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以学生为本,优化课堂教学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快乐体育作为一种体育教学新模式也随之产生。快乐体育把快乐体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快乐体育;小学体育课堂;新课改
体育课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身体生长发育最为密切的一个学科,它以坚持“健康第一” 为指导思想,把发展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在40分钟内的课堂表现。要认真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去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呆板,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同时也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阻障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致使许多学生都对体育课丧失了兴趣,这样非常不益于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急需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高尔基曾经说过:“快乐,是人生最伟大的事!”而小学生的童年特别需要快乐,体育课恰恰是他们体验快乐的重要方式。如果能把“快乐”融入体育课堂,让我们的孩子们充分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让他们在阳光下尽情奔跑,挥洒汗水,这样不仅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能够让孩子们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可见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实施快乐体育对于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课是一项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快乐体育的内涵
所谓快乐体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快乐的情绪体验进行体育学习,从而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性。快乐体育是一个有着快乐体验的学习过程。如果认为快乐体育就是“汗”+“笑”,那么这是一种非常粗浅的理解。“汗”+“笑”只是个体体育活动的生理和心理的外在表现,学生自己玩也能达到这种效果,在教师精心设计下的体育学习也同样能达到这种效果。两者外在表现相同,但是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以“快乐”为目 的,以是否快乐为最终的评定标准,是为快乐而快乐,快乐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后者则以“学习”为目的,以运动技能是否提高为最终的评定标准,是为学习而快乐,快乐是为“学习”服务的,是达成学习目的的手段。如果认为快乐体育“游戏体育”,那就会迷失快乐体育的终极目标。
2、引导性。快乐体育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教学过程,并不是教师什么都不管,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进行“放羊式”的教育。而恰恰相反,它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智慧而艺术性的教学让学生在快乐情绪的体验中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智慧和创造性的结晶和展现。快乐体育是一种教学的高境界,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成功体验性。在心理学上,快乐是指愿望得以实现、紧张状态解除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引起快乐的最主要条件是当一个人追求并达到目的时的那种情境。遇到的困难越大,获得成功时的体验强度就越高。快乐体育中的“快乐”是指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所获得的成功体验。我们不能仅仅只强调快乐,而完全忽视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要重视学生战胜困难,获得成功时的体验。
二、快乐体育教学策略
快乐体育是一种对于任何学段的学生都适用的教学策略,但是由于各学段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不同,随之针对个学段的具体教学策略也不同。根据小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快乐体育特别适用于小学生。就对于小学课堂而言,快乐体育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引导法。小学生的运动学习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身体运动动作,但是由于这些动作相对于比较单调、枯燥,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级学生的注意,在很大程度上会被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所吸引,情感易受具体情境的影响,易受别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或者设置一定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例1:在《立定跳远》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小兔子跳,给他们带上兔子头饰,为他们创设一个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来练习立定跳远。学生争先恐后模仿小兔的跳法进行练习。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在不知不学中学会立定跳远,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赏识鼓励法。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完善,在学习中的抗挫能力较差,自我认识程度较低,因此当遇到学习困难时,特别需要别人的鼓励,从而建立信心战胜困难。例2:在学生练习爬杆时,就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当学生不敢爬上去,在原地停滞不前的时候,教师就要不断地去鼓励他,为他加油打气:其实这个对你来说是很简单的,稍微用点你就能過去了。当他真的过不去的时候,我就这样对他说,其实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这个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得特别认真、努力。
经常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进行赏识和鼓励,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因为这些鼓励和赏识,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克服恐惧,顺利地完成任务。
3、体育竞赛法。在体育课中,用竞赛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3:在练习快速启动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采用听口令直线距离一对一互相抓捕的方法来进行练习。学生在练习时积极性很高,并且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互交流经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快速启动和快速的反应的能力,而且也培养学生在练习中快速掌握运动技巧的能力。
体育课中经常正确合理地运用竞赛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4、固有乐趣法。任何运动都有其固有的乐趣,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运动的乐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4:跨栏这一项运动的乐趣就是来自于跨越障碍的竞争感。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先体会这种来自跨越障碍的快乐,而不是学习跨栏动作。先让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充分体验跨越障碍的快乐,然后再适当提升高度,让他们产生技术学习的需要,随后进行技术教学,并在整个过程中都始终体现这个固有乐趣,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跟着乐趣走,从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从学习需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5、创造乐趣法。在体育教学中,除了挖掘运动教材的固有乐趣外,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本来枯燥的教材变得生动有趣。如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例5:在《立定跳远》这一课中,在准备活动时,改变那种单调的广播操的方式,采用小学生喜欢的兔子舞形式,配上音乐,和学生一起热身。这样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既在课堂中起到了放松肢体、陶冶情操的作用,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操分腿腾越教学中,有意识地在准备活动中安排了“跳人马接力”游戏,学生顿时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并在游戏中掌握了技术动作。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实践证明快乐体育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又能够提高学生们的体育技能,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到快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但是对于快乐体育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要把握得当。教师要充分理解快乐体育的涵义,避免形成“放羊式”的教育。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把体育教学的目的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态度和能力,让学生在吃苦耐劳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万茹.小学体育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李艳翎.体育课程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快乐体育;小学体育课堂;新课改
体育课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身体生长发育最为密切的一个学科,它以坚持“健康第一” 为指导思想,把发展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在40分钟内的课堂表现。要认真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去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呆板,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同时也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阻障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致使许多学生都对体育课丧失了兴趣,这样非常不益于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急需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高尔基曾经说过:“快乐,是人生最伟大的事!”而小学生的童年特别需要快乐,体育课恰恰是他们体验快乐的重要方式。如果能把“快乐”融入体育课堂,让我们的孩子们充分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让他们在阳光下尽情奔跑,挥洒汗水,这样不仅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能够让孩子们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可见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实施快乐体育对于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课是一项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快乐体育的内涵
所谓快乐体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快乐的情绪体验进行体育学习,从而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性。快乐体育是一个有着快乐体验的学习过程。如果认为快乐体育就是“汗”+“笑”,那么这是一种非常粗浅的理解。“汗”+“笑”只是个体体育活动的生理和心理的外在表现,学生自己玩也能达到这种效果,在教师精心设计下的体育学习也同样能达到这种效果。两者外在表现相同,但是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以“快乐”为目 的,以是否快乐为最终的评定标准,是为快乐而快乐,快乐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后者则以“学习”为目的,以运动技能是否提高为最终的评定标准,是为学习而快乐,快乐是为“学习”服务的,是达成学习目的的手段。如果认为快乐体育“游戏体育”,那就会迷失快乐体育的终极目标。
2、引导性。快乐体育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教学过程,并不是教师什么都不管,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进行“放羊式”的教育。而恰恰相反,它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智慧而艺术性的教学让学生在快乐情绪的体验中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智慧和创造性的结晶和展现。快乐体育是一种教学的高境界,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成功体验性。在心理学上,快乐是指愿望得以实现、紧张状态解除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引起快乐的最主要条件是当一个人追求并达到目的时的那种情境。遇到的困难越大,获得成功时的体验强度就越高。快乐体育中的“快乐”是指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所获得的成功体验。我们不能仅仅只强调快乐,而完全忽视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要重视学生战胜困难,获得成功时的体验。
二、快乐体育教学策略
快乐体育是一种对于任何学段的学生都适用的教学策略,但是由于各学段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不同,随之针对个学段的具体教学策略也不同。根据小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快乐体育特别适用于小学生。就对于小学课堂而言,快乐体育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引导法。小学生的运动学习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身体运动动作,但是由于这些动作相对于比较单调、枯燥,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级学生的注意,在很大程度上会被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所吸引,情感易受具体情境的影响,易受别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或者设置一定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例1:在《立定跳远》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小兔子跳,给他们带上兔子头饰,为他们创设一个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来练习立定跳远。学生争先恐后模仿小兔的跳法进行练习。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在不知不学中学会立定跳远,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赏识鼓励法。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完善,在学习中的抗挫能力较差,自我认识程度较低,因此当遇到学习困难时,特别需要别人的鼓励,从而建立信心战胜困难。例2:在学生练习爬杆时,就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当学生不敢爬上去,在原地停滞不前的时候,教师就要不断地去鼓励他,为他加油打气:其实这个对你来说是很简单的,稍微用点你就能過去了。当他真的过不去的时候,我就这样对他说,其实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这个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得特别认真、努力。
经常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进行赏识和鼓励,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因为这些鼓励和赏识,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克服恐惧,顺利地完成任务。
3、体育竞赛法。在体育课中,用竞赛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3:在练习快速启动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采用听口令直线距离一对一互相抓捕的方法来进行练习。学生在练习时积极性很高,并且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互交流经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快速启动和快速的反应的能力,而且也培养学生在练习中快速掌握运动技巧的能力。
体育课中经常正确合理地运用竞赛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4、固有乐趣法。任何运动都有其固有的乐趣,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运动的乐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4:跨栏这一项运动的乐趣就是来自于跨越障碍的竞争感。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先体会这种来自跨越障碍的快乐,而不是学习跨栏动作。先让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充分体验跨越障碍的快乐,然后再适当提升高度,让他们产生技术学习的需要,随后进行技术教学,并在整个过程中都始终体现这个固有乐趣,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跟着乐趣走,从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从学习需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5、创造乐趣法。在体育教学中,除了挖掘运动教材的固有乐趣外,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本来枯燥的教材变得生动有趣。如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例5:在《立定跳远》这一课中,在准备活动时,改变那种单调的广播操的方式,采用小学生喜欢的兔子舞形式,配上音乐,和学生一起热身。这样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既在课堂中起到了放松肢体、陶冶情操的作用,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操分腿腾越教学中,有意识地在准备活动中安排了“跳人马接力”游戏,学生顿时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并在游戏中掌握了技术动作。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实践证明快乐体育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又能够提高学生们的体育技能,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到快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但是对于快乐体育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要把握得当。教师要充分理解快乐体育的涵义,避免形成“放羊式”的教育。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把体育教学的目的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态度和能力,让学生在吃苦耐劳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万茹.小学体育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李艳翎.体育课程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