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外膜起搏电极植入技术及应用
【机 构】
:
100853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解放军心外科研究所,100853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解放军心外科研究所,
【出 处】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5年19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感应电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产后尿潴留患者12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2组患者均采用产后常规护理并行诱导排尿,治疗组在此护理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电针联合感应电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后)采用泌尿系B超测定2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并参照《实用理疗手册》中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
目的观察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上交叉综合征(UC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UCS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接受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肉牵张及力量训练,治疗组增加MET训练,2组治疗时间均为3周。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后),记录患者颈椎前屈和旋转的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颈部障碍指数(ND
目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导线经静脉途径拔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不同类型导线拔除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静脉途径拔除导线的患者215例(共计406根导线),回顾性分析导线拔除适应证、拔除工具和方式,拔除导线类型、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共215例患者(共计406根导线)纳入该研究。其中感染174例,导线故障37例,有症状的上腔静脉阻塞综
目的探讨右心室间隔部起源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PVC/VT)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6年7月至2014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VC/VT共938例中,62例特发性右心室间隔部起源的PVC/VT,年龄8~84(57.0±18.8)岁,所有患者完成标测与消融,分析其不同部位体表12导联心电图特征及变化规律。
目的完全移除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囊袋感染患者的电子系统存在困难,探讨保守处理此类感染,即完全或部分保留电子系统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北京医院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15年3月共8例CIED囊袋感染患者,因各种原因拒绝行全套起搏系统移除,对感染囊袋及装置进行彻底清创:去除感染坏死组织、慢性炎性组织、肉芽及瘢痕组织,并对创面进行彻底消毒,使用过氧化氢溶液、络合碘、生理盐水、抗生素反复冲洗腔隙
目的经静脉拔除导线处理起搏系统感染的临床经验及相关拔除工具的应用评价。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起搏系统相关感染在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187例,男103例,平均年龄(63±8)岁。采取经静脉拔除导线的方法,总结不同导线拔除工具的临床结果。结果行起搏系统移除及导线拔除的患者共187例,移除导线318根。平均导线植入时间(82.0±26.4)个月。经细菌学检查后诊断为囊袋感染
目的非透壁性损伤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应用压力感知导管观察左心房不同部位的导管贴靠情况并了解其对消融效果的潜在影响。方法共纳入2014年3月至5月在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23例,男21例,平均年龄(53.6±10.6)岁,其中15例阵发性房颤,采用压力感知导管,在关闭压力显示窗口下由同一名熟练消融术者在左心房15个部位(左心耳-左肺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