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今后建设过程中建设用地将使用到一定的部分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耕地的占补平衡形势变得更为严重。为此我国需要制定相关的投资方式对现有耕地保护,以此保证足够的粮食耕种面积。
关键词:土地整理 问题建设用地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专家预测未来,中国今后建设过程中在用地量这方面会出现很大的改变,建设用地将使用到一定的部分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耕地的占补平衡形势变得更为严重。怎样在既满足国家政策需要,又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来保护耕地,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需要制定相关的投资方式对现有耕地保护,以此保证足够的粮食耕种面积,这种对我国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国农村土地整理出现的问题
(一)、新增耕地比例不平衡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是土地整理的主要目标,这是为了防止国家以及区域的耕地量得到保证。而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将重点放在看数量上,而未重视起土地的使用情况。为实现土地整理标准所划定的新增耕地率,政府单单决定使用采用“多出地,很多时候会把小田归并为大田,对耕田随意处理,胡乱扩大耕地的流量,使得粮田被破坏浪费。
(二)、镇村二级积极性不高,部分地区的土地整理项目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支持。
土地开发整理就是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按“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原则,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经营水平,使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土地整理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部分县、乡(镇)党政领导和干部缺乏这方面的认识,认为土地整理项目是招投标项目,也不需要农民投工投劳,干好、干坏是项目建設单位的事情,与其无关,在协调解决项目中涉及社会问题时,配合不够积极。有关人员还没有意识到土地整理的重要性,一部分人参与到土地整理工作中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敷衍了事,给土地整理的后期管理和评价造成困难。
(三)、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差
(1)、项目在审批立项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最后项目的实施中敷衍了事,没有达到预期的土地整理效果。在我国土地整理工作中前期工作与实际脱节,片面追求高资金,部分申报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的县市级单位没有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申报项目的要求,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项目区,而是片面追求上项目获资金,忽略了对项目区土壤条件、权属、生态环境等情况的分析调查。
(2)、 缺乏统一规划。土地开发整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科学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目前有些地方的土地整理工作尚未做到统一规划,这样就难以从大局、全局来计划和安排部署土地整理的各项工作。
(四)、土地整理中系统应用现代高新技术较少,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虽然有些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部分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但大量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可行性分析、效益评价、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等还较多地采用传统方法、定性方法,系统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很少,规划设计工作效率低,效益评价结果科学性差。土地整理项目中高新技术运用少,对国家的最新政策和专业知识很少进行宣传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实现土地开发整理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力打造优良工程、精品工程、民心工程,是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分测量、设计、施工、监理、管理队伍缺乏土地整理工作要求的技术能力,不能满足土地整理的技术要求,给整理中心项目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五)、土地破碎度比较高,田坎、道路、沟渠密度大,占地多
土地破碎又称“土地细分”,是指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因为土地不能自由交易等原因所形成的户均耕地过少、土地支离破碎、条块分割、界垄繁冗等状况。现行的土地分配制度及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使土地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土地零碎分散,阻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使生产要素浪费,禁锢了先进生产力的发挥,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也阻碍了土地的规模经营,不能取得规模效益,不利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制造了太多的不经济及巨大浪费,以及使人际摩擦加剧。
(六)、对土地整理产业化认识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
虽然各省市都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但有些地方政府土地整理意识淡薄,政府部门缺乏土地整理专业人才,再加上其政治意愿大于经济动力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动力,使得项目监督、管理不到位。这就使承包商为了拿到项目,脱离实际进行规划设计,在工程施工中偷工减料。土地整理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社会经济性的特点,而土地整理企业追求的是以最低成本获得最高利润,忽略甚至不考虑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理 问题建设用地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专家预测未来,中国今后建设过程中在用地量这方面会出现很大的改变,建设用地将使用到一定的部分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耕地的占补平衡形势变得更为严重。怎样在既满足国家政策需要,又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来保护耕地,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需要制定相关的投资方式对现有耕地保护,以此保证足够的粮食耕种面积,这种对我国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国农村土地整理出现的问题
(一)、新增耕地比例不平衡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是土地整理的主要目标,这是为了防止国家以及区域的耕地量得到保证。而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将重点放在看数量上,而未重视起土地的使用情况。为实现土地整理标准所划定的新增耕地率,政府单单决定使用采用“多出地,很多时候会把小田归并为大田,对耕田随意处理,胡乱扩大耕地的流量,使得粮田被破坏浪费。
(二)、镇村二级积极性不高,部分地区的土地整理项目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支持。
土地开发整理就是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按“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原则,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经营水平,使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土地整理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部分县、乡(镇)党政领导和干部缺乏这方面的认识,认为土地整理项目是招投标项目,也不需要农民投工投劳,干好、干坏是项目建設单位的事情,与其无关,在协调解决项目中涉及社会问题时,配合不够积极。有关人员还没有意识到土地整理的重要性,一部分人参与到土地整理工作中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敷衍了事,给土地整理的后期管理和评价造成困难。
(三)、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差
(1)、项目在审批立项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最后项目的实施中敷衍了事,没有达到预期的土地整理效果。在我国土地整理工作中前期工作与实际脱节,片面追求高资金,部分申报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的县市级单位没有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申报项目的要求,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项目区,而是片面追求上项目获资金,忽略了对项目区土壤条件、权属、生态环境等情况的分析调查。
(2)、 缺乏统一规划。土地开发整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科学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目前有些地方的土地整理工作尚未做到统一规划,这样就难以从大局、全局来计划和安排部署土地整理的各项工作。
(四)、土地整理中系统应用现代高新技术较少,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虽然有些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部分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但大量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可行性分析、效益评价、区域土地整理规划等还较多地采用传统方法、定性方法,系统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很少,规划设计工作效率低,效益评价结果科学性差。土地整理项目中高新技术运用少,对国家的最新政策和专业知识很少进行宣传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实现土地开发整理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力打造优良工程、精品工程、民心工程,是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分测量、设计、施工、监理、管理队伍缺乏土地整理工作要求的技术能力,不能满足土地整理的技术要求,给整理中心项目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五)、土地破碎度比较高,田坎、道路、沟渠密度大,占地多
土地破碎又称“土地细分”,是指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因为土地不能自由交易等原因所形成的户均耕地过少、土地支离破碎、条块分割、界垄繁冗等状况。现行的土地分配制度及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使土地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土地零碎分散,阻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使生产要素浪费,禁锢了先进生产力的发挥,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也阻碍了土地的规模经营,不能取得规模效益,不利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制造了太多的不经济及巨大浪费,以及使人际摩擦加剧。
(六)、对土地整理产业化认识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
虽然各省市都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但有些地方政府土地整理意识淡薄,政府部门缺乏土地整理专业人才,再加上其政治意愿大于经济动力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动力,使得项目监督、管理不到位。这就使承包商为了拿到项目,脱离实际进行规划设计,在工程施工中偷工减料。土地整理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社会经济性的特点,而土地整理企业追求的是以最低成本获得最高利润,忽略甚至不考虑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