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因为高考改革、实施新课标,奥赛与高考脱钩、高考分省命题等政策的相继出台,“留不住优质生源”“优质师资力量被挖走”等一系列原因,迫使“黄冈神话”破灭,教育优势渐失,逐渐走下“神坛”。报道称该校1999年后再未出过省状元,2007年以后没有再获得国际奥赛奖牌……
这篇报道讲述了一些实际情况,但究竟想表明什么,让读者感到困惑。媒体是同情一所学校因缺资金而缺乏竞争力,还是想它能“再创辉煌”?
作为读者,笔者想知道走下“神坛”的黄冈中学是否已恢复教育常态、目前的课改情况如何、对往昔的“辉煌”有无新的认识、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状况如何、“被挖走”的教师在其他学校起了什么作用、推行“黄冈模式”的学校学生获得了什么样的幸福等等,可惜该篇报道并未涉及。报道认为“衡水模式”后来居上是因为有充足的资金,笔者觉得未必是这样,只是前浪推后浪而已。至于报道称“以前高考是全国统一命题,全国所有省份一张试卷。在全国统一试卷时代,题目怎么出都会受到黄冈中学的影响”,未免夜郎自大;而所谓“黄冈中学的教师对高考动向的把握是最清醒的,甚至具有话语权,不少教师担任过出题人和阅卷教师”,这句话能否代表全国教育界的意见姑且不论,国家考试命题中心可能负不了这个责任。
黄冈中学红极一时,媒体称为“神话”,对此教育界很多人并不认同,因为靠封闭式管理和超强的训练来提高升学率,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利少弊多。“学生苦读、教师苦教、家长苦帮”,一些做法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但只要能获得高升学率,就能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首肯。这种“神话”可以复制,因为每个省区的普通教育都有这样的“带头大哥”,这些应试先锋,一般不在经济发达地市,颇耐人寻味,应当加以研究。
30年前,黄冈教师说起黄冈中学的教学状态,“苦读、苦教、苦帮”,喜忧参半,其后不断地传来冲击波,然后教育界像赶庙会一样,趋之若鹜。在应试教育的激烈竞争下,一个地区出现有争议的做法本不足怪,怪就怪在全国教育界那么多人去黄冈中学学习观摩,有那么多专家名流为之倾倒,推波助澜。至今,这种教育考察、学习“苦读、苦教、苦帮”模式的风潮仍然一浪高一浪,“香客们”只不过换了个地方“求神拜佛”。
报道把黄冈中学“辉煌不再”归于经济原因。其实,问题可能并不在钱,基础教育存在的矛盾如何化解、教育能否发展,并非金钱说了算。在具体地观察一个地区的基础教育状态时,文化观念往往被忽略,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没有得到清算。
“明天比昨天更长久”。黄冈中学是基础很好的学校,放弃昔日的“辉煌”,归于平静,意义深远。在这里笔者特别想指出,所有的人,都应当珍爱教师的职业生命,教师“苦教”一年,尚可支撑,长年苦教,生命被透支,教师的专业如何发展,教师的健康又如何保障,这是必须考虑的。笔者在某省遇到一名连教24届高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师,笔者对他充满了同情,因为除了高考,他不了解语文教学的过程,他已经不会“教学”了。作为专业教师,他认为自己不合格。
教育界及媒体应当与时俱进,冷静地看待黄冈中学所谓的“辉煌不再”,放弃以单一升学率为指标的考核评价模式;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要逼使一所学校重披战袍、变本加厉;社会也应当放眼未来,不要逼使学校的正常教育发生走形。
应试教育本无“神话”。过早地经历“竞争”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渴望平庸,学习过程一旦被浓缩,趣味很容易丧失,发展失衡,必然给未来埋下隐患。对一所学校来说,可能也会这样。
再过一些年,对“教育神话”的作用,社会也许能看得更清晰一些。
这篇报道讲述了一些实际情况,但究竟想表明什么,让读者感到困惑。媒体是同情一所学校因缺资金而缺乏竞争力,还是想它能“再创辉煌”?
作为读者,笔者想知道走下“神坛”的黄冈中学是否已恢复教育常态、目前的课改情况如何、对往昔的“辉煌”有无新的认识、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状况如何、“被挖走”的教师在其他学校起了什么作用、推行“黄冈模式”的学校学生获得了什么样的幸福等等,可惜该篇报道并未涉及。报道认为“衡水模式”后来居上是因为有充足的资金,笔者觉得未必是这样,只是前浪推后浪而已。至于报道称“以前高考是全国统一命题,全国所有省份一张试卷。在全国统一试卷时代,题目怎么出都会受到黄冈中学的影响”,未免夜郎自大;而所谓“黄冈中学的教师对高考动向的把握是最清醒的,甚至具有话语权,不少教师担任过出题人和阅卷教师”,这句话能否代表全国教育界的意见姑且不论,国家考试命题中心可能负不了这个责任。
黄冈中学红极一时,媒体称为“神话”,对此教育界很多人并不认同,因为靠封闭式管理和超强的训练来提高升学率,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利少弊多。“学生苦读、教师苦教、家长苦帮”,一些做法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但只要能获得高升学率,就能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首肯。这种“神话”可以复制,因为每个省区的普通教育都有这样的“带头大哥”,这些应试先锋,一般不在经济发达地市,颇耐人寻味,应当加以研究。
30年前,黄冈教师说起黄冈中学的教学状态,“苦读、苦教、苦帮”,喜忧参半,其后不断地传来冲击波,然后教育界像赶庙会一样,趋之若鹜。在应试教育的激烈竞争下,一个地区出现有争议的做法本不足怪,怪就怪在全国教育界那么多人去黄冈中学学习观摩,有那么多专家名流为之倾倒,推波助澜。至今,这种教育考察、学习“苦读、苦教、苦帮”模式的风潮仍然一浪高一浪,“香客们”只不过换了个地方“求神拜佛”。
报道把黄冈中学“辉煌不再”归于经济原因。其实,问题可能并不在钱,基础教育存在的矛盾如何化解、教育能否发展,并非金钱说了算。在具体地观察一个地区的基础教育状态时,文化观念往往被忽略,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没有得到清算。
“明天比昨天更长久”。黄冈中学是基础很好的学校,放弃昔日的“辉煌”,归于平静,意义深远。在这里笔者特别想指出,所有的人,都应当珍爱教师的职业生命,教师“苦教”一年,尚可支撑,长年苦教,生命被透支,教师的专业如何发展,教师的健康又如何保障,这是必须考虑的。笔者在某省遇到一名连教24届高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师,笔者对他充满了同情,因为除了高考,他不了解语文教学的过程,他已经不会“教学”了。作为专业教师,他认为自己不合格。
教育界及媒体应当与时俱进,冷静地看待黄冈中学所谓的“辉煌不再”,放弃以单一升学率为指标的考核评价模式;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要逼使一所学校重披战袍、变本加厉;社会也应当放眼未来,不要逼使学校的正常教育发生走形。
应试教育本无“神话”。过早地经历“竞争”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渴望平庸,学习过程一旦被浓缩,趣味很容易丧失,发展失衡,必然给未来埋下隐患。对一所学校来说,可能也会这样。
再过一些年,对“教育神话”的作用,社会也许能看得更清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