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67-02
初中物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初中物理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今后更好的进行物理学习、研究的奠基工程, 而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是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是每一个物理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也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而农村学校中学生课堂效率低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缺乏学习资源,缺乏身边的“样板”,素质教育达不到预期目标,教学工作薄弱,教育不能均衡发展,都成为农村中学生课堂效率低的原因。现实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普遍存在着很多“虚假现象”, 如交往的形式化、课堂的垄断化、问题的单一化、媒体的滥用等。作为一名农村物理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提高物理教学效率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了解、关爱每一个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教师要真正做到却相当的困难,因为一个班上不可能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处于拔尖水平,有些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或多或少的忽略了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这样做会给这些学生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使他们逐渐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老师更应该给予关心和帮助,因为只有这些学生的成绩提高了,班级的整体成绩才能有较大的提升。教师要做到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关爱学生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在师生关系上,。再调皮的学生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所以,要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自身素质必须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质高,涵养好的教师才能散发出更高的人格魅力。我们教师要在学习、生活上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尊重班上的每一名同学,努力地融入班级中,增加对班上同学的了解,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假如课堂上师生关系紧张,教师没好气,学生怎么会有良好的情绪呢?没有了良好的学习情绪,又何谈教学效率?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处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学习的奴隶。这样的课堂学生一般不喜欢的,见不到好效果的,更无法奢谈教学效率。只有实现了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起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实现高效率。
同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参与、发现、体验、感悟物理的过程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能够把枯燥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给学生。不用说,教材中有的内容并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去热爱它?学生们一天天在封闭的教室里学习,很辛苦很疲惫,甚至会达到一种厌烦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充满激情地去学习与思考?这些都需要我们做教师的付出极大的努力,充分地利用自身的语言智慧,尽最大努力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始终使学生保持着一种兴奋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可能。
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由于物理独有的学科特点,教师应始终坚持“让活力张扬课堂”的理念,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时获得一种精神上的高度自由。与此同时,应努力挖掘有趣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物理,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物理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试验的作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实践物理知识的能力,这也是在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为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奇秒生动的物理学,对纯真好奇的初中学生来说,充满着吸引力和刺激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物理知识中蕴含的情感和美感,以物理知识的“奇”与“秒”,去点燃学生纯真好奇的火花,使之产生新感觉,引起新兴趣,产生新欲望。如教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可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二次大战时,德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空中执行任务时,他见面前有一个东西在蠕动,他顺手一抓,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这时提出问题,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子弹?你能做到吗?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吸引过来,而且想很快地得到答案:当两个物体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时,这两个物体之间是相对静止的,因此,飞行员可以抓住运动中的子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来吸引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本中介绍的一些“小实验”和“小制作”都是简便易做的,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这些小实验和小制作,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通过对器材的摆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调动其学习的兴趣。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绪,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出发,经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让生活成为自己的物理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来学习物理,提升物理学习自身的乐趣性,课堂中真正的学习者是学生,我们不该剥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开动脑筋正确解决出问题,会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在设计活动时,应关注到大多数学生,体现公平性。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尽可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讲授《汽化和液化》时,以“如何晾衣服才能尽快干?”作为切入点,勾起了学生的回忆,马上就热烈的讨论开了:挂在阳光下、挂在空调的出风口、用电吹风、用电熨斗、把衣服尽可能摊开……很快就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三个因素,而且学生很信服地接受了新知识。此时趁热打铁提出新问题:如何保鲜蔬菜?如讲沸腾时,教师给学生演示了这样一个实验:先用酒精灯给圆底烧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让学生看到水沸腾的现象,当移去酒精灯时,水不再沸腾,这就说明要使水继续沸腾就要持续吸热。然后将圆底烧瓶倒置在其底浇冷水,圆底烧瓶中的水会继续沸腾,学生目瞪口呆!这时再告诉学生大气压能影响圆底烧瓶中的水的沸点,因此水会重新沸腾。创设这些情境既使学生觉得新奇,又倍感亲切,会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物理现象的欲望。作为任课教师,要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倡导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养成勤思多问的习惯,打造高效课堂,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再现生活化情境
多媒体网络技术能打破时空的限制,能生动地再现生活中的物理情境,也能将不同的物理情境进行有效整合,并且能够绘声绘色地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头脑中构建相对完整的物理过程。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不但能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而且能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焦耳定律”时,由于用的实验器材多,电路比较复杂,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路图进行实物连接,对电学初学者来说是难点,所以教师必须在做实验前要演示一遍实物电路接法,但由于实物演示不够直观,且面对的学生人数多,实验演示远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而且实验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电路故障,极容易烧毁电流表。这时,教师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就可以解决本不应该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轻松做实验,并能有效地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五、课后教师应做好反思、总结
教学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作为教师,及时的反思能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能锦上添花。反思的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小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结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和修订,扬长避短使之更科学、更完善,切实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课后教师应做好反思、总结课后教师应做好反思、总结。
总之,在提高课堂实效性方面还有很多研究的空间,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挖掘,还会有更多的经验总结出来,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行动起来,一起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物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初中物理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今后更好的进行物理学习、研究的奠基工程, 而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是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是每一个物理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也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而农村学校中学生课堂效率低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缺乏学习资源,缺乏身边的“样板”,素质教育达不到预期目标,教学工作薄弱,教育不能均衡发展,都成为农村中学生课堂效率低的原因。现实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普遍存在着很多“虚假现象”, 如交往的形式化、课堂的垄断化、问题的单一化、媒体的滥用等。作为一名农村物理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提高物理教学效率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了解、关爱每一个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教师要真正做到却相当的困难,因为一个班上不可能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处于拔尖水平,有些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或多或少的忽略了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这样做会给这些学生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使他们逐渐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老师更应该给予关心和帮助,因为只有这些学生的成绩提高了,班级的整体成绩才能有较大的提升。教师要做到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关爱学生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在师生关系上,。再调皮的学生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所以,要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自身素质必须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质高,涵养好的教师才能散发出更高的人格魅力。我们教师要在学习、生活上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尊重班上的每一名同学,努力地融入班级中,增加对班上同学的了解,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假如课堂上师生关系紧张,教师没好气,学生怎么会有良好的情绪呢?没有了良好的学习情绪,又何谈教学效率?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处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学习的奴隶。这样的课堂学生一般不喜欢的,见不到好效果的,更无法奢谈教学效率。只有实现了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起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实现高效率。
同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参与、发现、体验、感悟物理的过程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能够把枯燥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给学生。不用说,教材中有的内容并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去热爱它?学生们一天天在封闭的教室里学习,很辛苦很疲惫,甚至会达到一种厌烦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充满激情地去学习与思考?这些都需要我们做教师的付出极大的努力,充分地利用自身的语言智慧,尽最大努力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始终使学生保持着一种兴奋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可能。
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由于物理独有的学科特点,教师应始终坚持“让活力张扬课堂”的理念,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时获得一种精神上的高度自由。与此同时,应努力挖掘有趣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物理,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物理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试验的作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实践物理知识的能力,这也是在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为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奇秒生动的物理学,对纯真好奇的初中学生来说,充满着吸引力和刺激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物理知识中蕴含的情感和美感,以物理知识的“奇”与“秒”,去点燃学生纯真好奇的火花,使之产生新感觉,引起新兴趣,产生新欲望。如教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可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二次大战时,德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空中执行任务时,他见面前有一个东西在蠕动,他顺手一抓,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这时提出问题,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子弹?你能做到吗?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吸引过来,而且想很快地得到答案:当两个物体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时,这两个物体之间是相对静止的,因此,飞行员可以抓住运动中的子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来吸引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本中介绍的一些“小实验”和“小制作”都是简便易做的,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这些小实验和小制作,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通过对器材的摆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调动其学习的兴趣。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绪,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出发,经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让生活成为自己的物理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来学习物理,提升物理学习自身的乐趣性,课堂中真正的学习者是学生,我们不该剥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开动脑筋正确解决出问题,会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在设计活动时,应关注到大多数学生,体现公平性。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尽可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讲授《汽化和液化》时,以“如何晾衣服才能尽快干?”作为切入点,勾起了学生的回忆,马上就热烈的讨论开了:挂在阳光下、挂在空调的出风口、用电吹风、用电熨斗、把衣服尽可能摊开……很快就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三个因素,而且学生很信服地接受了新知识。此时趁热打铁提出新问题:如何保鲜蔬菜?如讲沸腾时,教师给学生演示了这样一个实验:先用酒精灯给圆底烧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让学生看到水沸腾的现象,当移去酒精灯时,水不再沸腾,这就说明要使水继续沸腾就要持续吸热。然后将圆底烧瓶倒置在其底浇冷水,圆底烧瓶中的水会继续沸腾,学生目瞪口呆!这时再告诉学生大气压能影响圆底烧瓶中的水的沸点,因此水会重新沸腾。创设这些情境既使学生觉得新奇,又倍感亲切,会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物理现象的欲望。作为任课教师,要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倡导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养成勤思多问的习惯,打造高效课堂,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再现生活化情境
多媒体网络技术能打破时空的限制,能生动地再现生活中的物理情境,也能将不同的物理情境进行有效整合,并且能够绘声绘色地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头脑中构建相对完整的物理过程。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不但能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而且能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焦耳定律”时,由于用的实验器材多,电路比较复杂,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路图进行实物连接,对电学初学者来说是难点,所以教师必须在做实验前要演示一遍实物电路接法,但由于实物演示不够直观,且面对的学生人数多,实验演示远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而且实验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电路故障,极容易烧毁电流表。这时,教师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就可以解决本不应该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轻松做实验,并能有效地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五、课后教师应做好反思、总结
教学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作为教师,及时的反思能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能锦上添花。反思的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小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结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和修订,扬长避短使之更科学、更完善,切实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课后教师应做好反思、总结课后教师应做好反思、总结。
总之,在提高课堂实效性方面还有很多研究的空间,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挖掘,还会有更多的经验总结出来,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行动起来,一起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