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近年来被广泛运用。在运用这一独特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教师的领导方式、人格、教学风格和教育机智都影响着情境教学的使用和效果。教师在情境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关键词:情境教学 建构主义 教师特征 教师角色
建构主义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领导方式、教学风格和人格都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及学习的效果。
一、情境教学中的教师特征
1.教师的领导方式影响着情境教学的使用和效果
教师的领导方式有三种:权威主义方式、民主方式和放任自流的方式。研究表明,在权威主义的领导方式下,学生伴随着较高水平的挫折,对教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感。教师在场,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教师一旦离去,学生活动效率便明显下降。在民主的领导方式下,学生比较愉快,关心集体,工作也较好,表现出较强的努力性。在放任自流的领导方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极低,在集体内部出现较多的攻击性行为。可见,民主型的教师一般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用民主的方式讨论问题,使课堂教学充满友好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习。
2.教师的人格影响着情境教学的使用和效果
教师自身的人格对学生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塑人格的重要时期,其情感、意志、行为都具有不稳定性。一般来说,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观察着、模仿着,教学中教师的人格形象会成为学生最直观的模仿对象。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展示自己乐观、健康、阳光的一面,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为人师表,给学生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
3.教师的教学风格影响着情境教学的使用和效果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指不同的教师在课堂里的活动具有始终如一的特定差异。教师在使用奖惩的方式上,在制定教学目标承担的责任上以及决定如何取得这些目标方面,是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还是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观察推理中得出结论,所存在的差异就是属于不同的教学风格。每位教师所具有的独特风格,影响着其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能运用情境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有的教师运用起来却不见得得心应手,难以把学生带入“情境”,从而使课堂乱成一团。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养成自己独特而正确有效的教学风格。
4.教师的教育机智影响着情境教学的使用和效果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身心特点及个别差异等方面的情况来果断地处理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因为情境教学法是以学生集体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课堂氛围比较活跃,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事前难以预料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准确地判断情况,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反应,及时引导,从而使教学正常进行。对于不发言或少发言的学生要针对其基础、水平和个性启发诱导,让他发言。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要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能对症下药,并要掌握好教育分寸,这是情境教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情境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健康发展。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角色的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穴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
教师自己就应该是研究者,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美;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作者单位:李燕,江西省南康市凤岗中心小学;严淑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三中)
关键词:情境教学 建构主义 教师特征 教师角色
建构主义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领导方式、教学风格和人格都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及学习的效果。
一、情境教学中的教师特征
1.教师的领导方式影响着情境教学的使用和效果
教师的领导方式有三种:权威主义方式、民主方式和放任自流的方式。研究表明,在权威主义的领导方式下,学生伴随着较高水平的挫折,对教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感。教师在场,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教师一旦离去,学生活动效率便明显下降。在民主的领导方式下,学生比较愉快,关心集体,工作也较好,表现出较强的努力性。在放任自流的领导方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极低,在集体内部出现较多的攻击性行为。可见,民主型的教师一般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用民主的方式讨论问题,使课堂教学充满友好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习。
2.教师的人格影响着情境教学的使用和效果
教师自身的人格对学生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塑人格的重要时期,其情感、意志、行为都具有不稳定性。一般来说,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观察着、模仿着,教学中教师的人格形象会成为学生最直观的模仿对象。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展示自己乐观、健康、阳光的一面,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为人师表,给学生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
3.教师的教学风格影响着情境教学的使用和效果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指不同的教师在课堂里的活动具有始终如一的特定差异。教师在使用奖惩的方式上,在制定教学目标承担的责任上以及决定如何取得这些目标方面,是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还是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观察推理中得出结论,所存在的差异就是属于不同的教学风格。每位教师所具有的独特风格,影响着其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能运用情境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有的教师运用起来却不见得得心应手,难以把学生带入“情境”,从而使课堂乱成一团。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养成自己独特而正确有效的教学风格。
4.教师的教育机智影响着情境教学的使用和效果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身心特点及个别差异等方面的情况来果断地处理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因为情境教学法是以学生集体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课堂氛围比较活跃,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事前难以预料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准确地判断情况,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反应,及时引导,从而使教学正常进行。对于不发言或少发言的学生要针对其基础、水平和个性启发诱导,让他发言。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要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能对症下药,并要掌握好教育分寸,这是情境教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情境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健康发展。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角色的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穴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
教师自己就应该是研究者,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美;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作者单位:李燕,江西省南康市凤岗中心小学;严淑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