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行的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以及中医治疗是目前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五大基石。但前四种疗法均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创伤性治疗手段,在现代医学的抗肿瘤疗效差强人意,毒性反应大,而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是顺应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通过众多医家学者近年来对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所做的大量试验研究及临床观察,总结恶性肿瘤的中医认识和治疗方法。
关键词:中医;整体观念;肿瘤;综述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215-02
中医非常注重整体观念,又极重视预防。中医认为人体本身、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精神与形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人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人体的各组成部分,在生理功能上是协调一致的,在病理变化上是互为影响的。中医治疗肿瘤,不仅从肿瘤瘤体着手,更着重调理人的整体状态,扶正祛邪,除了中药,还有耳穴、气功、药膳等自然疗法,身心兼治,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模式日渐成熟,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在肿瘤防治中逐渐显示出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不足。[1]
1 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研究
恶性肿瘤发生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中医对肿瘤的认识散在于浩翰的中医药经典书籍中。如《素问•刺法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壮人无积,虚人有之","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等,说明了恶性肿瘤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强弱密切相关[2-3]。正气亏虚、脏腑虚弱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痰凝、湿着、血瘀等蕴结脏腑,内生肿结。正气与邪气的相互斗争始终贯穿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结束。在恶性肿瘤的发展变化以及后期治疗中,祛邪不可轻视,但是扶助正气占有更举足轻重的地位。调整失调的脏腑功能、纠正气血阴阳失衡状态,使机体环境达到平衡稳定,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2 辩证论治
2.1 扶正培本法 :
此为治疗恶性肿瘤之根本大法。致癌因素及肿瘤患者自身病理变化很复杂,但正气虚乃恶性肿瘤形成和发展之根本条件。因此,"养正积自除"。丁氏[4] 用扶持正气、固本培元的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方一为参芪扶正注射液,具益气扶正,增强机体免疫之功。临床治疗中除用于肺癌、胃癌辅助治疗外,还广泛用作肝癌、肠癌、多发性骨髓瘤的化疗支持治剂,及肾癌、前列腺癌术后的免疫治疗中,协同免疫增强药物作用。方二乃复方阿胶浆,可补气活血化瘀,健脾助消化,减小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低下,纠正癌性贫血,提高机体免疫,有效辅助化疗。方三是贞芪扶正颗粒,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护骨髓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用于晚期癌症引起的虚损,也可配合手术、放化疗,促进正常功能恢复。
2.2 理气活血法:
气血是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动力,人体各种机能活动均有赖于气血的运行而维持,由各种原因导致气滞血瘀,日久成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滞则血瘀,血虚则气少,气运失调则气郁。气滞、气聚,即"气塞不通,血壅不流"。我们常将该法分为疏理气机法和活血祛瘀法。
2.2.1 疏理气机:
疏理气机法不仅针对癌肿引起的气机阻滞,且由于疏理气机的药物能缓解肿瘤所致的疼痛闷胀、纳呆食少等不适症状,运用颇广。病在肺者宣降肺气,调畅气机;病在肝者疏肝理气,舒肝解郁;病在中焦胃肠者,理气和胃,消胀除满。
2.2 .2 活血化瘀:
现已有大量病理实验和临床研究说明,几乎所有癌症患者的局部或全身均存在高凝状态。肿瘤患者的血液处于浓、黏、聚、凝的"高凝状态",被证实为肿瘤血瘀证,并贯穿于肿瘤的发生、增殖、浸润和转移等不同的病理阶段。因此,该法之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常用的活血化瘀类的药物如当归、五灵脂、小红花子等。然而,活血化瘀方药对恶性肿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结论一直存在着争议。有学者认为,应用活血化瘀药物会促进肿瘤转移,对肿瘤患者无益。虽然肿瘤的辨证中"血瘀证"很常见,但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并不令人满意,且副作用较明显。
2.3 化痰散结法:
大多数医家认为,血瘀津停、痰瘀互结是恶性肿瘤形成的主要病机。《内经》中提出"积"乃气滞血瘀津聚而成。《医偏•积聚》篇指出"积者,有形之邪,或食,或痰,或血,积滞成块,时常硬痛,始终不离故处也。"痰湿结聚乃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病理产物之一,历来医者多应用以下两法:
2.3.1 化痰祛湿:
从中医角度而言,无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凡体内有块的,如按之尚可动,质软光滑,均属痰(痰核、痰凝),故朱丹溪有名言:"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由于痰的物理基础是湿,所以痰湿往往并论。常用白芷、瓜蒌、泽泻等用于临床上肿瘤患者伴胸闷腹胀、恶心呕吐,四肢困乏或肿胀,或兼有腹水者。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明,此类药物抗癌的同时还具有减轻免疫抑制,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妇科肿瘤常用土茯苓、土贝母、猪苓等以利湿祛瘀、化痰软坚。115例,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均有明显改善,1、3、5、10年生存率分别达到95.5%、72.95%、53.07%和28.24%。可以说,该法贯穿于恶性肿瘤的整个治疗过程。
2.3.2 软坚散结:
中医认为肿瘤总为邪气聚结成块所致,而肿瘤瘤体稍软者为结,而肿瘤瘤体坚硬如石者为坚。在治疗上,《内经》早就指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即通过用药使肿瘤硬块软化,结块消散。
2.4 清热解毒法:
恶性肿瘤,特别是中晚期患者常有发热、肿块增大、疼痛等症,皆属邪热瘀毒之候,治以清热解毒为法。清热解毒药能控制和消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炎症和水肿,在某一階段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肿瘤发展的作用。同时,清热解毒药又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因此,清热解毒法为肿瘤防治常用的治法之一。清热解毒法对放、化疗还有一定的增效解毒作用,清解癌毒停留在体内的蓄积,防治感染,常用药物有苦参、红藤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现在临床上较为普遍的攻毒解毒之法乃以毒攻毒。肿瘤患者在肿瘤恶性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癌毒也为其特有的致病因素,癌毒之病因不除,则损伤正气之病源不断。倘若一味扶正,恐终难敌癌毒之害,特别是未行手术或根治术的患者,其癌毒就更盛。由于癌毒的致病性远胜于六淫邪气,一般草木之品不能克之,必须以毒攻毒。加上肿瘤为慢性疾病,"久病人络",非虫类药性峻猛、搜剔入络不能逐瘀消痰除毒,所谓"辄仗蠕动之物,松透病根"。
2.5 其他疗法
2.5.1 固摄疗法:
学者提出了"癌状态论",认为"癌"应该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间失衡的状态。他认为"阴阳气不相顺接"是癌的病机基础,"耗散"是癌的病机转化关键,"气滞血瘀痰凝"是"癌"病机的外在表现。据此,提出了中医治癌新法一固摄法,即:①固摄正气,防止正气的耗散,纠正正虚失固的状态;② 固摄癌毒,防止或减少癌毒的扩散与转移。正气本身对癌毒具有固摄收束作用。
2.5.2 致瘀疗法:
目前现代医学看来,"致瘀药"有产生血栓,使微血管收缩和血小板数增加、聚集,促进血液凝固而产生止血的作用。还能增加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并能改变血液的"低血黏度症",使之恢复血液正常的"浓、黏、凝、聚"的理化特性,从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使机体得到康复。
2.5.3 营养阻断法:
某医院中医科 用"切断营养通道"法以止血为原则,以限制或切断病灶部位的血液供应为目的。基本用药以止血药物为主,如仙鹤草、墨旱莲、大小蓟等。具体药物选择依发病部位,脏腑归经等而定。该类中药具有收、敛、涩兼解毒消肿的功能,可阻止、限制病灶部位血液供应,切断其营养通道,延滞恶性肿瘤生长,从而达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治疗目的。
3 运用心理疗法,调整患者心态
中医学认为,七情和六淫是病因的基础,七情与内脏气血有著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器官,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疾病发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此外,情志异常波动还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根据对肿瘤患者的了解,他们中大多数人在精神上压抑。癌症患者除疾病本身的痛苦外,心理上的折磨并不亚于疾病本身。恐惧、忧郁、焦虑、压抑、悲观、沮丧诸种消极情绪笼罩着患者整个心灵,这种精神上的压力有可能成为癌症恶化的催化剂,对治疗和康复极为不利。因此,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的生命延续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良好的精神状态有时也会使治疗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4 耳穴贴压
耳与脏腑有着广泛的生理和病理上的联系,是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经络有运行气血、感应传导的作用,当经络和脏腑功能失调时,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常反映到耳廓相应穴位上。耳穴与经络脏腑关系密切。在现代中医学的临床应用中,在针对消化道肿瘤引起的呃逆,肿瘤患者的失眠[2]以及妇科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肿瘤化疗术后排便的改善等方面中,耳穴贴压都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临床应用中,针对肿瘤患者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心与神志病证,我们取耳部神门、皮质下、枕、交感、三焦、压痛点,用75%乙醇消毒皮肤,将中药王不留行籽(1 粒)放于0.5cm×0.5cm胶布中心,贴压在耳穴上,嘱病人每次按压3~5min,3~4 次/d,产生酸麻微痛及热感为宜,双耳交替进行,每耳隔日1次。
5 药膳
药膳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既有健体强身、防病治疗的功效,又有易使患者接受、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是一种理想而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医食同源"是中医的观点,中医认为食物和药物一样具有四气、五味和归经的性质。对饮食结构中各类食物的搭配及膳食的选择,尤其是对病中食物的选择,中医强调必须符合"辨证施治"的原则。即食物要与所用的药物性、味一致,或互相辅佐,或对人体能补虚祛实。针对肝肾不足的患者,我们常用的还有桑椹枸杞骨髓汤,主要由桑椹15g,枸杞15g,山萸肉15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猪骨髓50g,适量盐、葱、姜构成,在长期的应用中也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功效。
6 气功
气功的发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主要通过调整自身机能,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近年的研究表明:气功外气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气功外气点穴疗法是以中医阴阳五行、营卫气血、经络脏腑学说等理论为基础,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通过气功外气点穴疗法来调和人体阴阳,扶正祛邪,通经活血,调整脏腑,以达到化瘤的目的。针对术后体质虚弱者,以内养功、保健功为主,每次20~30min,以坐、卧姿式为宜。适当运动后,不感到气促之感,且教会病人自定运动量方法:即220减去年龄数为最高脉搏数,再乘以60%为理想锻炼之指征。气功的作用在于能够有效的调整各脏腑的功能,使其从整体上协调一致,从而在肿瘤预防及治疗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用中医整体观念认识和治疗肿瘤,不仅从肿瘤瘤体着手,更着重调理人的整体状态,扶正祛邪,通过各种调理人体整体状态的疗法,在肿瘤的防治中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鲁恒心,方肇勤.从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缺陷谈中医药的优势.辽宁中医杂志,2001,28(7):394.
[2] 张明. 邪毒学说与恶性肿瘤[ J ].光明中医,2006,21 ( 8 ) :4- 5.
[3] 孙燕.中医中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 ( 6 ) :323.
关键词:中医;整体观念;肿瘤;综述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215-02
中医非常注重整体观念,又极重视预防。中医认为人体本身、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精神与形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人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人体的各组成部分,在生理功能上是协调一致的,在病理变化上是互为影响的。中医治疗肿瘤,不仅从肿瘤瘤体着手,更着重调理人的整体状态,扶正祛邪,除了中药,还有耳穴、气功、药膳等自然疗法,身心兼治,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模式日渐成熟,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在肿瘤防治中逐渐显示出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不足。[1]
1 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研究
恶性肿瘤发生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中医对肿瘤的认识散在于浩翰的中医药经典书籍中。如《素问•刺法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壮人无积,虚人有之","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等,说明了恶性肿瘤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强弱密切相关[2-3]。正气亏虚、脏腑虚弱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痰凝、湿着、血瘀等蕴结脏腑,内生肿结。正气与邪气的相互斗争始终贯穿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结束。在恶性肿瘤的发展变化以及后期治疗中,祛邪不可轻视,但是扶助正气占有更举足轻重的地位。调整失调的脏腑功能、纠正气血阴阳失衡状态,使机体环境达到平衡稳定,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2 辩证论治
2.1 扶正培本法 :
此为治疗恶性肿瘤之根本大法。致癌因素及肿瘤患者自身病理变化很复杂,但正气虚乃恶性肿瘤形成和发展之根本条件。因此,"养正积自除"。丁氏[4] 用扶持正气、固本培元的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方一为参芪扶正注射液,具益气扶正,增强机体免疫之功。临床治疗中除用于肺癌、胃癌辅助治疗外,还广泛用作肝癌、肠癌、多发性骨髓瘤的化疗支持治剂,及肾癌、前列腺癌术后的免疫治疗中,协同免疫增强药物作用。方二乃复方阿胶浆,可补气活血化瘀,健脾助消化,减小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低下,纠正癌性贫血,提高机体免疫,有效辅助化疗。方三是贞芪扶正颗粒,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护骨髓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用于晚期癌症引起的虚损,也可配合手术、放化疗,促进正常功能恢复。
2.2 理气活血法:
气血是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动力,人体各种机能活动均有赖于气血的运行而维持,由各种原因导致气滞血瘀,日久成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滞则血瘀,血虚则气少,气运失调则气郁。气滞、气聚,即"气塞不通,血壅不流"。我们常将该法分为疏理气机法和活血祛瘀法。
2.2.1 疏理气机:
疏理气机法不仅针对癌肿引起的气机阻滞,且由于疏理气机的药物能缓解肿瘤所致的疼痛闷胀、纳呆食少等不适症状,运用颇广。病在肺者宣降肺气,调畅气机;病在肝者疏肝理气,舒肝解郁;病在中焦胃肠者,理气和胃,消胀除满。
2.2 .2 活血化瘀:
现已有大量病理实验和临床研究说明,几乎所有癌症患者的局部或全身均存在高凝状态。肿瘤患者的血液处于浓、黏、聚、凝的"高凝状态",被证实为肿瘤血瘀证,并贯穿于肿瘤的发生、增殖、浸润和转移等不同的病理阶段。因此,该法之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常用的活血化瘀类的药物如当归、五灵脂、小红花子等。然而,活血化瘀方药对恶性肿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结论一直存在着争议。有学者认为,应用活血化瘀药物会促进肿瘤转移,对肿瘤患者无益。虽然肿瘤的辨证中"血瘀证"很常见,但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并不令人满意,且副作用较明显。
2.3 化痰散结法:
大多数医家认为,血瘀津停、痰瘀互结是恶性肿瘤形成的主要病机。《内经》中提出"积"乃气滞血瘀津聚而成。《医偏•积聚》篇指出"积者,有形之邪,或食,或痰,或血,积滞成块,时常硬痛,始终不离故处也。"痰湿结聚乃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病理产物之一,历来医者多应用以下两法:
2.3.1 化痰祛湿:
从中医角度而言,无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凡体内有块的,如按之尚可动,质软光滑,均属痰(痰核、痰凝),故朱丹溪有名言:"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由于痰的物理基础是湿,所以痰湿往往并论。常用白芷、瓜蒌、泽泻等用于临床上肿瘤患者伴胸闷腹胀、恶心呕吐,四肢困乏或肿胀,或兼有腹水者。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明,此类药物抗癌的同时还具有减轻免疫抑制,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妇科肿瘤常用土茯苓、土贝母、猪苓等以利湿祛瘀、化痰软坚。115例,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均有明显改善,1、3、5、10年生存率分别达到95.5%、72.95%、53.07%和28.24%。可以说,该法贯穿于恶性肿瘤的整个治疗过程。
2.3.2 软坚散结:
中医认为肿瘤总为邪气聚结成块所致,而肿瘤瘤体稍软者为结,而肿瘤瘤体坚硬如石者为坚。在治疗上,《内经》早就指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即通过用药使肿瘤硬块软化,结块消散。
2.4 清热解毒法:
恶性肿瘤,特别是中晚期患者常有发热、肿块增大、疼痛等症,皆属邪热瘀毒之候,治以清热解毒为法。清热解毒药能控制和消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炎症和水肿,在某一階段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肿瘤发展的作用。同时,清热解毒药又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因此,清热解毒法为肿瘤防治常用的治法之一。清热解毒法对放、化疗还有一定的增效解毒作用,清解癌毒停留在体内的蓄积,防治感染,常用药物有苦参、红藤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现在临床上较为普遍的攻毒解毒之法乃以毒攻毒。肿瘤患者在肿瘤恶性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癌毒也为其特有的致病因素,癌毒之病因不除,则损伤正气之病源不断。倘若一味扶正,恐终难敌癌毒之害,特别是未行手术或根治术的患者,其癌毒就更盛。由于癌毒的致病性远胜于六淫邪气,一般草木之品不能克之,必须以毒攻毒。加上肿瘤为慢性疾病,"久病人络",非虫类药性峻猛、搜剔入络不能逐瘀消痰除毒,所谓"辄仗蠕动之物,松透病根"。
2.5 其他疗法
2.5.1 固摄疗法:
学者提出了"癌状态论",认为"癌"应该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间失衡的状态。他认为"阴阳气不相顺接"是癌的病机基础,"耗散"是癌的病机转化关键,"气滞血瘀痰凝"是"癌"病机的外在表现。据此,提出了中医治癌新法一固摄法,即:①固摄正气,防止正气的耗散,纠正正虚失固的状态;② 固摄癌毒,防止或减少癌毒的扩散与转移。正气本身对癌毒具有固摄收束作用。
2.5.2 致瘀疗法:
目前现代医学看来,"致瘀药"有产生血栓,使微血管收缩和血小板数增加、聚集,促进血液凝固而产生止血的作用。还能增加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并能改变血液的"低血黏度症",使之恢复血液正常的"浓、黏、凝、聚"的理化特性,从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使机体得到康复。
2.5.3 营养阻断法:
某医院中医科 用"切断营养通道"法以止血为原则,以限制或切断病灶部位的血液供应为目的。基本用药以止血药物为主,如仙鹤草、墨旱莲、大小蓟等。具体药物选择依发病部位,脏腑归经等而定。该类中药具有收、敛、涩兼解毒消肿的功能,可阻止、限制病灶部位血液供应,切断其营养通道,延滞恶性肿瘤生长,从而达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治疗目的。
3 运用心理疗法,调整患者心态
中医学认为,七情和六淫是病因的基础,七情与内脏气血有著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器官,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疾病发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此外,情志异常波动还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根据对肿瘤患者的了解,他们中大多数人在精神上压抑。癌症患者除疾病本身的痛苦外,心理上的折磨并不亚于疾病本身。恐惧、忧郁、焦虑、压抑、悲观、沮丧诸种消极情绪笼罩着患者整个心灵,这种精神上的压力有可能成为癌症恶化的催化剂,对治疗和康复极为不利。因此,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的生命延续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良好的精神状态有时也会使治疗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4 耳穴贴压
耳与脏腑有着广泛的生理和病理上的联系,是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经络有运行气血、感应传导的作用,当经络和脏腑功能失调时,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常反映到耳廓相应穴位上。耳穴与经络脏腑关系密切。在现代中医学的临床应用中,在针对消化道肿瘤引起的呃逆,肿瘤患者的失眠[2]以及妇科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肿瘤化疗术后排便的改善等方面中,耳穴贴压都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临床应用中,针对肿瘤患者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心与神志病证,我们取耳部神门、皮质下、枕、交感、三焦、压痛点,用75%乙醇消毒皮肤,将中药王不留行籽(1 粒)放于0.5cm×0.5cm胶布中心,贴压在耳穴上,嘱病人每次按压3~5min,3~4 次/d,产生酸麻微痛及热感为宜,双耳交替进行,每耳隔日1次。
5 药膳
药膳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既有健体强身、防病治疗的功效,又有易使患者接受、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是一种理想而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医食同源"是中医的观点,中医认为食物和药物一样具有四气、五味和归经的性质。对饮食结构中各类食物的搭配及膳食的选择,尤其是对病中食物的选择,中医强调必须符合"辨证施治"的原则。即食物要与所用的药物性、味一致,或互相辅佐,或对人体能补虚祛实。针对肝肾不足的患者,我们常用的还有桑椹枸杞骨髓汤,主要由桑椹15g,枸杞15g,山萸肉15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猪骨髓50g,适量盐、葱、姜构成,在长期的应用中也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功效。
6 气功
气功的发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主要通过调整自身机能,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近年的研究表明:气功外气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气功外气点穴疗法是以中医阴阳五行、营卫气血、经络脏腑学说等理论为基础,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通过气功外气点穴疗法来调和人体阴阳,扶正祛邪,通经活血,调整脏腑,以达到化瘤的目的。针对术后体质虚弱者,以内养功、保健功为主,每次20~30min,以坐、卧姿式为宜。适当运动后,不感到气促之感,且教会病人自定运动量方法:即220减去年龄数为最高脉搏数,再乘以60%为理想锻炼之指征。气功的作用在于能够有效的调整各脏腑的功能,使其从整体上协调一致,从而在肿瘤预防及治疗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用中医整体观念认识和治疗肿瘤,不仅从肿瘤瘤体着手,更着重调理人的整体状态,扶正祛邪,通过各种调理人体整体状态的疗法,在肿瘤的防治中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鲁恒心,方肇勤.从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缺陷谈中医药的优势.辽宁中医杂志,2001,28(7):394.
[2] 张明. 邪毒学说与恶性肿瘤[ J ].光明中医,2006,21 ( 8 ) :4- 5.
[3] 孙燕.中医中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 ( 6 )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