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它也许是在课始的导入谈话中,也许是在动手操作活动中,也许是在一道题的多样化算法中,也许就在生活上的一个需求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巧妙运用这些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将更加生动、精彩,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尤其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充分运用现成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开展数学活动时,常常要用到一些学习材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经历数学事实,体验数学活动,探索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运用现成资源,能促进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教具的使用价值。教具是教学中的必备资源,每一节课前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中如果没有精心准备教具,教师教学语言再丰富、精确,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的每节课教学,总是想方设法准备好所需教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像在低年级教材中,许多知识点的教学都创设了一个现实的场景,在情景图中让学生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学生的思考正是从一幅场景图中引发的。挂图在这里是不可或缺的。像平行四边形具有容易变形的特性,只要自制一个教具,动手一拉,胜过任何语言的描述。
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具这一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为教学服务。
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能形象、生动地展示知识的动态形成过程。多媒体教学也成了我教学中的一大特点。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行。学生又要剪又要拼,耗费了许多时间,才拼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虽然耗时多一些,但也能直观地感知到圆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如果继续操作,在有限的时间里很难完成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我就在这时出示多媒体课件,把后面的操作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完成。课件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继续展示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再根据长方形的长(圆周长的一半)与宽(圆的半径)算出面积,形象地渗透了极限的思想,清晰地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经历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思维后,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理解深刻,既节省了时间,又丰富了想象,完善了认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善于捕捉生成资源,达到因势利导的目的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地生成许多信息,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成资源,因势利导,有效地整合到教学之中,丰富教学过程。在我的教学中有许多这种状况。
在一次“观察与测量”的实践活动中,我布置学生准备了一面三角形小旗,旋转小旗,观察并想象这面小旗转动后所产生的是什么图形。因为教材上有示意图,我估计学生做的小旗与教材上会是一致的。但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做的小旗各式各样:A与书上的示意图相同,B与书上的位置不同的倒置放法,C沿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旋转的,D有沿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旋转的,这些现象显然是由于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经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等各种因素形成的。我干脆把这些变化一一抛给学生,让他们在操作中去探究,从而发现:无论是哪种三角形沿它的一条边旋转,能得到一个规则或不规则的立体图形。而这正是对教材知识最好的补充、突破、延伸、拓展。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了拓展。
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错误,这些错误,可作为一种资源,将错就错,通过在错误中辨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加深理解。还有常见的一题多解过程中,往往闪现出学生创造的火花,教师要善于捕捉,因势利导,转化为教学最佳资源。
我们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的课堂总是充满着意外,比教师的预设更为精彩。善于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因势利导,就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合理挖掘生活资源,达到水到渠成的目标
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合理挖掘生活资源,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亲近数学,理解数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生活中的学习资源,运用于教学,为教学服务。像在认识圆锥时,除了一些教具,还可以用米当场倒一个锥形堆,加深认识。学生最喜欢过生日,生日帽便是生活中很少找到的圆锥形。其次,还要充分考虑学习资源的应用价值,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像一两张地图,能组织设计一个生活情境,把比例尺的知识教学上得生动活泼,教学目标自然水到渠成。
生活中的资源是丰富的,教师要有发现的眼光和利用的意识,开发教学资源,把这些资源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充分运用现成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开展数学活动时,常常要用到一些学习材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经历数学事实,体验数学活动,探索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运用现成资源,能促进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教具的使用价值。教具是教学中的必备资源,每一节课前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中如果没有精心准备教具,教师教学语言再丰富、精确,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的每节课教学,总是想方设法准备好所需教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像在低年级教材中,许多知识点的教学都创设了一个现实的场景,在情景图中让学生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学生的思考正是从一幅场景图中引发的。挂图在这里是不可或缺的。像平行四边形具有容易变形的特性,只要自制一个教具,动手一拉,胜过任何语言的描述。
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具这一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为教学服务。
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能形象、生动地展示知识的动态形成过程。多媒体教学也成了我教学中的一大特点。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行。学生又要剪又要拼,耗费了许多时间,才拼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虽然耗时多一些,但也能直观地感知到圆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如果继续操作,在有限的时间里很难完成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我就在这时出示多媒体课件,把后面的操作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完成。课件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继续展示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再根据长方形的长(圆周长的一半)与宽(圆的半径)算出面积,形象地渗透了极限的思想,清晰地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经历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思维后,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理解深刻,既节省了时间,又丰富了想象,完善了认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善于捕捉生成资源,达到因势利导的目的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地生成许多信息,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成资源,因势利导,有效地整合到教学之中,丰富教学过程。在我的教学中有许多这种状况。
在一次“观察与测量”的实践活动中,我布置学生准备了一面三角形小旗,旋转小旗,观察并想象这面小旗转动后所产生的是什么图形。因为教材上有示意图,我估计学生做的小旗与教材上会是一致的。但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做的小旗各式各样:A与书上的示意图相同,B与书上的位置不同的倒置放法,C沿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旋转的,D有沿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旋转的,这些现象显然是由于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经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等各种因素形成的。我干脆把这些变化一一抛给学生,让他们在操作中去探究,从而发现:无论是哪种三角形沿它的一条边旋转,能得到一个规则或不规则的立体图形。而这正是对教材知识最好的补充、突破、延伸、拓展。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了拓展。
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错误,这些错误,可作为一种资源,将错就错,通过在错误中辨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加深理解。还有常见的一题多解过程中,往往闪现出学生创造的火花,教师要善于捕捉,因势利导,转化为教学最佳资源。
我们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的课堂总是充满着意外,比教师的预设更为精彩。善于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因势利导,就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合理挖掘生活资源,达到水到渠成的目标
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合理挖掘生活资源,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亲近数学,理解数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生活中的学习资源,运用于教学,为教学服务。像在认识圆锥时,除了一些教具,还可以用米当场倒一个锥形堆,加深认识。学生最喜欢过生日,生日帽便是生活中很少找到的圆锥形。其次,还要充分考虑学习资源的应用价值,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像一两张地图,能组织设计一个生活情境,把比例尺的知识教学上得生动活泼,教学目标自然水到渠成。
生活中的资源是丰富的,教师要有发现的眼光和利用的意识,开发教学资源,把这些资源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