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县级环境监测站的计量认证工作主要是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对于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实际能力实施的评价与承认活动。县级环境监测站开展计量认证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有利于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实验室的综合实力与能力,又有效推进我国环保事业发展。
[关键词]县级环境监测站 计量认证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218-1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环境管理执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站所提供的环境监测数据在为环境管理主管部门决策、掌握区域环境质量变化情况、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治理效果、污染纠纷仲裁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计量认证是由经过授权的认可机构对实验室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按照约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告以正式承认其能力的过程。[1]
新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发布实施,大大提高了对检验机构(实验室)强制性管理的要求。县级环境监测站作为我国环境监测的基础体系,应按国家有关实验室认可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计量认证工作,以适应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需求。环境监测站按照评审准则开展计量认证工作,对环境监测站检测能力、检测行为以及质量管理方面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1县级环境监测站开展计量认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人员、经费问题
大多数县级环境监测站隶属于县环保局,没有使用人、财的权限,县级环境监测站普遍经费较为紧张,人员较少且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
1.2认识问题
县级环境监测站对计量认证工作的重要性普遍缺乏深刻认识,对新《评审准则》理解不透,对照落实起来难度较大,并未将质量管理落实到日常监测过程中
1.3分工职责问题
工作人员的分工与职责不明确。县级环境监测站因为人员少,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较为普遍,很难严格按照质量管理要求履行职责,造成职责不清,职责重复,职责不全等问题。
1.4质量体系文件制定与实施问题
质量体系文件的制定与实施存在一定问题。县级站的质量体系文件的转版或修改多数由一两人编写,大多数人参与较少,部分体系文件制定较为繁琐、针对性差,未选择性地对照《评审准则》条款删留,原版照抄过去的体系文件,同时,修改后的质量体系文件没有试运行就直接投入使用,未验证质量体系的符合性与适应性,没有展开质量信息的收集、反馈、归档等工作。[2]
2县级环境监测站开展计量认证工作的核心是质量体系建立及运行
2.1质量体系的建立
2.1.1质量职责分配
县级环境监测站人员较少,人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应引起局领导的重视,保障监测站人员数量和队伍稳定,确保质量体系能得到有序运行。同时,监测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工作人员在质量体系中的职责和任务,做到常规监测项目和本地特征污染因子不缺项、不漏项,每个项目双人持证。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内审员、监督员的配备除承担此项任务的人员应符合评审准则的要求外,还必须参加认可机构组织的相关培训,取得相应证书方能开展工作。总之,在人员配备这个环节上,要根据实际情况,着重落实个人的职责,解决职责不清,职责重复,职责不全等问题。
2.1.2仪器设备、实验室设施和环境、药品等消耗品有所保障
县级环境主管部门领导应重视计量认证工作,将其列为工作重点,给予财政支持。根据监测项目开展实际情况需要添置、更换仪器,保障仪器维修费用,对仪器设备按期进行检定,取得合格证后方可用于实际工作;一些专用实验室,如天平室、分光光度计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室配备空调、除湿机等设备,一些实验操作室安装通风橱,药品库安装抽风机等,实验室应该配备一些防火、防爆应急设备、洗眼器和紧急喷淋设施等,实验室剧毒药品、易制毒药品单独存放,达到双人双锁保管;药品等消耗品每年能及时得到补充。
2.1.3质量体系文件
质量手冊是环境监测站的内部“法规”, 是应长期遵循的文件,位于体系文件的第一层次,应符合并覆盖《评审准则》条款的要求和本站的实际情况,具有符合性、可操作性和协调性;程序文件规定了本站质量活动的方法和要求,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位于体系文件的第二层次。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是体系文件的第三层次,包括标准、操作规程、记录等。通过编制质量体系文件,使环境监测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质量体系文件经站长批准和向本站全体人员进行宣传贯彻后,质量体系就可以试运行了。
2.2质量体系的运行
质量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质量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依靠组织协调、质量监督、信息反馈以及体系审核与评审等几个环节来实现。环境监测站可以通过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来发现体系运行中的问题,通过管理评审由站长来确认问题,作出决策,再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不断实施环境监测站质量体系改进的自我完善机制。
3结束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认证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明确了计量认证是对监测机构的强制性考核,因此,县级环境监测部门必须通过计量认证,为社会提供的数据才具有法律效力。计量认证对监测站的工作程序标准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工作程序是形成高质量环境监测数据的基本环节。环境监测站要需求数据质量,工作效率的改善,计量认证工作在规范我国质检机构的行为、提高检测水平、保证数据可靠、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连朝晖.县级环境监测站质量体系建立中应注意的问题.内江科技.2007,3.
[2] 魏菊梅.县级环境监测站计量认证复查工作体会.大科技.2012,10.
[关键词]县级环境监测站 计量认证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218-1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环境管理执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站所提供的环境监测数据在为环境管理主管部门决策、掌握区域环境质量变化情况、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治理效果、污染纠纷仲裁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计量认证是由经过授权的认可机构对实验室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按照约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告以正式承认其能力的过程。[1]
新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发布实施,大大提高了对检验机构(实验室)强制性管理的要求。县级环境监测站作为我国环境监测的基础体系,应按国家有关实验室认可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计量认证工作,以适应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需求。环境监测站按照评审准则开展计量认证工作,对环境监测站检测能力、检测行为以及质量管理方面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1县级环境监测站开展计量认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人员、经费问题
大多数县级环境监测站隶属于县环保局,没有使用人、财的权限,县级环境监测站普遍经费较为紧张,人员较少且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
1.2认识问题
县级环境监测站对计量认证工作的重要性普遍缺乏深刻认识,对新《评审准则》理解不透,对照落实起来难度较大,并未将质量管理落实到日常监测过程中
1.3分工职责问题
工作人员的分工与职责不明确。县级环境监测站因为人员少,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较为普遍,很难严格按照质量管理要求履行职责,造成职责不清,职责重复,职责不全等问题。
1.4质量体系文件制定与实施问题
质量体系文件的制定与实施存在一定问题。县级站的质量体系文件的转版或修改多数由一两人编写,大多数人参与较少,部分体系文件制定较为繁琐、针对性差,未选择性地对照《评审准则》条款删留,原版照抄过去的体系文件,同时,修改后的质量体系文件没有试运行就直接投入使用,未验证质量体系的符合性与适应性,没有展开质量信息的收集、反馈、归档等工作。[2]
2县级环境监测站开展计量认证工作的核心是质量体系建立及运行
2.1质量体系的建立
2.1.1质量职责分配
县级环境监测站人员较少,人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应引起局领导的重视,保障监测站人员数量和队伍稳定,确保质量体系能得到有序运行。同时,监测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工作人员在质量体系中的职责和任务,做到常规监测项目和本地特征污染因子不缺项、不漏项,每个项目双人持证。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内审员、监督员的配备除承担此项任务的人员应符合评审准则的要求外,还必须参加认可机构组织的相关培训,取得相应证书方能开展工作。总之,在人员配备这个环节上,要根据实际情况,着重落实个人的职责,解决职责不清,职责重复,职责不全等问题。
2.1.2仪器设备、实验室设施和环境、药品等消耗品有所保障
县级环境主管部门领导应重视计量认证工作,将其列为工作重点,给予财政支持。根据监测项目开展实际情况需要添置、更换仪器,保障仪器维修费用,对仪器设备按期进行检定,取得合格证后方可用于实际工作;一些专用实验室,如天平室、分光光度计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室配备空调、除湿机等设备,一些实验操作室安装通风橱,药品库安装抽风机等,实验室应该配备一些防火、防爆应急设备、洗眼器和紧急喷淋设施等,实验室剧毒药品、易制毒药品单独存放,达到双人双锁保管;药品等消耗品每年能及时得到补充。
2.1.3质量体系文件
质量手冊是环境监测站的内部“法规”, 是应长期遵循的文件,位于体系文件的第一层次,应符合并覆盖《评审准则》条款的要求和本站的实际情况,具有符合性、可操作性和协调性;程序文件规定了本站质量活动的方法和要求,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位于体系文件的第二层次。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是体系文件的第三层次,包括标准、操作规程、记录等。通过编制质量体系文件,使环境监测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质量体系文件经站长批准和向本站全体人员进行宣传贯彻后,质量体系就可以试运行了。
2.2质量体系的运行
质量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质量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依靠组织协调、质量监督、信息反馈以及体系审核与评审等几个环节来实现。环境监测站可以通过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来发现体系运行中的问题,通过管理评审由站长来确认问题,作出决策,再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不断实施环境监测站质量体系改进的自我完善机制。
3结束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认证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明确了计量认证是对监测机构的强制性考核,因此,县级环境监测部门必须通过计量认证,为社会提供的数据才具有法律效力。计量认证对监测站的工作程序标准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工作程序是形成高质量环境监测数据的基本环节。环境监测站要需求数据质量,工作效率的改善,计量认证工作在规范我国质检机构的行为、提高检测水平、保证数据可靠、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连朝晖.县级环境监测站质量体系建立中应注意的问题.内江科技.2007,3.
[2] 魏菊梅.县级环境监测站计量认证复查工作体会.大科技.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