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诺和锐30;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06-01
1临床资料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无急性并发症,经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组。诺和锐30组124例,男68例,女56例,年龄60±4岁,病程6.3±2.8年,BMI 24.7±1.8kg/m2,FBG10.58±3.12mmol/l,2h BG13.69±4.15mmol/l,HbA1c8.8%±0.6%;诺和灵组116例,男58例,女58例,年龄58±4岁,病程5.9±2.5年,BMI 25.2±2.1 kg/m2,FBG10.26±2.59 mmol/l, 2hBG14.06±3.52 mmol/l, HbA1c8.7%±0.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严格控制饮食,并加强运动治疗,每天监测七次血糖以调整胰岛素用量,均不用口服药物。诺和锐30组每日3次餐时注射,从早餐10U、午餐6U、晚餐10U开始,此后逐渐调整;诺和灵组每日4次注射,早中晚3餐前半小时注射诺和灵R,各8U起调,晚10时注射诺和灵N,起始剂量为4U,此后逐渐调整,胰岛素均用诺和诺德公司产品。
2.2观察项目:用德国倍加血糖仪每日检测血糖4-7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BG和2h BG的变化,记录胰岛素日用量及低血糖發生情况。
2.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
3结果
3.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见表1。
治疗前两组FBG、2h B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比较:
诺和锐30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较诺和灵组明显缩短(P<0.01),且胰岛素用量显着减少。
3.3两组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本研究以末梢血糖<3.5 mmol/l定义为低血糖。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24.1%,有8人夜间发生低血糖反应;诺和灵组低血糖发生率32.7%,有12人夜间发生低血糖。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及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需要药物干预的低血糖事件。
4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进行性的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B细胞的功能逐渐衰竭,血糖的控制也逐渐困难。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目前认可的方法,其中包括胰岛素连续输注和1日4次人胰岛素皮下注射。我们采用有别于上述两种方法的强化治疗,观察其疗效。
诺和锐30组每日3次注射治疗是在人胰岛素每日4次注射的基础上演变而来。该方案初看有些不合理,因为午餐前的诺和锐30可能会带来晚餐前或后的中小胰岛素迭加并导致低血糖的发生。经过研究发现中餐的诺和锐30需要量很少,一般在2-8U不等,平均需要量在4U左右,不足以影响晚餐前后的血糖,低血糖的发生并没有增加,这在国外已有报导。本研究中诺和锐30组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组,发生低血糖时补充少量粮食制品或服用糖水即能缓解。且单用一种诺和锐30更方便,浪费更少,病人的依从性更好。
本文比较了诺和锐30一日3次注射与人胰岛素一日4次注射的疗效,发现两种方法均能有效降低血糖,但诺和锐30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明显缩短,低血糖的发生率低,胰岛素的用量更少,能更好、更平稳地降低血糖。诺和锐30中30%是可溶性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是用天门冬氨基酸替代胰岛素分子上B链第28位的赖氨酸,这一变动导致了皮下吸收速率的加快,更符合人体生理胰岛素模式,所以应用它在餐时注射,可对餐后血糖的控制更好更快,这也可能是该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更短的原因。门冬胰岛素作用快、排泄快的特点,使它在体内的蓄积少,降低了全天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的用量也随之减少。诺和锐30中的70%部分是精蛋白结合的结晶门冬胰岛素,它同传统的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相比,作用时间相同,却没有注射后的峰值。所以诺和锐30保持了更快捷作用的门冬胰岛素的特性,又增加了比诺和灵N更平稳、没有峰值的结晶门冬胰岛素的特点,降血糖的作用更平稳,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由于缩短了控制血糖的时间,也就降低了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血糖的长期稳定控制,就有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综上所述,1日3次诺和锐30注射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糖尿病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06-01
1临床资料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无急性并发症,经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组。诺和锐30组124例,男68例,女56例,年龄60±4岁,病程6.3±2.8年,BMI 24.7±1.8kg/m2,FBG10.58±3.12mmol/l,2h BG13.69±4.15mmol/l,HbA1c8.8%±0.6%;诺和灵组116例,男58例,女58例,年龄58±4岁,病程5.9±2.5年,BMI 25.2±2.1 kg/m2,FBG10.26±2.59 mmol/l, 2hBG14.06±3.52 mmol/l, HbA1c8.7%±0.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严格控制饮食,并加强运动治疗,每天监测七次血糖以调整胰岛素用量,均不用口服药物。诺和锐30组每日3次餐时注射,从早餐10U、午餐6U、晚餐10U开始,此后逐渐调整;诺和灵组每日4次注射,早中晚3餐前半小时注射诺和灵R,各8U起调,晚10时注射诺和灵N,起始剂量为4U,此后逐渐调整,胰岛素均用诺和诺德公司产品。
2.2观察项目:用德国倍加血糖仪每日检测血糖4-7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BG和2h BG的变化,记录胰岛素日用量及低血糖發生情况。
2.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
3结果
3.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见表1。
治疗前两组FBG、2h B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比较:
诺和锐30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较诺和灵组明显缩短(P<0.01),且胰岛素用量显着减少。
3.3两组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本研究以末梢血糖<3.5 mmol/l定义为低血糖。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24.1%,有8人夜间发生低血糖反应;诺和灵组低血糖发生率32.7%,有12人夜间发生低血糖。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及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需要药物干预的低血糖事件。
4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进行性的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B细胞的功能逐渐衰竭,血糖的控制也逐渐困难。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目前认可的方法,其中包括胰岛素连续输注和1日4次人胰岛素皮下注射。我们采用有别于上述两种方法的强化治疗,观察其疗效。
诺和锐30组每日3次注射治疗是在人胰岛素每日4次注射的基础上演变而来。该方案初看有些不合理,因为午餐前的诺和锐30可能会带来晚餐前或后的中小胰岛素迭加并导致低血糖的发生。经过研究发现中餐的诺和锐30需要量很少,一般在2-8U不等,平均需要量在4U左右,不足以影响晚餐前后的血糖,低血糖的发生并没有增加,这在国外已有报导。本研究中诺和锐30组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组,发生低血糖时补充少量粮食制品或服用糖水即能缓解。且单用一种诺和锐30更方便,浪费更少,病人的依从性更好。
本文比较了诺和锐30一日3次注射与人胰岛素一日4次注射的疗效,发现两种方法均能有效降低血糖,但诺和锐30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明显缩短,低血糖的发生率低,胰岛素的用量更少,能更好、更平稳地降低血糖。诺和锐30中30%是可溶性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是用天门冬氨基酸替代胰岛素分子上B链第28位的赖氨酸,这一变动导致了皮下吸收速率的加快,更符合人体生理胰岛素模式,所以应用它在餐时注射,可对餐后血糖的控制更好更快,这也可能是该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更短的原因。门冬胰岛素作用快、排泄快的特点,使它在体内的蓄积少,降低了全天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的用量也随之减少。诺和锐30中的70%部分是精蛋白结合的结晶门冬胰岛素,它同传统的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相比,作用时间相同,却没有注射后的峰值。所以诺和锐30保持了更快捷作用的门冬胰岛素的特性,又增加了比诺和灵N更平稳、没有峰值的结晶门冬胰岛素的特点,降血糖的作用更平稳,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由于缩短了控制血糖的时间,也就降低了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血糖的长期稳定控制,就有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综上所述,1日3次诺和锐30注射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糖尿病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