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效果,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农村重要基础设施可持续利用的手段。本文就小型农田水利的合作治理进行了研究,为探索完善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合作治理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治理模式;分析
0 前言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对保证国家粮食供应与社会安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经常被看做是公益事业,尽管规模很小,但是数量很多,因此对其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当前,我国农村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还以村集体直接管理为主要模式,产权不清,主体缺位,工程老化,效益衰减的现象非常严重,直接影响到了农产品产量的稳定性以及农业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许多地方开始了合作治理模式的研究,希望农户能够直接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上来,从而使小型农田水利得到更加合理和充分的利用。本文就小型农田水利的合作治理进行了研究,为探索完善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合作治理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小型农田水利的合作治理必要性
1.1小型农田水利复杂性的要求
小型水利工程在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点,而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一般是由政府等公共部门作为主要的承担机构,但是在实际的治理应用的过程中,小型农田水利经常会涉及很多的公共部门,如农业部、发改委、电力集团以及水利、财政等这些部门。因此,要想保证合理的治理和应用水利设施,这些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必须更加通畅和平等,但现实情况是这些部门之间的交流并不很多,一方面导致需要多方协作才能治理好的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另一方面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
1.2各主体力量自治力量不足
小型农业水利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事务治理工作,一般参与的主体有政府部门、供水组织、用水组织,其治理工作也必须要这3个部门进行通力合作,如果只是由某一单独的主体进行治理小型农田水利治理,其必然存在着资金、技术、人员以及监管等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也需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这就离不开技术部门作为支撑,而用水户在经济来源上又会陷入单一的困局,简单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治理是无法实现突破的。
2小型农田水利的合作治理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基于上述小型农田水利的合作治理必要性,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针对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合理治理存在问题提出的一些解决对策,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完善协商机制
由于受到不同组织之间文化背景以及认知上的差异影响,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困境,从而增加了治理目标实现的成本。从当前我国多数小型农田水利的现状来看,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困境已经成为阻碍小型农田水利合理治理的一个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需要逐步的完善小型农田水利治理的协商机制,促使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其他组织之间更加平等的交流,以实现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发展的目标。
2.2加强政府责任
我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其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这就导致在设定各类规章制度时虽然数量和覆盖范围都很大,但是却很难有针对性地对小型农田水利进行管理,导致其管理的过程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发挥政府部门的责任,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之间的沟通,扩大地方权力,促进小型农田水利的合理管理水平。
2.3合理设计制度,提高制度的灵活性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管理制度设计方面,很多制定的过程中并没有征求村民的意见。同时,缺乏对当地实地情况的考察,在这种基础上设计制定的制度就必然出现有理论高度但是没有实际指导意义现象出现。另外,我国对于小型农田水利方面的法律体系而不够完善,有针对性的法律目前也只有一部《小型农田水利水利法》,这也导致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无法做到有法可依。因此,在制定小型农田水利管理制度方面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合理的设计制度,提高制度的灵活性,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使得合理管理的过程可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4健全监督体制
除了上述小型农田水利合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外,在进行小型农田水利管理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健全的监督和制裁体制。这种情况经常会导致两种现象:一种是管理超过了限度,另一种是管理太过宽松。不管是管理过严还是过松都是不合理的,也不利于小型农田水利合理管理的。另外,因为多数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都是由各部门共同修建的,其产权一般都是归集体所有,这导致很多用水户并没有主人公的意识,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不良的行为没有及时的进行阻止和监督,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不断的健全监督管理体制,对于用水和与管理机构出现矛盾采用合适的第三方仲裁机构进行公平的调解,平等对待和处理个体和主体之间的矛盾。同时,需要加强宣传,提高用水户的主人公意识,增强其维权意识,这也是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合理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3 促进小型农田水利进行合作治理的建议
3.1 发挥政府职能,促进合作治理工作的完善
首先,应该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制定有效的實施和监督方案。政府是治理小型农田水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但是在合作治理模式中,政府仅仅是一个参与者的身份,监督和保护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其次,政府的公信力是实施合作治理的基石,因此要采取措施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尽管近些年来,政府在加强诚信建设上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显著。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多元化主体合作治理需要政府的强大推动作用,只有政府的公信力得到提升,才能够让其他小型农田水利合作治理的主体对其产生信任,从而发挥更好的号召作用。
3.2 夯实合作治理的根基
小型农田水利的直接使用者和最终受益者都是广大农户,因此,提高农户的积极响应力是进行合作治理的基础。要让各个农户意识到小型农田水利的重要性并掌握使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注意事项,积极的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的合作治理当中。其次,还应该培养合作治理中各个主体的责任感,力争让每个参与主体都能够承担起小型农田水利发展的重任,明确各方责任,树立良好的承担责任的氛围,对推卸责任的人必须让其承担一定的后果。再次,技术也是小型农田水利合作治理的根基之一,因此突破技术难关,建立强有力的技术团队也是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合作治理的有效措施。最后,要想做好小型农田水利的合作治理工作,还必须投入充足的资金供给,不仅要增加政府的投资力度,还要鼓励农户出资出力,完善配套设施。
3.3 建立和完善合作治理的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合作治理的保障机制,首先要构建长效激励机制,对于在合作治理中表现突出的主体或个人不仅要给予精神上的嘉奖,还要给以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诱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合作动机,从而积极有效的投身到管理当中,实现小型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对于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其合理治理是及其必要的,针对其治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完善协商机制,加强政府责任,合理设计制度,提高制度的灵活性以及健全监督体制4个方面着手,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合作治理的水平和效果。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治理模式;分析
0 前言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对保证国家粮食供应与社会安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经常被看做是公益事业,尽管规模很小,但是数量很多,因此对其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当前,我国农村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还以村集体直接管理为主要模式,产权不清,主体缺位,工程老化,效益衰减的现象非常严重,直接影响到了农产品产量的稳定性以及农业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许多地方开始了合作治理模式的研究,希望农户能够直接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上来,从而使小型农田水利得到更加合理和充分的利用。本文就小型农田水利的合作治理进行了研究,为探索完善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合作治理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小型农田水利的合作治理必要性
1.1小型农田水利复杂性的要求
小型水利工程在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点,而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一般是由政府等公共部门作为主要的承担机构,但是在实际的治理应用的过程中,小型农田水利经常会涉及很多的公共部门,如农业部、发改委、电力集团以及水利、财政等这些部门。因此,要想保证合理的治理和应用水利设施,这些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必须更加通畅和平等,但现实情况是这些部门之间的交流并不很多,一方面导致需要多方协作才能治理好的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另一方面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
1.2各主体力量自治力量不足
小型农业水利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事务治理工作,一般参与的主体有政府部门、供水组织、用水组织,其治理工作也必须要这3个部门进行通力合作,如果只是由某一单独的主体进行治理小型农田水利治理,其必然存在着资金、技术、人员以及监管等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也需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这就离不开技术部门作为支撑,而用水户在经济来源上又会陷入单一的困局,简单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治理是无法实现突破的。
2小型农田水利的合作治理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基于上述小型农田水利的合作治理必要性,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针对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合理治理存在问题提出的一些解决对策,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完善协商机制
由于受到不同组织之间文化背景以及认知上的差异影响,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困境,从而增加了治理目标实现的成本。从当前我国多数小型农田水利的现状来看,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困境已经成为阻碍小型农田水利合理治理的一个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需要逐步的完善小型农田水利治理的协商机制,促使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其他组织之间更加平等的交流,以实现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发展的目标。
2.2加强政府责任
我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其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这就导致在设定各类规章制度时虽然数量和覆盖范围都很大,但是却很难有针对性地对小型农田水利进行管理,导致其管理的过程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发挥政府部门的责任,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地方政府与上级政府之间的沟通,扩大地方权力,促进小型农田水利的合理管理水平。
2.3合理设计制度,提高制度的灵活性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管理制度设计方面,很多制定的过程中并没有征求村民的意见。同时,缺乏对当地实地情况的考察,在这种基础上设计制定的制度就必然出现有理论高度但是没有实际指导意义现象出现。另外,我国对于小型农田水利方面的法律体系而不够完善,有针对性的法律目前也只有一部《小型农田水利水利法》,这也导致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无法做到有法可依。因此,在制定小型农田水利管理制度方面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合理的设计制度,提高制度的灵活性,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使得合理管理的过程可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4健全监督体制
除了上述小型农田水利合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外,在进行小型农田水利管理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健全的监督和制裁体制。这种情况经常会导致两种现象:一种是管理超过了限度,另一种是管理太过宽松。不管是管理过严还是过松都是不合理的,也不利于小型农田水利合理管理的。另外,因为多数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都是由各部门共同修建的,其产权一般都是归集体所有,这导致很多用水户并没有主人公的意识,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不良的行为没有及时的进行阻止和监督,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不断的健全监督管理体制,对于用水和与管理机构出现矛盾采用合适的第三方仲裁机构进行公平的调解,平等对待和处理个体和主体之间的矛盾。同时,需要加强宣传,提高用水户的主人公意识,增强其维权意识,这也是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合理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3 促进小型农田水利进行合作治理的建议
3.1 发挥政府职能,促进合作治理工作的完善
首先,应该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制定有效的實施和监督方案。政府是治理小型农田水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但是在合作治理模式中,政府仅仅是一个参与者的身份,监督和保护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其次,政府的公信力是实施合作治理的基石,因此要采取措施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尽管近些年来,政府在加强诚信建设上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显著。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多元化主体合作治理需要政府的强大推动作用,只有政府的公信力得到提升,才能够让其他小型农田水利合作治理的主体对其产生信任,从而发挥更好的号召作用。
3.2 夯实合作治理的根基
小型农田水利的直接使用者和最终受益者都是广大农户,因此,提高农户的积极响应力是进行合作治理的基础。要让各个农户意识到小型农田水利的重要性并掌握使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注意事项,积极的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的合作治理当中。其次,还应该培养合作治理中各个主体的责任感,力争让每个参与主体都能够承担起小型农田水利发展的重任,明确各方责任,树立良好的承担责任的氛围,对推卸责任的人必须让其承担一定的后果。再次,技术也是小型农田水利合作治理的根基之一,因此突破技术难关,建立强有力的技术团队也是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合作治理的有效措施。最后,要想做好小型农田水利的合作治理工作,还必须投入充足的资金供给,不仅要增加政府的投资力度,还要鼓励农户出资出力,完善配套设施。
3.3 建立和完善合作治理的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合作治理的保障机制,首先要构建长效激励机制,对于在合作治理中表现突出的主体或个人不仅要给予精神上的嘉奖,还要给以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诱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合作动机,从而积极有效的投身到管理当中,实现小型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对于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其合理治理是及其必要的,针对其治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完善协商机制,加强政府责任,合理设计制度,提高制度的灵活性以及健全监督体制4个方面着手,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合作治理的水平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