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科全书是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文化科学知识的大型工具书,收录了各种专门名词和术语,按词典形式分条编排,解说详细。也有专科的百科全书,如医学百科全书、农业百科全书等。《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是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中的一卷,出版于1984年,是我国纺织行业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百科全书。2008年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Springer纺织百科全书(注释本)》是一部专业性百科全书,就其编纂深度和广度而言,应是纺织行业内较为杰出的著作。现就二者的特点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一下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与专嫩性百科全书的编纂特色。
一、《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的编纂特色
作为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由于采取“分类分卷”出书,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偏向了专业性百科全书。但是,进而推论综合性百科全书与专业性百科全书没有什么质的区别,则是不妥当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综合性百科全书的特色。
条目的稳定性高,通用性强
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为了体现其权威性,只介绍稳定的知识,而不是过眼云烟或明日黄花。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的编纂者大多对于尚无定论的人、事物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只选取那些经过了时间考验的、确定无疑的条目。具体说来,《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的编纂者十分注意选取稳定性高、通用性强的条目,从纺织史、纺织纤维、纺织工艺、纺织品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进行介绍,充分体现了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教育作用最强、可读性最高的特点,从而将其打造成一部能够增进读者科学文化知识的自学读物。
强调条目的溯源和演化过程
历史溯源是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视为核心内容的知识。对某些特殊条目,溯源尤其重要,如果不溯源,只说它何所指,内容就过于贫乏了。如“国际劳动节”,如果只说是每年的五月一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就难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为此,某词典介绍说:“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20万工人举行大罢工,要求实现八小时工作制。经过流血的斗争,终于获得胜利。1889年7月,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决定以象征工人阶级团结,斗争、胜利的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这样说明国际劳动节的来源,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在人类历史上,纺织生产和农业生产差不多是同时开始的。人类的文明史,从一开始便和纺织生产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纺织技术和纺织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不仅含有比较多的历史性条目,而且,对于书中的大部分非历史性条目,也提供了该主题的渊源沿革、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比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不仅收录了“黄道婆”“嫘祖”等古代人物,《蚕书》《天工开物》等古代纺织相关著作,而且在“中国纺织史”“丝绸之路”“纺纱”等条目中添加了考古新发现,并附有大量彩图,借助百科全书弘扬民族文化。另外,该百科还设有“织机的发展”“染整技术的发展”等条目,表现所收条目的演化过程,借此体现百科特色。
索引编排出色
索引是读者检索的门户。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海纳百川,读者对象范围广,要求索引种类尽可能多,便于不同读者查询。《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共有四个索引,分别是条目分类目录、条目汉字笔画索引、条目英文索引和内容分析索引。其中的内容分析索引是百科全书最重要的索引。通过对条目的内容进行分析,选择其中有一定检索性,书中有简要说明而没有设条的隐含主题,将其与已设条目混排,以汉字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编排,方便读者查询。内容分析索引是最能体现编辑水平的索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二、《Springer纺织百科全书(注释本)》的编纂特色
1.强调实用性
专业性百科全书的编纂是为了满足读者对专业知识的需要,选词时首先应考虑选用条目对读者有无实用价值,查阅的频次是否高,也就是说,实用性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Springer纺织百科全书(注释本)》的最大优点就是其实用性。
(1)本书全面介绍了以德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的纺织相关法规、纺织技术等内容。举例来说,“透湿性”条目详细比较了德国工业标准DIN53122、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E96与加拿大国家标准CGSB检验杯测定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书中大量纺织机械、设备、装置的条目释文都以最新的实例为基础,结合工厂、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加以介绍。如“实验室染色原理”一条,对国际通用的Ahiba、Roaches、Mathis等实验室红外线加热和水浴加热染色设备进行了介绍,并进行了大量横向比较,对实验室人员的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5)从生产实际出发。结合纺织专业的具体情况编写会计、管理类通用条目的释义。为体现百科特点,添加与纺织相关的通用条目是十分必要的。这部分条目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与纺织专业的结合程度上。
以上这些内容的加入提升了该书的实用性,对纺织从业者的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实用性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举例来说,书中介绍了大量新型染化药剂,不仅附有操作工艺、升温曲线、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附有与市场同类产品的比较结果,数据多源自巴斯夫(BASF)、汽巴(Cibafibal)等国际知名化工公司的内部资料。由于这些数据并非来自官方检测机构,其权威性不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国内专科辞书不收录此部分内容的原因。笔者认为,由于没有经过多方考证,可能有些数据不够准确,但毕竟可以为读者提供参考,另外,印染行业许多工序的工艺条件非常灵活,没有绝对的标准,更不存在所谓的权威工艺,各大公司的工艺条件只起参考作用,企业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以调整。而如果缺失了这部分内容,专业性百科全书的实用性会大打折扣。
2.强调新颖性
(1)注重收纳新词。百科全书由于编纂周期较长,常会出现新词不新的现象。《Springer纺织百科全书(注释本)》是汉斯一卡尔一鲁埃特(Hans-KarlRouette)博士经过七年艰苦努力完成的巨著。尽管编纂周期较长,但该书特别注重纺织新词的收录:介绍近年来出现的高性能、高功能纤维及织物的条目,如“莫代尔纤维”“莱塞尔纤维”“桑福织物”等。
(2)增加传统条目的新释义。专业性百科全书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作者往往侧重于新词的添加而忽略了增加传统条目的新释义。({Springer纺织百科全书(注释本)》特别注重收录纺织专业传统条目的新释义。举例来说,德国在废水净化、废气回收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这方面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在传统条目如“废水处理厂”“热回收”中有十分详尽的展现。
与强调实用性的情况类似,强调新颖性也不是没有风险的,因为新词条目往往稳定性较差。我国的百科全书编纂者对于百科全书条目稳定性和新颖性是这样认识的:收入百科条目的材料必须是经过检验并得到承认的。这往往同要求材料新是矛盾的。处理这个矛盾,首先要考虑稳定性,在稳定的基础上求新。因此,对于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新词条目。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删除了。《Springer纺织百科全书(注释本)》却反其道而行之,首先强调条目的新颖性。举例来说,新型纤维和织物由于面世不久,其工艺不像传统纤维和织物那样稳定,其中有些产品甚至会被市场所淘汰。但正是这部分内容,读者查阅的频次最高,实用性最强。
三、结论
笔者认为,对于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的编纂,稳定性、通用性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外,条目溯源与索引编排也是十分重要的;而专业性百科全书则应强调实用性和新颖性,以便于业内人士参考与查询。
(作者单位系中国纺织出版杜)
一、《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的编纂特色
作为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由于采取“分类分卷”出书,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偏向了专业性百科全书。但是,进而推论综合性百科全书与专业性百科全书没有什么质的区别,则是不妥当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综合性百科全书的特色。
条目的稳定性高,通用性强
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为了体现其权威性,只介绍稳定的知识,而不是过眼云烟或明日黄花。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的编纂者大多对于尚无定论的人、事物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只选取那些经过了时间考验的、确定无疑的条目。具体说来,《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的编纂者十分注意选取稳定性高、通用性强的条目,从纺织史、纺织纤维、纺织工艺、纺织品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进行介绍,充分体现了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教育作用最强、可读性最高的特点,从而将其打造成一部能够增进读者科学文化知识的自学读物。
强调条目的溯源和演化过程
历史溯源是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视为核心内容的知识。对某些特殊条目,溯源尤其重要,如果不溯源,只说它何所指,内容就过于贫乏了。如“国际劳动节”,如果只说是每年的五月一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就难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为此,某词典介绍说:“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20万工人举行大罢工,要求实现八小时工作制。经过流血的斗争,终于获得胜利。1889年7月,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决定以象征工人阶级团结,斗争、胜利的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这样说明国际劳动节的来源,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在人类历史上,纺织生产和农业生产差不多是同时开始的。人类的文明史,从一开始便和纺织生产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纺织技术和纺织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不仅含有比较多的历史性条目,而且,对于书中的大部分非历史性条目,也提供了该主题的渊源沿革、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比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不仅收录了“黄道婆”“嫘祖”等古代人物,《蚕书》《天工开物》等古代纺织相关著作,而且在“中国纺织史”“丝绸之路”“纺纱”等条目中添加了考古新发现,并附有大量彩图,借助百科全书弘扬民族文化。另外,该百科还设有“织机的发展”“染整技术的发展”等条目,表现所收条目的演化过程,借此体现百科特色。
索引编排出色
索引是读者检索的门户。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海纳百川,读者对象范围广,要求索引种类尽可能多,便于不同读者查询。《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共有四个索引,分别是条目分类目录、条目汉字笔画索引、条目英文索引和内容分析索引。其中的内容分析索引是百科全书最重要的索引。通过对条目的内容进行分析,选择其中有一定检索性,书中有简要说明而没有设条的隐含主题,将其与已设条目混排,以汉字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编排,方便读者查询。内容分析索引是最能体现编辑水平的索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二、《Springer纺织百科全书(注释本)》的编纂特色
1.强调实用性
专业性百科全书的编纂是为了满足读者对专业知识的需要,选词时首先应考虑选用条目对读者有无实用价值,查阅的频次是否高,也就是说,实用性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Springer纺织百科全书(注释本)》的最大优点就是其实用性。
(1)本书全面介绍了以德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的纺织相关法规、纺织技术等内容。举例来说,“透湿性”条目详细比较了德国工业标准DIN53122、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E96与加拿大国家标准CGSB检验杯测定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书中大量纺织机械、设备、装置的条目释文都以最新的实例为基础,结合工厂、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加以介绍。如“实验室染色原理”一条,对国际通用的Ahiba、Roaches、Mathis等实验室红外线加热和水浴加热染色设备进行了介绍,并进行了大量横向比较,对实验室人员的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5)从生产实际出发。结合纺织专业的具体情况编写会计、管理类通用条目的释义。为体现百科特点,添加与纺织相关的通用条目是十分必要的。这部分条目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与纺织专业的结合程度上。
以上这些内容的加入提升了该书的实用性,对纺织从业者的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实用性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举例来说,书中介绍了大量新型染化药剂,不仅附有操作工艺、升温曲线、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附有与市场同类产品的比较结果,数据多源自巴斯夫(BASF)、汽巴(Cibafibal)等国际知名化工公司的内部资料。由于这些数据并非来自官方检测机构,其权威性不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国内专科辞书不收录此部分内容的原因。笔者认为,由于没有经过多方考证,可能有些数据不够准确,但毕竟可以为读者提供参考,另外,印染行业许多工序的工艺条件非常灵活,没有绝对的标准,更不存在所谓的权威工艺,各大公司的工艺条件只起参考作用,企业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以调整。而如果缺失了这部分内容,专业性百科全书的实用性会大打折扣。
2.强调新颖性
(1)注重收纳新词。百科全书由于编纂周期较长,常会出现新词不新的现象。《Springer纺织百科全书(注释本)》是汉斯一卡尔一鲁埃特(Hans-KarlRouette)博士经过七年艰苦努力完成的巨著。尽管编纂周期较长,但该书特别注重纺织新词的收录:介绍近年来出现的高性能、高功能纤维及织物的条目,如“莫代尔纤维”“莱塞尔纤维”“桑福织物”等。
(2)增加传统条目的新释义。专业性百科全书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作者往往侧重于新词的添加而忽略了增加传统条目的新释义。({Springer纺织百科全书(注释本)》特别注重收录纺织专业传统条目的新释义。举例来说,德国在废水净化、废气回收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这方面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在传统条目如“废水处理厂”“热回收”中有十分详尽的展现。
与强调实用性的情况类似,强调新颖性也不是没有风险的,因为新词条目往往稳定性较差。我国的百科全书编纂者对于百科全书条目稳定性和新颖性是这样认识的:收入百科条目的材料必须是经过检验并得到承认的。这往往同要求材料新是矛盾的。处理这个矛盾,首先要考虑稳定性,在稳定的基础上求新。因此,对于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新词条目。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删除了。《Springer纺织百科全书(注释本)》却反其道而行之,首先强调条目的新颖性。举例来说,新型纤维和织物由于面世不久,其工艺不像传统纤维和织物那样稳定,其中有些产品甚至会被市场所淘汰。但正是这部分内容,读者查阅的频次最高,实用性最强。
三、结论
笔者认为,对于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的编纂,稳定性、通用性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外,条目溯源与索引编排也是十分重要的;而专业性百科全书则应强调实用性和新颖性,以便于业内人士参考与查询。
(作者单位系中国纺织出版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