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晋书·文苑·左思列传》:左思作《三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然而,何以会“洛阳纸贵”?应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为附风雅、赶时髦所致 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临淄人,出身于门第寒微的小吏之家。《晋书·左思列传》载:“安定皇甫谧(西晋名儒、医学家、文学家)有高誉,(左)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时任中书侍郎的张载也为《三都赋》中的《魏都》篇作注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书·文苑·左思列传》:左思作《三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然而,何以会“洛阳纸贵”?应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 为附风雅、赶时髦所致
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临淄人,出身于门第寒微的小吏之家。《晋书·左思列传》载:“安定皇甫谧(西晋名儒、医学家、文学家)有高誉,(左)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时任中书侍郎的张载也为《三都赋》中的《魏都》篇作注释。司空张华读了《三都赋》也赞叹道:“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
有这班显贵和名人为左思的《三都赋》作序、加注和宣传,怎不令那些不学无术却趋炎附势的“富贵之家竞相传写”呢?传写之初衷,与其说是欣赏《三都赋》文美辞丽,毋宁说成附庸风雅更确切。《三都赋》究竟写了些什么呢?前两篇《蜀都赋》和《吴都赋》分别由假想人物西蜀公子和东吴王孙称颂三国时蜀都、吴都的形势、物产、宫室等;末一篇《魏都赋》则由魏国先生盛赞魏都的建设和魏国的政治措施,对曹操在汉末统一北方过程中的功业多有歌颂。有学者认为,《三都赋》广征博引,过分拘泥于生活的真实,举凡三都的历史事迹、典章制度、地理位置、山川名胜、风土物产、民风习俗都写了进去,几乎无所不包,面面俱到,反而削弱了艺术感染力。其文学价值并不高,跟左思为写作此赋而“构思十年”的努力极不相称。而所谓“洛阳纸贵”的本质原因乃在于图虚荣,赶时髦也。
二、 权当类书、志书使用
《三都赋》总共不过一万字左右,左思却为之花费了十年的构思时间,似乎夸大其辞。不过,它却颇有些工具书的作用。清代袁枚(1716—1797)在《随园诗话》卷一中评道:“古无类书,无志书,又无字汇,故《三都》、《两京》,言木则若干,言鸟则若干,必待搜辑群书,广采风土,然后成文。洛阳所以纸贵者,直是家置一本,当类书、郡志读耳。”一语道破“洛阳纸贵”的一个原因是家家皆将其当作类书和志书来用。这其实也是附庸风雅者平时一定要做的功课。《三都赋》万把字的凝缩,正适合他们偷巧耍滑、作表皮工夫的秉性。由是,《三都赋》便成了豪贵之家查阅博物及考据的典籍,以至于“争相传抄”,而使“洛阳纸贵”。
三、 充当启蒙、识字读本
近代大学问家章太炎(1860-1936)认为,汉至魏晋,民间无字典可查,一般人识字不多。《三都赋》不仅记载蜀都(今成都)、吴都(今南京)、魏都(今河南洛阳市北)的历史变革、地理位置、风土物产、人情习俗等各方面情况,而且还有许多新字新词供人们学习。它既可帮助识字,又可充作启蒙读本开阔眼界,教育子弟,故有“洛阳纸贵”现象发生。
其他文献
2008年3月21~23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08)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国内外众多厂商、研究机构出席参与了展览会。
不时见到有人将“山谷”的“谷”写成“穀”,不对。 《说文》:“泉出通川为谷,从水半见出于口。”《现代汉语词典》第一个“谷”,释为“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狭长而有出口的地带。” 《说文》:“穀,续也,百穀之总名。”字中的“禾”引人联想“稻谷”。《现代汉语词典》第二个“谷”,即是“谷类作物。”在这里,“谷”是“穀”的简化字(借代),在书法作品里,可以写作“穀”;而“山谷”的“谷”却与“百穀”无关,不
正史中常出现诸如“雨毛、雨土、雨血、雨木冰”等等的词语。“雨”做动词,读去声。对其深入探讨,有助于理解史书的原意。现略举几例: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的三大伟人之首。他将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共和政体的国家雏形。孙中山能有此作为,是与他具有学贯中西的知识水平分不开的。 一、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虽然孙中山在13岁时即随母赴檀香山;但是,13岁之前的孙中山读过几年村塾,从《三字经》、《千字文》、《幼学故事琼林》以及四书五经选读开始,了解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作
风险评估作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在信息建设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组成。以及在生命周期各阶段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和
张邦伸(1737--1803),字石臣,又字云谷,清汉州(今广汉市)人,乾隆己卯(1759)科举入仕,历任河南襄城、固始知县;政理民和,体恤下情,有政声。以母疾告养,力辞归田,从事著述,督课子弟。所著《锦里新
“文革”这十年动乱已经过去了三十年,当时关于《海瑞罢官》的一切冤假错案也都平反昭雪了,从法制方面说,确实已成历史,告一段落。但有三件十分具体的史实,却始终没得到彻底的澄清,现试稍作梳理。 一、把两次罢官混为一谈 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发表。1965年11月29日,《解放军报》转载此文时,编者按就进一步升级,说“《海瑞罢官》是一株大毒
HFC网双向改造中其回传通道的噪声一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论述了一种基于S-CDMA技术的上行信道传输方案,介绍了其原理及应用,并与其它技术如时分多址、频分多址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