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是抗战中牺牲的新四军最高将领。1989年11月,他被中央军委确任为33位军事家之一。1994年,在诺曼底登陆50周年之际,英国女皇将《威尔克圣宝剑》转赠给安徽宿州市彭雪枫陵园,以纪念他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为民族解放做出的卓越贡献。近70年来,人们对彭雪枫缅怀不忘,他在中国人心中是一座永远的丰碑。
创办《佛晓报》
在河南省镇平县雪枫街道办事处七里庄村,有一座九间房屋组成的四合院。19D7年,彭雪枫就出生在这个农民家庭。18岁那年,他从这里踏上了革命道路。
彭雪枫自18岁投身革命,到1944年血洒疆场,历经五次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时代彭雪枫已成为闻名全军的将领,1935年彭雪枫指挥娄山关战役告捷,毛泽东闻讯诗兴蔚起,吟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抗日战争爆发后,彭雪枫曾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对外以八路军参谋处少将处长名义开展统战工作。后来,他组建了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政委。1941年皖南事变后,彭雪枫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淮北军区司令员,他创建领导的淮北根据地成为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
彭雪枫是一员儒将,文武兼备,他曾亲手创办了《拂晓报》和“拂晓剧团”。
1938年9月,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当天,在彭雪枫的倡议和具体组织下,报社成立了,彭雪枫定名为“拂晓“。之后,彭雪枫挥毫为《拂晓报》题写了报头,并撰写了《拂晓报——我们的良友》的创刊词:“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勇敢、进取、迈进、有为……军人们在拂晓要出发,要进攻敌人了。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
《拂晓报》一经面世,便受到根据地广大军民的欢迎。《拂晓报》还发行到延安和国统区,甚至远播到前苏联、美国和东南亚等国家。1939年,毛泽东为《拂晓报》题词:“坚持游击战争。”1943年1月,《拂晓报》改为中共淮北区党委机关报。1946年夏,《拂晓报》出至1000期后,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改名为《雪枫报》,以纪念牺牲的彭雪枫。
“拂晓剧团”创办于1938年10月,抗战期间,剧团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深受广大军民欢迎,起到了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三座德政碑
群众自发为彭雪枫将军立德政碑的故事流传至今。1939年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彭雪枫,高举抗日大旗,率领部队来到豫皖苏边区的一个小镇——河南永城县书案店。这年春天,书案店民众自发为彭雪枫立碑,送万民伞、千人旗,颂扬新四军在当地为民众造福、流血牺牲抗击日寇的功绩。
1939年9月,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驻防安徽涡阳县新兴集。这里是一片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0公里的洼地,汛期一到,一片汪洋。多少年来,当地老百姓吃够了“涝灾”的苦。彭雪枫决心为群众排忧解难。
新兴集南,横卧着一条高岭,岭南就是淝河。按说,只要从李家湖挖条经高岭至淝河的长沟,就能解决水患问题。但高岭以北的群众要在高岭挖沟排水,岭南的人坚决反对,为这事,甚至发生械斗。
彭雪枫认为,挖沟排水对岭北人民有利,对岭南人民不应也不会有害,于是先做通了岭南群众的思想工作。当部队开到工地时,岭南的一些群众也带着工具来了。彭雪枫抽时间来到工地,同大家一起劳动。工程告竣后,新兴集群众请彭雪枫题名,彭雪枫遂借“新兴集,新四军之意”,命名为“新新沟”。
1939年12月29日,当地民众把自愿捐资兴建的一尊高3米、宽4米的“彭公雪枫德政碑”送到游击支队司令部,并举行了立碑典礼。
1940年新春刚过,彭雪枫为根除永城南李寨境内积水,与张震、萧望东等率军民修了一条十多里长的排水沟,汇入“新新沟”,流入淝河。李寨民众称之为“新四沟”,并立碑纪念。碑两侧对联为:“前引前导与五亿袍泽谋乐利,耐苦耐劳为三区广众造腴田。”
后来,河南永城、安徽涡阳群众把“新新沟”和“新四沟”合称为“雪枫沟”,这种称呼一直保留到现在。他们为表达对彭雪枫的敬意,还编了一首歌儿传唱:彭师长领导咱们挖沟打塘,水涝虫灾—扫光,雪枫沟流过长清水,千年洼地变粮仓。
1941年春,书案店的“彭公雪枫德政碑”和“新四沟纪念碑”毁于国民党顽军进攻豫皖苏时的反共战火。1955年7月,新兴集政府决定重新修复“彭公雪枫德政碑”,并新建碑楼一座,将碑重新立在新兴集大街东头路旁,上刻“永垂不朽”四个字。
87封“情书”
彭雪枫将军一生的最后3年,是在洪泽湖畔度过的。1944年8月,彭雪枫率四师主力西征豫皖苏,于河南省永城县北进入夏邑县境,指挥围歼盘踞在八里庄的土顽李光明部。9月10日夜,部队发起攻击。次日早晨7时,彭雪枫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时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牺牲时年仅37岁。彭雪枫出生在七里庄,牺牲在八里庄。有人说,他一生只走了一里路。彭雪枫牺牲时,他妻子林颖已身怀六甲,彭雪枫和林颖的结合充满了浪漫情调。
由于戎马倥偬无暇顾及儿女私情,彭雪枫到了33岁时还独身一人。那时,彭雪枫已经对林颖怀有好感,21岁的林颖是湖北襄樊人,相貌出众,时任淮宝县妇女部长。彭雪枫一时找不到突破口,便信手在纸上—连写了几十个“林枫”。警卫员疑惑不解,到处打听谁叫“林枫”。这事被淮北区党委书记刘子久和行署主任刘瑞龙知道了。他们多方查找,认为“林枫”就是林颖。
其实,林颖早就认识彭雪枫。两年前,林颖来到有革命“小延安”之称的河南确山竹沟。那天晚上,她同其他青年—道,受到了时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的设宴款待。彭雪枫在军中一手拿笔杆,一手拿枪杆,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林颖被他英俊的相貌、脱俗的气质和出色的口才所吸引。
当刘瑞龙告诉林颖时,她在惊喜之余又略显迟疑了。她对刘瑞龙说道:“我还不太了解彭师长,等我们接触一段时间,看看彼此感觉能否一致再说吧。” 彭雪枫鼓起勇气给林颖写了第一封信。信中写道:“既然是‘终身大事’,必然要格外慎重,正因为如此,我已经慎重10年了。我心中的同志,她的党性、品格和才能应当是纯洁、忠诚、坚定而又豪爽……”林颖一看,彭雪枫的字写得很漂亮,信也写得好,人长得也英俊,她就动摇了。在接到这封情书的20天后,林颖便嫁给了彭雪枫。
婚后3天林颖就离开了驻地,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二人过起了“牛郎织女”生活。
彭雪枫在给林颖的信中,称呼有:“林颖同志”、“颖”、“楠”。自己的署名有:“雪枫”、“白雪”、“红叶”、“寒霜丹叶”、“白雪红叶”等。
从1941年9月到彭雪枫牺牲,他共给林颖写了87封“情书”,他牺牲时衣袋里装着他写给爱人的最后一封信。
彭雪枫牺牲后,张震等人急电正在后方的师政委邓子恢。邓子恢闻讯十分震惊,他抑制不住热泪滚滚,为了不影响部队士气,也为了替怀有身孕的林颖着想,师领导请示新四军党委后,决定秘不发丧。
根据师领导的指示,时任旅长的滕海清派人买了一副上好的棺材,将彭雪枫入殓,然后运回四师师部驻地半城,暂时放在半城附近一只停泊在濉河上的大木船里,日夜派人看护。
毛泽东挥泪写换词
彭雪枫牺牲的第二天,淮北区党委召开群众工作大会,林颖发现主持会议的几位领导目光黯淡,心里一沉,感觉可能出了大事。她不敢往深处想。林颖正要找人打探消息,四师领导安排她到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生孩子。
为了怕她起疑心,他们以“雪枫”的名义给林颖发来平安电报说:部队在打胜仗,他很好。以后每隔一段时间,“雪枫”都要向她报平安,并询问腹中胎儿的情况。几个月后,林颖生下了她和彭雪枫唯一的儿子彭小枫。孩子刚满月不久,林颖满怀欣喜盼着一家三口团聚。
1945年2月2日,中共中央、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在《解放日报》上向国内外发出了彭雪枫同志于1944年9月间阵亡淮北前线的消息。当林颖得知丈夫牺牲的噩耗后泣不成声。
这天,淮北军民近两万人,为彭雪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洪泽湖西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霜,白霜覆盖了原野,挂满了树枝。灵柩运往墓地时,老百姓沿途设祭128处,百姓成群结队尾随在后面痛哭,哭声震天,一片素缟。不少年迈的老人拄着拐杖,在子孙的搀扶下一步一哭。彭雪枫下葬后,淮北根据地各县群众自发来到墓前拜祭。
两位妇救会姐妹搀扶林颖走向灵柩,她怀中抱着出生49天的孩子。站定棺前,妇救会姐妹依照洪泽湖乡风在她额上扎起一条白绸带。林颖立正行军礼,轻轻地说:“雪枫,我和孩子送你来了。”说完,她从怀里掏出两本书放在棺头。这是彭雪枫枕边的两本书:《孙子兵法》和《离骚》。
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在延安中央大礼堂,同时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领导都参加了。毛泽东潸然泪下,挥笔写下了挽词:“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陈毅与彭雪枫结有深厚的友谊,在陈毅的诗作中,竞有二十余首与彭雪枫有关。彭雪枫牺牲后,他写下了“雄气压陇海,英风断淮河。荣哀何有尽,万众泪滂沱”的悼念诗句。
1988年10月,中共中央确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33人为“军事家”,彭雪枫名列其中。
彭雪枫殉国后,林颖一直梦想着能够回到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为彭雪枫扫墓。1982年春,她带着儿子彭小枫回到了半城为雪枫扫墓,消息马上在当地群众中传开,乡亲们早早站在雪枫陵园门口等侯迎接。
可以告慰英灵的是,彭雪枫的唯一儿子彭小枫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政委,上将军衔。
将军故事广为传唱
目前,全国共有纪念彭雪枫将军的纪念馆、纪念碑及其命名的学校约有20处,现已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基地。
1945年5月,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在彭雪枫墓地建造烈士陵园。第二年12月,陵园刚建成半年,即遭国民党破坏。彭雪枫墓惨遭掘土劈棺,遗骨散抛于露天水塘。—个目睹了敌人暴行的群众,利用黑夜冒着生命危险爬进陵园,从齐腰的水塘中和荒野路旁,把彭雪枫的遗骨一块块收集起来装进随身携带的蒲包里。他连夜奔向洪泽湖边,把遗骨交给游击队保管。游击队员用红绫把遗骨包好,装入一个坛子,再放进棺木中,秘密埋在洪泽湖边的一个石岗上。
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后,人们把彭雪枫的遗骨起出,用棺木重新入殓,安葬在一块新墓地里。如今,彭雪枫墓和淮北烈士陵园,已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弘扬将军的革命精神,1984年由中共河南省委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在将军故乡镇平县建立了“彭雪枫纪念馆”。在镇平有以彭雪枫名字命名的雪枫小学、雪枫中学。在夏邑县城有雪枫路、雪枫小学,在农村,还有雪枫河、雪枫渠等。
2007年9月9日是彭雪枫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此前,镇平县筹资260余万元对彭雪枫故居进行修缮改造,维修恢复房舍21间,新建故居广场及碑亭、小桥等。如今,彭雪枫故居已成为红色旅游圣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为了纪念彭雪枫将军百年诞辰,中央军委和河南、安徽、江苏省都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彭雪枫将军——永不飘落的红叶》一书的作者欧阳华说,她沿着将军的足迹走过才发现,无论在哪儿,人们对将军都是那么敬仰,只要是将军战斗过的地方,当地的群众就有讲不完的故事……
创办《佛晓报》
在河南省镇平县雪枫街道办事处七里庄村,有一座九间房屋组成的四合院。19D7年,彭雪枫就出生在这个农民家庭。18岁那年,他从这里踏上了革命道路。
彭雪枫自18岁投身革命,到1944年血洒疆场,历经五次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时代彭雪枫已成为闻名全军的将领,1935年彭雪枫指挥娄山关战役告捷,毛泽东闻讯诗兴蔚起,吟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抗日战争爆发后,彭雪枫曾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对外以八路军参谋处少将处长名义开展统战工作。后来,他组建了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政委。1941年皖南事变后,彭雪枫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淮北军区司令员,他创建领导的淮北根据地成为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
彭雪枫是一员儒将,文武兼备,他曾亲手创办了《拂晓报》和“拂晓剧团”。
1938年9月,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当天,在彭雪枫的倡议和具体组织下,报社成立了,彭雪枫定名为“拂晓“。之后,彭雪枫挥毫为《拂晓报》题写了报头,并撰写了《拂晓报——我们的良友》的创刊词:“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勇敢、进取、迈进、有为……军人们在拂晓要出发,要进攻敌人了。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
《拂晓报》一经面世,便受到根据地广大军民的欢迎。《拂晓报》还发行到延安和国统区,甚至远播到前苏联、美国和东南亚等国家。1939年,毛泽东为《拂晓报》题词:“坚持游击战争。”1943年1月,《拂晓报》改为中共淮北区党委机关报。1946年夏,《拂晓报》出至1000期后,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改名为《雪枫报》,以纪念牺牲的彭雪枫。
“拂晓剧团”创办于1938年10月,抗战期间,剧团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深受广大军民欢迎,起到了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三座德政碑
群众自发为彭雪枫将军立德政碑的故事流传至今。1939年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彭雪枫,高举抗日大旗,率领部队来到豫皖苏边区的一个小镇——河南永城县书案店。这年春天,书案店民众自发为彭雪枫立碑,送万民伞、千人旗,颂扬新四军在当地为民众造福、流血牺牲抗击日寇的功绩。
1939年9月,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驻防安徽涡阳县新兴集。这里是一片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0公里的洼地,汛期一到,一片汪洋。多少年来,当地老百姓吃够了“涝灾”的苦。彭雪枫决心为群众排忧解难。
新兴集南,横卧着一条高岭,岭南就是淝河。按说,只要从李家湖挖条经高岭至淝河的长沟,就能解决水患问题。但高岭以北的群众要在高岭挖沟排水,岭南的人坚决反对,为这事,甚至发生械斗。
彭雪枫认为,挖沟排水对岭北人民有利,对岭南人民不应也不会有害,于是先做通了岭南群众的思想工作。当部队开到工地时,岭南的一些群众也带着工具来了。彭雪枫抽时间来到工地,同大家一起劳动。工程告竣后,新兴集群众请彭雪枫题名,彭雪枫遂借“新兴集,新四军之意”,命名为“新新沟”。
1939年12月29日,当地民众把自愿捐资兴建的一尊高3米、宽4米的“彭公雪枫德政碑”送到游击支队司令部,并举行了立碑典礼。
1940年新春刚过,彭雪枫为根除永城南李寨境内积水,与张震、萧望东等率军民修了一条十多里长的排水沟,汇入“新新沟”,流入淝河。李寨民众称之为“新四沟”,并立碑纪念。碑两侧对联为:“前引前导与五亿袍泽谋乐利,耐苦耐劳为三区广众造腴田。”
后来,河南永城、安徽涡阳群众把“新新沟”和“新四沟”合称为“雪枫沟”,这种称呼一直保留到现在。他们为表达对彭雪枫的敬意,还编了一首歌儿传唱:彭师长领导咱们挖沟打塘,水涝虫灾—扫光,雪枫沟流过长清水,千年洼地变粮仓。
1941年春,书案店的“彭公雪枫德政碑”和“新四沟纪念碑”毁于国民党顽军进攻豫皖苏时的反共战火。1955年7月,新兴集政府决定重新修复“彭公雪枫德政碑”,并新建碑楼一座,将碑重新立在新兴集大街东头路旁,上刻“永垂不朽”四个字。
87封“情书”
彭雪枫将军一生的最后3年,是在洪泽湖畔度过的。1944年8月,彭雪枫率四师主力西征豫皖苏,于河南省永城县北进入夏邑县境,指挥围歼盘踞在八里庄的土顽李光明部。9月10日夜,部队发起攻击。次日早晨7时,彭雪枫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时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牺牲时年仅37岁。彭雪枫出生在七里庄,牺牲在八里庄。有人说,他一生只走了一里路。彭雪枫牺牲时,他妻子林颖已身怀六甲,彭雪枫和林颖的结合充满了浪漫情调。
由于戎马倥偬无暇顾及儿女私情,彭雪枫到了33岁时还独身一人。那时,彭雪枫已经对林颖怀有好感,21岁的林颖是湖北襄樊人,相貌出众,时任淮宝县妇女部长。彭雪枫一时找不到突破口,便信手在纸上—连写了几十个“林枫”。警卫员疑惑不解,到处打听谁叫“林枫”。这事被淮北区党委书记刘子久和行署主任刘瑞龙知道了。他们多方查找,认为“林枫”就是林颖。
其实,林颖早就认识彭雪枫。两年前,林颖来到有革命“小延安”之称的河南确山竹沟。那天晚上,她同其他青年—道,受到了时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的设宴款待。彭雪枫在军中一手拿笔杆,一手拿枪杆,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林颖被他英俊的相貌、脱俗的气质和出色的口才所吸引。
当刘瑞龙告诉林颖时,她在惊喜之余又略显迟疑了。她对刘瑞龙说道:“我还不太了解彭师长,等我们接触一段时间,看看彼此感觉能否一致再说吧。” 彭雪枫鼓起勇气给林颖写了第一封信。信中写道:“既然是‘终身大事’,必然要格外慎重,正因为如此,我已经慎重10年了。我心中的同志,她的党性、品格和才能应当是纯洁、忠诚、坚定而又豪爽……”林颖一看,彭雪枫的字写得很漂亮,信也写得好,人长得也英俊,她就动摇了。在接到这封情书的20天后,林颖便嫁给了彭雪枫。
婚后3天林颖就离开了驻地,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二人过起了“牛郎织女”生活。
彭雪枫在给林颖的信中,称呼有:“林颖同志”、“颖”、“楠”。自己的署名有:“雪枫”、“白雪”、“红叶”、“寒霜丹叶”、“白雪红叶”等。
从1941年9月到彭雪枫牺牲,他共给林颖写了87封“情书”,他牺牲时衣袋里装着他写给爱人的最后一封信。
彭雪枫牺牲后,张震等人急电正在后方的师政委邓子恢。邓子恢闻讯十分震惊,他抑制不住热泪滚滚,为了不影响部队士气,也为了替怀有身孕的林颖着想,师领导请示新四军党委后,决定秘不发丧。
根据师领导的指示,时任旅长的滕海清派人买了一副上好的棺材,将彭雪枫入殓,然后运回四师师部驻地半城,暂时放在半城附近一只停泊在濉河上的大木船里,日夜派人看护。
毛泽东挥泪写换词
彭雪枫牺牲的第二天,淮北区党委召开群众工作大会,林颖发现主持会议的几位领导目光黯淡,心里一沉,感觉可能出了大事。她不敢往深处想。林颖正要找人打探消息,四师领导安排她到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生孩子。
为了怕她起疑心,他们以“雪枫”的名义给林颖发来平安电报说:部队在打胜仗,他很好。以后每隔一段时间,“雪枫”都要向她报平安,并询问腹中胎儿的情况。几个月后,林颖生下了她和彭雪枫唯一的儿子彭小枫。孩子刚满月不久,林颖满怀欣喜盼着一家三口团聚。
1945年2月2日,中共中央、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在《解放日报》上向国内外发出了彭雪枫同志于1944年9月间阵亡淮北前线的消息。当林颖得知丈夫牺牲的噩耗后泣不成声。
这天,淮北军民近两万人,为彭雪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洪泽湖西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霜,白霜覆盖了原野,挂满了树枝。灵柩运往墓地时,老百姓沿途设祭128处,百姓成群结队尾随在后面痛哭,哭声震天,一片素缟。不少年迈的老人拄着拐杖,在子孙的搀扶下一步一哭。彭雪枫下葬后,淮北根据地各县群众自发来到墓前拜祭。
两位妇救会姐妹搀扶林颖走向灵柩,她怀中抱着出生49天的孩子。站定棺前,妇救会姐妹依照洪泽湖乡风在她额上扎起一条白绸带。林颖立正行军礼,轻轻地说:“雪枫,我和孩子送你来了。”说完,她从怀里掏出两本书放在棺头。这是彭雪枫枕边的两本书:《孙子兵法》和《离骚》。
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在延安中央大礼堂,同时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领导都参加了。毛泽东潸然泪下,挥笔写下了挽词:“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陈毅与彭雪枫结有深厚的友谊,在陈毅的诗作中,竞有二十余首与彭雪枫有关。彭雪枫牺牲后,他写下了“雄气压陇海,英风断淮河。荣哀何有尽,万众泪滂沱”的悼念诗句。
1988年10月,中共中央确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33人为“军事家”,彭雪枫名列其中。
彭雪枫殉国后,林颖一直梦想着能够回到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为彭雪枫扫墓。1982年春,她带着儿子彭小枫回到了半城为雪枫扫墓,消息马上在当地群众中传开,乡亲们早早站在雪枫陵园门口等侯迎接。
可以告慰英灵的是,彭雪枫的唯一儿子彭小枫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政委,上将军衔。
将军故事广为传唱
目前,全国共有纪念彭雪枫将军的纪念馆、纪念碑及其命名的学校约有20处,现已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基地。
1945年5月,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在彭雪枫墓地建造烈士陵园。第二年12月,陵园刚建成半年,即遭国民党破坏。彭雪枫墓惨遭掘土劈棺,遗骨散抛于露天水塘。—个目睹了敌人暴行的群众,利用黑夜冒着生命危险爬进陵园,从齐腰的水塘中和荒野路旁,把彭雪枫的遗骨一块块收集起来装进随身携带的蒲包里。他连夜奔向洪泽湖边,把遗骨交给游击队保管。游击队员用红绫把遗骨包好,装入一个坛子,再放进棺木中,秘密埋在洪泽湖边的一个石岗上。
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后,人们把彭雪枫的遗骨起出,用棺木重新入殓,安葬在一块新墓地里。如今,彭雪枫墓和淮北烈士陵园,已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弘扬将军的革命精神,1984年由中共河南省委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在将军故乡镇平县建立了“彭雪枫纪念馆”。在镇平有以彭雪枫名字命名的雪枫小学、雪枫中学。在夏邑县城有雪枫路、雪枫小学,在农村,还有雪枫河、雪枫渠等。
2007年9月9日是彭雪枫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此前,镇平县筹资260余万元对彭雪枫故居进行修缮改造,维修恢复房舍21间,新建故居广场及碑亭、小桥等。如今,彭雪枫故居已成为红色旅游圣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为了纪念彭雪枫将军百年诞辰,中央军委和河南、安徽、江苏省都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彭雪枫将军——永不飘落的红叶》一书的作者欧阳华说,她沿着将军的足迹走过才发现,无论在哪儿,人们对将军都是那么敬仰,只要是将军战斗过的地方,当地的群众就有讲不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