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yk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高中以后,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新课改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受到更多的重视,其中,数学反思能力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培养高中数学反思能力的理论依据以及实践策略,并在结语部分做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反思,字面上的含义,就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数学反思,就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检验和再认识。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学生实现数学知识体系自主建构的必经之路。在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下,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教师过渡到学生,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而学生则成为了主角。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是一项重要能力,是建立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关键。
  一、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理论依据
  (一)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这一理论由布鲁纳提出。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对认知结构的主动形成,而不是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学习者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并能够把获得的新知识,和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从而把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起来。所以,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对本学科的基本架构有一定的了解。发现法,是教育的主要手段,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自主地去获得知识。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提倡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责任,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为他们提供各种实用的学习资源,创造便利地获取知识的平台。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平等的互动过程,师生间应当建立起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新型关系。人本主义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爱护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策略
  (一)在课前预习中培养数学反思能力
  课前预习,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之后,能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从而提高听课的针对性,保障听课效率。在预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数学阅读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第一,注重关键字词的反思。数学教材中,概念性、法则性的内容,公式、解题步骤这些语句,拥有严密的逻辑性,需要要求学生标注出来,加强理解。第二,注重数学语言的反思。培养学生对数学语言与普通语言之间的翻译能力,尤其是数学符号,需要重点学习,强化反思。第三,自主阅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鼓励学生自主研读。在课前先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之后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来找到解决办法。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培养数学反思能力
  课堂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我们都知道,满堂灌的方式并不适用于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提问的环节,来训练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首先,要保障问题链的层次性,有难有易,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有问可答,最大程度提升参与度;其次,要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包括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回答问题之间的时间,以及学生回答之后,到教师做出反馈的时间。学生完成作答之后,教师根据情况灵活进行追问。比如,学生答不上来时,是当转换提问方式,给与启发;学生回答不正确时,追问回答思路,找到症结;学生回答不全面时,积极引导,拓宽思路;学生回答正确时,追问其论证依据,等等。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语言要精练、指向要明确,确保学生能够立刻领悟教师的用意。问题要有开放性,尽量避免“能不能”这种封闭式的问题,尽量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在提问时机上,尽量选取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抓住学生的思维盲区,让学生能够立刻找到回答的思路,却又需要进一步思考才能作出回答。
  (三)在例题教学中培养数学反思能力
  教师在课堂例题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对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发散,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利用课堂例题,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进行反思。
  例1已知y∈R,x■+y■=1,求x+y+xy的最大值。
  解:设x=cosθ,y=sinθ,θ∈(0,■),
  则x+y+xy=cosθ+sinθ+cosθsinθ
  令cosθ+sinθ=t,t∈(1,■),
  则cosθsinθ=■,
  则x+y+xy=cosθ+sinθ+cosθsinθ=■(t+1)■-1,
  当t=■,即x=y=■时,取得最大值■+■。
  在题干中,我们看到x■+y■=1,涉及到平方,结果还等于1,通过这些敏感因子,我们可以很自然的联想到三角函数。但是, 将x+y+xy转化为cosθ+sinθ+cosθsinθ之后,如果直接求解,必然会相当复杂,如果通过整体思想利用三角换元法,则能够极大地简化计算。
  例2已知sinx+siny=■,求cosx+cosy的取值范围。
  解:设t=cosx+cosy,将已知式与待求式等号两边平方可得:
  ■=sin■x+2sinxcosy+sin2y,(1)
  (下转第27页)(上接第25页)
  t■=cos2x+2cosycosy+cos2y,(2)
  (1)+(2)得:t■+■=2+2cos(x-y),
  移项得:cos(x-y)=t■-■
  因为-2≤2cos(x-y)≤2,
  所以-2≤t■-■≤2,
  -■≤t≤■,
  cosx+cosy的取值范围为[-■,■]
  参数代换,是利用整体思想解决三角函数问题的重要方法。在这个例题中,用t来代换cosx+cosy,就是为了简化计算。通过参数代换,得到了两个对称度极高的等式(1)和(2),只要将两者求和,就能顺利化简,快速找到答案。
  (四)在解题方法的探索中培养数学反思能力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因此,数学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当重视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的反思,从而帮助学生节省思考时间、提高解题效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解題思路方面,数学问题的解答必须保证理解、转换、实施、反思这四种思维过程的完整性,缺一不可,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解题技巧方面,对于选择、填空这样的客观题,灵活选用直接法、代入法、排除法、特殊值法、数形结合法、猜测法等多种解题方法,在保障正确率的同时提高解题速度。对于解答题,这需要注重积累、勤于归纳总结,不断提升数学素养与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从容面对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
  (五)撰写数学反思报告
  在一个章节、或者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阶段性数学反思报告的作业。第一,进行本章知识体系的梳理,可以采用树状图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汇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二,进行错题整理,对作业中出现错题进行归类,找到易错知识点,吸取经验教训。第三,整理典型例题,在课堂学习、课后作业,或者课外练习题中摘录具有代表性、或者解法新颖的典型例题,收集五到十个作为参考,等等。
  三、结语
  反思能力,是高中数学学习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是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念的要求,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对知识体系的整体认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我们可以抓住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堂练习、课外练习入等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强化渗透,并鼓励学生撰写数学反思报告,养成良好的整理与反思习惯。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林碧英.反思型教师和反思性教学[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5)
  [3]周俊兴.高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J].教学研究,2016(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职高专计算机相关专业中,《C语言程序设计》都是必修课,是为后续的很多课程打基础的。但最终下来,很多从事这门教学的老师却发现:一个学期的教学下来,效果非常不理想。下面笔者把自己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作了分享,希望能对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  一、课程目标的定位  《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一般在高职高专计算机相关专业里
2006年,上海市一些中心城区已经在为争取国际购物天堂地位摆开阵势,2007年愈演愈烈。军团混战的战国时代已经被三国鼎立取代,静安区下属的静安商圈VS黄浦区下属外滩VS浦东新区下
【摘 要】对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进行设计,需要掌握一定的原则及方法,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对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进行设计的主要原则,提出要以学生为本,注意适度和适量,同时要采用分层设计的方法。然后结合实际案例,研究了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相关策略,以推动教学走向高效。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作业设计;原则;对策  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时,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若教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综合治疗期间并发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在综合治疗期间并发心律失常的300例食管癌患者
3月28日,由美国针叶材出口联盟和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结构用木材分技术委员会(SAC/TC41/SC4)联合举办的2014美国工程木应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