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着眼新媒体时代的外语教学改革,本文介绍和探讨了英美文学课程公众平台的设计及应用。该平台以英美文学课程为依托,以微信公众号为支撑,设计了“签到”、“课程”、“我”等三项主菜单,在凸显课程关联性的同时,满足当代学生对学习的时尚化、便捷化、个性化等要求。随着新媒体思维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微课堂的应用必然会引发外语教学改革的新思索。
关键词: 微信 公众平台 英美文学课程 微课堂
世纪之交兴起的外语电化、网络化教学正在迎接新媒体时代的“微”挑战。从微博到微信,从微淘到微店,laptop面临finger-top的巨大挑战。学生已经倾向于用手机获取信息和更新信息,享受“微时代”的速度和效度。近期研究表明,“91.03%的学生拥有智能终端,在拥有智能终端的学生中,有89%的学生在使用微信”(柴阳丽,2014:37)。针对“90后”、“00后”“数字原生代”(Digital Native)(Prensiky 2001:1-6)的这一时代身份和认知习惯,英语教学模式应以此为立足点,“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王守仁,2009:61),将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杨丽芳,2012:54)的模式进一步具体化、有型化、人性化、个性化。而微信公众平台则为互联网时代的移动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场所和技术支持。
1.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但消耗少量网络流量的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同时,微信还为用户提供了“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其中,“公众平台”是微信在积累了数亿用户后,于2012年8月23日正式上线的,面向名人、政府、媒体、企业等机构推出的合作推广业务,曾命名为“官号平台”和“媒体平台”,但最终定位为“公众平台”。这样一个定位,为公众平台被灵活运用到外语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中提供了无限可能。“微信不仅能整合手机通讯录、QQ好友于一体,具备快速发送多媒体信息、聊天、群发等功能,而且是基于用户专属性很高的移动设备的通讯软件,因此在移动教育领域具备很大的潜力,对于耗时较多的语言学习更是潜力巨大”(柴阳丽,2014:35)。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任何个人和企业在递交申请材料、通过认证后,都可以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有固定名称的微信公众号。一旦认证通过,用户便可以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实时交流、消息推送和素材管理等功能。与此同时,用户还可以对公众账户的粉丝进行分组管理,并使用编辑模式和开发模式。微信对公众账户开放了部分高级接口,包括语音识别、客服接口、OAuth2.0网页授权、生成带参数二维码、获取用户地理位置、获取用户基本信息、获取关注者列表和用户分组接口八个项。这些权限使得下述课程公众平台的设计中得以融入扫描二维码签到、服务器导入试题库等功能。
微信公众平台迄今已累计用户超500万,这引起很多英语学习爱好者和老师的关注。各种英语学习微信平台受到了很多学生的点击关注,但这些公众平台多以语言游戏、测词汇、提交作业等功能为主,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课程学习脱钩,而且忽视外语学习过程中文化、文学知识的融入。这正是英语强势普及和网络广泛应用中凸显的文化缺失问题,因此,教学设计中的文化维度、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关怀、教学内容中的文化视角等正在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强调(李基安,2012:47)。
2.英美文学课程公众平台的设计
傳统课堂教学因成熟的教学体系,有着不可代替性,但具备无限的包容性和接受能力。在关注便捷性、交互性、即时性和创新性的“新媒体时代”,它亟待变革与创新。而英美文学课程的微信公众平台设计则以此为契机,对传统课堂进行了一次“微”思想渗透的大胆尝试。
英美文学课程是各高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其课程内容的包容性、丰富性和趣味性使得该门课程一直以来深受学生的重视与好评。与此同时,英美文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演练素材和场地,使他们在课程学习中可以全面锻炼语言能力,并增强文化认识,提高综合素养。正如殷企平教授所强调的:“语言永远无法与文学剥离。”因此,下述英语教学公众平台选取了英美文学课程为依托,以微信公众号为支撑,以巩固学生课程知识、强化外语教学人文关怀为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展示和检测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语言技能和技巧,推动教学互动、交流和分享。
英美文学课程公众平台依托微信公众号的菜单功能,在微信页面下方设置了三个菜单,即“签到”、“课程”、“我”。通过菜单设置,可以将平台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分类,在凸显课程关联性的同时,满足学生对于学习人性化、个性化的要求。
2.1“签到”菜单
利用微信对公众号用户开放的“生成带参数二维码”功能,英美文学课程公众平台设置了“二维码签到”菜单。学生在上课前打开微信,点击菜单上的“签到”,并对准任课老师预先在课件上展示的当日签到二维码进行扫描。扫描成功后,该签到信息会显示在学生的签到微信账户上,并计入“我的信息”,使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课程出勤情况。而公众平台的后台服务器则会实时记录和统计学生的签到情况(图1)。
这一菜单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关注和使用英美文学课程公众平台的兴趣。“扫一扫”如今已经变成身为微时代“原住民”的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利用二维码签到,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活跃课程学习气氛热身,也调动了学生使用公众平台的积极性,使它成了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趣事物。
2.2“课程”菜单 点击菜单中的“课程”一栏,会出现三个栏目的下拉菜单,分别为“英美文学”、“读与写”和“学与思”(图2)。其中,“英美文学”是该课程公众平台的依托点,为学生适时提供了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学史概述和作家作品补充介绍与赏析。英美文学课程内容和效应是具有发散性的,里面涵括了读、写、译、思等多项技能培养和演练。因此,“读与写”栏目中提供了相关文化知识介绍、文学读书报告范例、优秀作业展示、学生原创诗歌分享等,满足了学生对于推送的学习资料丰富多彩的要求,使他们能获取更多英语及英语背景知识以促进英语语言知识的吸收和应用(柴阳丽,2014:38)。
与此同时,“学与思”栏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反思教与学、沟通心得的有效平台。教师的教学困惑可以让学生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境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毕业生的学习经验教训可以实时分享。这样一个信息交互平台为师生营造了“有话要说、有话想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交际氛围”(葛宝祥等,2012:48),是课程教学和语言学习的有力支撑。
2.3“我”菜单
“我”的下拉菜单中设计了“我的信息”、“我的自测”、“每日一读”、“微社区”、“微课堂主页”五个栏目(图3),致力于创造一个“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隋然,2002)。
点击“我的信息”,学生可以输入个人学号、姓名、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实实在在地将课程公众平台转化为属于学生个体的学习空间。完成信息输入后,学生可以在该栏目的界面浏览“我的签到”记录,并在“我的成绩”中查阅到英美文学课程的平时、期中和期末成绩,实现课程成绩的透明化,并方便学生实时督促。
“我的自测”是公众平台为学生提供的一个学习效果测评和反馈的有效平台。针对学生对于基于微信的英语学习诉求的调查研究结果(柴阳丽,2014)表明,学生期待在基于智能终端的英语学习活动中测试,获得及时的指导和反馈。而“我的自测”恰恰迎合了学生的这一需求,设计了词汇、语法、人文常识等与CET、TEM测试相关的自测题(图4、5),并通过后台服务器设置错题统计,让教师监控学生的测试情况并搜集易错题,加以统计和研究,从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和强化。
外语教学是一个由结构有序的具有规约性意义和特定文化指向的语言构式组成的教学流程,其内涵所指示语言、文学、文化,须在“人文教育”和“技能培养”之间寻找平衡点(张绍杰,2010:5)。“我的自测”便是寻找这一平衡点的大胆尝试。英美文学课程并非阳春白雪,它同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技能培养的沃土,而自测便可以帮助个体实时检验这一成果,从而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更大的动力。
除了测评和反馈外,学生还对基于微信平台的英语学习的资料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要求,希望内容精练、生活化、情境化,形式丰富多彩(柴阳丽,2014:38)。对此,“我”的菜单里设置了“每日一读”栏目(图6),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中英文篇章和诗歌,提高文学文化素养。“每日一读”的内容丰富而短小,配以课程教师的导读,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阅读享受和学习诉求。
此外,英美文学课程公众平台利用微信提供的互动性社区论坛功能,在“我”的菜单中增设“微社区”栏目,让学生用户可以自由发起和课程或英语学习相关的话题,说出“我”的课程建议、提出“我”的学习疑问、发表“我”的阅读心得,并及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回复,从而促进和丰富教学互动交流。
在“我”的菜单中,“微课堂主页”是课程公众平台的资料汇总大本营,方便学生随时搜索往期资料,辅助课后复习与自学。
3.英美文学课程公众平台的应用与影响
英美文学课程公众平台投入使用一个月后,已有超千名微信用户添加关注和使用。除了本校修读本课程的百余名英语专业学生外,该平台还吸引了大量其他专业乃至其他院校的大批英语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及爱好英语学习的其他用户。使用者不仅对微课堂的签到功能饶有兴致,更对平台提供的与课程及专业知识紧密关联的文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表示极大的欢迎。“我的自测”更成为很多学生和其他用户检验自我英语学习水平和进度的每日必需。
与此同时,国内各大网站也对该英美文学公众平台的开发和使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纷纷转载相关报道。香港文汇报内地版更是将此登到了当日首页,可见这一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微”时代改革尝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推广性,是新媒体思维蔓延到外语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正如中国教育报刊登的相关评论所说:“对教师而言,‘微课程’‘微课堂’将革新传统教学方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而言,其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總之,‘微课堂’的出现,引发了课堂教学的‘鲇鱼效应’,无疑会极大推动教育的发展”。
4.发展前景与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词中说:“当今时代,以信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网络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和实践必顺应潮流,紧跟节奏,让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化教学惠及英语学习的每一个学生。
基于微信的英美文学课程公众平台设计和应用是以微信公众号辅助课程教学和英语学习的一次新媒体思维启示下的创新尝试,仍有很多方面亟待完善。在接下来的改善过程中,该平台将规划拓宽课程的涵括性,丰富课程种类,将“人文教育”和“技能培养”进一步融合,打造“微”时代和MOOCs时代双重影响下的“微MOOCs”公众平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实用的微课堂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Prensiky,M.Digital Natives,Digital Immigrants[J].On the Horizon,2001(5).
[2]柴阳丽.基于微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学习诉求的调查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5).
[3]葛宝祥,王琦,王云杰,李燕.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原则探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2).
[4]李基安.关于网络学习的文化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2012(4).
[5]隋然.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翻译教学[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2(1).
[6]王守仁.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7]杨丽芳.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2(4).
[8]张绍杰.面向多元社会需求和多元目标取向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外语人才[J].中国外语,2010(3).
[9]期待微课堂引发鲇鱼效应[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dfjyzc/2014-12-05 /content_12841576.html,2014-12-5.
本论文为2015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M2M模式“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编号kg2015341)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微信 公众平台 英美文学课程 微课堂
世纪之交兴起的外语电化、网络化教学正在迎接新媒体时代的“微”挑战。从微博到微信,从微淘到微店,laptop面临finger-top的巨大挑战。学生已经倾向于用手机获取信息和更新信息,享受“微时代”的速度和效度。近期研究表明,“91.03%的学生拥有智能终端,在拥有智能终端的学生中,有89%的学生在使用微信”(柴阳丽,2014:37)。针对“90后”、“00后”“数字原生代”(Digital Native)(Prensiky 2001:1-6)的这一时代身份和认知习惯,英语教学模式应以此为立足点,“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王守仁,2009:61),将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杨丽芳,2012:54)的模式进一步具体化、有型化、人性化、个性化。而微信公众平台则为互联网时代的移动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场所和技术支持。
1.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但消耗少量网络流量的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同时,微信还为用户提供了“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其中,“公众平台”是微信在积累了数亿用户后,于2012年8月23日正式上线的,面向名人、政府、媒体、企业等机构推出的合作推广业务,曾命名为“官号平台”和“媒体平台”,但最终定位为“公众平台”。这样一个定位,为公众平台被灵活运用到外语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中提供了无限可能。“微信不仅能整合手机通讯录、QQ好友于一体,具备快速发送多媒体信息、聊天、群发等功能,而且是基于用户专属性很高的移动设备的通讯软件,因此在移动教育领域具备很大的潜力,对于耗时较多的语言学习更是潜力巨大”(柴阳丽,2014:35)。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任何个人和企业在递交申请材料、通过认证后,都可以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有固定名称的微信公众号。一旦认证通过,用户便可以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实时交流、消息推送和素材管理等功能。与此同时,用户还可以对公众账户的粉丝进行分组管理,并使用编辑模式和开发模式。微信对公众账户开放了部分高级接口,包括语音识别、客服接口、OAuth2.0网页授权、生成带参数二维码、获取用户地理位置、获取用户基本信息、获取关注者列表和用户分组接口八个项。这些权限使得下述课程公众平台的设计中得以融入扫描二维码签到、服务器导入试题库等功能。
微信公众平台迄今已累计用户超500万,这引起很多英语学习爱好者和老师的关注。各种英语学习微信平台受到了很多学生的点击关注,但这些公众平台多以语言游戏、测词汇、提交作业等功能为主,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课程学习脱钩,而且忽视外语学习过程中文化、文学知识的融入。这正是英语强势普及和网络广泛应用中凸显的文化缺失问题,因此,教学设计中的文化维度、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关怀、教学内容中的文化视角等正在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强调(李基安,2012:47)。
2.英美文学课程公众平台的设计
傳统课堂教学因成熟的教学体系,有着不可代替性,但具备无限的包容性和接受能力。在关注便捷性、交互性、即时性和创新性的“新媒体时代”,它亟待变革与创新。而英美文学课程的微信公众平台设计则以此为契机,对传统课堂进行了一次“微”思想渗透的大胆尝试。
英美文学课程是各高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其课程内容的包容性、丰富性和趣味性使得该门课程一直以来深受学生的重视与好评。与此同时,英美文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演练素材和场地,使他们在课程学习中可以全面锻炼语言能力,并增强文化认识,提高综合素养。正如殷企平教授所强调的:“语言永远无法与文学剥离。”因此,下述英语教学公众平台选取了英美文学课程为依托,以微信公众号为支撑,以巩固学生课程知识、强化外语教学人文关怀为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展示和检测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语言技能和技巧,推动教学互动、交流和分享。
英美文学课程公众平台依托微信公众号的菜单功能,在微信页面下方设置了三个菜单,即“签到”、“课程”、“我”。通过菜单设置,可以将平台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分类,在凸显课程关联性的同时,满足学生对于学习人性化、个性化的要求。
2.1“签到”菜单
利用微信对公众号用户开放的“生成带参数二维码”功能,英美文学课程公众平台设置了“二维码签到”菜单。学生在上课前打开微信,点击菜单上的“签到”,并对准任课老师预先在课件上展示的当日签到二维码进行扫描。扫描成功后,该签到信息会显示在学生的签到微信账户上,并计入“我的信息”,使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课程出勤情况。而公众平台的后台服务器则会实时记录和统计学生的签到情况(图1)。
这一菜单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关注和使用英美文学课程公众平台的兴趣。“扫一扫”如今已经变成身为微时代“原住民”的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利用二维码签到,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活跃课程学习气氛热身,也调动了学生使用公众平台的积极性,使它成了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趣事物。
2.2“课程”菜单 点击菜单中的“课程”一栏,会出现三个栏目的下拉菜单,分别为“英美文学”、“读与写”和“学与思”(图2)。其中,“英美文学”是该课程公众平台的依托点,为学生适时提供了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学史概述和作家作品补充介绍与赏析。英美文学课程内容和效应是具有发散性的,里面涵括了读、写、译、思等多项技能培养和演练。因此,“读与写”栏目中提供了相关文化知识介绍、文学读书报告范例、优秀作业展示、学生原创诗歌分享等,满足了学生对于推送的学习资料丰富多彩的要求,使他们能获取更多英语及英语背景知识以促进英语语言知识的吸收和应用(柴阳丽,2014:38)。
与此同时,“学与思”栏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反思教与学、沟通心得的有效平台。教师的教学困惑可以让学生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境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毕业生的学习经验教训可以实时分享。这样一个信息交互平台为师生营造了“有话要说、有话想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交际氛围”(葛宝祥等,2012:48),是课程教学和语言学习的有力支撑。
2.3“我”菜单
“我”的下拉菜单中设计了“我的信息”、“我的自测”、“每日一读”、“微社区”、“微课堂主页”五个栏目(图3),致力于创造一个“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隋然,2002)。
点击“我的信息”,学生可以输入个人学号、姓名、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实实在在地将课程公众平台转化为属于学生个体的学习空间。完成信息输入后,学生可以在该栏目的界面浏览“我的签到”记录,并在“我的成绩”中查阅到英美文学课程的平时、期中和期末成绩,实现课程成绩的透明化,并方便学生实时督促。
“我的自测”是公众平台为学生提供的一个学习效果测评和反馈的有效平台。针对学生对于基于微信的英语学习诉求的调查研究结果(柴阳丽,2014)表明,学生期待在基于智能终端的英语学习活动中测试,获得及时的指导和反馈。而“我的自测”恰恰迎合了学生的这一需求,设计了词汇、语法、人文常识等与CET、TEM测试相关的自测题(图4、5),并通过后台服务器设置错题统计,让教师监控学生的测试情况并搜集易错题,加以统计和研究,从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和强化。
外语教学是一个由结构有序的具有规约性意义和特定文化指向的语言构式组成的教学流程,其内涵所指示语言、文学、文化,须在“人文教育”和“技能培养”之间寻找平衡点(张绍杰,2010:5)。“我的自测”便是寻找这一平衡点的大胆尝试。英美文学课程并非阳春白雪,它同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技能培养的沃土,而自测便可以帮助个体实时检验这一成果,从而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更大的动力。
除了测评和反馈外,学生还对基于微信平台的英语学习的资料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要求,希望内容精练、生活化、情境化,形式丰富多彩(柴阳丽,2014:38)。对此,“我”的菜单里设置了“每日一读”栏目(图6),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中英文篇章和诗歌,提高文学文化素养。“每日一读”的内容丰富而短小,配以课程教师的导读,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阅读享受和学习诉求。
此外,英美文学课程公众平台利用微信提供的互动性社区论坛功能,在“我”的菜单中增设“微社区”栏目,让学生用户可以自由发起和课程或英语学习相关的话题,说出“我”的课程建议、提出“我”的学习疑问、发表“我”的阅读心得,并及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回复,从而促进和丰富教学互动交流。
在“我”的菜单中,“微课堂主页”是课程公众平台的资料汇总大本营,方便学生随时搜索往期资料,辅助课后复习与自学。
3.英美文学课程公众平台的应用与影响
英美文学课程公众平台投入使用一个月后,已有超千名微信用户添加关注和使用。除了本校修读本课程的百余名英语专业学生外,该平台还吸引了大量其他专业乃至其他院校的大批英语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及爱好英语学习的其他用户。使用者不仅对微课堂的签到功能饶有兴致,更对平台提供的与课程及专业知识紧密关联的文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表示极大的欢迎。“我的自测”更成为很多学生和其他用户检验自我英语学习水平和进度的每日必需。
与此同时,国内各大网站也对该英美文学公众平台的开发和使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纷纷转载相关报道。香港文汇报内地版更是将此登到了当日首页,可见这一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微”时代改革尝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推广性,是新媒体思维蔓延到外语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正如中国教育报刊登的相关评论所说:“对教师而言,‘微课程’‘微课堂’将革新传统教学方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而言,其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總之,‘微课堂’的出现,引发了课堂教学的‘鲇鱼效应’,无疑会极大推动教育的发展”。
4.发展前景与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词中说:“当今时代,以信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网络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和实践必顺应潮流,紧跟节奏,让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化教学惠及英语学习的每一个学生。
基于微信的英美文学课程公众平台设计和应用是以微信公众号辅助课程教学和英语学习的一次新媒体思维启示下的创新尝试,仍有很多方面亟待完善。在接下来的改善过程中,该平台将规划拓宽课程的涵括性,丰富课程种类,将“人文教育”和“技能培养”进一步融合,打造“微”时代和MOOCs时代双重影响下的“微MOOCs”公众平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实用的微课堂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Prensiky,M.Digital Natives,Digital Immigrants[J].On the Horizon,2001(5).
[2]柴阳丽.基于微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学习诉求的调查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5).
[3]葛宝祥,王琦,王云杰,李燕.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原则探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2).
[4]李基安.关于网络学习的文化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2012(4).
[5]隋然.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翻译教学[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2(1).
[6]王守仁.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7]杨丽芳.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2(4).
[8]张绍杰.面向多元社会需求和多元目标取向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外语人才[J].中国外语,2010(3).
[9]期待微课堂引发鲇鱼效应[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dfjyzc/2014-12-05 /content_12841576.html,2014-12-5.
本论文为2015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M2M模式“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编号kg201534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