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腐败就能腐败”着实让人害怕

来源 :蓝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d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达县原县委书记陈光礼在无法按自己的意愿升迁后,开始谋求安逸生活的后路,两年内敛财折合人民币2000余万元。在职期间,陈光礼利用大权为房地产开发商谋取利益并受贿。近日,陈光礼以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陈光礼之所以腐败,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体制上存在着让人能腐败的因素。他认为,自己作为县委书记,确实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贡献,但却收入微薄,囊中羞涩。既然得不到提拔,那就不如铤而走险,捞一把走人。这样的干部着实害怕!
  但是更让人害怕的不是这个。据媒体报道,当他还在被提拔的时候,本不想腐败,他的腐败只是在得不到提拔之后才开始的。陈光礼的腐败告诉我们,有些官员是想腐败就可以腐败,想什么时候腐败就什么时候腐败。
  其实,“想腐败就能腐败”的现象并非陈光礼一人独有。如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亦是如此。事发以后他曾在悔过书中用大段篇幅发牢骚,把自己腐败的原因部分归结为,多年当官仍在原地踏步,未能升迁。还有,如郴州原市委书记李大伦感觉到在政治上已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了,即开始腐败,而且还成了一个大贪。再如原马鞍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海风,因为一次平调,认为自己没有了再进一步升迁的可能,便也开始了腐败。此外还有59岁现象,大多也是这类问题。一些干部看到自己快要退休了,心里产生了失衡,觉得不捞最后一把亏得慌,等等,
  想腐败就能腐败,想什么时候腐败就什么时候腐败,想腐败多大就能腐败多大,这让人感到害怕、在许多国家,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为什么有些国家的官员较少发生腐败现象,恐怕不是因为外国官员的廉洁意识比我们强多少,而是他们想腐败也腐败不成。归结原因:一是这些国家有较强的权力约束机制。如在丹麦,政府各部委做出的任何一笔预算都要得到财政部认可,而且要送议会财务委员会批准,官员不是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的。二是有很高的透明机制。如早在230多年前,瑞典公民就有权查看官员直至首相的财产及纳税清单,该制度一直延续至今。在这种制度下,官员想腐败都难。三是有快捷的发现机制。如2010年新西兰原房屋部长希特利只是用公款买了两瓶酒,在报销后一个多星期,就被政府的审计人员发现,希特利不得不向总理递交了辞呈,一次小腐败竞立马丢了乌纱,你说,以后谁还敢再腐败?四是有严厉的惩罚机制。如1995年,瑞典前副首相萨林女士只因一次使用公务信用卡购买个人衣物,进而引起非议,不得不被迫辞职。如此严厉的惩罚,就是让你腐败,恐怕都不敢。
  而在我国,一些地方腐败现象不但时常发生,而且愈演愈烈。这恐怕和我们存在着“想腐败就能腐败”的环境、机制不无关系。今年春节刚过,铁道部叉发生了“大地震”,正部级高官、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涉嫌巨贪而落马。因此,要减少和杜绝腐败现象,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干部廉洁自律教育,让他们自觉到不想腐败:但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建立干部想腐败都不能腐败的机制,使一些干部即使想腐败也腐败不成、恐怕只有如此,我们在反扁败上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其实很多时候,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如何建立干部想腐败而不能腐败的机制呢?
  一是干部权力要受约束。相关法规要明确规定领导干部的职权范围和责任,以杜绝其越界用权和滥用力,尤其是项目决策权、资金调度权、财务处置权、设施使用权、福利分配权、奖惩决定权、机构设置权、人员使用权,以及特殊情况下的随机处置权,都必须有明确细则加以规范,干部只能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权力,另外还要适度分解权力,形成互相制约的权力结构,
  二是加大公开透明力度。在推行政务公开、党务公开的基础上,要尽快推行官员财产公开,方便公民监督,如公务员的公务行为和经济收入都是透明的,在网上公众随时可以查到。有了公开透明,一些官员想腐败都难腐败。这也是许多国家治理腐败的经验。
  三是加大监督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民主监督的浓厚氛围,培育民主监督的深厚土壤:支持新闻舆论单位、社会群众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干部的监督,并保护好监督人,再也不要出现检举信转一圈又回到被检举人手里的怪事,,同时要加强审计监督,对官员进行任前、任中、任后以及适时审计,从而使干部即便有腐败行为,也能很快被发现。
  四是加大惩罚力度、对腐败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只要发现干部有腐败行为,哪怕是轻微的小腐败,也要严厉处罚。很多时候一个干部能够成为大贪,也是由小腐败开始的,只有从小腐败开始严厉处罚,才能让他们认识到腐败是得不偿失的,从而不敢腐败,
  人非完人、圣人,总有欲望这是正常的。但关键还是要建立“想腐败也不能腐败”的机制,只有这样,即使有腐败贪欲的人也难以腐败。如此,我们的反腐败工作或许才有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责编:山林)
其他文献
半年前,王大可因病向刘向阳借款5000元用于治疗。刘出于朋友义气,加之见王生活困难,当即口头表示将款送给他,不用他还钱。王大可在对刘向阳之举充满感激之余,认为借归借,不能让他白送,便一再坚持会在一个月后归还。谁知不久双方因故闹翻,彼此关系恶化。到期后,刘要王还债,王则以其已经答应“不用还钱”为由拒绝还钱,双方因而引发诉讼。如果您是法官,会如何判决?(答案见下期《蓝盾》杂志。读者可将答案通过邮寄方式
期刊
29岁的何涛曾是上海市一家知名大医院的护士,而她毅然放弃大都市的生活,来到大别山一个穷山窝里,只为一个因遭遇车祸高位截瘫的农村打工仔侯灿。小山村的家里,侯灿已全瘫,侯妈妈又是半瘫,此时的何涛一人挑起了照顾丈夫和婆婆的重担。从未干过农活的她学会了插秧、割稻、种菜、采茶,包揽了所有家务活,用柔弱身躯挑起了全家重担。在经历了一段千辛万苦的爱情长跑后,他们感天动地的爱情之花终于灿烂绽放,并赢来了人们的感动
期刊
一    2008年4月3日下午18时许,崔勇(男、4岁)、崔军(10岁)二兄弟在二戈寨自家门口玩耍时,崔勇被拐走,至今下落不明;2008年7月28日中午1时30分许,任浩(男、3岁)在云关南山巷管家婆超市玩耍时被拐走,下落不明……2007年贵阳市南明区发生拐卖儿童案8起,2008年发生拐卖儿童案6起,2009年发生拐卖儿童案3起,男童频频失踪,引起南明分局高度重视。面对诸多失去爱子悲痛欲绝的父母
期刊
今年35岁的慧婷曾是上海一家外贸公司的营销经理,8年前随老公移民澳洲,当起了全职家庭主妇,不久后儿子小桑在异国出生,一家人在大洋彼岸安下心来准备过其乐融融的小日子。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儿子小桑居然让他们几次三番地与悉尼警察打上了交道,甚至“连累”亲人入狱!这到底是怎样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呢?    8个月娃娃差点让妈妈蹲监狱    我和老公是在2001年办理的澳洲技术移民,学IT专业的老公很快在悉尼找
期刊
去年本刊第十期印发了“《蓝盾》读者意见调查表”,其中有一栏要求读者用一句话评价《蓝盾》杂志。许多读者在这一栏中填写的内容。字句虽简单,但充满真诚和热情,让我们感动。现在选取一部分刊登出来。以感谢广大读者对本刊的关爱和鼓励。  ——编者    陈家琪(河南):《蓝盾》是法律教课书,社会透视镜,人生指路灯,是老百姓的良师益友。订阅《蓝盾》19年,惠及我家三代人,增长知识,了解社会,受益匪浅。  范立山
期刊
两个大学同学。竟别出心裁想出一个鉴别丈夫是否忠诚的高招。其结果却始料未及——不仅造成两个家庭分别解体,最终竟酿成当事人跳楼身亡的悲剧……    目睹他人婚变自己生疑    34岁的刘亦贞是资阳市一家单位的储蓄员。丈夫邓加存则是某行政单位办公室主任。结婚前,他们是大学校友,邓加存高两级,年龄也比刘亦贞大三岁。因是同乡,读大学时他们便开始交往,之后于1996年结了婚。这些年来,两口子恩恩爱爱,小日子过
期刊
春夏之交的杭州,草长莺飞,游人如织。表面的平静之下,一场杭州城从未经历过的肃贪风暴已经展开。  2009年12月22日,原浙江省杭州市副市长(正厅级)许迈永涉嫌受贿金额过亿的腐败大案被正式移送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此前。该案由中纪委督办,其中牵涉了杭州多家房地产企业,一时间浙江官场及地产界为之震动。  另据记者了解。一个许迈永倒下了。他对杭州官场之震动才刚刚开始。或许。在城市开发的过程中,政府“只有想
期刊
《蓝盾》始终坚持以读者为本,坚持不渝地以纪实文学形式来宜传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发表了许多水平高、可读性强、实用性广的优秀作品,不仅使读者满足了文学上的享受,而且学到了许多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律意识,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20多年来,《蓝盾》时刻为读者着想,通过不断创新、不断改版、不断扩版、不断充实内容,不断地增强思想性、可读性、文学艺术性,已成为读者最喜爱的法制文
期刊
“请转达我对烈士家属的问候”    “请转达我对烈士家属的问候。”  2010年1月19日,天津市慈善协会迎来一名捐赠者,他当场向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我国8位维和烈士家属捐款,并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悼念和对家属的慰问。  2010年1月17日,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中国维和部队8名失踪人员遗体被全部找到。搭载烈士灵柩的包机19日上午抵达北京。这一消息牵动着这位捐赠者的心。记者经过多方打听才了解到,他就是天
期刊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每一期刊物都是从头至尾地拜读。如今,大大小小的报刊如潮水般铺天盖地进入每个城市的街头巷尾,广播、电视、网络又无时无刻地瓜分着人们有限的视听,但《蓝盾》杂志还是成了一份我每个月都记惦着的精神快餐。  过去的几年里,诸多的法制类刊物纷纷改版、改刊,改版、改刊的理由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理由是旧的版式或内容已经不适应读者的需要。改刊改版的目的也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让读者满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