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活而设计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fou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杨,YAANG品牌创始人,设计总监,松果设计总监,作品曾获德国iF产品设计大奖及诸多国内外奖项。
  她曾在国内学习纯东方式审美的中国绘画, 2000年选择留学德国学习西方现代化的产品设计,在德国工作生活了6年之久。2007年回国以后创立家居品牌YAANG,旨在平衡东方传统和西方的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做符合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家居产品。
  在德国的生活学习,使王杨深受德国设计的影响和启发,通过这次访谈,王杨与我们分享了对德式审美和设计的体会,以及德国简约设计理念表象之下的人文传承、生活方式和对东西方文化碰撞及融合的深切感触。
  德式审美的设计体现
  iLOOK:你是如何看待在德国的工作和生活经历的,有哪些特别深刻的感触吗?
  YANG:德国的工作和生活对我的人生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是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以前是学中国绘画的,多年来一直淫佚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到了德国,自己就像一块海绵充分去吸收西方文化;其次是德国人的很多生活习惯和处事方式也深深影响了我,比如,胸有成竹才动手,在德国高校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每次教授布置一个为期3个月的项目,前面几周,所有的学生都在做前期调研,一个月的时候中国学生都开始动手制作,而德国学生还在调研构思;两个月的时候许多中国学生开始自我否定重新开始,这时德国学生才开始动手,由于他们前期准备充分因此可以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项目;而中国学生由于中途重新开始找方向,最后通宵达旦还不一定能高质量的完成。德国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我影响也很大,德国商店每天八点关门,周末节假日都不开门,到了周末老太太们在家自己烤蛋糕喝下午茶;或者家庭集体出游,孩子们在公园里玩耍,大人们烧烤野餐;他们那种对生活热爱的态度深深感染到我。
  iLOOK: 你认为德式审美造型风格是如何体现的?
  YANG:色彩偏向于比较冷静、简单;造型简单现代,功能实用,反装饰性。包豪斯时期,伊顿(Johannes Itten)、康定斯基(Wassily Wasilyevich Kandinsky)、克利( Paul Klee)等人,他们都是当时极富原创性与实验性的前卫艺术家,并具有表现主义倾向。伊顿分析绘画的结构、韵律以及自然界的材料特性,克利则专注于形式构成与功能的探索,康定斯基以严谨、准科学的方式处理色彩、图形与线条。这些对于几何形体与色彩的精妙分析后来成为包豪斯设计的精髓,也影响到后期的审美。
  简单的造型呈现出机械化的冷漠感。无论20世纪20年代布朗特设计的茶壶或烟缸,或者现代当红设计师康士坦丁·葛切奇(Konstantin Grcic),从他们的设计中都可以看到一贯的极简、单纯、严谨,同时充满了敏锐的情感。也能感受到他们对工艺、材质的执着追求。
  iLOOK:德国的包豪斯风格对你的设计有影响吗?体现在哪些方面?
  YANG:所谓的包豪斯风格实际上是人们对“现代主义风格”的另一种称呼,其实它是一种思潮,有三个基本观点:
  1.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用艺术改变工业产品千篇一律的冷酷外形,艺术家与手艺人相互学习,共同创造出意趣高雅的产品,通过向大众提供这些产品,改变民众审美品位。
  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号召艺术家们打破“为艺术而艺术”的束缚,将对传统艺术的追求转移到为人民大众威务的道路上来,设计出符合大众需要的日常用品,培养出集艺术、设计和技术三者为一身的新型人才。
  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
  设计不能违背自然和客观法则,从人性化的角度去设计,具有诚实性。
  对于我的设计来说,我认为设计是为生活威务的,产品要和观者能产生共鸣,最后愿意为之买单这才是好的设计。


  iLOOK:德国设计的理念和你在中国所接受的设计理念有什么不同?
  YANG:德国设计具有理性化、高质量、可靠、功能化、严谨的风格,简约而又不乏时尚感。
  iLOOK :对你来说中西设计理念的差异和融合性是如何在你的设计里体现出来的?
  YANG:我认为中西方设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设计理念的差异。如餐具设计中国人喜欢花哨带图案的,而西方人则喜欢白色简洁的。
  2.文化理念的不同,导致中西设计的差异。比如,椅子设计,古代中国人讲究坐姿,所以椅子要坐得端庄,要有形式感;而西方一定以人体工程学为第一位,舒适最重要。
  3.审美观的不同导致的差异。我们在刚开始做产品的时候确实遇到一些文化差异的事情。比如,当初做了很多烛台,脑子里一直认为这是生活必需品,可是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其实是没需求的;还有一次做了文字系列的包,其中有一款是“毒”字,当时觉得这个字很配绿色面料,还想表达“毒可以攻心”。自己觉得很有意思,有一次出门准备拿这个包,结果我先生说觉的这个包拿着出门不吉利,我这才意识到别人的理解和我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在设计产品时,尽量在坚持自己设计理念的前提下从生活习惯上更贴近目标消费者,更多地去了解他们的需求,理解不同的文化理念;把控好一个度去融合这些冲突。
   YAANG设计理念“生活不是活着”
  iLOOK:你的设计哲学是什么? 如何在设计中传达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YANG: 我想通过一些特别材料地运用来表达我的设计理念,比如,铜是一个很传统很温和的材料,它可以通过设计表现的光彩夺目令人惊艳,也可以表现的很低调高端,可塑性很大,通过不同的设计语言表达出不同效果。
  “生活不是活着”这一直是我倡导的理念。所以我希望设计的产品能带给人们美好的体验感,每威产品都能和消费者引起共鸣,消费者感受到设计师想传达的理念,这时他们自然会为之买单。比如说“惊”热水瓶吧,它是一个传统的产物,在一代人心目中都有情节,但是随着产业革命,它日趋简陋,离我们越来越远;我尝试用新的材料全新的形式去重新演绎它,每个有感的观者都会和它引起共鸣,愿意为它买单。
  iLOOK:德国的实用主义和新现代主义对你的产品设计有影响吗?
  YANG:我试图通过产品在西方时尚奢华的形态下,传达出设计师自身传统的东方精神及当代的生活方式, 通过人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语言和形式来表达个人独特的设计理念及生活品位。
  iLOOK:你的产品里有很多中国元素,选择的色彩也都很艳丽,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表现方式?
  YANG:我很希望在我的产品里能体现一些中国文化的元素,“喜”字是我的产品里一个很常用的元素,是一个很传统、很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字符号。从字形上看对称的结构也很完美。加上它又有很美好的含义。而产品只是一个载体,是设计者的经历、阅历及知识的反映。我希望我的产品是具有当代性的,现代而时尚的,这些艳丽的色彩能达到一种视觉冲击力,而我本身又很喜欢Pop Art,想以人预想不到的新鲜花样和色彩以达到观者的注意。


  iLOOK:德国的现代工艺和设计理念近几年有变化吗?
  YANG:德国的工艺还是一如既往地往更高超严谨方向发展,设计理念倒是有了一些变化,比如,色彩也开始用些这几年比较流行的鲜艳色彩,造型上也有一些变化,慢慢改变了早期过于冷冰冰、机械化的印象。
其他文献
2011年秋天,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举办了一场终将被写入史册的展览——“与古为徒”。美术馆邀请了10位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让他们从中国馆馆藏精品中各自挑选一幅古画,并以此为灵感进行创作。展览的目的在于将古典“活化”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意义。在开展的研讨会上,策展人盛昊解释说,展览叫作“与古为徒”,而“徒”并非指“学徒”,更多地应该理解为“朋友”。  这场三年前在世界另一端的艺术盛宴触及了我们现在讨
期刊
在小岭住下已近三个星期,从连绵阴雨到转晴再至伏天,像是体会了一个春秋,因而身心都适应而懒散了。  这里是宣纸的发源地,也几乎是曹家一姓的山谷。偏僻大山里隐藏的屋角地基展示着昔日的辉煌。只是这地方亦曾多次历经劫难,劫后余生的岁月里永远是宣纸在支撑着小岭的曹家人。  细数历史的故事太多,而世事更迭。家族广大的同时也把宣纸的工艺网状扩大,家家户户都是手艺传承人,同时也变成了竞争对手。这便也是今日小岭的一
期刊
“你有注意过吗?大家说话的时候她的状态基本上是游离的,然后她会猛然抬起头,茫然地看着你。”“对呀,对呀,她是这样的!”我们说的这个女孩,叫辛瑶遥。  第一次见她是在上海,夜里春风沉醉,新朋旧友一干人转个弯在安福路吃了顿西式简餐,席间烛光摇曳,说过些什么与酒精一起蒸发后全无印象。记得辛瑶遥白衣黑裤,感觉上一直处于放空状态。那时的她已是备受国内媒体关注的设计新秀,刚从江南大学工业设计系毕业,在校期间便
期刊
蔡小小,云南人,之前一直做艺术、油画、装置、雕塑。说起打铁和他已有二十多年的情结,之前的工作也一直断断续续和铁有关。真正开始做铁匠铺,是2013年的事情,到现在有一年半。  小小铁匠铺位于宋庄喇嘛庄,去的时候,他正在做铜盘子,旁边收音机播放着评书。趁他休息的间隙,聊了一下他的铁匠铺,他的童年,以及传统手艺的未来。  椅子很忙:为什么选择铁匠这个行业?  蔡小小:选择从事铁匠这个行业,可以说是我一直
期刊
认识Eva的时间掐指算来也只有小半年而已,但是感觉却像认识了许多年。难以想象刚认识时就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到现在我们已经是无话不谈的闺密。有些人就是会有这种让你相见恨晚,感情火速升温,恨不得天天见的魅力。  这一点在这个鱼目混珠,利益相见,趾高气扬的时尚圈简直是太难能可贵了。这位珍稀物种Eva除了她清澈、真诚、自在的性格外,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她的穿衣风格和搭配能力。说她来自火星,一点儿也不为过!  
期刊
蛇口工业区位于深圳南头半岛东南部,东临深圳湾,西依珠江口,与香港新界的元朗和流浮山隔海相望,占地面积10.85平方公里。对一些人而言,蛇口无疑是开启现代中国的一把“钥匙”,然而30多年后的今天,当地大部分制造业工厂已歇业停产,导致人口流失,仓库与厂房常年空置。曾经的经济发展前锋区如何才能力挽狂澜?蛇口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针对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遗留的问题,2013年第五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
期刊
即使是出席一些比较简单的社交场合,比如,和朋友闺密去酒店喝个下午茶,和经常合作的客户有个饭局,去看展览,去小酒吧……我们也需要收拾打扮一番,不说光鲜亮丽、艳压全场,至少要让人看来显得有礼有节,从容优雅。有一个配饰在这个时候往往能帮上很大忙:Clutch(手拿包)。
期刊
有这么一个笑话,说在欧洲的天堂里,意大利人是情人,法国人是厨师,英国人是警察,瑞士人是银行家,德国人是工程师。而在欧洲的地狱里,意大利人是工程师,法国人是银行家,英国人是厨师,瑞士人成了情人,而德国人是警察。  说起时尚,大家想的都是法国和意大利,说起车,大家都想起德国。哪怕包豪斯再根深蒂固,也不能让德意志在中国人心里有浪漫的感觉。十几年前,两个单身中国女孩去欧洲玩,其中一个是京城赫赫有名的小妖精
期刊
Fassbinder眼中  那一点点德国的忧郁美  有些暧昧筑筑  有些诡异筑筑  有些捉筑不透筑筑  左页_  金绿色皮草无袖连衣裙 / 红色V领针织衫 / 棕红色领带  右页_  金色皮革拼接大衣 / 黑色缎面低胸连衣裙 / 金属色高跟鞋  张龄月(左)_  拼色粗线毛衣  KrystalGAO(右)_  黑白相间高领毛衣  左页_  黑色缎面低胸连衣裙 / 紫色领带  右页_  红色皮草长袖
期刊
2014年9月,以手工艺著称的爱马仕在上海迎来中国首个“爱马仕之家”,这座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建筑坐落在上海淮海路闪烁的霓虹与高楼林立之中,别致的屋顶与花园使这幢四层建筑自成一格。上海“爱马仕之家”分为零售区、活动及展览空间两个部分,其中的一至三层为零售区,顶层将成为文化与艺术的活动及展览场所。艺术家Philippe Dumas先生作为策展人,在这里倾情呈现上海“爱马仕之家”开幕展览——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