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堂吉诃德》的游戏之美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c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是一部讽刺小说,蕴藏着深厚的意味,作为文学作品它是一个时代的代表,讽刺的癫狂实际上也是一种“游戏之美”,这部作品真正表现的就是狂欢中的人性之美。
  关键词:堂吉诃德 游戏 人性 美
  几个世纪以来,世人不断地对这部著作进行研究和解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更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堂吉诃德》看似荒诞,实际上蕴含着永恒的哲理,诠释了主人公对生活对精神家园的不懈追求。在迷茫和不知所措时,无所顾忌的进取之心、勇敢之心是激励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彰显了人类的本真。
  一、癫狂的盛宴
  塞萬提斯在《堂吉诃德》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让世人震惊的荒诞形象,他就是堂吉诃德,一位已过天命之年的乡绅,一个没有爱情没有恋人的单身汉,一个身材消瘦、身披破铜烂铁、骑着瘦弱老马的邋遢形象。他沉迷于骑士小说,三次外出历险,励志做一名行侠仗义的骑士。在这样的形象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向往近乎偏执的癫狂,是对所谓文明的冲击,是对自由灵魂的向往。破败的盔甲下是一颗勇敢无畏的心,是对人生信仰的呐喊和对自由的追求。在当时世人眼里可笑的堂吉诃德与风车搏斗,视村姑为绝代佳人,认为自己可以与狮子共舞,这样令人费解的一个人,实际上是一种纯粹的自我信仰,是对心灵支配的一种渴望,是突破世俗束缚的一种追求。癫狂的堂吉诃德沉浸在骑士幻想的世界,没有看到社会的现实,所以成为他人眼中的疯癫之人。所有的疯癫只是源于他纯粹的精神世界,是他的本能促使他追求骑士风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看似堂吉诃德是滑稽可笑的,是疯癫的,但是这种疯癫是伟大的,这是对生存的渴望,也是人生的追求。小说中堂吉诃德的每一次冒险都伴随着笑声,人们因为他的滑稽而笑,因为他的癫狂而笑,但实际上可笑的是被世俗僵化、没有追求的人们,可笑的是中世纪那些对生活充满了恐惧、顺从、听天由命,充满谎言和虚伪的世人。堂吉诃德扮成游侠骑士四处冒险狂欢,营造了一个又一个癫狂的盛宴,人们跟着他哭,跟着他笑,他是可笑、可悲又可敬的形象,他用生命实践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二、喜乐相处
  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这部作品中除了塑造了堂吉诃德这个形象外,还有另一个典型的形象,那就是桑丘。他是堂吉诃德的侍从,也是那个时代农民的代表。他与堂吉诃德的性格截然不同,堂吉诃德沉于幻想,他却是务实者。主人激进勇敢,他胆小懦弱。他在整部作品中的形象是不断上升的,最开始是愚昧,后来愚昧中带有狡黠。做了“总督”的时候,他出人意料地公平机智地断案,尽管在几天内做到了清正廉洁,但是还是逃不过被人捉弄、弃官的结局。这一形象是对民主精神追求的象征。在整部作品的癫狂之中,堂吉诃德与桑丘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就是一场独特的游戏。堂吉诃德这个所谓的落魄骑士保留了人类最高贵的品质,桑丘是现实主义追求的典型代表。堂吉诃德和桑丘之间争吵不断又彼此亲密,他们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碰撞融合。这场游戏中的滑稽和可笑,正是游戏本身的意义所在,是人性美的绽放,是人的本质的彰显。在堂吉诃德和桑丘无数滑稽的对话中,可以体会到他们之间的相处方式和亲密感情。
  三、游戏之美
  看似疯癫的堂吉诃德,既不是疯子也不是傻子,他只是生活在游戏中的一个骑士侠客。这种游戏的态度实际上不完全适用于桑丘,他对这种生活向来都反应迟钝,因为桑丘投入游戏时总是很迟钝,而堂吉诃德却把这种冒险之旅当作乐趣,是一种非功利性的精神追求。游戏似的生活贯穿了堂吉诃德的一生,直到最后,现实和理想的冲突致使他最后被击败并放弃了人生,面对现实恢复所谓的清醒后,以死殉葬。堂吉诃德作为这部作品的主人公,他的人生如游戏般精彩,是对人生精神追求的诠释,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天性之美。塞万提斯用疯癫、偏执、游戏着的堂吉诃德宣扬了人类原始自由情怀的高贵和难得。自由、奔放是人性本真的释放,中世纪的人们在社会现实面前已经没有了自我,没有了对人生的追求,这时的堂吉诃德就是最好的信仰追求的写照,是对原始童真的呼唤,是对人生“游戏之美”的不断追逐。
  堂吉诃德是一位沉溺于幻想中的骑士英雄,他想以信仰诠释人生,用理想拯救世界,用天性驱逐邪恶,让人性回归童真。他是站在瘦马之上的巨人,是时代的呼声,用他随心所欲的不羁形象诉说着追求人生的永恒魅力。堂吉诃德虽然是“疯子”的形象,但他是每一个时代都缺少的真正的英雄。
  参考文献:
  [1]王建刚.狂欢诗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2]巴赫金.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88.
  [3][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冯至,范大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范兆怡,女,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554班学生,研究方向:文学鉴赏)(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风儿吹起的日子,想起了你。  想起了头发飘在风中的你。  想起了萦绕在耳边的——  你的话语。  可爱的你,孩子般的你,被我想起。  你脾气文雅,笑靥如花。  你独立而不冷傲,温柔而不矫情。  你是柔软时光的催化剂。  我遇见你,  宛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般释放出氧气。  直到你回眸一笑,  我恍然理解了,什么叫失重。  我的分子鍵断裂,  期待与你重逢,与你反应,  与你一起创造,  一个新的生命
期刊
谎言褪去即是真。  青涩的年纪,还不懂真假,她说否便否;她说是,那便是了罢。在那个不谙世事的年纪,她带给我的,似乎只是谎言……  幼时,每当我路过一间杂货铺,总会不由地停下脚步,一只手紧紧抓住她的衣袖,另一只手指指玻璃柜里那五彩缤纷的糖果。这时,她总会说:“宝贝,我这里还有钱啊,只要你喜欢就行。”随后便从那扁平的衣服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纸币,换来一大把让我垂涎欲滴的糖果。  在我的印象里,她总
期刊
东陆枭雄岁五千,道心炳耀究彝宪。赤县神州禀箴祝,川泽兽禽遗于天。远多英流,秉持仁孝,微至旁戚,恢暨道宇。《周礼》有言、郑玄有注、公彦有疏:“掌川泽者谓之虞,掌山林者谓之衡。”颂虞衡史业为表,诏民宇相谐乃道。  父诞于蜀,天府之都。星分井鬼,位居兑离;连秦陇而接滇黔,邻巴渝而衔藏野。学术五体之枢纽,九州西南之腹地。貌多山原,诗仙惊酒坐长叹;怀容五江,飞湍瀑流横百川;内隐佛门,峨眉山秀韫乾坤;川如锦绣
期刊
摘要:空间是一种社会生产方式,也是人类生存体验最为基本的方式,是作家主流体验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就以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卡罗尔·欧茨的《鬼父》为例,对作品中的空间写作手法进行解读,希望能够借此加深读者对于小说中空间理论的认识。  关键词:卡罗尔·欧茨 《鬼父》 空间理论  一、引言  卡罗尔·欧茨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她的作品风格多变、富有感染力,她善于在作品中将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进行结合,对当代人们
摘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强烈地表达了对年轻女性的喜爱之情,对年长女性的憎恶之心。为什么会有这样矛盾的女性观呢?早在曹雪芹之前,明朝思想家李贽曾写下《童心说》,提出“童心”即真心的观点。结合曹雪芹生活的时代背景,《红楼梦》中矛盾的女性观与作者追求自由、崇尚真实自然、对年轻女性存有“童心”有一定关系。李贽与曹雪芹相差约两个世纪,但两个人的追求是相似的,是反封建传统和封建礼教的勇士。  关键词:女性观
摘要:《活着》是余华创作的一部经典长篇小说作品,要想更深层次地把握这部作品的内涵,就需要站在叙事的层面来进行深刻剖析,进而窥探余华代表的先锋小说的发展情况。本文将重点就余华《活着》的叙事艺术进行深入分析,以便让广大读者重新解读这部作品,感受其中所展现的高超的叙事艺术。  关键词:余华 《活着》 叙事艺术  余华是我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一位作家,他的一部代表作品是《活着》。这部长篇小说在主题上有着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