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和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将是音乐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思想。本文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五个方面,剖析了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的整合。
[关键词] 新课程;音乐;课堂教学;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就是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音乐学科中去,让信息技术从学生学习的对象转变为学习的工具,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创建网络环境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改变了学习方式,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体现了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充分体验了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音乐教育。
1 整合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也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如果只是靠老师的一张嘴干巴巴的讲,在教具的使用上,只使用音乐教科书、乐谱、乐器、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比较单调枯燥,学生会索然无味,但自从将信息技术引入音乐课后,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为录音、录像、投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MIDI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丰富表现力,它能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把许多看不到、摸不着的事物现象和场景再现,调动学生兴趣,从而能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他们去探求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学习。例如:在音乐欣赏课《春江花月夜》教学中,利用画面和声音的紧密结合、视听同步、形象生动。形成了有机的动态场景,把月色朦胧安静的夜晚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创设了安逸的情境。为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为发展求新思维提供了特殊有效的环境;在歌曲课的教学中,一般多用钢琴伴奏,但采用了MIDI技术后,可以用计算机为自己演唱的歌曲制作伴奏,这不但提高了学生演唱和表现作品的能力,而且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求知创作的欲望,培养丁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2 整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教学服务,把信息化作为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去获取音乐学科知识,去解决在音乐中遇到的问题。例如:音乐课时常常会介绍作曲家和歌曲的创作背景等相关的知识,以往教师介绍为主,学生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知识量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的弊端,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便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快捷地获取较多相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又如:在中国民族音乐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各个民族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各个民族的乐曲和歌曲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运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自己去查找中国各个民族资料,让学生通过登陆校园网的音乐服务器自由选择,听赏各个民族音乐中的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不同题材的民歌,获得直观的体验。学生不仅看到了很多各个民族音乐的诞生、发展的资料,而且还了解了很多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当学生登陆网络音乐服务器时,几十上百首民歌及乐曲可供学生自由选择,教学的内容开放了,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改变了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欣赏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欣赏者。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又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要求,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3 整合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只重视了教师的“教”,往往忽视学生的“学”,教师只机械的面向学生传授知识,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单向注入式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这样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从而导致了“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改变这一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一改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通过双向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网络化教室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每个学生可以共享音乐创作软件,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音乐创作,体验到成功乐趣时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这不仅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以充分展示,而且使他们深刻的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差异。能及时调整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参与音乐教学的热情。
4 整合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邀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5 整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个别化自主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而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中,只强调了学生“学了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怎样去学”。教师普遍存在着无暇顾及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随着校园网络的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的交互性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利用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多功能网络,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例如:可以通过网上教学资源库中的各种素材,如文本、动画、视频、图片等,以巩固学习的内容,解决学习的疑惑,了解不同的观点,掌握不同的方法;在每节课前,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课件,发到服务器终端共享以实施对学生面广量大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都能在交互中得到及时的反馈肯定。从而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另外,对学习能力较弱一些的学生来讲,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自己选择的练习中获得成功,建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全体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箱、互连网来相互交流,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符合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但把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切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教师要时刻切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而不能把学生的兴趣引导信息技术上来,而离音乐越来越远了。
[关键词] 新课程;音乐;课堂教学;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就是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音乐学科中去,让信息技术从学生学习的对象转变为学习的工具,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创建网络环境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改变了学习方式,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体现了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充分体验了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音乐教育。
1 整合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也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如果只是靠老师的一张嘴干巴巴的讲,在教具的使用上,只使用音乐教科书、乐谱、乐器、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比较单调枯燥,学生会索然无味,但自从将信息技术引入音乐课后,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为录音、录像、投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MIDI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丰富表现力,它能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把许多看不到、摸不着的事物现象和场景再现,调动学生兴趣,从而能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他们去探求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学习。例如:在音乐欣赏课《春江花月夜》教学中,利用画面和声音的紧密结合、视听同步、形象生动。形成了有机的动态场景,把月色朦胧安静的夜晚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创设了安逸的情境。为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为发展求新思维提供了特殊有效的环境;在歌曲课的教学中,一般多用钢琴伴奏,但采用了MIDI技术后,可以用计算机为自己演唱的歌曲制作伴奏,这不但提高了学生演唱和表现作品的能力,而且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求知创作的欲望,培养丁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2 整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教学服务,把信息化作为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去获取音乐学科知识,去解决在音乐中遇到的问题。例如:音乐课时常常会介绍作曲家和歌曲的创作背景等相关的知识,以往教师介绍为主,学生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知识量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的弊端,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便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快捷地获取较多相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又如:在中国民族音乐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各个民族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各个民族的乐曲和歌曲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运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自己去查找中国各个民族资料,让学生通过登陆校园网的音乐服务器自由选择,听赏各个民族音乐中的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不同题材的民歌,获得直观的体验。学生不仅看到了很多各个民族音乐的诞生、发展的资料,而且还了解了很多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当学生登陆网络音乐服务器时,几十上百首民歌及乐曲可供学生自由选择,教学的内容开放了,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改变了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欣赏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欣赏者。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又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要求,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3 整合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只重视了教师的“教”,往往忽视学生的“学”,教师只机械的面向学生传授知识,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单向注入式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这样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从而导致了“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改变这一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一改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通过双向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网络化教室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每个学生可以共享音乐创作软件,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音乐创作,体验到成功乐趣时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这不仅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以充分展示,而且使他们深刻的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差异。能及时调整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参与音乐教学的热情。
4 整合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邀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5 整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个别化自主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而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中,只强调了学生“学了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怎样去学”。教师普遍存在着无暇顾及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随着校园网络的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的交互性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利用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多功能网络,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例如:可以通过网上教学资源库中的各种素材,如文本、动画、视频、图片等,以巩固学习的内容,解决学习的疑惑,了解不同的观点,掌握不同的方法;在每节课前,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课件,发到服务器终端共享以实施对学生面广量大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都能在交互中得到及时的反馈肯定。从而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另外,对学习能力较弱一些的学生来讲,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自己选择的练习中获得成功,建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全体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箱、互连网来相互交流,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符合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但把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切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教师要时刻切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而不能把学生的兴趣引导信息技术上来,而离音乐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