建于山坡较高处。苗族则聚居于深山之中,村寨依山而建,多建于山顶。
建筑的外面,朝南靠墙充满阳光的地带是人们最喜爱的地方。院子内,花园,向阳背风的地方均为主要户外活动场所,小孩可以尽情玩耍,大人可以观赏花卉
及做家务,是美好阳光地段。另西南民居二层晒台地方,作为晾晒、加工,也是充满阳光的地段。
4.2 室外空间
室外空间、内天井、房前屋后、宅旁和半隐蔽的花园是中国传统民居空间处理的特征。现在,建筑设计已由单体建筑的空间概念演进到了环境设计的新概念。民居宅旁的生活庭院、屋后的菜地以及家禽家畜的饲养用地,都围绕着住宅形成宅院,布置得体,构成一个舒适的农家生活环境。例如广西苗寨门前的瓜棚;侗族风雨桥和四周水面环境;鼓楼和前面的鼓楼坪以及四周建筑围合成的活动空间,或者是在石头砌的门前平台载的一棵树和建筑之间的空间等。
4.3 环境布局手法
4.3.1入口
寨门:寨门是广西民居村落的入口。是进村寨的必经之地,起到抵御外敌和划分各村落空间的作用。不同的村寨寨门在细部上有区分,突出各自的特点,而且有些装饰精美。例如侗族的寨门。
住宅入口:住宅中有很多强调入口特征的办法。前廊,围墙与门楼、门道等。比如仫佬族民居的入口门楼,提示了内院与外院的界定空间。
4.3.2步行道
步行道是民居建筑里坊之间充满生活气息的公共空间。步行道上有踏步、拱门和各式各样的宅院入口。步行道时窄时宽,时高时低,曲折变化,给室外空间增加乐趣和神秘感。小路的底景是行进的目标。在小路上散步,选择一个目标朝它走去,然后再选择一个目标继续走,散步时不需辨别方向,感受自然的气息。
4.3.3桥
桥连通着人与水、人与人的感情而成为醒目的标志。民居大多傍水而居,自然少不了桥。侗族风雨桥是较为典型的例子。侗族每到盛大节日,就会在桥上和桥边摆上几十桌庆祝,闲谈、聊天,人与人交流,形成一种民族桥文化。人、水、天、植物等构成一副美丽的民族风景画。
4.3.4生活庭院
中国民居的庭院是农事和生活必需的。生活庭院不能太大,要保持一个外部活动的领域。庭院可以看见人们进出和孩子的游戏,院中铺砌地面,让阳光遍洒;或者在大树下,充满生活气息的。例如很多山地壮族进门上楼前的那片石砌的院子。
4.4 视觉
瞬间的视野与明暗的图案是民居中的视觉特征。民居很注重外景的视野。在民居的道路边、游廊中楼梯上以及房屋之间的夹缝中,用这种瞬时而过的视野景观,把天然的风景引入室内,过目不忘。例如民居庭院的带镂空窗花的景墙等。还有光影的运用,使人自然地由暗处走向明处,也可以限定特定的空间。此外,用明暗对比也能产生空间中的丰富想象,单一纯净的环境使人的空间感受进入内心深处。
4.5 材料
材料的质感效果,材料的天然色彩和纹理,使各地民居具有地方风格。对民居的材料要求是:尺寸小,容易切割与安装,外形能做多样化处理,并富于质感,经久耐用,易于建造和维修等。
墙体材料:木、竹、土、石墙、砖墙等。
地面:石材(例石板路)、木、地砖、瓦片、卵石等
植物:竹子,芭蕉,当地药用植物等
4.6 细部装饰
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图案雕刻:木雕、砖雕、石刻、木刻。
4.7 景观环境其它内容
民居的日常生活用具和传统文化活动工具是室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民族文化的实体反映。在适当地方由于需要放置一些:
生活工具:石碾、水碾、石碓、晾谷架、制陶、谷仓、蓑衣、梯田、瓜棚等
叠石:湖石类、黄石类、卵石类等
装饰小品:竹子(竹片、竹席子、竹筒等)、悬鱼、门钹、山花、织锦、刺绣等
建筑小品:谷仓、水车、鼓楼、风雨桥、寨门、石坊等
除了以上的环境设计手法以外,民居当中还有很多不同的适应环境的例子。每个民族既有共通又都有不用的环境基础,肯定就会有不同的手法,主要是不违背自然法则的,生态的,适用的,美的。
结语
传统民居风格各异却无处不体现了天人合一,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崇尚自然,争取自然,借鉴和发挥自然。中国民居负阴抱阳,藏风聚气地把崇山、秀水、峻石、绿树、竹林、洞桥、小路与建筑融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使民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中国民居浓郁的乡土气息文化还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有情观念。当前现实生活中,沿用的现代化住宅是具有一定的优点,在解决满足人口和居住建筑数量的矛盾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现代住宅由于受垂直组合模式的限制,在居住环境及单元的空间内容方面与传统民居比较还具有不完整性。当前应该不断学习、探讨和领悟民居与环境的共生的手法,看到我国传统民居的精神内涵及其形态,在许多方面均表现出其超前和现代的生态观念,把民居的这种对环境的精神发扬并应用到我们的现代人居建设中。
注:文章内的图表及公式请以PDF格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