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机械制图》是工科类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识图和绘图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强化训练、计算机绘图和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有效手段,提高《机械制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效果;提高;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机械制图》课程的特征和地位
《机械制图》是工科类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反映这是一门较难的课程,它的主要难点是,要求学生有一定程度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较为熟练地在平面与立体的空间相互转换,具备较强的识图和绘图能力。《机械制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说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一系列专业课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岗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他们对《机械制图》的适应能力,培养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立体思维能力以及识图绘图能力,进一步加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学习兴趣
要逐步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任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这样的课程理念:任何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都与图纸密不可分,若缺乏识图和绘图技能,毕业后就会无法从事技术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每节课的导入环节,从某个有趣的现象或者1个技巧设计的问题入手,循循善诱地导入新的教学内容,确保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总能富有新意,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较强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学习知识和提升技能,真正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积极对照模型讲解
针对一部分学生空间形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实际,任课教师应在讲授过程中尽量多结合模型,把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形象化,耐心指导学生熟悉视图和模型的对应关系,让他们准确掌握视图的关键要领,努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这一点在学生初学《机械制图》时尤其重要。
4 做到讲授与训练密切结合
针对《机械制图》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特征,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状况,在黑板上绘制完视图后,马上指导学生跟着老师做练习,加强实际训练,使教与学融为一体。这不仅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集中课堂注意力,而且还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5 善于应用启发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多提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例如,尺寸标准对错分析判断、已知组合体的2个视图补充第3视图、机件结构形状最为合理的表达方案等。通过回答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最重要的是有意识地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6 把手工绘图向电脑绘图延伸
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可以尝试把《机械制图》与AUTOCAD有关内容结合起来,成为新的教学内容,从而丰富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方法,较好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打牢基础。
7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教师要及时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地讲,就是把挂图和模型等传统教学手段同媒体技术、幻灯片课件、录像等计算机辅助技术结合起来,采用图文资料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和强化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功能,激发他们学习《机械制图》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对一些抽象化的概念被形象化的演绎后,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相贯线和截交线,任课教师可适当变换三维模型的角度和比例,让学生看清楚曲线的起点、终点、走向和曲度,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消化理解,给他们打下明确深刻的学习印象。
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注重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度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術辅助教学,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这门课程的自信心,积极开展师生互动、探讨交流,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创新探索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识图和绘图的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蒋秀芝(1972-),女,从事机械制图教学和相关领域研究。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效果;提高;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机械制图》课程的特征和地位
《机械制图》是工科类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反映这是一门较难的课程,它的主要难点是,要求学生有一定程度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较为熟练地在平面与立体的空间相互转换,具备较强的识图和绘图能力。《机械制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说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一系列专业课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岗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他们对《机械制图》的适应能力,培养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立体思维能力以及识图绘图能力,进一步加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学习兴趣
要逐步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任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这样的课程理念:任何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都与图纸密不可分,若缺乏识图和绘图技能,毕业后就会无法从事技术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每节课的导入环节,从某个有趣的现象或者1个技巧设计的问题入手,循循善诱地导入新的教学内容,确保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总能富有新意,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较强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学习知识和提升技能,真正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积极对照模型讲解
针对一部分学生空间形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实际,任课教师应在讲授过程中尽量多结合模型,把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形象化,耐心指导学生熟悉视图和模型的对应关系,让他们准确掌握视图的关键要领,努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这一点在学生初学《机械制图》时尤其重要。
4 做到讲授与训练密切结合
针对《机械制图》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特征,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状况,在黑板上绘制完视图后,马上指导学生跟着老师做练习,加强实际训练,使教与学融为一体。这不仅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集中课堂注意力,而且还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5 善于应用启发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多提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例如,尺寸标准对错分析判断、已知组合体的2个视图补充第3视图、机件结构形状最为合理的表达方案等。通过回答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最重要的是有意识地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6 把手工绘图向电脑绘图延伸
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可以尝试把《机械制图》与AUTOCAD有关内容结合起来,成为新的教学内容,从而丰富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方法,较好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打牢基础。
7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教师要及时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地讲,就是把挂图和模型等传统教学手段同媒体技术、幻灯片课件、录像等计算机辅助技术结合起来,采用图文资料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和强化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功能,激发他们学习《机械制图》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对一些抽象化的概念被形象化的演绎后,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相贯线和截交线,任课教师可适当变换三维模型的角度和比例,让学生看清楚曲线的起点、终点、走向和曲度,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消化理解,给他们打下明确深刻的学习印象。
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注重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度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術辅助教学,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这门课程的自信心,积极开展师生互动、探讨交流,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创新探索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识图和绘图的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蒋秀芝(1972-),女,从事机械制图教学和相关领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