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白醋与小苏打的变化”一课教学的反思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中我们及时总结和反思,養成善于总结和反思的习惯,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分析查找失败的原因,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与此同时,教学中要吃透教材,找准教材中重点、难点,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反思 精心 耐心 总结
  一、教学前反思,精心准备,有助于实验顺利开展
  “白醋与小苏打的变化”一棵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它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实验课。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实验课特别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准备好实验所需器材、药品、工具等等。同时,教师要课前进行实验,准确把握实验中所用材料的多少。如:每个实验小组需要的醋和小苏打各是多少?教师要经过反复实验几次才能确定下来。同时要提出注意事项、实验要求、做好观察记录等。特别注意实验操作步骤,观察演示讲解,掌握正确方法;记录实验现象,整理好实验记录,进行汇报交流;还要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实验等等。
  然而,在学生做醋和小苏打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时,有一个小组在实验时发生这样一个现象,把醋和小苏打混合时,产生的气泡全部从容器口中冒出来,随着冒出的气泡小苏打随之也一起流到了容器的外面,撒到了实验台上。当时我并没有责怪该实验小组的同学,而是问其他小组有这种现象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他们没有按要求取醋和小苏打,醋和小苏打取的太多,产生的气泡过多冒了出来。”听了这样的回答,失败的小组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按要求重新进行实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小学生好奇、好胜,实验中什么样事情都是可能发生,因此,教师在实验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发生的事情,随时提醒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掌握正确实验操作方法,实验定会取得圆满的成功。
  二、教学中反思,耐心指导,有利于完成实验任务
  教师对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要耐心地予以指导,减少失败,提高实验成功率。
  在验证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性质时,我要求学生把导管贴近装有一高一低的、点燃的两只蜡烛的烧杯的内壁,观察两只点燃的蜡烛发生的变化。在巡视时,发现有的小组同学却把导管一端直接对准了燃烧的蜡烛,发现蜡烛熄灭了;还有的小组蜡烛被溶液喷灭了。我没有声张,而是耐心的指导重新进行实验,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当学生交流汇报时,大多数小组汇报:“蜡烛熄灭了,并且是低的蜡烛先熄灭的,说明二氧化碳是从底部逐渐装满的容器的,它比空气重。”而有的小组回答“高的蜡烛先灭,低的蜡烛后灭”。我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导管直接对着燃烧的蜡烛,火焰就灭了”。我指导失败的小组再进行一次实验,取得了成功。由于学生年纪小,实验中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认真导和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任何事情都可以避免。
  三、教学后反思,认真总结,便于今后实验教学
  课后反思,及时总结,以利于今后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就本节实验课来看,结合教学情况,有以下收获:
  首先,科学课不能只就教材教教材。因为新教科版的小学科学教材多数只给我们提供几幅画、几段文字,枯燥乏味,学生不愿意学,教师讲起来也没有激情。因此,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大胆改革和尝试,决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要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校和当地的实际,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让学生动起来、学起来,在玩中学、乐中学、学中玩。
  其次,活泼好动、好奇、好胜是小学生的天性。对直观印象兴趣极高,然而,教材中的实验单一又少,教师对此要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拓展,增加实验又不能脱离教材,因此,教师要进行深思和考虑,增加了实验。如教材中的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实验,我给学生增加了两个实验:一是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二氧化碳;另一个是验证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实验。通过这两个实验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增长了知识,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再次,科学课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科学更贴近生活,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更加喜欢科学、探索科学、研究科学。如何让学生知道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呢?让学生用吸管向石灰水吹气,观察石灰水发生的变化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再让学生摇晃啤酒和饮料观察瓶内液体的变化。通过结合实际的教学,使学生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就在我们身上,这样的教学何愁学生不愿意学科学呢?
  最后,在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要把更多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提高充足的探索时间、探究空间、创设、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科学的乐趣、体验科学的味道。学生就会从自己的身边发现问题,寻找探索科学的途径,解决发生在身边生活中的问题,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便会油然而生,打造高效课堂也会自然而然的形成。
  总之,教学中我们及时总结和反思,养成善于总结和反思的习惯,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分析查找失败的原因,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与此同时,教学中要吃透教材,找准教材中重点、难点,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科学课》、《科学课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自然》教材。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教育角度出发,提出小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指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影响着小学生的习惯,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本文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教育;小学生;习惯养成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因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可见,教育学生应该把
我在听障部担任1—3年级的律动课及艺术团学生的舞蹈课、节目排练课。在我们特殊教育学校里听障部没有音乐课,然而律动课就相当于他们的音乐课。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根据聋生的特点,把舞蹈考级教材作为学校的律动教材、编写出具有针对性、导向性的教学计划,以确立学期目标、明确阶段目标,把握好教学重难点。几个学期下来,我觉得只有一部分学生喜欢律动课,对于趴青蛙、压腿等那些软开度动作没有学生愿意练习。几年的教学经历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正在加强素质教育的落实,并且已经成为了历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现阶段,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大部分老师还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致使阻碍了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所以,一定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探索。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精讲、议论、练习、补充”这五步教学法的应用,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进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摘要】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是一个薄弱的环节,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作文水平呢?本文试从“让学生寻找习作的途径;让学生提高习作兴趣;让学生自我赏识与互动赏识;重对学生习作的评价”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途径 兴趣 赏识 评价 体会  现在,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是一个薄弱的环节,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作文水平呢?在农村的教育中,学生对习作普遍厌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以下几点实践
由于看到孩子们常吃劣质食品、挑食,不注意饮食卫生,对营养早餐挑三拣四,随意浪费,感到特别揪心和心痛,所以很想在这方面做点文章,希望能改变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以求安心。因为我深知,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从小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不仅可以保证儿童少年的身心发育和健康,还会让其一生受益。  一科学饮食与均衡营养。  健康的饮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