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内蒙古深入贯彻习近平總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运行总体呈“缓中趋稳”态势。展望2018年,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等多领域将集聚发力,为内蒙古提质量、拓空间、激活力、增动力提供重大支撑,进而推动内蒙古经济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发展迈进。
关键词:特征 支撑 对策建议
一、2017年经济运行特征:好于预期,结构优化显端倪
2017年,内蒙古经济运行总体呈“结构优、效益增、活力强”的良好态势。一是“调结构、转方式”持续推进。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六成,信息、文化、旅游等新兴消费增势明显。二是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突出,完成全年去产能任务,商品住宅待售面积持续下降,企业资产负债率、企业成本稳步下降,短板领域持续加强。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显效,粮食产量实现“十四连丰”,畜牧业生产实现“十三连稳”,内蒙古牲畜良种化率达90%以上。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全年出台改革成果212个,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行行政审批“一站受理”和“一窗服务”办理,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四是创新发展动能持续释放。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4家。新兴动能加快培育,全年共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63家,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扩容,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超过100万台,居全国首位。数字消费、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新模式大幅涌现。五是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生态建设成效明显,草原平均植被盖度保持44%。着力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及重点流域污水处理,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环境污染治理取得实效。六是精准发力惠民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各学段少数民族在校生比例达27.69%,城市、农村牧区低保标准较上年分别增加49和654元,均居全国第7位,贫困人口住院大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脱贫攻坚扎实有效,31个国贫旗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9800元,增长9%以上。棚户区改造基本建设住房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农村牧区5万户危房改造竣工。
二、2018年经济发展支撑:多点发力,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将带动内蒙古供给体系质量提升
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助推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提质升级。一是“破”出发展新空间。在坚决落实国家去产能目标任务的同时,内蒙古积极引导去产能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煤炭、钢铁等传统产能实现“变身”,为先进产能腾出发展空间。2018年,随着破除无效供给、淘汰僵尸企业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倒逼内蒙古传统支柱产业提升发展质量,稳固经济增长基础。二是“立”出发展新动能。2018年,按照大力培育新动能,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的新要求,内蒙古新兴产业规模化步伐将持续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后劲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三是“降”出发展新活力。2018年,围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内蒙古将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用能、物流和融资成本,将有效激发企业生产动力,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二)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将有效激发内蒙古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2018年,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一是利于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2018年,国企国资改革的加快推进,将进一步提升内蒙古国有资本运营和配置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国企“排头兵”的引领作用将更加显著。二是利于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落实保护产权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等,这赋予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相同的市场待遇,将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投身经济发展各领域,增强内蒙古经济运行活力。
(三)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将全面助推内蒙古农村牧区发展水平提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将引领内蒙古农村牧区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一是农牧业发展质量得到提升。围绕质量兴农兴牧战略,内蒙古将狠抓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将有力促进农牧业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同时,加快构建农村牧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对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等方面将形成推动作用。二是农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逐步推进。内蒙古将继续调优产品结构、调绿生产方式、调新产业体系、强化品牌引领,推动农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将进一步增强绿色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农村牧区民生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推动更多资金、项目等回流农村牧区,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同时,随着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农村牧区发展面貌将进一步改善。四是兴盛农村牧区文化更加繁荣。内蒙古将加快缩小农村牧区与城市文化内容、共享方式、参与途径等方面差距,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一体化,对文化兴盛、乡风文明新气象形成利好。
(四)全面开放格局不断完善,将拓展内蒙古经济发展新空间
近年,内蒙古“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经济发展迎来更大发展空间。一是对外开放“软硬件”保障更加有力。曹妃甸港乌兰察布内陆港揭牌运营,进一步拓展内蒙古出海口和多式联运现代物流业大通道。持续创新同俄蒙合作机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经贸和金融领域合作加深。出台金融支持全方位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一系列政策意见,制度保障更加有力。连续举办三届“中蒙俄智库国际论坛”,七届“‘一带一路’国际能源投资发展战略论坛”,产能合作、人文交流等多方面合作不断深入并将持续推进。二是区域协作不断深化。首条高铁(张呼高铁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段)开通运行,首条跨省动车(乌兰浩特-白城)运营通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东北振兴的步伐加快。京蒙对口合作帮扶对象在原乌兰察布市、赤峰市基础上新增通辽市、兴安盟,借力首都资金、项目、人才助推内蒙古发展的渠道进一步拓宽。积极主动对接东部省市,并将逐步开展实质性合作,形成合作共赢新局面。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減,将有效释放内蒙古经济增长潜力
2018年,内蒙古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减,将有力激发经济发展有效需求,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一是民生短板激发投资潜力。2018年,补短板、惠民生力度加大,将有效释放棚户区改造、基本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投资潜能,强化经济增长后劲。二是民生改善激发消费潜能。2018年,内蒙古将继续加大促收入、保就业、强保障力度,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将有效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消除消费后顾之忧。同时,随着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有效供给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消费潜能将进一步释放。三是精准脱贫激发内生动力。2018年内蒙古将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将有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六)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将开辟内蒙古绿色发展新路径
2018年,内蒙古将以绿色发展为引领,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切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为内蒙古转方式、提效益注入强大动力。一是生态优势创造新供给。2018年,内蒙古将继续推动文化、健康等元素融入生态环境,延长生态经济产业链,深度开发以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为主的生态健康品牌,扩大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供给,促进生态经济效益释放。二是绿色发展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2018年,内蒙古将以加快建立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制度为导向,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融入产业发展,深入探索“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实现途径,将为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绿色金融,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难得机遇。
三、对策建议
(一)瞄准高效益投资项目,强化资金保障
全面谋划高效益项目。围绕“中国制造2025”“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及“‘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抓紧谋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市场需求的高质量高效益项目。围绕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高性能医疗器械、石墨(烯)新材料等重大项目。围绕服务业提质升级,加快布局大旅游、大健康、大物流和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保障资金足额到位。创新基金设立方式,支持领军企业设立大数据、石墨烯、蒙中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推动能源、铁路、金融等重点领域优质项目向民间资本开放,保障民间资本合法权益和收益预期。规范使用政府产业基金。建立政府产业基金投向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完善项目资源库,提高产业基金对资金吸引力。
(二)强化科技及人才配套,夯实动力变革基础
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国家及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联合和引进国内外高端要素,组建一批规范化运行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重大科技成果突破。广泛开展应用型科技研发,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现代农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和生态环保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打造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培养和引进具有创新精神科技领军人才、管理人才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企业家。加大企业与专业院校订单式培养力度和广度。建立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强化科技成果收益对科研人员的激励。
(三)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切实降低资金风险
解决已有债务问题。梳理在建和计划建设的政府投资项目,制定详细方案,通过财政资金、出让土地、出售国有资产等措施化解已有债务。健全债务管理制度。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制度,推进债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地方政府债务常态化监督机制。出台地方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
(四)适应消费转型升级要求,助推服务业提质增效
健全消费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建设。综合应用金融、税收、补贴、政府采购等政策手段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商业推广。完善服务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化、互联网及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及现代商品流通和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新兴服务业支撑力度,夯实消费转型升级基础。围绕健康养老,构建专业化、产业化、连锁化养老服务体系。围绕产城人文有机结合,加快服务业内部文化与体育、旅游、科技等新业态融合创新。围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研发设计、融资租赁、信息技术及节能环保等新兴服务业态发展,为消费转型升级夯实基础。
(负责人:张永军 ;成 员:付东梅 刘军 田晓明 杜勇锋 徐盼 田洁)
责任编辑:康伟
关键词:特征 支撑 对策建议
一、2017年经济运行特征:好于预期,结构优化显端倪
2017年,内蒙古经济运行总体呈“结构优、效益增、活力强”的良好态势。一是“调结构、转方式”持续推进。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六成,信息、文化、旅游等新兴消费增势明显。二是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突出,完成全年去产能任务,商品住宅待售面积持续下降,企业资产负债率、企业成本稳步下降,短板领域持续加强。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显效,粮食产量实现“十四连丰”,畜牧业生产实现“十三连稳”,内蒙古牲畜良种化率达90%以上。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全年出台改革成果212个,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行行政审批“一站受理”和“一窗服务”办理,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四是创新发展动能持续释放。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4家。新兴动能加快培育,全年共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63家,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扩容,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超过100万台,居全国首位。数字消费、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新模式大幅涌现。五是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生态建设成效明显,草原平均植被盖度保持44%。着力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及重点流域污水处理,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环境污染治理取得实效。六是精准发力惠民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各学段少数民族在校生比例达27.69%,城市、农村牧区低保标准较上年分别增加49和654元,均居全国第7位,贫困人口住院大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脱贫攻坚扎实有效,31个国贫旗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9800元,增长9%以上。棚户区改造基本建设住房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农村牧区5万户危房改造竣工。
二、2018年经济发展支撑:多点发力,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将带动内蒙古供给体系质量提升
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助推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提质升级。一是“破”出发展新空间。在坚决落实国家去产能目标任务的同时,内蒙古积极引导去产能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煤炭、钢铁等传统产能实现“变身”,为先进产能腾出发展空间。2018年,随着破除无效供给、淘汰僵尸企业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倒逼内蒙古传统支柱产业提升发展质量,稳固经济增长基础。二是“立”出发展新动能。2018年,按照大力培育新动能,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的新要求,内蒙古新兴产业规模化步伐将持续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后劲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三是“降”出发展新活力。2018年,围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内蒙古将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用能、物流和融资成本,将有效激发企业生产动力,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二)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将有效激发内蒙古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2018年,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一是利于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2018年,国企国资改革的加快推进,将进一步提升内蒙古国有资本运营和配置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国企“排头兵”的引领作用将更加显著。二是利于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落实保护产权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等,这赋予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相同的市场待遇,将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投身经济发展各领域,增强内蒙古经济运行活力。
(三)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将全面助推内蒙古农村牧区发展水平提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将引领内蒙古农村牧区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一是农牧业发展质量得到提升。围绕质量兴农兴牧战略,内蒙古将狠抓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将有力促进农牧业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同时,加快构建农村牧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对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等方面将形成推动作用。二是农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逐步推进。内蒙古将继续调优产品结构、调绿生产方式、调新产业体系、强化品牌引领,推动农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将进一步增强绿色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农村牧区民生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推动更多资金、项目等回流农村牧区,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同时,随着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农村牧区发展面貌将进一步改善。四是兴盛农村牧区文化更加繁荣。内蒙古将加快缩小农村牧区与城市文化内容、共享方式、参与途径等方面差距,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一体化,对文化兴盛、乡风文明新气象形成利好。
(四)全面开放格局不断完善,将拓展内蒙古经济发展新空间
近年,内蒙古“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经济发展迎来更大发展空间。一是对外开放“软硬件”保障更加有力。曹妃甸港乌兰察布内陆港揭牌运营,进一步拓展内蒙古出海口和多式联运现代物流业大通道。持续创新同俄蒙合作机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经贸和金融领域合作加深。出台金融支持全方位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一系列政策意见,制度保障更加有力。连续举办三届“中蒙俄智库国际论坛”,七届“‘一带一路’国际能源投资发展战略论坛”,产能合作、人文交流等多方面合作不断深入并将持续推进。二是区域协作不断深化。首条高铁(张呼高铁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段)开通运行,首条跨省动车(乌兰浩特-白城)运营通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东北振兴的步伐加快。京蒙对口合作帮扶对象在原乌兰察布市、赤峰市基础上新增通辽市、兴安盟,借力首都资金、项目、人才助推内蒙古发展的渠道进一步拓宽。积极主动对接东部省市,并将逐步开展实质性合作,形成合作共赢新局面。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減,将有效释放内蒙古经济增长潜力
2018年,内蒙古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减,将有力激发经济发展有效需求,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一是民生短板激发投资潜力。2018年,补短板、惠民生力度加大,将有效释放棚户区改造、基本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投资潜能,强化经济增长后劲。二是民生改善激发消费潜能。2018年,内蒙古将继续加大促收入、保就业、强保障力度,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将有效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消除消费后顾之忧。同时,随着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有效供给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消费潜能将进一步释放。三是精准脱贫激发内生动力。2018年内蒙古将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将有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六)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将开辟内蒙古绿色发展新路径
2018年,内蒙古将以绿色发展为引领,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切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为内蒙古转方式、提效益注入强大动力。一是生态优势创造新供给。2018年,内蒙古将继续推动文化、健康等元素融入生态环境,延长生态经济产业链,深度开发以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为主的生态健康品牌,扩大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供给,促进生态经济效益释放。二是绿色发展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2018年,内蒙古将以加快建立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制度为导向,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融入产业发展,深入探索“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实现途径,将为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绿色金融,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难得机遇。
三、对策建议
(一)瞄准高效益投资项目,强化资金保障
全面谋划高效益项目。围绕“中国制造2025”“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及“‘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抓紧谋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市场需求的高质量高效益项目。围绕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高性能医疗器械、石墨(烯)新材料等重大项目。围绕服务业提质升级,加快布局大旅游、大健康、大物流和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保障资金足额到位。创新基金设立方式,支持领军企业设立大数据、石墨烯、蒙中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推动能源、铁路、金融等重点领域优质项目向民间资本开放,保障民间资本合法权益和收益预期。规范使用政府产业基金。建立政府产业基金投向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完善项目资源库,提高产业基金对资金吸引力。
(二)强化科技及人才配套,夯实动力变革基础
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国家及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联合和引进国内外高端要素,组建一批规范化运行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重大科技成果突破。广泛开展应用型科技研发,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现代农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和生态环保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打造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培养和引进具有创新精神科技领军人才、管理人才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企业家。加大企业与专业院校订单式培养力度和广度。建立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强化科技成果收益对科研人员的激励。
(三)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切实降低资金风险
解决已有债务问题。梳理在建和计划建设的政府投资项目,制定详细方案,通过财政资金、出让土地、出售国有资产等措施化解已有债务。健全债务管理制度。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制度,推进债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地方政府债务常态化监督机制。出台地方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
(四)适应消费转型升级要求,助推服务业提质增效
健全消费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建设。综合应用金融、税收、补贴、政府采购等政策手段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商业推广。完善服务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化、互联网及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及现代商品流通和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新兴服务业支撑力度,夯实消费转型升级基础。围绕健康养老,构建专业化、产业化、连锁化养老服务体系。围绕产城人文有机结合,加快服务业内部文化与体育、旅游、科技等新业态融合创新。围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研发设计、融资租赁、信息技术及节能环保等新兴服务业态发展,为消费转型升级夯实基础。
(负责人:张永军 ;成 员:付东梅 刘军 田晓明 杜勇锋 徐盼 田洁)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