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0分钟。这种现状与素质教育目标相悖。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来:“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美术课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如何突出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如何发挥农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其绘画的个性?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拟作下面的阐述,以期达到共同提高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效果。
一、美术教学的课程策略——优化美术课程结构
美术学科的改革,是学校整体课程结构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优化初中美术课程结构,必须保证1-3年级的美术必修课时,适当增加选修课时,加强各年级的美术课外活动,建立由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个板块组成的课程结构。必修课的教学,是使学生得到基本素质的各种训练,获得必要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解决共性的问题。选修课和活动课着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相辅相承,又有所侧重,发挥了不同的“育人”功能。根据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改革上,应注重增添乡土教材。如:充分利用当地的树根、石材、泥巴等材料雕塑小型的工艺美术品;用河卵石、树皮、树叶制作装饰画等;利用春秋季节,积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室外进行人物和风景写生,引导学生欣赏描绘美丽的校园、家乡的自然美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了审美能力,而且,打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美术课程的地域性特色。
二、美术教学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
1、课堂示范范画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教学《墨与彩的韵味》一课,在给学生出示完范画之后,再给学生讲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的时候,教师需在课堂上逐一做现场演示,让学生看到整个的作画步骤。在尝试用演示范画的方法上课的班级中,效果明显,大部分学生能欣赏到演示过程,对这四种水墨技法的掌握显得得心应手,而且学生表现的作品新颖、独特、有趣味。
2、运用好多媒体上好欣赏课。多媒体可以运用形、声、色等手段传情达意、丰富电视画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情感,从而创造出很多生动有趣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学生在体验中升华。多媒体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展现真实的舞台,能让学生更直观、更生动地感受人类的善良与智慧,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起来,在画面中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极大的自由。
3、多为学生提供美术实践机会。在农村中学,由于诸多方面的限制,学生的实践机会受到多方面的制约。美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的美术资源,设计一些实践性与探究性较强的作业类别,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实践机会,使他们能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并美化自己的生活,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美术、运用美术、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和欢乐。
三、美术教学的评价策略——展示成长过程
美术课上创作的作品,是学生心智成长的结果,其作品本身的价值是相对而言的,因而,我们更注重学生美术活动的过程,评价他们作品的好坏,是以学生成长过程当中创作能力、感情、智慧、知觉、美感的逐步提高,作为主要依据,对于美术技巧、技术上的提高,我们仅仅作为一种客观评判的标准。简单地使用“好”与“不好”来评价他们的作品,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评价机制的革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在农村初级中学优化美术课教学的方法、途径,以及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并期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更全面、更充分的体现。
一、美术教学的课程策略——优化美术课程结构
美术学科的改革,是学校整体课程结构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优化初中美术课程结构,必须保证1-3年级的美术必修课时,适当增加选修课时,加强各年级的美术课外活动,建立由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个板块组成的课程结构。必修课的教学,是使学生得到基本素质的各种训练,获得必要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解决共性的问题。选修课和活动课着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相辅相承,又有所侧重,发挥了不同的“育人”功能。根据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改革上,应注重增添乡土教材。如:充分利用当地的树根、石材、泥巴等材料雕塑小型的工艺美术品;用河卵石、树皮、树叶制作装饰画等;利用春秋季节,积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室外进行人物和风景写生,引导学生欣赏描绘美丽的校园、家乡的自然美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了审美能力,而且,打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美术课程的地域性特色。
二、美术教学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
1、课堂示范范画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教学《墨与彩的韵味》一课,在给学生出示完范画之后,再给学生讲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的时候,教师需在课堂上逐一做现场演示,让学生看到整个的作画步骤。在尝试用演示范画的方法上课的班级中,效果明显,大部分学生能欣赏到演示过程,对这四种水墨技法的掌握显得得心应手,而且学生表现的作品新颖、独特、有趣味。
2、运用好多媒体上好欣赏课。多媒体可以运用形、声、色等手段传情达意、丰富电视画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情感,从而创造出很多生动有趣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学生在体验中升华。多媒体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展现真实的舞台,能让学生更直观、更生动地感受人类的善良与智慧,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起来,在画面中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极大的自由。
3、多为学生提供美术实践机会。在农村中学,由于诸多方面的限制,学生的实践机会受到多方面的制约。美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的美术资源,设计一些实践性与探究性较强的作业类别,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实践机会,使他们能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并美化自己的生活,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美术、运用美术、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和欢乐。
三、美术教学的评价策略——展示成长过程
美术课上创作的作品,是学生心智成长的结果,其作品本身的价值是相对而言的,因而,我们更注重学生美术活动的过程,评价他们作品的好坏,是以学生成长过程当中创作能力、感情、智慧、知觉、美感的逐步提高,作为主要依据,对于美术技巧、技术上的提高,我们仅仅作为一种客观评判的标准。简单地使用“好”与“不好”来评价他们的作品,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评价机制的革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在农村初级中学优化美术课教学的方法、途径,以及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并期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更全面、更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