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视觉艺术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532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对一切事物都是好奇的,利用这种好奇心,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体验视觉上的美感,为其一生的艺术美感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视觉艺术 美感 幼儿教育
  一
  我国著名画家陈逸飞先生因劳累过度离开了人世,他的一生都在不断追求视觉艺术,他的画作、电影、服饰等给人一种唯美感,也给人视觉上一种美的享受。托尔斯泰说:“艺术是这样一种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也会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体验到这些感情。”艺术的忠言价值在于它对情感体验的表达,更强调艺术品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不论是艺术欣赏还是艺术创作,都应该能够唤起人的某种情感体验。正如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理论家在《文心雕龙》中所言:“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人情。”人从小时候就有了对美的追求:喜欢穿好看的衣服、图案鲜明的裙子,玩颜色艳丽的玩具,看色彩鲜明的图书……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将为一个人以后的美学艺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对一切事物都是好奇的,利用这种好奇心,有意识地培养视觉上的美感,引导方式丰富多彩,内容和形式灵活随机,而不是单一的美术形式,特别让幼儿在周围生活中发现美,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在活动前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和交流,帮助幼儿整理相关经验,加深幼儿已有的视觉印象与情绪情感体验。如周末出去玩,家长可有意识地说:“野菜花真美,嫩黄的颜色装点打底,真漂亮!”引导幼儿观察颜色,走近细看叶片的形状、大小,再远看整体,从远处观察一大片野菜花给人的视觉。同时可让幼儿拍照,相机的方框就是画纸的边缘,思考如何在这个方框里画出想要表现的主题?重点后的陪衬是什么?如何取景才能使视觉更美?又如现在幼儿的衣服样式新颖、图案鲜明,上面有设计师精心创造的视觉艺术,引导幼儿观察图案的颜色、大小、卡通画的细节,以及各种不同的线条,启发幼儿思考:如果是一件白色上衣,那么你会怎样装饰?
  幼儿喜欢色彩明亮、有变化的环境,要让他们多接触外面的世界,观察各种事物,引导孩子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手摸,运用各种感官认识事物、丰富表象,为以后绘画积累经验。带孩子逛街,门面上的招牌引人注目,大人可有意引起孩子注意,思考招牌好比画纸,如何设计字和图案才能起到广告宣传作用。
  二
  在活动中,如何开展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它能帮助儿童获得怎样的某种艺术体验?
  我看过一个课例,有一定的借鉴性。在大班美术活动中,教师和幼儿首先共同欣赏了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人投鸟一石子》(这是一幅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创作的现代艺术作品)。教师在简单介绍画家的情况后,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当有的幼儿说看到了某些颜色和线条时,教师有意识地将有关颜色和线条等造型元素的探讨引入幼儿视线,让他们说说对画中一些颜色与线条的感觉。然后,教师告诉幼儿这幅画的名字,请幼儿摸摸自己的脸、身体、腿和脚,再看看画上的人和真实的人有什么不同。通过触摸和比较,幼儿发现画中的人只有一只眼睛、一条腿和一只脚,与真实的人完全不同。这时,教师启发幼儿了解画家运用的是一种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并请幼儿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对这幅画的整体感受。接着,师幼共同做了一个变脸的游戏(用双手挡在脸前做门,教师说“一、二、三”,大家就把“门”打开,露出变形的脸,并相互展示)。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幼儿进一步感受人脸变形前后的不同。游戏后,教师向幼儿提出创作任务——画一幅变形的脸,并与幼儿共同探讨如何将所画的脸变形。幼儿提出可以将五官及整个脸型都加以变形,还可以将某个部位放大或缩小。教师适时启发幼儿运用夸张手法,可以进行大小、形状和颜色的夸张。幼儿在音乐声中开始创作,分别把脸型、眼睛、鼻子、耳朵等变形成正方形、月牙形、水滴形、花形、不规则形及蝴蝶、树叶、字母和各种水果形状,有的把五官移位或把某一部分画得特别夸张。画完后,幼儿将画挂在胸前,举办化装舞会,相互介绍和欣赏各自的作品。
  教师首先引导幼儿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这对于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拓宽幼儿的艺术视野,加深幼儿的艺术体验十分有益。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平等对话,灵活引导幼儿感受作品中的色彩、线条等造型元素的情感表现,并让幼儿摸摸自己相应的身体部位,然后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比较,使幼儿直观而深入地体味作品中运用的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师幼共同玩的“变脸游戏”促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活动之中,亲身感受人脸变形前后的不同效果。在充分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让幼儿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艺术创作,这实际上是进一步加深艺术体验的另一种活动方式,它不但使幼儿通过亲自作画感受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达到的艺术效果,而且充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艺术创造力。
  除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外,教师还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计划教学活动,如立体造型、手工制作及美术游戏和其他工具材料的运用,通过动手揉、搓、捏、画、刻、吹、弹等多种形式激发兴趣,达到目的。教师在幼儿有一定积累和萌发出创造愿望的情况下,因势利导地创造性表现幼儿印象。创造性表现可以借助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如选择与主题有关的文学故事,用美术的方式表现故事内容,或者根据主题自编故事,再加以表现。如果孩子感兴趣,则可以发展成综合艺术活动,如为了表演需要,画布景、做道具服装、化装等,这时美术是整个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美育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刺激幼儿的审美感受,激励幼儿自发地寻找美。兴趣是一种基本情绪状态,它可以驱使人付诸行动,因此,在强调“自主性”、“探索型”学习的今天,人们特别重视兴趣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一切自主选择的活动无不始自兴趣,而一切课程包括预设和生成的课程追根究底源于兴趣。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探索、发现,自己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幼儿有了寻找美的思想意识,在鼓励他们创造美时,可以真实地反映生活,也可以夸张地想象。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应该定位在孩子的终身受益上,应该从每个幼儿的具体发展需要出发,将目标指向塑造个性、开发潜能和培养创造力等方面。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应该把培养能力放在比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位置上,而不纯粹通过记忆储存特定的知识与技能。所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应该整合在一起。
  三
  现在有的教师刻意追求创新、与众不同,而贬低某种真实再现的作品,没有生活的基础,何来抽象的创作?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幼儿作品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比较稚嫩,但蕴含着充满生命活力的内容。因此,对于幼儿的作品,教师更多地挖掘优点,而表现上有意识地忽略其不足之处。进行个别教育时,给予有针对性的鼓励以突出个性。幼儿美术活动的意义在于活动的过程,至于结果,无论成功与否,在幼儿看来都是“最好”的。
  我们认为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应重视过程评价,首先,重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其次,评价中要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精神。教师应允许幼儿在创作中采用不同方法,接纳幼儿不同的创作结果,从不同角度给予肯定。最后,重视培养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克服困难、大胆表现的勇气。应该看到,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这样,教师的评价对孩子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
  很多美组成了艺术,美的东西时刻在我们周围,当一个孩子有了主动发现美的强烈愿望时,那么他就是一个美学爱好者,他将会在他的一生中孜孜不倦地追求更美、更高的视觉艺术。
其他文献
神圣的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的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能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可靠的
期刊
1994年以来,许多国有企业按照《公司法》进行了公司化改制,但是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些先行改制企业的管理和效益并没有如我们原来想像的那样得到改进和提高,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学生数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数学学科自身具有的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等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进行以读为主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这样对文章的重点内容印象深刻,理解深透.北京特级教师王欢上五年级的课文<
现代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前提,只有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终身发展创造条件。在课改实践中要努力实践以学生的发
介绍了竹纤维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比较了竹纤维与黏胶纤维的染色性能,分析了竹纤维及其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特点。从而得出结论:竹纤维吸湿、放湿、透气性好,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
创办于2000年的“中国(义乌)国际袜子、针织及染整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YIWU H&G”),将于2009年11月18—20日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为行业展示全球顶尖织袜、无缝内衣机械和器
通过对自由纱段的运动及受力分析,对自由纱段形态以及纺纱工艺参数对自由纱段捻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因自由纱段在杯内成弯曲形状,从而使得自由纱段捻度自假捻盘入
中考文科综合实行开卷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适应开卷考试的需要,必须构筑起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