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化再生烟气三氧化硫脱除技术对比分析

来源 :炼油技术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mqspthc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碱性吸收剂喷射脱除SO3技术是一种利用碱性吸收剂与烟气中SO3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将其脱除的技术,其对SO3的脱除效率较高且可以缓解脱硝催化堵塞及下游设备腐蚀等问题.对比研究了几种碱性吸收剂对烟气中SO3的脱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按一定比例复配而成的混合吸收剂比单一吸收剂对SO3有更好的脱除能力,适当提高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有利于改善对SO3的脱除效果.为保证碱性吸收剂喷射系统对烟气中SO3的脱除效果和稳定运行,需要对吸收剂调配输送和喷射系统进行合理的工艺设计.
其他文献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生湿面制品中单辛酸甘油酯的方法,选用乙腈+水(1+1,v/v)提取样品中单辛酸甘油酯,以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G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线性范围为0.1~10.0 μg/mL,检出限为25μg/kg,添加回收率范围为80.5%~108.2%,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3.3%~7.8%.该方法的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适用于生湿面制品中单辛酸甘油酯的测定.
针对目前在甜味剂生产企业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阐述甜味剂生产企业开展危险工艺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及落实评估建议的目的,通过对甜味剂生产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检查的常见问题分析,提出措施和对策.将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副产物、废弃物以及蒸馏、分馏等分离过程涉及的各相关物料的热稳定性检测作为开展全流程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把有效落实评估建议作为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及企业控制安全风险的重点,提前预知企业很多未知隐患并闭环管理,从本质安全上防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本文研究制备了一种建立在竞争抑制原理上的小麦和玉米中同时检测出DON毒素和ZEN毒素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试纸条.采用铕纳米微球作为荧光探针,标记抗DON的单抗、ZEN的单抗,建立免疫层析定量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优化及考核,DON的平均回收率在93.5%~106.5%,ZEN的平均回收率在88.9%~108.7%之间.DON/ZEN快速定量检测二联卡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便捷,可以同时检测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等技术特点,因此适用于大量样本的快速初步筛查.
本文针对进境俄罗斯粮食中黄曲霉毒素检测工作,综述目前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并通过比较,识别出方法的优劣.同时,归纳了进境俄罗斯粮食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措施,该措施覆盖了种植、收获、仓储、运输、加工全过程,确保进境粮食的安全.
采用QuEChERS前处理,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大米粉中克百威残留.结果表明:克百威在0.01~1.00 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9 572);精密度RSD为0.12%;重复性RSD为3.5%~8.3%;检出限(LOD)为0.002 mg/kg;定量限为0.006 mg/kg.克百威低、中、高浓度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8.7%、84.5%、93.3%.该方法线性良好,准确度和精密度高,重复性和回收率较好,适用于大米粉中克百威的测定.
本实验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了肉制品中铅、镉和铬三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铅、镉和铬三种元素检出限0.005 8 mg/kg、0.000 29 mg/kg和0.008 4 mg/kg,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98%~4.12%,回收率为86.4%~105.6%.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肉制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
文章分析了未来社会对油品和石化产品的需求和炼油过程能源系统的特殊要求.结合炼油行业会长期存在的用能特点和必然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的情况,提出了炼油行业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技术路径:一是要创新开发和推广应用低能耗炼油技术,包括基于“分子炼油”的低能耗炼油技术、基于新催化材料和新催化剂的低能耗炼油技术、耦合“过程强化”技术的低能耗炼油技术、低碳化炼油厂能源系统构建技术、与炼油过程耦合的废弃高分子材料回收利用技术、基于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炼油厂节能技术;二是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大力发展生物炼制,提出了发展
以1,8-二氮杂二环[5.4.0]壬-7-烯(DBU)为阳离子,利用两步合成法制备了铁基的磁性离子液体(MIL)[C4 DBU]Cl/2FeCl3,将其作为一种高效的催化剂和萃取剂用于萃取-催化氧化脱硫,氧化剂选用H2 O2,实现了对噻吩类硫化物的深度脱除.使用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C4DBU]Cl/2FeCl3进行表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脱硫产率进行检测.考察了不同参数下该MIL对模拟油中硫化物的脱除效果,优化了反应条件,提出了可能的脱硫机理.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60℃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炼油碱渣,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法探究反应条件对臭氧处理炼油碱渣的影响,并探讨臭氧对炼油碱渣的产物及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是臭氧处理碱渣的主要影响因素,臭氧通入量是次要影响因素;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臭氧通入量150 L/h,反应时间75 min;最佳反应条件下,炼油碱渣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约为5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总离子流图显示,臭氧可以转化和降解炼油碱渣中的大分子有机物,降低炼油碱渣的毒性;活性污泥处理经臭氧氧化后的炼油碱渣,COD的去除率
介绍了某公司2.4 Mt/a芳烃联合装置的设计和运行情况.设计过程中,应用了新工艺、新设备,充分考虑了热联合以及大型化装置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灵活性.芳烃联合装置包括芳烃抽提装置、歧化装置和对二甲苯装置,芳烃抽提装置采用ED Sulfolane工艺;歧化装置采用Tatoray工艺和TA-32催化剂;对二甲苯装置采用LD Parex工艺和ADS-50吸附剂及甲苯解吸剂,异构化单元采用Isomar工艺及I-500乙苯脱烷基型催化剂.先进的工艺和催化剂、新设备以及热联合等的应用,使该装置对二甲苯的收率和能耗均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