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农民形象并不是契诃夫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在他的许多早期作品中农民形象都是以片断形式出现的。在作品中契诃夫并没有对农民的苦难命运展开激烈的讨论和抨击,而只是真实地描写了农民生活的某些方面,却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
关键词:契诃夫 农民 冷漠 托尔斯泰
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安·巴·契诃夫以短篇小说大师而著称。在作家的早期作品中浅显幽默、风趣易懂的特征显而易见,他的作品往往能够直擊主题。契诃夫非常善于刻画“小人物”,他从平民知识分子的视角描写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刻意地搭造严谨的结构和完善的情节,却也让读者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农民并不是契诃夫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在他的许多早期作品中农民形象都是以片断形式出现的,甚至有时只是一闪而过。作家经常会在读者面前稍微揭开农民生活画面的一角,展示农民生活的某一方面,然后又迅速将这一画卷关上。但是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的记忆中,这种方式要比完全展开对农民苦难命运的讨论强烈得多。对于农民的态度,契诃夫在一定程度上与托尔斯泰的意见是一致的。托尔斯泰认为只有生活在农民世界中的人、从内部感知它的人才能理解农民生活。列·尼·托尔斯泰意识到,农民按照自己内部的方式生活,他们的道德立场和社会观念也只有会像他们一样感知、劳动、思考、出身平民的人能够理解。于是托尔斯泰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俄罗斯人应该平民化。
在1886年契诃夫创作了短篇小说《在法庭上》。这个小说篇幅不长,是一部小型心理剧。苏联学者阿·杰尔曼在《契诃夫的创作描写》一书中指出,契诃夫非常成功地塑造了这个作品,在其中预先呈现了列夫·托尔斯泰《复活》中著名的章节。将这部小说与《复活》中相应章节连接起来的主线是——披露皇家法庭的闹剧,把法庭描写成冷酷无情的机器,冷酷无情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对法庭的这种描写与托尔斯泰的手法如此相似,以至于可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在法庭上》是长篇小说《复活》里的沙皇诉讼程序那场悲喜剧的先声。开庭审案的这个房子本身在平时是由“地方自治局执行处,调解法官会审法庭以及掌管农务、酒类专卖、军事的衙门和其他许多衙门轮流开会的地方。”“房子的外貌阴森,好比营房,旧得快要塌了,里里外外的设备一点也没有舒适的影子,弄得新来的、没有官职的人见了,无不感到吃惊,心里发闷。”这座房子“甚至在春光明媚的日子也好像被浓重的阴影覆盖着。每到月光明亮的夜晚,树林和小民房就连成一大片阴影,沉入安宁的睡乡,惟独它高踞在朴实无华的景物之上,凭着它那堆石头,压得人透不出气来,有点荒谬而不合时宜,破坏了周围普遍的和谐;它没有睡觉,仿佛过去犯下种种不可饶恕的罪恶,如今无法摆脱沉痛的回忆似的”。在这个法院里进行的审判,速度是如此之快,“案子一个个提出来,结案很快,就跟不唱诗的弥撒一样,因此那许许多多各不相同的人脸像春汛的潮水般奔流过去,人们的动作、发言、灾难、真情、假话也一闪而过……任何人的头脑都不能由此得出具体而完整的印象。”(V, 190—191)
这个小说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极度准确地显现出契诃夫的创作方式。安·巴·契诃夫没有愤怒、没有对他描绘的情景进行严厉的批判。作家叙述的是平常的情形、普通的事件,但正是这些日常工作突出了事件的戏剧性。当真正人类生活的气息深入到这个人造世界中,最初看起来平淡乏味的情况就会爆发。这一切发生的都是那么地突然,当被审判者猛的转过身对着押解兵时,众人才弄清楚那押解兵是他的儿子。
《在法庭上》以间接的方式触及了农民题材。在文中契诃夫并没有直接揭示农民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是向读者们展示了一个对所有事物都已经漠然无视、命运无人问津的人物形象。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因为杀死了妻子而被送上了法庭接受审判。在小说中作家描绘了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典型的社会现实状况:在当时的俄国津津有味地谈论农民话题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真正地对了解农民真实具体的生活状况感兴趣。在这篇小说中契诃夫不仅描写了农村的日常生活,还展示了俄罗斯生活的本质——国家机器对农民的漠视,而农民才是它的供养者,是它赖以生存的土壤。
契诃夫没有在任何一篇自己的文章中对农民进行理想化描写。描写残酷的现实才是他创作的典型方式。在俄罗斯文学传统中对农民生活的描写很大程度上是由综合因素决定的:在俄罗斯文学中有意识地回避了一些描写农民和农民生活的题材。安·巴·契诃夫就自己的出身来说(他的爷爷曾经就是农奴)不能也没有经历过这种感觉。可能正因为如此在他的创作中读者能够发现关于出身平民的人们未经修饰的真相。小说《在法庭上》的那个主人公完全有可能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但作家一直试图保持客观的立场。作家触及了那些显现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在微小细节处的农民生活最重要的方面。但是这些细节又阐明了那些不能引起先前文学兴趣的尖锐问题。在描写农民时讲述法庭上的日常情景违背了俄罗斯文学中已经形成的那个传统。但契诃夫不是泛泛地谈论农民,而是在讲述隐藏在种种社会特征背后的一个人,一位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这对他来说要比单纯地描写社会类型重要得多。
在短篇随笔《黑暗》中契诃夫描写了一位普通的农民小伙儿,他胆怯地走到医师跟前,请求医师把自己的哥哥从囚犯病房放出来的事情。农民群众的整个一生都面临着无知和黑暗,——这是为了半饥半饱的生活、为了永恒的而又毫无希望的的需求而斗争。但是正如契诃夫作品中经常发生的那样,作家的态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基里尔,为了自己的哥哥瓦斯卡而去向医师求情的小伙子,有他自己的农民逻辑。哥哥喝多了酒,因一时糊涂溜进了亚美尼亚人的小铺弄了点烟草,现在又被判做三年苦工。小伙子的真理在于瓦斯卡是位好铁匠,没有他的话大家都得饿死了。与其说愚昧无知是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不如说是生活本身的特征,生活本身就有许多荒谬之处和毫无意义的地方。契诃夫没有急着做出判断,他另有使命——那就是提出让人难以解答的问题。
在短篇小说《审判》中契诃夫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小铺老板库兹马·叶果罗夫误认为自己已成年的儿子谢拉皮昂偷了钱,于是准备打他。在这个短篇小说中作者向我们重点讲述了“前来观看库兹马·叶果罗夫打儿子”的人们。契诃夫强调了人群对这一场面的极大兴趣以及对他人不幸的完全漠视。作家写道:“ 人群在窗外探进头来。病人们挤在门口,昂起头。就连那个肋骨被打断的农妇也抬起头来。...”。在小说的结尾一切都弄清楚了,丢失的钱也被找到了,而谢拉皮昂是无辜地被惩罚了。作家从喜剧的视角上塑造了聚集而来观看他人痛苦的人群。同时契诃夫还指出了农民群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性格特征,那就是愚昧的、消极的旁观心理,对他人不幸的漠视以及对热闹场面的兴趣。
契诃夫对农民生活的讲述看似平淡,但总能给人以深思。作家总能从读者意想不向的方面对农民进行描写:描写对庄稼汉的讯问,描写分居的丈夫与妻子偶然的会面,描写看守死尸的农民,描写地区法庭的会议,描写农民如何从车站运送土地测量员……也就是说,契诃夫讲述的都是普通的、最平常的生活现象。但是如果认真地研读契诃夫短篇小说的文本,就可以在其中发现俄罗斯农民的生活是多么地万分艰难。这样的略微强调写法并不意味着契诃夫不关心农民生活。首先这与作家理解的艺术创作的任务相关。契诃夫并没有采用揭示、证实、号召人们去斗争等等的激情写法,他只是进行了讲述,而这些对农民生活的日常描写要比那种激情式地控诉强烈得多。在小说《阿加菲娅》中主人公阿加菲娅给萨甫卡带去了食物。于是萨甫卡感叹道:“他们生活的真好!在整个村子里现在只有她们家还有一些从冬天存放至今的土豆!”在这样简短的话语中隐藏着令人吃惊的大量信息。读者理解的内容要比作家讲述的多得多。读者们可以了解庄稼汉们生活是多么地艰苦;可以明白有额外收入的家庭需求的东西要比其他人少得多(阿加菲娅的丈夫是铁路扳道工);还可以知道,为了感知美好生活的气息庄稼汉的所求不多。对他们来说,土豆就是美好富足生活的标志。
总之,农民题材在契诃夫的创作中不只存在于那些带有日常生活写实图景的小说中。在19世纪80年代末契诃夫创作了一系列的短篇作品,他试图在这些作品中再现农民的精神生活。作家清楚地认识到农民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他们按照那种从旁观察农民世界的外人所不能理解的法则生活。
[基金项目:本文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域外视野中的辽东地区文化风物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7lslktzd-013.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安·巴·契诃夫文学创作中的“日常生活”主题研究。课题编号:W2015289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课题:域外华文写作视野中的辽宁形象研究。课题编号:L15BZW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契诃夫 农民 冷漠 托尔斯泰
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安·巴·契诃夫以短篇小说大师而著称。在作家的早期作品中浅显幽默、风趣易懂的特征显而易见,他的作品往往能够直擊主题。契诃夫非常善于刻画“小人物”,他从平民知识分子的视角描写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刻意地搭造严谨的结构和完善的情节,却也让读者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农民并不是契诃夫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在他的许多早期作品中农民形象都是以片断形式出现的,甚至有时只是一闪而过。作家经常会在读者面前稍微揭开农民生活画面的一角,展示农民生活的某一方面,然后又迅速将这一画卷关上。但是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的记忆中,这种方式要比完全展开对农民苦难命运的讨论强烈得多。对于农民的态度,契诃夫在一定程度上与托尔斯泰的意见是一致的。托尔斯泰认为只有生活在农民世界中的人、从内部感知它的人才能理解农民生活。列·尼·托尔斯泰意识到,农民按照自己内部的方式生活,他们的道德立场和社会观念也只有会像他们一样感知、劳动、思考、出身平民的人能够理解。于是托尔斯泰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俄罗斯人应该平民化。
在1886年契诃夫创作了短篇小说《在法庭上》。这个小说篇幅不长,是一部小型心理剧。苏联学者阿·杰尔曼在《契诃夫的创作描写》一书中指出,契诃夫非常成功地塑造了这个作品,在其中预先呈现了列夫·托尔斯泰《复活》中著名的章节。将这部小说与《复活》中相应章节连接起来的主线是——披露皇家法庭的闹剧,把法庭描写成冷酷无情的机器,冷酷无情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对法庭的这种描写与托尔斯泰的手法如此相似,以至于可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在法庭上》是长篇小说《复活》里的沙皇诉讼程序那场悲喜剧的先声。开庭审案的这个房子本身在平时是由“地方自治局执行处,调解法官会审法庭以及掌管农务、酒类专卖、军事的衙门和其他许多衙门轮流开会的地方。”“房子的外貌阴森,好比营房,旧得快要塌了,里里外外的设备一点也没有舒适的影子,弄得新来的、没有官职的人见了,无不感到吃惊,心里发闷。”这座房子“甚至在春光明媚的日子也好像被浓重的阴影覆盖着。每到月光明亮的夜晚,树林和小民房就连成一大片阴影,沉入安宁的睡乡,惟独它高踞在朴实无华的景物之上,凭着它那堆石头,压得人透不出气来,有点荒谬而不合时宜,破坏了周围普遍的和谐;它没有睡觉,仿佛过去犯下种种不可饶恕的罪恶,如今无法摆脱沉痛的回忆似的”。在这个法院里进行的审判,速度是如此之快,“案子一个个提出来,结案很快,就跟不唱诗的弥撒一样,因此那许许多多各不相同的人脸像春汛的潮水般奔流过去,人们的动作、发言、灾难、真情、假话也一闪而过……任何人的头脑都不能由此得出具体而完整的印象。”(V, 190—191)
这个小说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极度准确地显现出契诃夫的创作方式。安·巴·契诃夫没有愤怒、没有对他描绘的情景进行严厉的批判。作家叙述的是平常的情形、普通的事件,但正是这些日常工作突出了事件的戏剧性。当真正人类生活的气息深入到这个人造世界中,最初看起来平淡乏味的情况就会爆发。这一切发生的都是那么地突然,当被审判者猛的转过身对着押解兵时,众人才弄清楚那押解兵是他的儿子。
《在法庭上》以间接的方式触及了农民题材。在文中契诃夫并没有直接揭示农民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是向读者们展示了一个对所有事物都已经漠然无视、命运无人问津的人物形象。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因为杀死了妻子而被送上了法庭接受审判。在小说中作家描绘了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典型的社会现实状况:在当时的俄国津津有味地谈论农民话题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真正地对了解农民真实具体的生活状况感兴趣。在这篇小说中契诃夫不仅描写了农村的日常生活,还展示了俄罗斯生活的本质——国家机器对农民的漠视,而农民才是它的供养者,是它赖以生存的土壤。
契诃夫没有在任何一篇自己的文章中对农民进行理想化描写。描写残酷的现实才是他创作的典型方式。在俄罗斯文学传统中对农民生活的描写很大程度上是由综合因素决定的:在俄罗斯文学中有意识地回避了一些描写农民和农民生活的题材。安·巴·契诃夫就自己的出身来说(他的爷爷曾经就是农奴)不能也没有经历过这种感觉。可能正因为如此在他的创作中读者能够发现关于出身平民的人们未经修饰的真相。小说《在法庭上》的那个主人公完全有可能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但作家一直试图保持客观的立场。作家触及了那些显现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在微小细节处的农民生活最重要的方面。但是这些细节又阐明了那些不能引起先前文学兴趣的尖锐问题。在描写农民时讲述法庭上的日常情景违背了俄罗斯文学中已经形成的那个传统。但契诃夫不是泛泛地谈论农民,而是在讲述隐藏在种种社会特征背后的一个人,一位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这对他来说要比单纯地描写社会类型重要得多。
在短篇随笔《黑暗》中契诃夫描写了一位普通的农民小伙儿,他胆怯地走到医师跟前,请求医师把自己的哥哥从囚犯病房放出来的事情。农民群众的整个一生都面临着无知和黑暗,——这是为了半饥半饱的生活、为了永恒的而又毫无希望的的需求而斗争。但是正如契诃夫作品中经常发生的那样,作家的态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基里尔,为了自己的哥哥瓦斯卡而去向医师求情的小伙子,有他自己的农民逻辑。哥哥喝多了酒,因一时糊涂溜进了亚美尼亚人的小铺弄了点烟草,现在又被判做三年苦工。小伙子的真理在于瓦斯卡是位好铁匠,没有他的话大家都得饿死了。与其说愚昧无知是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不如说是生活本身的特征,生活本身就有许多荒谬之处和毫无意义的地方。契诃夫没有急着做出判断,他另有使命——那就是提出让人难以解答的问题。
在短篇小说《审判》中契诃夫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小铺老板库兹马·叶果罗夫误认为自己已成年的儿子谢拉皮昂偷了钱,于是准备打他。在这个短篇小说中作者向我们重点讲述了“前来观看库兹马·叶果罗夫打儿子”的人们。契诃夫强调了人群对这一场面的极大兴趣以及对他人不幸的完全漠视。作家写道:“ 人群在窗外探进头来。病人们挤在门口,昂起头。就连那个肋骨被打断的农妇也抬起头来。...”。在小说的结尾一切都弄清楚了,丢失的钱也被找到了,而谢拉皮昂是无辜地被惩罚了。作家从喜剧的视角上塑造了聚集而来观看他人痛苦的人群。同时契诃夫还指出了农民群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性格特征,那就是愚昧的、消极的旁观心理,对他人不幸的漠视以及对热闹场面的兴趣。
契诃夫对农民生活的讲述看似平淡,但总能给人以深思。作家总能从读者意想不向的方面对农民进行描写:描写对庄稼汉的讯问,描写分居的丈夫与妻子偶然的会面,描写看守死尸的农民,描写地区法庭的会议,描写农民如何从车站运送土地测量员……也就是说,契诃夫讲述的都是普通的、最平常的生活现象。但是如果认真地研读契诃夫短篇小说的文本,就可以在其中发现俄罗斯农民的生活是多么地万分艰难。这样的略微强调写法并不意味着契诃夫不关心农民生活。首先这与作家理解的艺术创作的任务相关。契诃夫并没有采用揭示、证实、号召人们去斗争等等的激情写法,他只是进行了讲述,而这些对农民生活的日常描写要比那种激情式地控诉强烈得多。在小说《阿加菲娅》中主人公阿加菲娅给萨甫卡带去了食物。于是萨甫卡感叹道:“他们生活的真好!在整个村子里现在只有她们家还有一些从冬天存放至今的土豆!”在这样简短的话语中隐藏着令人吃惊的大量信息。读者理解的内容要比作家讲述的多得多。读者们可以了解庄稼汉们生活是多么地艰苦;可以明白有额外收入的家庭需求的东西要比其他人少得多(阿加菲娅的丈夫是铁路扳道工);还可以知道,为了感知美好生活的气息庄稼汉的所求不多。对他们来说,土豆就是美好富足生活的标志。
总之,农民题材在契诃夫的创作中不只存在于那些带有日常生活写实图景的小说中。在19世纪80年代末契诃夫创作了一系列的短篇作品,他试图在这些作品中再现农民的精神生活。作家清楚地认识到农民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他们按照那种从旁观察农民世界的外人所不能理解的法则生活。
[基金项目:本文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域外视野中的辽东地区文化风物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7lslktzd-013.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安·巴·契诃夫文学创作中的“日常生活”主题研究。课题编号:W2015289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课题:域外华文写作视野中的辽宁形象研究。课题编号:L15BZW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