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噪声刺激对豚鼠听觉早期损伤的比较

来源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pan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相同强度的不同噪声刺激后豚鼠听力和耳蜗外毛细胞损伤程度。方法 将19只豚鼠分为娱乐噪声组(8只)、白噪声组(7只)和正常对照组(4只),白噪声组和娱乐噪声组声刺激平均强度均为105dB SPL,5小时/天,连续给声刺激5天。各组豚鼠在给噪声前及连续给噪声刺激5天结束后进行ABR和DPOAE检测,并在测试结束后取耳蜗应用异硫氰光素标记的鬼笔环肽(phalloidin-FTTC)标记表皮板和静纤毛,应用碘化丙啶(PI)标记外毛细胞核,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毛细胞受损情况(包括核肿胀、核固缩、核缺失
其他文献
声带振动功能在发声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客观检查及检查结果的量化分析更为重要.1994年Schutte等报告了检查声带振动功能的记波扫描(videokymography,VKG)方法.2001年作
患者,女,32岁,因右耳听力下降3年,于2005年12月10日就诊。患者自3年前开始右耳听力呈渐进性下降,无耳鸣、眩晕、流脓史,双眼视物正常。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部、四肢正常,右外耳
目的探究突聋患者人体姿态平衡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人体姿态平衡仪,测试100例正常人和120例突聋患者重心晃动的轨迹图及相关参数值。根据前庭功能的情况,将120例突聋患者分为
目的 观察豚鼠接受环磷酰胺处理及免疫后其听功能与内耳形态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86只白色红目豚鼠作为实验对象,其中32只动物提供粗制内耳抗原。实验组(42只)动物于腹腔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