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贫困山区中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中国当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pple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但由于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伴随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升学竞争愈演愈烈,贫困山区中学的德育教育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甚至已呈现越来严重的态势,已成为当前贫困山区中学所面临的一大课题。笔者结合当前中学教学实践,对贫困山区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贫困山区中学;德育教育;问题;对策虽然马山县贫困山区农村风貌在最近几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于山区地处偏僻,交通不发达,土地资源贫瘠 ,集体经济薄弱;另外也受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家长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居多,隔代教育的缺失,子女教育非常滞后,导致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问题。
  德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行为习惯形成可塑性极强的时期。因此 ,学校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格是起至关重要作用的。
  1当前贫困山区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问题之一:学校未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应试教育中,往往德育偏离首位。德育偏离首位是一般山区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基本问题,表现为:①重分轻德,把分数线当成绩榜。②德育工作机构人员的配备明显欠缺。缺少专业德育工作者,大多数是临时兼任老师。③一些教师未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德育只是靠班主任、分块领导单兵作战,全员德育意识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尚未建立。
  问题之二:学校易受社会不利和消极因素影响,削弱学校德育效果。在整个浙江经济和社会变革飞速发展的环境下,贫困山区中学也面临着各种各样不利的消极因素影响,学校德育工作也因之大受影响。由于生源特殊,层次不一,学生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奋斗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行为失范等问题。受社会一些负面的影响和教育上重“分”轻德、盲目追“ 分”的功利主义的影响,德育脱离了自身规律的要求,难以形成全面、系统的德育体系,其效果不理想 ,出现了学生中明显地分化:一部分忙功课、忙升学。而另一部分则不思进取、自我放弃,甚至发展到旷课逃学在社会上游荡的地步,导致问题学生增多。其表现为:校同早恋,无故旷课 、打架斗殴、厌恶学习、迷恋网吧、校园暴力等,有的学生还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问题之三:家庭和家长教育欠完善,加大学校德育工作难度不少学生家庭背景比较复杂,有些学生家庭贫困,学生处于“工学矛盾”旋涡之中,家庭经济条件太差;有些来自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家庭教育或有缺失;复杂的家庭背景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攀比、亲情饥渴、逆反等不健康心理,可能出现更多的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等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的德育成长。同时,由于学生家长普遍教育程度低,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这些家长在教育中容易产生误解,踏入误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度不够。
  问题之四:隔代教育影响贫困山区中学生德育教的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农村出现了“9961”部队,在农村都是一些老人和儿童,成人都大城市里务工。据调查表明,80%以上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时监护,形成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模式,对孩的德育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接受隔教育的留守学生,学校需要付出更多关爱和教育,然而现状却是由于沟通监管的原因,他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足,他们的心理健康疾患得不到及时效地疏导, 从而产生了“问题少年、问题学生”,甚至导致有些学生人性扭曲的现象。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这些现象大量的存在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无法促进贫困山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进而影响贫困山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2贫困山区中学德育工作存在主要问题的剖析
  造成贫困山区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是山区地理条件差、居住分散、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环境陶冶受制约、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程度不高以及学校应试教育等综合因素所致 。
  (1)重养轻教。贫困山区农村经济落后,父母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外出打工,将孩子寄养于他人,忽视对子女行为习惯的矫正培养。
  (2)不注重言传身教。部分家长说话粗鲁、满口脏话、抽烟、酗酒、赌博 、不讲究饮食及环境卫生,不关心孩子读书。
  (3)家长教育方法不当。部分家长常以“粗暴教育”为唯一的教育手段,导致青少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压抑心理。
  (4)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与人交往不断增多,接触社会的各个方面,相应受地方落后习俗干扰。多数学生不懂得礼貌用语,不注重使用普通话交际。见不良行为不敢斗争,明哲保身。
  (5)受经济浪潮的冲击,为了金钱,少数人开设黑网吧、电子游戏厅、赌场等,致使自控力及辨别力差的学生误人歧途。
  (6)管理力度不够。教育部门对精神文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宣传不力,致使学生健康成长没有良好的环境。
  (7)教师自身素质修养有待不够。部分老师忙于校外做家教搞创收,对学生教育不正面疏导。遇到学生失误就体罚、变相体罚、甚至赶出校门,不与家长取得联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致使学生流浪社会,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3贫困山区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路
  根据以上贫困山区中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对策:
  3.1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德育教育网络: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实现德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首先,作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的学校,应该在贫困山区中学生德育教育中起主导地位,在实施过程当中,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其次,家庭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的阵地。霍姆林斯基说 :“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极其细微的艰巨工程。”每个家庭虽不都想“望子成龙”,但都希望子女成才。尽管家长的素质有不同性、家庭的背景有多样性,但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地方,它同样担负着培养道德品质的责任,家庭环境对贫困山区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营造一个和睦、温馨、充满爱心的家庭坏境,这样才有利于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大量的数据统计表明,青少年犯罪往往与严重缺陷的家庭坏境有关。因此,在贫困山区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大背景下,贫困山区中学生德育教育更需要家庭的支持,家长不要只停留在物质、分数的关注上,而是应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关心子女的思想动态,促进小孩健康人格的形成。再次,社会要营造和谐的外在环境。一个和谐的大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身心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净化社会环境,让农村中学生在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里健康成长,也让学校、家庭的德育教育在和谐的社会环境里能得以延续。 因此,构建学校、 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德育教育网络,这是提高德育工作质量,促进德育工作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的根本途径。   3.2村、居共管。学校所属学区范围内的村委会、居委会、街道 和学校距离近,与学生、与学生家庭关联多。经常保持与村、居的 沟通联系,齐抓共管,对促进学生德育工作很有必要。①村、居委员会利用有关会议及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宣传关心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意义、方法 、先进经验等。②和村、居一起举办联谊活动。如雏鹰假日文明活动,组织学生上街打扫卫生,维护交通秩序,为五保孤寡老人送温暖等。以及让学生发挥自己特长,编写村、居新人新事,为村、居文化宣传栏设计编排展览,使学生从中受到锻炼。③请村、居协助,监督学生在社会上言行表现。如发现“网吧”有未成年人进入,发现有黄色书摊摆街头诱惑青少年,村、居干部就及时报告学校、有关部门,及时共同予以教育、查封、打击。
  3.3榜样示范。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论中指出:榜样作用在品德影响中处于重要地位。他认为,榜样中有权威性的容易模仿。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偶像,其言谈举止对学生影响最大。凡是学生要求做到的,老师必须模范做到,同时在学生中树立好示范班级、标兵学生等,以点带面,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3.4环境陶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指出: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这意味着学校要建立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净化、美化、绿化、亮化,让学生有一种规范性体验,培养学生美感。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教室内挂名人名画,张贴名人名言警句,“守则”、“行为规范”等,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运动会、科技、文体活动,使学生耳濡目染。与家庭、社会取得联系,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联系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社会监督职能作用,使学校、家庭、社会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品格的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夏立坤.论当代农村中学生德育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06).
  [2]石青云, 胡秀利.新形势下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探讨[J].科学咨询,2010(02) .
  [3]王祥.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镇江高专学报,1995(01) .
  [4]任富民.如何做好农村中学德育工作[J].甘肃教育,2007(01).
  [5]高振军.前夕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08).
  [6]徐永春.农村中学德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7]徐志勇.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09
其他文献
中学体育素质教育问题措施在我国推行体育素质教学以来,体育教学在学校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是保证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及创新能力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不但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体魄、陶冶其性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更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爱国观念、坚韧的品质及健康的心理。  1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的观念相对落后:虽然很多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都有所提高,认
期刊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 ,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身体素质是人才的核心素心素质,体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主阵地,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以学生身体素质为核心的多维教学目标的现实。本文参考有关文献并结合教学实际,从中学体育教学的教育环境、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语言等方面来分析和探讨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有效性;课堂;体育教学;身体素质  调
期刊
“晨诵、午读、晚省”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实践的方法。古人云:“授之学生于鱼,莫如授之以渔”。 语文教育要授之学生以“渔”,应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放在首要地位。语文教育要通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达到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目的。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主要是表现在语感上,而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句话流传至今,不难看出古人对读的重视。那么朗读究竟有什么魅力呢? 
期刊
我从二十几年的生物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学习生物兴趣的培养,才是学生学习生物课的最好老师。教学中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往往也是学生学习生物成绩比较好。这是因为兴趣学习生物课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对学习生物课成绩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才是学生学习生物课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
期刊
【摘要】当前教育界正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彻彻底底的革命风暴——高中新课程改革。作为一名教学人员,是革命的一分子,我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地参加进来。在一次平常的“逸仙茶庄”之聚,我受到了启发,课堂教学新模式——茶馆式课堂教学的尝试应运而生。因为这种教学模式重在实践,用实践检验其可行性,所以我便以《蜀道难》课堂教学为例,精心布置预习作业,用心设计教师主导问题,诚心与学生平等交流,虚心进行教学反思。事实证
期刊
【摘要】“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是人们根据某种价值标准去评判某种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教育对象完成从知到行转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和条件。而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能否把情感教育寓于教学中则直接关系到语文课的收效,因此,语文课中如何运用好情感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情感教育;情感教学;教学情景;教学语言;成功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课
期刊
【摘要】中学生作为一个受到比较完备教育的群体,被希望能成为未来社会发展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环保意识或是行为都将会影响未来人们的整体素质与社会环境的容貌。为了解当前中学生的环境知识掌握情况及环保意识水平,分析在校中学生环保意识存在的原因而作了此次调查,目地是为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出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环保;问卷调查1调查方法  (1)调查方式:以学生问卷调
期刊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按照体育教学特点进行的。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
期刊
【摘要】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文明得以永不中断地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教育活动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教学过程的各种教育内容,严格来讲,都具有同一性。教育活动本身已经包含了审美教育。但实际教学中,只重视对已知实践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育质量,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语文教学应该不断寻求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使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提以顺利实施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于是农村一些青壮年农民工开始涌进城市务工,挣钱养家糊口。而他们的孩子却留在农村,托付给老人或亲戚朋友抚养,成了留守儿童。当前,如何让留守儿童“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成了学校的最重要、最紧迫的大事。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监护不力。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