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白”原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创作(构图)方法和理念,它的意思是,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能够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留白,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性表达形式。它讲究虚实相生、无中生有,讲究空白与实体、空白与空白之间的变化、呼应。这种呼应通过趋势、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从而形成整体的映衬和谐关系,并突破了纸张的二维空间,而获得极富层次感的立体效果。人们甚至以空白来替代流水、天地等实体,比如创造出独特的“空水法”这一表现方式,流水的韵味趣旨,不着点墨而尽得风流,其对留白的运用堪称登峰造极。如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渔翁坐在船上垂钓,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虽如此,却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意境。齐白石画虾,往往是几只活泼灵动、玲珑剔透的小虾跃然纸上。齐先生的画处处留白处处有意,空灵虚幽,虚实相映,方寸之间彰显天地之宽,“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画面中有了空白,如同照片中那些高远的天空,或者空旷的背景,留得好比堆积在眼前要舒服得多。
非独中国画如此,其他的一些艺术中也讲究留白艺术的运用。书法艺术以线条表意,然而书法作品讲究章法布局的疏密相间,此外作品中的枯笔,实际上就是留白。中国的印章艺术,讲究“疏处可行马,密处不透风”,其“疏处”也就是留白艺术的体现。著名的书法家欧阳中石,在治其印时,觉得自己的姓名中四个字排列,怎么也不能达到美的效果,便请教其师齐白石先生,齐老建议他将“中石”二字压缩一个字的大小,置于印的左上角,将左下角空出。欧阳中石先生日后的书法作品,均用此印,表明他对此印的欣赏。这是印章艺术中留白的成功范例。音乐以节奏、旋律作为表现语言,可也讲究留白的艺术性。“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就是音乐的留白,琵琶女的这一留白,给江州司马以无穷的想象,“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子·汤问》),这也是音乐留白的艺术效果。
谈留白,不得不追溯到老子。《道德经》有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十一章),这“希声”“无形”不能不说是“留白”的一种哲学基础,对后世影响极大,并逐步形成中国艺术强调空白和未定性的艺术精神。另外一端,佛教传入后,正是与中国本土的道教之间产生了密切联系而演化成中国式佛教——禅宗。虚空也是其基本要旨之一。禅宗中参悟佛法讲究慧根,这是参考的物质基础,但更讲究“悟”,这是参悟佛法过程的精神保障。佛教的“悟”有“渐悟”与“顿悟”之分。五祖弘忍的弟子“上座神秀主张渐悟”,而“慧能主张顿悟”(《六祖坛经》)。禅宗六祖慧能禅师以一偈得佛,得到弘忍禅师的赞赏。少年慧能,在寺中司舂米之业,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胜出上座神秀,得到弘忍衣钵,不能不说是“顿悟”的典范。这里的“渐悟”与“顿悟”,实际上都是思维的留白。
历代的文人墨客从“虚”与“实”的辩证关系中获取艺术的方法,于是发现留白的妙处。诸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等,都是对留白这一艺术法则的明确注解。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转引自《于漪与语文教学》第84页)在这两者之中,艺术化可谓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于漪老师自己也曾言“语文教学应当追求大象无形的艺术境界”,洪宗礼先生也说“教师应当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去发展学生无限的思考力,把学生引进积极的思考王国”(同上)。再者,语文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主体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无论是从教学的艺术追求而言,还是从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言,语文教学都应当注重“留白”设计。
江苏省溧水中学(211200)
非独中国画如此,其他的一些艺术中也讲究留白艺术的运用。书法艺术以线条表意,然而书法作品讲究章法布局的疏密相间,此外作品中的枯笔,实际上就是留白。中国的印章艺术,讲究“疏处可行马,密处不透风”,其“疏处”也就是留白艺术的体现。著名的书法家欧阳中石,在治其印时,觉得自己的姓名中四个字排列,怎么也不能达到美的效果,便请教其师齐白石先生,齐老建议他将“中石”二字压缩一个字的大小,置于印的左上角,将左下角空出。欧阳中石先生日后的书法作品,均用此印,表明他对此印的欣赏。这是印章艺术中留白的成功范例。音乐以节奏、旋律作为表现语言,可也讲究留白的艺术性。“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就是音乐的留白,琵琶女的这一留白,给江州司马以无穷的想象,“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子·汤问》),这也是音乐留白的艺术效果。
谈留白,不得不追溯到老子。《道德经》有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十一章),这“希声”“无形”不能不说是“留白”的一种哲学基础,对后世影响极大,并逐步形成中国艺术强调空白和未定性的艺术精神。另外一端,佛教传入后,正是与中国本土的道教之间产生了密切联系而演化成中国式佛教——禅宗。虚空也是其基本要旨之一。禅宗中参悟佛法讲究慧根,这是参考的物质基础,但更讲究“悟”,这是参悟佛法过程的精神保障。佛教的“悟”有“渐悟”与“顿悟”之分。五祖弘忍的弟子“上座神秀主张渐悟”,而“慧能主张顿悟”(《六祖坛经》)。禅宗六祖慧能禅师以一偈得佛,得到弘忍禅师的赞赏。少年慧能,在寺中司舂米之业,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胜出上座神秀,得到弘忍衣钵,不能不说是“顿悟”的典范。这里的“渐悟”与“顿悟”,实际上都是思维的留白。
历代的文人墨客从“虚”与“实”的辩证关系中获取艺术的方法,于是发现留白的妙处。诸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等,都是对留白这一艺术法则的明确注解。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转引自《于漪与语文教学》第84页)在这两者之中,艺术化可谓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于漪老师自己也曾言“语文教学应当追求大象无形的艺术境界”,洪宗礼先生也说“教师应当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去发展学生无限的思考力,把学生引进积极的思考王国”(同上)。再者,语文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主体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无论是从教学的艺术追求而言,还是从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言,语文教学都应当注重“留白”设计。
江苏省溧水中学(2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