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女儿的情书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bo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想遇见你的人生》,是一封写了32年的饮食情书,138道菜书写女儿的成长点滴。身为两个女儿的父亲,普普通通,却又情深似海。
  著名美食家、作家焦桐,以半辈子的烹煮实践,呵护生命中的女人,用最细的刻度记录爱与成长。
  01
  阿珊出生时,焦妻和我都供职于台湾《中国时报》,只好让珊寄养在新屋外婆家,我们夫妻固定周末晚上下班后,驾车去乡下看她。
  也许是为了排遣日益深刻的思念,我开始给阿珊写信,本来打算写一年,送给她作为周岁的生日礼物。后来不知何故停止《娃娃书》系列记录。转眼已经接阿珊回台北上幼儿园;又转眼她已小学毕业,幺女阿双诞生……光阴之飞逝竟至于此。
  阿双出生后,我又打算写《尿布与卫生棉》,记录两姐妹的生活:一个在用尿布,一个已经开始用卫生棉。写了一些复忙于琐事,终于还是半途而废。
  02
  我平常爱买一点书,不知不觉遂累积了些书在家里,麻烦的是,书一旦上架即难以清理,蒙尘在所难免。听说书上的灰尘正是导致阿珊哮喘的过敏原,我顾虑阿珊的健康,几度想抛弃所有的藏书。
  送阿珊去音乐班学琴,坐在教室外读书等她。我可以清楚感觉她对我特别放心,信任;每次太太送她去学琴,都是送到以后先去忙别的事情,下课时再来接人。她知道,我会一直在门口等她出来。
  我想起大约两个月前出差,回台北直接就到音乐教室接她,那时妈妈刚好还未到,阿珊走出教室看到爸爸,露出喜出望外的笑容,并用她的小拳头亲昵地捶我。我这辈子大概都会一直把那笑容拿出来回味。那笑容里有一种力量,一种灿烂的光,令人喜悦、平静。
  然则我如何取悦这小妞呢?每天为她准备可口丰盛的早餐,从她满足而无暇应答的表情我明白,美食真的很容易令人愉悦。
  03
  我自知缺乏毅力和专注力,却喜爱食物,旁及跟食物相关的文学、艺术、电影,自然也欢喜农场、市场、厨房、烹饪、餐桌,乃至于碗筷刀叉锅盆等,总觉得食物飘散的气味充满乐趣,特别有灵感。
  我总是在餐桌与书桌间来回走动,炖鱼翅、煨鲍鱼、咖喱粉丝蟹煲、砂锅鲢鱼头……和大蒜、九层塔、百里香、莳萝、荷兰芹、迷迭香、肉桂的气味,流动在厨房和餐桌,充满着希望。
  我欢喜厨房的各种事物,搅拌蛋液的声音,蒸笼冒出的烟雾,大蒜、洋葱切开时的气味,烤箱定时器跳停的叮当,锅铲的碰触……我的生活充满油渍,油渍竟直接牵引我幸福的脉动。
  天哪,我满脑子全是食物。我对食物的热情可能来自喂食。当年喂女儿牛奶或橙汁,看她们吸吮奶嘴那么专注、自然、愉悦,那么美,我感觉到食物激发了我的生命,鼓舞了我的精神。
  04
  这么多年来我总是亲自采买、烹饪,体会到逛传统市场更能贴切地了解食材和风土人情。我主张“君子近庖厨”。
  而且,吃什么东西,就会有什么样的身体和性格。烹饪世界远比想象中复杂,食物加热的过程会发生一系列美拉德反应,产生多样的香气分子。
  我做菜不拘菜系或中西餐,随兴乱做,用心而已。烹煮任何地方风味食物,形同传统和文化的挑夫,意味着传承传统文化。食物恒是一种力量,统治我的生活,控制我的思想。我明白,我在这世界的位置,就在餐桌和书桌之前。
  女儿的成长好像特别快,若不把握时间记录,我等于没有认真生活过。我决定重新观察,唯有叙述女儿的成长点滴,我才真的参与她们的成长,也才真的拥有我最重视的家居生活。
  阿珊、阿双和我每天都早出晚归,我只能用早餐来宠她们。
  “爸爸做的菜都很好吃。”开始做早餐后,阿双常赞赏。食谱像亲情。
  常聽人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我更觉得,她们是我心灵磁场的指针。为小情人做早餐,用早餐书写父女的生活故事,重建一部家庭史。
  在厨房忙碌时,或者和小情人聊天时,脑中总是闪过家庭生活的片断,像一幅又一幅画面,那些已然淡忘的往事被食物召唤回来。
  我不要她们拥有美食缺席的人生,也拒绝被黑心食品困扰的人生。我每天都想告诉姐妹俩:去,享受生活的美妙。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六国论》  宋·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期刊
“想让你的孩子变得聪明吗?那就为他们读童话吧!想让你的孩子变得更聪明吗?那就为他们读更多的童话吧!”在苏格兰,爱因斯坦的这句话经常被政府和图书馆引用,作为鼓励家长开展早期亲子共读的广告语。  苏格兰政府发布的《一起学习:苏格兰关于家校联合、家长投入、亲子共学和在家学习的国家行动计划(2018—2021)》,是在对2006年《苏格兰学校法(家校联合)》进行评价与改进基础上出台的最新家庭教育政策,是苏
期刊
作家姜戎在写出《狼图腾》这部歌颂信念与勇气的奇迹小说之后,沉淀16年,终于写完自己的第二部长篇作品《天鹅图腾》于近期出版。作为“原始游牧生活的亲历者”,他见证了天鹅在水草丰饶的乌珠穆沁草原生息繁衍。当地牧民间流传的许许多多的爱情故事、天鹅传说素材以及诗歌残存片段,在经历近半个世纪的沉淀后,缓慢生长成其笔下的一个传奇。  他在介绍这部作品时说:  “狼图腾是黑色的,天鹅图腾是白色的。狼图腾象征着自由
期刊
清代掌故遗闻汇编《清稗类钞》,记载了一个名叫陶铸禹的人,善说风趣话,还曾经作了三首诗,称之为“嘲世歪诗”。  其一:  狮子大开口,胡言不怕羞。  一等大滑头,吹牛。  其二:  到处乱唱喏,逢迎太肉麻。  轻轻两手叉,拍马。  其三:  遇事善营谋,削尖和尚头。  运动称老手,钻狗。  上述三首诗,语言幽默谐趣,滑稽俚俗,含有讥讽之意。尤为特别的是,虽为五言诗,但最后一句却只有两个字。  这种诗
期刊
与古人自有心灵相通之处  我写文章,不止一次提到《庄子·齐物论》所说的“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现在觉得好像还有些话可讲,可以放在我的随笔集《云集》的起首。常听人提起“古典范儿”,但若只是穿汉服招摇过市之类,则岂止是皮毛,简直有点可笑了。我想假如真有古典范儿这码事,大概也是《庄子》这番话所说的意思。我们尽管生活在当下,吃汉堡包,坐地铁,用iphone,发微信,但与遥远的古代还
期刊
无法实现的遗愿  1971年,原本敌对的中美关系开始融冰。“乒乓外交”将两国关系带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位79岁的美国老人向尼克松总统求助,希望能回到眷恋已久的故乡——中国。  她,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  此前老作家接二连三地给中国发电报,渴望得到一份邀请和入境签证,但都杳无音讯。这次,总统给了她希望。  1972年,在一番焦急的等待之后,老人终于收到中国使馆的来信,可是信的内容却让人始料
期刊
艾伦·麦克法兰是英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做剑桥大学教务长达34年。老教授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会与一棵柳树结下不解之缘,并由此和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徐志摩成为了“好朋友”。  在劍桥大学国王学院康桥边上的一块草地上,长着一棵郁郁葱葱的柳树,这本没什么大惊小怪,而就在艾伦·麦克法兰任教长后不久,却围绕着那棵柳树发生了一场大争论:有人以柳树年期已久为由,提出要砍掉它,以别的树种来替代;
期刊
我喜欢观察古今中外带有文化趣味的情事,领会个中寓意,然后回过头来斟酌眼前的文化现象以及这些现象牵出来的语文课题。  这篇文章中所收的这些小品,正是我的一点观察、一点领会;走笔之时,往往动了真情,有笑声,也有泪影。  人心是肉做的。我相信文字也是。  ——董桥  01文字减价战  中文报纸终于揭开了减价战的序幕,市场力量把文化事业推进更激烈的竞争森林里去,一起接受适者生存的考验。文字产品在惊涛骇浪中
期刊
偶然的机会加入了微信读书共读训练营,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同行们共读了于洁老师的《我就想做班主任》一书。  开始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很是诧异,怎么还有人那么喜欢做班主任呢?而且从教20多年一直没有厌倦。带着疑惑,我开始读这本书。  当读到“教育很美好,道路很艰难”这一章节时,被题记中的话,深深地吸引了。题记是这样写的: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教育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记得当时看到这句话时,我毫
期刊
一、“多读习惯”训练要点  按我理解,此书著者断定一个人关于阅读的习惯状态,要么是多读,要么是不读,事实上不存在中间状态“少读”。  请注意此书所讲“多读习惯”,不是同类读物泛泛而论的“阅读习惯”。这本书指导读者通过多读训练,达到每月阅读量二十本以上,而且每本书尽可能当天读完。  为何与“多读”相对的状态是“不读”,而不是“少读”?按照此书分析,真正养成读书习惯的人,兴趣趋向不断扩展——叠加——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