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按照国土资源部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的总体要求,提出结合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同步编制县乡规划的思路,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相互反馈、上下衔接,确定最终的规划方案,保障县乡两级规划主要用地控制指标和空间布局的一致性与合理性以及规划成果的“图数一致”。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编制;规划数据库
为满足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县乡规划成果的要求,实现县乡两级规划的控制指标、空间布局的一致以及规划成果的“图数一致”,本文提出结合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同步编制县乡规划的思路。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规划任务,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划定土地用途区,实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完成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1.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规划编制过程中,采用GIS技术编制规划图件,统计分析规划指标数据,建设规划数据库,实现县乡两级规划一致以及规划成果的“图数一致”,从而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作用。
规划编制主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方案编制、图件编制、数据建库和成果输出(见图1)。
2.方案编制
按照国土资源部对县乡规划成果“图数一致”的要求,确定县乡两级规划以第二次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成果数据为基础,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1基期转换 以二调成果为基础,首先进行地类转换,将二调土地分类转换为规划分类,然后依据历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进行基期回推,得到规划基期年的基期数据。
2.2指标分解 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自上而下分解下达用地主要控制指标,实现县级规划对乡级规划的控制与指导。县级规划确定各乡(镇)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義务量等约束性指标[1];乡级规划按照县级规划下达的指标同步编制,并及时反馈信息,县级规划针对不合理的指标进行论证、调整和修改。两级规划相互衔接、反复沟通最终确定调控指标,保障县乡主要控制指标的一致性与合理性。
2.3空间布局 按照上级规划目标,参照相关规划,结合实际情况,以乡(镇)为单位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布局各项用地指标。县乡两级规划在安排基本农田,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与重点项目,划定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边界等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上下级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县级规划确定的用地安排,在乡级规划中要严格落实,县级规划不做具体安排的用地,在乡级规划中的安排不能与县级规划相冲突,实现两级规划主要用地空间布局上的一致[2]。
3.图件编制
县乡规划图件编制的思路:以二调和变更调查的1:1万成果图件为基础编制乡级图件,在乡级图件的基础上编制1:5万或1:10万县级图件。
3.1土地利用现状图 先将二调数据库通过地类转换和基期修改,形成规划基期库,然后以基期库为基础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
3.2土地利用规划图 县乡级规划图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土地整治规划图、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等。土地利用规划图的编制主要经历以下三个过程:
3.2.1编制规划草图 首先按照确定的规划目标拟订多个规划方案并布局在现状图上,然后对各方案逐一进行论证并提出推荐方案,最后通过规划协调确定最终规划方案,编制规划草图。
3.2.2核对规划数据 检查规划草图的各项指标与下达指标是否符合。首先提取规划草图中布局的相关专题要素,然后利用基期库统计各乡(镇)规划指标的面积,最后与下达指标相比较,若不符合则重新编制规划草图,如果符合则可以建立规划数据库[3]。
3.2.3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图 以现状图为基础,提取规划草图中的土地用途分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边界、重点建设项目等相关专题要素为主要表达内容,编制县乡两级土地利用规划图。
4.数据建库
县乡规划建库的思路:首先将二调数据库转换形成覆盖全县的1:1万基期数据库,然后以基期库为基础建立乡级规划数据库,最后在乡级规划库的基础上经过投影转换、缩编整合等处理后,形成1:5万或1:10万县级规划库。数据建库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4.1数据入库 首先提取规划目标数据(主要指规划地类图斑)、分区规划(主要指土地用途分区和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和专题规划(主要指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等要素,然后对各要素进行空间拓扑关系和属性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检查[4],并按数据库建设标准处理和完善后映射导入到数据库中。
4.2统计汇总 对各类规划数据进行分析、量算和统计,逐级汇总直到县级,从而得到县乡两级的规划汇总数据。
4.3指标检查 将各级汇总数据与上级下达的指标进行对比查看,如果与指标不符则调整规划方案,直到符合指标才能进入下一环节。
5.成果输出
规划数据库建成后,导出规划库中的统计表格,用于完善规划文本中的规划表格;同时利用规划库输出符合制图规范的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图件[5]。
6.结论
在县乡两级规划同步编制过程中,结合规划数据库的建设确定规划指标和用地空间布局,确保了规划成果的“图数一致”。通过分析数据库的统计数据,能及时反馈和解决乡级规划落实县级规划下达的任务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有效地保障了县乡两级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用地空间布局的一致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北京;中国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5-2010) 北京;中国出版社.2010
[3]程雄,张王菲等.用GIS 软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5]郭莹,周德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入库流程的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11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编制;规划数据库
为满足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县乡规划成果的要求,实现县乡两级规划的控制指标、空间布局的一致以及规划成果的“图数一致”,本文提出结合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同步编制县乡规划的思路。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规划任务,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划定土地用途区,实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完成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1.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规划编制过程中,采用GIS技术编制规划图件,统计分析规划指标数据,建设规划数据库,实现县乡两级规划一致以及规划成果的“图数一致”,从而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作用。
规划编制主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方案编制、图件编制、数据建库和成果输出(见图1)。
2.方案编制
按照国土资源部对县乡规划成果“图数一致”的要求,确定县乡两级规划以第二次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成果数据为基础,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1基期转换 以二调成果为基础,首先进行地类转换,将二调土地分类转换为规划分类,然后依据历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进行基期回推,得到规划基期年的基期数据。
2.2指标分解 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自上而下分解下达用地主要控制指标,实现县级规划对乡级规划的控制与指导。县级规划确定各乡(镇)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義务量等约束性指标[1];乡级规划按照县级规划下达的指标同步编制,并及时反馈信息,县级规划针对不合理的指标进行论证、调整和修改。两级规划相互衔接、反复沟通最终确定调控指标,保障县乡主要控制指标的一致性与合理性。
2.3空间布局 按照上级规划目标,参照相关规划,结合实际情况,以乡(镇)为单位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布局各项用地指标。县乡两级规划在安排基本农田,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与重点项目,划定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边界等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上下级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县级规划确定的用地安排,在乡级规划中要严格落实,县级规划不做具体安排的用地,在乡级规划中的安排不能与县级规划相冲突,实现两级规划主要用地空间布局上的一致[2]。
3.图件编制
县乡规划图件编制的思路:以二调和变更调查的1:1万成果图件为基础编制乡级图件,在乡级图件的基础上编制1:5万或1:10万县级图件。
3.1土地利用现状图 先将二调数据库通过地类转换和基期修改,形成规划基期库,然后以基期库为基础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
3.2土地利用规划图 县乡级规划图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土地整治规划图、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等。土地利用规划图的编制主要经历以下三个过程:
3.2.1编制规划草图 首先按照确定的规划目标拟订多个规划方案并布局在现状图上,然后对各方案逐一进行论证并提出推荐方案,最后通过规划协调确定最终规划方案,编制规划草图。
3.2.2核对规划数据 检查规划草图的各项指标与下达指标是否符合。首先提取规划草图中布局的相关专题要素,然后利用基期库统计各乡(镇)规划指标的面积,最后与下达指标相比较,若不符合则重新编制规划草图,如果符合则可以建立规划数据库[3]。
3.2.3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图 以现状图为基础,提取规划草图中的土地用途分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边界、重点建设项目等相关专题要素为主要表达内容,编制县乡两级土地利用规划图。
4.数据建库
县乡规划建库的思路:首先将二调数据库转换形成覆盖全县的1:1万基期数据库,然后以基期库为基础建立乡级规划数据库,最后在乡级规划库的基础上经过投影转换、缩编整合等处理后,形成1:5万或1:10万县级规划库。数据建库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4.1数据入库 首先提取规划目标数据(主要指规划地类图斑)、分区规划(主要指土地用途分区和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和专题规划(主要指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等要素,然后对各要素进行空间拓扑关系和属性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检查[4],并按数据库建设标准处理和完善后映射导入到数据库中。
4.2统计汇总 对各类规划数据进行分析、量算和统计,逐级汇总直到县级,从而得到县乡两级的规划汇总数据。
4.3指标检查 将各级汇总数据与上级下达的指标进行对比查看,如果与指标不符则调整规划方案,直到符合指标才能进入下一环节。
5.成果输出
规划数据库建成后,导出规划库中的统计表格,用于完善规划文本中的规划表格;同时利用规划库输出符合制图规范的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图件[5]。
6.结论
在县乡两级规划同步编制过程中,结合规划数据库的建设确定规划指标和用地空间布局,确保了规划成果的“图数一致”。通过分析数据库的统计数据,能及时反馈和解决乡级规划落实县级规划下达的任务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有效地保障了县乡两级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用地空间布局的一致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北京;中国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5-2010) 北京;中国出版社.2010
[3]程雄,张王菲等.用GIS 软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5]郭莹,周德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入库流程的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