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体内回肠通道术(ICUD)或体外回肠通道术(ECUD)的并发症和预后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95例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行RARC,其中行ICUD 37例,行ECUD 58例。ICUD组男32例,女5例;年龄(68.0±7.8)岁;体质指数(24.1±3.4)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1~2分4例(10.8%),3~5分33例(89.2%);术前血红蛋白(126.5±14.2)g/L,白蛋白(39.0±2.2)g/L,C反应蛋白4.0(2.0~8.5)mg/L。ECUD组男53例,女5例;年龄(67.5±9.0)岁;体质指数(24.2±3.6)kg/m2;ASA评分1~2分16例(27.6%),3~5分42例(72.4%);术前血红蛋白(129.0±12.4)g/L,白蛋白(38.2±3.1)g/L,C反应蛋白4.9(3.1~14.4)mg/L。两组术前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RARC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方法相同,ICUD组在完全腔镜下行回肠通道术,ECUD组经下腹正中切口直视下完成回肠通道术。ICUD组和ECUD组术中行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别为32例(86.5%)和46例(7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4)。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对并发症进行分级。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预后。
结果ICUD组和ECUD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30±63)min和(410±69)min(P=0.163),估计失血量分别为(435±233)ml和(388±277)ml(P=0.182),术中输血分别为10例(27.0%)和12例(20.7%)(P=0.4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CUD组和ECUD组术后白蛋白分别为(31.5±2.4)g/L和(31.0±2.8)g/L(P=0.387),C反应蛋白分别为30.9(10.4~52.1)mg/L和29.5(14.4~58.5)mg/L(P=0.655),血红蛋白分别为(110.0±13.8)g/L和(113.7±13.4)g/L(P=0.187),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4(3~5)d和4(3~5)d(P=0.752),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10~19)d和13(11~18)d(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CUD组和ECUD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Ta/T1/Tis期分别为17例(45.9%)和19例(32.8%),T2期分别为12例(32.4%)和18例(31.0%),T3期分别为5例(13.5%)和19例(32.8%),T4期分别为3例(8.1%)和2例(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6);切除淋巴结数量分别为(18.2±6.7)枚和(16.5±7.9)枚(P=0.178),淋巴结阳性分别为6例(16.2%)和11例(19.0%)(P=0.733),两组均无切缘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CUD组和ECUD组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14例(37.8%)和21例(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2);术后90 d内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14例(37.8%)和24例(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1);Clavien-Dindo Ⅲ~Ⅴ级并发症均为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9),其中ICUD组1例肠吻合口瘘和ECUD组1例机械性肠梗阻行再次手术。ICUD组术后90 d内再次入院率低于ECUD组[3例(8.1%)与11例(1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0)。ICUD组和ECUD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9个月和31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91.9%和91.4%,两组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6)。术后3、6个月及1年复查泌尿系CT或B超,共13例(20侧)发生输尿管扩张合并肾积水,ICUD组和ECUD组输尿管扩张并肾积水发生率分别为4.1%(3/74侧)和14.7%(17/116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
结论与RARC+ECUD相比,RARC+ICUD不会增加术后90 d内并发症发生率,且可降低上尿路扩张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