剜些窗花寄乡愁

来源 :黄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ard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的老房子,窗棂上只有几块很小的玻璃,剩下都是白窗纸.村里人家一般没有窗帘,顶多冬天在玻璃外面粘一个牛皮纸的“卷窗”,就是那种底部糊一截高粱秆,白天可以把牛皮纸卷起来的纸帘子.白纸糊上的窗棂没有遮挡,每一格都把自己承接到的第一丝曙光、第一缕阳光原封不动地传递给睡在屋子里的人.因此,从小早晨一睁眼映入眼帘的便是窗棂上的光亮,那是造化的赏赐,也是乡村生活每一个日子的序曲,更是家乡早晨的底色.
其他文献
影子小说家——这些年来,我几乎总是在给一个影子般的小说家作传.我一度认为,即便耗尽我的全部心血也无法完成它了.但他在多数时候都深具透明性.从我站立的角度看去,他可以是无数峰峦的一部分,其中的一座峰峦,其中的一片葳蕤待发的新叶,其中的一道高岗、一道水流;他可以是风的一部分,身处真实和虚拟之间的风,具备颜色的悲苦的风,没有退路只有吹刮之肆意性的风,无可抉择但却时怀遏止的愿望的风,总在开端和结局的风;他可以兼具风的吹动和宇宙性,兼具一些星辰之念和月色的冷热或圆盘,兼备时间的旋绕和判别,他可以是这样的风的动机的一
期刊
我所居住的小城可克达拉市竟然有一座图书馆,硬件很不错,藏书规模也可观.馆名是冯骥才先生题写的,我不清楚冯先生题字的渊源.但可克达拉人以自己的方式感激着冯先生:在图书馆大厅设置有冯先生著作专柜.我近日所读冯先生著作,即来源于此.先读的是《书房一世界》.
期刊
期刊
期刊
利民兄比我年长六岁,少年时共同求学于雁门,知其勤奋执著,多才多艺,尤以书法见长.后来,我俩都离开故土,步入社会,各奔东西,有十多年未曾联系.前年,省城召开作代会,故友相见,十分欢喜,烟茶氤氲中,谈新叙旧,得知利民兄于书法已卓然成家,不禁为之欣然.临别,利民兄以其近年来散文专辑见赠,并以厚重的乡音说:“大部分写咱小时候家乡的事儿,你浏览一下,可共同分享儿时光景.”
期刊
玉生被一辆长挂拖拉机带到桑田乡,包裹斜挎在肩膀,手上紧紧抱着一根橘苗,望着茫茫大雨.拖拉机在机耕道上颠簸,如风浪中的摇船.原野在雨中飘忽摇摆,秧苗幼青,鹭鸟在樟树上嘎嘎嘎啼鸣.18岁那年,他来桑田根竹村做橘工,翻地、打地垄、育苗、嫁接、治虫、除草、采摘、修枝,做了5年.过了清明,正是分苗移栽的佳季,他对东家说:我想回家了,可能以后不会再来了.
期刊
期刊
期刊
镇子rn一rn山成为村子的陪衬、村子的依靠、村子的屏风.水从屋下过,从桥下过,从石板下过,水叮咚,水玲珑,水滋养了一代代的生活.rn真的应该感谢那个最早建造黄姚的人,他是姓黄,还是姓姚呢?这个黄姓或姚姓先人,必然是看上了这里的山,瞧中了这里的水.
期刊
1rn蓝色万掌山.rn一落地万掌山,万掌山“蓝色”的形象竟一下子在脑海里定格.rn2rn万掌山刚刚下过一场大雨,空气清新得令人陶醉.这里雨水多,来得快,也去得快.放眼望去,泥土是红色的,潺潺溪水也带着红色的波纹;绿树连绵,鸟鸣声声也在唱着绿色的歌.但是,天空是那么近,那么蓝,蓝色的、纯净的铺向天际的蓝色,衬着一团团一堆堆的白云,与这红的绿的白的等一切的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强烈地冲击着我的视觉,带给我极为震撼的感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