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9月20日,原属圆明园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铜像之一的马首铜像由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信德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购得,并无偿捐献给国家。何鸿  先生的这一举动,引发全国关注。然而。在这个单个故事的背后,隐藏着的却是整个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之痛”。
  
“价格炒上去了,亏的是国家”
  
从2000年开始回流到中国大陆的一共5件兽首铜像文物,其价格总体呈现不断上扬的趋势。
2000年回到大陆的铜牛首、铜猴首,一共花去北京保利集团1593万港币;随后被拍回的铜虎首耗资1544万港元,其代价相当干前两件的总和;如今,铜马首的价格飙升至6910万港币,是铜牛首、铜猴首、铜虎首总价的两倍多。
更为巧合的是,在已经回流到中国大陆的5件兽首铜像中,马首和猪首铜像都是何鸿燊购回捐赠给国家。但是,时间仅仅相隔不到4年,同为圆明圆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铜像里的一个组成元素,马首铜像交易价格就出现了天差地别的变化。
何鸿燊2003年将猪首铜像从美国收藏家手中买回时,所花代价大约是如今马首铜像成交价的十分之一,不到700万港币。
“价格被炒上去了,亏的是国家。”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说。中国流失文物价格的疯狂上涨,让谢辰生老人感到担忧。
到目前为止,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主要通过依法追索、回购和捐赠3种渠道来实现。但不花钱、真正通过法律途径追索回来的文物为数并不多。
从2002年开始,中国政府每年拨付5000元人民币,用于抢救流散海外的文物。
谢辰生担心,流失文物交易价格节节攀升的惯性一旦形成,中国要想收回流散全球的各种珍贵文物,付出的代价就会更大;而付出的经济代价越大,越容易刺激文物拥有者胃口,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文物成功回收的可能性越小。
  
文物回归壁垒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来自中国的文物精品160万多件,而流落民间的文物数量,相当于馆藏的10倍。
流失文物占有者人为设置的障碍,是阻止中国流失文物回归故里的一道顽固壁垒。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18家欧美博物馆在2002年12月联合发表的《关于环球博物馆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声明》(下称《声明》),即是这样的一道国际性壁垒,它公开反对将艺术品特别是古代文物归还给流失文物的原产地国家。
  
要“回归”,更要打击走私
  
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馆藏文物、寺庙文物及田野石刻被盗案的发案率,比2003年上涨了8成,而破案率仅为20%。文物界专家称,盗窃、倒卖、走私文物者已终形成了一条龙式的国际化“经营”。2005年,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5处被盗;2006年3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呼吁建立文物公安局,以应对越来越严峻的文物安全形势。
谢辰生认为,当前的文物保护工作,一个重中之重的任务是打击走私。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宋新潮接受记者访问时,所表现出来的也是这样一种观点。
  
据《民主与法制时报》07.10.1
                        “价格炒上去了,亏的是国家”
从2000年开始回流到中国大陆的一共5件兽首铜像文物,其价格总体呈现不断上扬的趋势。
2000年回到大陆的铜牛首、铜猴首,一共花去北京保利集团1593万港币;随后被拍回的铜虎首耗资1544万港元,其代价相当干前两件的总和;如今,铜马首的价格飙升至6910万港币,是铜牛首、铜猴首、铜虎首总价的两倍多。
更为巧合的是,在已经回流到中国大陆的5件兽首铜像中,马首和猪首铜像都是何鸿燊购回捐赠给国家。但是,时间仅仅相隔不到4年,同为圆明圆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铜像里的一个组成元素,马首铜像交易价格就出现了天差地别的变化。
何鸿燊2003年将猪首铜像从美国收藏家手中买回时,所花代价大约是如今马首铜像成交价的十分之一,不到700万港币。
“价格被炒上去了,亏的是国家。”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说。中国流失文物价格的疯狂上涨,让谢辰生老人感到担忧。
到目前为止,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主要通过依法追索、回购和捐赠3种渠道来实现。但不花钱、真正通过法律途径追索回来的文物为数并不多。
从2002年开始,中国政府每年拨付5000元人民币,用于抢救流散海外的文物。
谢辰生担心,流失文物交易价格节节攀升的惯性一旦形成,中国要想收回流散全球的各种珍贵文物,付出的代价就会更大;而付出的经济代价越大,越容易刺激文物拥有者胃口,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文物成功回收的可能性越小。
文物回归壁垒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来自中国的文物精品160万多件,而流落民间的文物数量,相当于馆藏的10倍。
流失文物占有者人为设置的障碍,是阻止中国流失文物回归故里的一道顽固壁垒。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18家欧美博物馆在2002年12月联合发表的《关于环球博物馆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声明》(下称《声明》),即是这样的一道国际性壁垒,它公开反对将艺术品特别是古代文物归还给流失文物的原产地国家。
要“回归”,更要打击走私
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馆藏文物、寺庙文物及田野石刻被盗案的发案率,比2003年上涨了8成,而破案率仅为20%。文物界专家称,盗窃、倒卖、走私文物者已终形成了一条龙式的国际化“经营”。2005年,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5处被盗;2006年3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呼吁建立文物公安局,以应对越来越严峻的文物安全形势。
谢辰生认为,当前的文物保护工作,一个重中之重的任务是打击走私。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宋新潮接受记者访问时,所表现出来的也是这样一种观点。
据《民主与法制时报》0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