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薄层螺旋CT扫描对于诊断肺内孤立结节的准确度。方法:60例病例样本均来自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回顾性分析薄层螺旋CT扫描的影像学资料,评估扫描诊断良恶性的准确率,对比良性与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CT值。结果:薄层螺旋CT扫描诊断准确率较高。结论:通过扫描可以清晰显示出肺结节的形态,从而为临床医师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薄层螺旋CT;肺内结节;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肺内长径不超过3cm的类圆形都统称为肺内结节,与正常组织相比,其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结节影,根据病灶数量又分为多发性肺结节和孤立性肺结节。近年来,螺旋CT在胸部疾病诊断中应用愈发成熟,每年肺结节检出率持续攀升。而早期肺癌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高达90%,但中晚期肺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不足5%,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极为有必要的。我院针对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采用薄层螺旋CT扫描,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60例,对薄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病理诊断检出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比分析良恶性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最大76岁,最小39岁,平均年龄(56.47±4.31)岁。经手术病理证实,恶性21例,良性39例,
1.2方法
采用西门子64排多层螺旋扫描仪从胸廓入口向肋膈角方向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120kV,管电流50mA,层距5mm,层厚5mm,螺距1.4,重建层厚1.25mm,层间隔1.25mm。
1.3观察指标
结合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评估薄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对比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影像学特征及CT值。
1.4统计学方法
60例病例样本资料全部逐一录入到SPSS20.0统计学软件中,以率(%)表示准确率,以均数差()表示CT值,若P<0.05则表示数据不存在同质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扫描诊断结果
60例患者经薄层螺旋CT扫描检出良性42例,与病理检测结果对比,检出率为92.86%;检出恶性18例,与病理检测结果对比,检出率为85.71%。
2.2薄层扫描肺结节影像学特征
如表1所示,结节形状为圆形、不规则分叶、钙化、毛刺以及胸膜粘连等征象,恶性可能性较大。
2.3良恶性结节不同时段CT值对比
30s时段良性结节CT值为(35.14±5.34)HU,90sCT值为(24.84±5.37)HU,180sCT值为(38.41±4.36)HU;30s时段恶性结节CT值为(64.25±5.36)HU,90sCT值為(71.08±6.11)HU,180sCT值为(67.28±5.14)HU。可见,不同时间段良性结节CT值均小于恶性结节,P<0.05。
3讨论
在临床中,肺结节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征象,其形成因素较多,多种肺部原发性或继发性疾病都可导致产生。在常规体检中,胸部X片也可以发现结节,可是对于小结节、微小结节,尤其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不高。使用薄层螺旋CT扫描有利于及早发现结节,但常规CT辐射是胸部X片的70倍,对人体有较大伤害,而采用低剂量薄层螺旋扫描,在不影响检出率的基础上,能够减少对患者机体的伤害。影响恶性肺结节的因素较多,如吸烟史、家族遗传史、既往肿瘤史等等,通常患者年龄越大,吸烟时间越久,肺结节恶性可能性相对而言更大,在诊断中还需要考虑相关因素,包括结节位置、大小、形状以及与邻近组织关系等[1]。尤其是在病变早期,因结节小,加之一些患者早期病症不明显,图像不典型被忽略,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本研究中,肺内结节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分叶、钙化、空洞、毛刺、胸膜粘连征等,其中良性结节形状多为卵圆形或类圆形,恶性结节形状多为圆形[2]。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病灶增大,可会发展为不规则分叶状。良性结节还伴有钙化、毛刺、空洞、血管征等表现。良性结节钙化表现为颗粒状钙化,毛刺以长毛刺为主;而恶性结节征象则多表现为沙粒样钙化,毛刺则长短不一,而胸腔粘连征则多见于恶性肿瘤[3]。
综上所述,在对肺内结节进行筛查诊断时,采用薄层螺旋CT不仅能够降低对人体的伤害,同时还能及早筛查出恶性肿瘤,有利于尽早治疗,从而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陈国强,苏福,王卫星,等.~(18)F-FDGPET/CT联合薄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孤立性肺结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0,36(01):86-90.
[2]吴国生.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19,14(05):96-98+117.
[3]李冬,李振.多排螺旋CT薄层重组和高分辨率CT靶扫对肺微小结节的临床价值[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6):2497-2498.
关键词:薄层螺旋CT;肺内结节;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肺内长径不超过3cm的类圆形都统称为肺内结节,与正常组织相比,其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结节影,根据病灶数量又分为多发性肺结节和孤立性肺结节。近年来,螺旋CT在胸部疾病诊断中应用愈发成熟,每年肺结节检出率持续攀升。而早期肺癌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高达90%,但中晚期肺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不足5%,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极为有必要的。我院针对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采用薄层螺旋CT扫描,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60例,对薄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病理诊断检出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比分析良恶性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最大76岁,最小39岁,平均年龄(56.47±4.31)岁。经手术病理证实,恶性21例,良性39例,
1.2方法
采用西门子64排多层螺旋扫描仪从胸廓入口向肋膈角方向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120kV,管电流50mA,层距5mm,层厚5mm,螺距1.4,重建层厚1.25mm,层间隔1.25mm。
1.3观察指标
结合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评估薄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对比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影像学特征及CT值。
1.4统计学方法
60例病例样本资料全部逐一录入到SPSS20.0统计学软件中,以率(%)表示准确率,以均数差()表示CT值,若P<0.05则表示数据不存在同质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扫描诊断结果
60例患者经薄层螺旋CT扫描检出良性42例,与病理检测结果对比,检出率为92.86%;检出恶性18例,与病理检测结果对比,检出率为85.71%。
2.2薄层扫描肺结节影像学特征
如表1所示,结节形状为圆形、不规则分叶、钙化、毛刺以及胸膜粘连等征象,恶性可能性较大。
2.3良恶性结节不同时段CT值对比
30s时段良性结节CT值为(35.14±5.34)HU,90sCT值为(24.84±5.37)HU,180sCT值为(38.41±4.36)HU;30s时段恶性结节CT值为(64.25±5.36)HU,90sCT值為(71.08±6.11)HU,180sCT值为(67.28±5.14)HU。可见,不同时间段良性结节CT值均小于恶性结节,P<0.05。
3讨论
在临床中,肺结节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征象,其形成因素较多,多种肺部原发性或继发性疾病都可导致产生。在常规体检中,胸部X片也可以发现结节,可是对于小结节、微小结节,尤其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不高。使用薄层螺旋CT扫描有利于及早发现结节,但常规CT辐射是胸部X片的70倍,对人体有较大伤害,而采用低剂量薄层螺旋扫描,在不影响检出率的基础上,能够减少对患者机体的伤害。影响恶性肺结节的因素较多,如吸烟史、家族遗传史、既往肿瘤史等等,通常患者年龄越大,吸烟时间越久,肺结节恶性可能性相对而言更大,在诊断中还需要考虑相关因素,包括结节位置、大小、形状以及与邻近组织关系等[1]。尤其是在病变早期,因结节小,加之一些患者早期病症不明显,图像不典型被忽略,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本研究中,肺内结节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分叶、钙化、空洞、毛刺、胸膜粘连征等,其中良性结节形状多为卵圆形或类圆形,恶性结节形状多为圆形[2]。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病灶增大,可会发展为不规则分叶状。良性结节还伴有钙化、毛刺、空洞、血管征等表现。良性结节钙化表现为颗粒状钙化,毛刺以长毛刺为主;而恶性结节征象则多表现为沙粒样钙化,毛刺则长短不一,而胸腔粘连征则多见于恶性肿瘤[3]。
综上所述,在对肺内结节进行筛查诊断时,采用薄层螺旋CT不仅能够降低对人体的伤害,同时还能及早筛查出恶性肿瘤,有利于尽早治疗,从而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陈国强,苏福,王卫星,等.~(18)F-FDGPET/CT联合薄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孤立性肺结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0,36(01):86-90.
[2]吴国生.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19,14(05):96-98+117.
[3]李冬,李振.多排螺旋CT薄层重组和高分辨率CT靶扫对肺微小结节的临床价值[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6):2497-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