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师院校要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为基础教育服务。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数学教师正是为了适应我国日益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数学类课程的设置策略,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数学专业知识素养、应用数学素养、数学教学实践素养、数学思维素养等,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整合;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79-01
一、整合的意义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刚刚出现的一个新的专业,它是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基础教育需要而设置的。它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学历的小学教师。目前,很多高师院校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上分文科方向和理科方向等,其中理科方向的学生大部分将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那么,如何在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出未来的高素质的小学数学教师,本文将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数学学科课程设置与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养进行探讨。
1.适应小学数学课程改革需要,整合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数学类课程,提高学生的数学专业知识素养。目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要学习的数学类课程显得特别多,而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知识不需要”专门化”,要相对宽厚一些,这就需要对数学类课程进行整合:一是把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概率初步等的基本知识合并为一门课,称之为”大学数学”,讲授一学年,并且作为必修课;二是将线性规划运筹学、组合论、图论等基本知识合并为一门课,称之为”现代数学初步”讲授一学期;三是开设小学数学竞赛课程、数学史课程,可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开阔视野,并使学生对人类认识数学的历史现状和新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通过上述整合,不仅符合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安排,而且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具备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能力,从而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数学专业知识素养。
2.加强数学教育类课程与普通教育类课程的整合,培养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应用数学的素养。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育类课程包括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与思维训练、初等数论(算术理论)、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等。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普通教育类课程有小学生心理学、小学生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小学活动课程设计、小学教育原理、现代教育技术等。在学习数学教育类课程时,可以将他们与普通教育类课程相互整合,特别注重在小学数学内容方法、学习及教学上的应用。可以将小学教育科研方法课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中有关教学研究及改革的部分紧密结合起来,说明如何在小学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及数学教育科学研究;可以把现代教育技术课与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课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也可以将小学活动设计课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指导课的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通过整合,使学生不仅对枯燥的教育理论产生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现代教育水平,同时使他们充分掌握小学数学的教学规律,从而大大提高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应用数学的素养。因为数学作为一种精确的语言,不但具有重要的形式训练,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高师小学教育本科学生要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这些应用数学的素养是与教育类课程密切不可分的。
3.开设数学思维方法、数学建模课程,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数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在训练、提高思维水平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所以对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要注重数学思想教育,数学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就要开设数学思维
方法课和数学建模课等。在数思想方法课中,应注意提高学生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逻辑思维的层次水平,除了讲清他们较熟悉的分析、综合、归纳这些基本的数学推理方法外,还要强化观察与猜想、联想与类比、抽象概括、数形结合、语言切换以及构造、化归、枚举、驳论等思维方法。从而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在数学建模课中要明确数学建模作为一种解题策略,其作用十分突显,让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亲自探索、发现,逐步建立起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研究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数学模型方法是基于实践之上的一种数学认识,它是人们用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模型的直观性使学生的解题思维非常清晰,模型的抽象性使解题的路子拓宽。所以,应通过数学建模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得以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
二、整合的基本理念
1.课程整合是与课程分化相对应并相包含的课程设计方式。整合,就是将不同的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或将不同的部分纳入到整体中。因此,整合首先以部分为基础,没有部分也就没有整合。实际上,所有的课程整合形式, 都离不开各个分化的学科,也都承认学科知识作为人类的研究成果对儿童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另外,在分科的框架中也可以部分地实现课程的整合。例如雅各布斯提 出的六种课程整合设计策略,分科内的课程整合就是其中之一。由于部分教师的不透彻理解,在许多学科背景出身的教师的意识中,整合的课程与分科的课程是相对 立的。面对学校教师的不安和紧张,我们首先应该澄清整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让教师明白整合与分化是相互补充、相互包含的关系。
2.学生“生活世界”的整体性是课程整合的根本依据。进行课程整合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生活世界”的整体性。学生生活世界的整体性客观地要求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把学生从单一的书本世界和封闭的知识体系中解 放出来,把他们对知识的习得与处坪社会生活的各种复杂关系结合起来,使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从容面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自我以及人与他人 之间的复杂关系。
3.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是课程整合的根本价值追求。对不同类型的课程之间关系的处理,仅仅是课程整合的表现形式。关注不同类型课程的根本价值追求,才是课程整合的实质,更是课程整合的基石。台湾提出“课程统整”的出发点在于要 处理好减轻学生负担与培养學生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发展在教育中折射出的问题。香港的“课程统整计划”也提倡培养创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五个方面 的实施内容。内地的新课程改革也强调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毅英.数学观研究综述.数学教育学报[J].2002,1:3.
[2]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修订稿)[M].2003.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4-jsjyyb-15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整合;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79-01
一、整合的意义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刚刚出现的一个新的专业,它是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基础教育需要而设置的。它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学历的小学教师。目前,很多高师院校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上分文科方向和理科方向等,其中理科方向的学生大部分将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那么,如何在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出未来的高素质的小学数学教师,本文将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数学学科课程设置与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养进行探讨。
1.适应小学数学课程改革需要,整合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数学类课程,提高学生的数学专业知识素养。目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要学习的数学类课程显得特别多,而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知识不需要”专门化”,要相对宽厚一些,这就需要对数学类课程进行整合:一是把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概率初步等的基本知识合并为一门课,称之为”大学数学”,讲授一学年,并且作为必修课;二是将线性规划运筹学、组合论、图论等基本知识合并为一门课,称之为”现代数学初步”讲授一学期;三是开设小学数学竞赛课程、数学史课程,可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开阔视野,并使学生对人类认识数学的历史现状和新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通过上述整合,不仅符合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安排,而且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具备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能力,从而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数学专业知识素养。
2.加强数学教育类课程与普通教育类课程的整合,培养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应用数学的素养。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育类课程包括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与思维训练、初等数论(算术理论)、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等。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普通教育类课程有小学生心理学、小学生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小学活动课程设计、小学教育原理、现代教育技术等。在学习数学教育类课程时,可以将他们与普通教育类课程相互整合,特别注重在小学数学内容方法、学习及教学上的应用。可以将小学教育科研方法课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中有关教学研究及改革的部分紧密结合起来,说明如何在小学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及数学教育科学研究;可以把现代教育技术课与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课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也可以将小学活动设计课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指导课的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通过整合,使学生不仅对枯燥的教育理论产生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现代教育水平,同时使他们充分掌握小学数学的教学规律,从而大大提高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应用数学的素养。因为数学作为一种精确的语言,不但具有重要的形式训练,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高师小学教育本科学生要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这些应用数学的素养是与教育类课程密切不可分的。
3.开设数学思维方法、数学建模课程,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数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在训练、提高思维水平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所以对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要注重数学思想教育,数学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就要开设数学思维
方法课和数学建模课等。在数思想方法课中,应注意提高学生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逻辑思维的层次水平,除了讲清他们较熟悉的分析、综合、归纳这些基本的数学推理方法外,还要强化观察与猜想、联想与类比、抽象概括、数形结合、语言切换以及构造、化归、枚举、驳论等思维方法。从而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在数学建模课中要明确数学建模作为一种解题策略,其作用十分突显,让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亲自探索、发现,逐步建立起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研究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数学模型方法是基于实践之上的一种数学认识,它是人们用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模型的直观性使学生的解题思维非常清晰,模型的抽象性使解题的路子拓宽。所以,应通过数学建模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得以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
二、整合的基本理念
1.课程整合是与课程分化相对应并相包含的课程设计方式。整合,就是将不同的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或将不同的部分纳入到整体中。因此,整合首先以部分为基础,没有部分也就没有整合。实际上,所有的课程整合形式, 都离不开各个分化的学科,也都承认学科知识作为人类的研究成果对儿童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另外,在分科的框架中也可以部分地实现课程的整合。例如雅各布斯提 出的六种课程整合设计策略,分科内的课程整合就是其中之一。由于部分教师的不透彻理解,在许多学科背景出身的教师的意识中,整合的课程与分科的课程是相对 立的。面对学校教师的不安和紧张,我们首先应该澄清整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让教师明白整合与分化是相互补充、相互包含的关系。
2.学生“生活世界”的整体性是课程整合的根本依据。进行课程整合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生活世界”的整体性。学生生活世界的整体性客观地要求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把学生从单一的书本世界和封闭的知识体系中解 放出来,把他们对知识的习得与处坪社会生活的各种复杂关系结合起来,使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从容面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自我以及人与他人 之间的复杂关系。
3.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是课程整合的根本价值追求。对不同类型的课程之间关系的处理,仅仅是课程整合的表现形式。关注不同类型课程的根本价值追求,才是课程整合的实质,更是课程整合的基石。台湾提出“课程统整”的出发点在于要 处理好减轻学生负担与培养學生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发展在教育中折射出的问题。香港的“课程统整计划”也提倡培养创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五个方面 的实施内容。内地的新课程改革也强调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毅英.数学观研究综述.数学教育学报[J].2002,1:3.
[2]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修订稿)[M].2003.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4-jsjyyb-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