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恶化会找上谁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yhua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吴女士因为一场感冒,出现血尿。到中心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慢性肾炎。住院治疗后病情很快就得到控制,吴女士迫不及待地要求出院。医生要求她回去后一定要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到医院复查。
  出院后,由于身体状况一直比较稳定,吴女士没有再去医院复查,用药也不太规律。今年3月,吴女士突然出现无尿、心慌、胸闷等症状,赶忙来医院。一检查,吴女士血肌酐竟达到了800单位(正常人为44~133单位),肾脏功能严重受损,被确诊为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各项指标逐渐下降,病情也得到了控制,但是肾脏的损害却是不可逆转,让人痛惜不已。
  
  这些人群需警惕
  由于患者对肾病的防治知识缺乏,导致许多肾病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应了解并掌握疾病相关知识,采取措施尽早积极正确干预。
  那么,哪些人的肾病容易恶化呢?调查发现,以下人群是肾功能不全并发展为尿毒症最主要的高发人群——
  ◎慢性肾炎患者:慢性肾炎是导致尿毒症的主要病因之一,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的必然结果。据统计,在引起尿毒症的肾脏疾病中,慢性肾炎占首位。
  ◎糖尿病肾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导致肾小球硬化,尿蛋白含量超过正常,病情不断进展及恶化,最终发展成为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
  ◎高血压肾病患者:高血压一旦并发肾脏疾病亦即为高血压肾病时,若不能很好控制血压,病情也会不断进展及恶化,最终发展成为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
  ◎老年人:人的肾脏从40岁起就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老化,其肾功能也逐年下降,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恶化。
  其他还有各种继发性肾脏病患者,如狼疮性肾病、紫癜性肾病、梗阻肾性病等,都可引起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
  
  危险因素需注意
  肾病进展的特点具有两重性:既有进展缓慢的一面,也有进行性发展和加重的一面;既有不可逆的一面,也有可逆的一面。
  肾脏病患者肾功能易发生恶化的危险因素如下:肾脏病的病程长;年龄大;伴有高血压者;尿检异常长期存在并尿检异常明显者(大量尿蛋白未能控制);使用肾毒性药物者(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磺胺类及中药关木通、马蔸铃、广防己等);累及肾脏的疾病复发或加重(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肾病等)。
   除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可逆的附加因素应引起注意:
  (1)感冒;
  (2)感染,包括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感染;
  (3)不良情绪刺激,如过度愤怒、长期抑郁等;
  (4)过度劳累,包括劳力、劳心和性生活过度;
  (5)饮食不节,特别是钠盐、蛋白质过量;
  (6)血容量减少,出现呕吐、腹泻、大出血等;
  (7)血压控制不佳,尤其长期血压控制不好处于较高水平者;
  (8)尿路梗阻的重症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
  (9)存在高血糖、血脂异常等;
  (10)肾脏局部血供急剧减少,主要原因是肾动脉狭窄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
  这些可引起肾功能恶化的可逆因素,它们不是本身固有的因素,是可以去除的。所以,一旦出现就应积极治疗,解除一切可使肾功能恶化的可逆因素后,暂时升高的肾功能损害指标还可能下降或恢复到原有水平。
  总而言之,判断肾脏疾病恶化一定要定期监测肾功能中的肌酐、尿素氮,较为敏感的应该是内生肌酐清除率,其中,最简便的方法是定期抽血化验及验尿检查肾功能。
  编辑/严敏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利用UG编程刀具补偿解决了实际数控加工量和三维模型变动量不一致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程序调整实例.
对利用行星转向器转向的坦克从原理上进行了阐述,并从自由度和传动比两方面,分析了行星转向器要实现直接传动、减速传动和制动的控制方法。
分析了高速动车组牵引电机绕组磨蚀机理,提出了在电机绝缘表面喷涂耐磨蚀的弹性氟硅橡胶防护结构。进行了模拟电机运行工况的热态喷砂磨蚀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耐磨蚀的弹
文中对国产某型660MW机组中调门参与调节再热压力,对再热段抽汽的供热改造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改造后的运行方式提出建议,为同类型供热改造提供借鉴.
2012年暑期,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永远跟党走”政策宣讲团赶赴重庆市合川区大石镇大石街道开展“健康生活、你我共享”公益服务活动。宣讲团带着《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美国伊利诺伊  大学等机构研究人  员日前报告说,他  们开发出一种超薄  电子元件能在人体  内溶解“消失”,在  医学等领域应用前  景广泛。  研究人员介绍说,这种元件由超薄的硅  纳米膜、氧化镁电极以及蚕丝保护层组成,  遇到水和体液时会逐渐溶化降解。通过改变  蚕丝保护层的设计方式,研究人员可以控制  元件在人体内存在的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天、  几周甚至更长时间。  研究人员目前已将该装
随着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糖尿病眼病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调查发现,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约7%有视网膜病变;病程超过15年,视网膜病变率达到了25%;20年以上病史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更是高达60%以上。    糖尿病“上眼”有症状  在视网膜病变的初期,患者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有不同表现。  ◎视力减退,视力严重丧失,甚至失明。这是因为眼底新生血管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