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习领域及专业内容广泛,包括了以往专业体系中的建筑力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以及建筑材料中的部分内容。在教学中,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学生的学习和需要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不是结构设计,而是结构主体施工管理。
[关键词]建筑结构 建筑力学 高职 建筑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8-0105-02
《建筑结构与受力分析》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熟悉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增强结构施工图的识图能力,能够对建筑结构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计算并运用到施工技术中。
一、课程设置
《建筑结构与受力分析》课程内容选取充分考虑针对性和适用性,紧紧围绕施工员核心岗位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以结构构件实体为载体,以项目带内容,以结构设计步骤阶段成果为学习情境,环环相扣,以载体引出步骤,以结果对照载体,方便理解;载体受力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巩固加深。
本课程学习领域及专业内容广泛,包括了以往专业体系中的建筑力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以及建筑材料中的部分内容。在教学中,我们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学生的学习和需要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不是结构设计,而是结构主体施工管理。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领域在整个专业学习中处于一个专业核心课的学习位置。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一般杆件的受力分析和内力图绘制;掌握常用结构构件的基本计算、设计和验算;掌握建筑力学与结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处理工程施工中一般结构问题;掌握施工临时结构和建筑结构的类型和特点。
2.能力目标:具有对一般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内力分析和绘制内力图的能力;具有测试强度指标和构件应力的初步能力;具有对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能力;具有正确识读和熟练绘制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能力;具有正确选用各种常用结构材料的能力;具有对常用结构构件进行计算、设计和验算的基本能力;具有处理施工中有关结构问题的一般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勤奋向上、严谨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工作态度;具有创新与创业的基本能力;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具有自学的能力;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身教育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打破传统的“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的学科界限,重点突出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避免学习力学的抽象感和空洞感;增加临时结构构造及计算模块;介绍钢模板、脚手架或其他支撑系统的有关结构计算模型建立、荷载统计、构件验算等,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增加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模块,强化结构施工图的识读。针对工程领域平法技术的普及,熟练地运用平法知识识读结构施工图是学生就业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同时也是体现建设技术发展、解决人才培养脱离工程实际的有效途径。
(一)学习领域课程总体设计(见下表)
(二)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建议
教学情境的实施以结构构件实体为载体,以项目带内容,以结构设计步骤计算成果为学习情境,环环相扣,以载体引出步骤,以结果对照载体,方便理解;载体受力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巩固加深。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传递转变;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5)建立本专业开放实验及实训基地,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建筑力学与结构》 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课题组成员将这一改革持续改进, 和同行业的兄弟院校交流沟通, 达到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熟练职业技术能力、 扎实专业应用知识、 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克彬.高职工民建《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J].高教论坛,2004(12):151-152,156.
[2] 胡兴福.建筑力学与结构[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 白俊,黄丽华.高职土建监理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教学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7).
[4] 马景善,康丽娟.发展高职教育走工学结合之路教学做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2007.
[5] 中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责任编辑:钟 岚]
[关键词]建筑结构 建筑力学 高职 建筑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8-0105-02
《建筑结构与受力分析》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熟悉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增强结构施工图的识图能力,能够对建筑结构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计算并运用到施工技术中。
一、课程设置
《建筑结构与受力分析》课程内容选取充分考虑针对性和适用性,紧紧围绕施工员核心岗位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以结构构件实体为载体,以项目带内容,以结构设计步骤阶段成果为学习情境,环环相扣,以载体引出步骤,以结果对照载体,方便理解;载体受力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巩固加深。
本课程学习领域及专业内容广泛,包括了以往专业体系中的建筑力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以及建筑材料中的部分内容。在教学中,我们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学生的学习和需要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不是结构设计,而是结构主体施工管理。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领域在整个专业学习中处于一个专业核心课的学习位置。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一般杆件的受力分析和内力图绘制;掌握常用结构构件的基本计算、设计和验算;掌握建筑力学与结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处理工程施工中一般结构问题;掌握施工临时结构和建筑结构的类型和特点。
2.能力目标:具有对一般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内力分析和绘制内力图的能力;具有测试强度指标和构件应力的初步能力;具有对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能力;具有正确识读和熟练绘制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能力;具有正确选用各种常用结构材料的能力;具有对常用结构构件进行计算、设计和验算的基本能力;具有处理施工中有关结构问题的一般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勤奋向上、严谨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工作态度;具有创新与创业的基本能力;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具有自学的能力;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身教育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打破传统的“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的学科界限,重点突出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避免学习力学的抽象感和空洞感;增加临时结构构造及计算模块;介绍钢模板、脚手架或其他支撑系统的有关结构计算模型建立、荷载统计、构件验算等,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增加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模块,强化结构施工图的识读。针对工程领域平法技术的普及,熟练地运用平法知识识读结构施工图是学生就业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同时也是体现建设技术发展、解决人才培养脱离工程实际的有效途径。
(一)学习领域课程总体设计(见下表)
(二)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建议
教学情境的实施以结构构件实体为载体,以项目带内容,以结构设计步骤计算成果为学习情境,环环相扣,以载体引出步骤,以结果对照载体,方便理解;载体受力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巩固加深。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传递转变;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5)建立本专业开放实验及实训基地,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建筑力学与结构》 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课题组成员将这一改革持续改进, 和同行业的兄弟院校交流沟通, 达到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熟练职业技术能力、 扎实专业应用知识、 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克彬.高职工民建《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J].高教论坛,2004(12):151-152,156.
[2] 胡兴福.建筑力学与结构[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 白俊,黄丽华.高职土建监理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教学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7).
[4] 马景善,康丽娟.发展高职教育走工学结合之路教学做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2007.
[5] 中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