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北京密云县很多留守妇女、下岗女工的生活多半都是哄孩子、打麻将、逛大街。跟大多数家庭妇女一样,腕上总挂着一团毛线球,抽空做点编织。密云妇女手工编织协会成立以后,协会将妇女们组织起来,为其提供信息、组织培训、促成销售、注册商标、推动宣传,吹响了巧娘的集结号。
巧手云集
燕山脚下,密云县城,“密云妇女手工编织协会海艳店”的店标十分引人注目。走进店里,丝网花、丝带绣、串珠、十字绣、剪纸、烫画等手工产品琳琅满目。
店老板叫于海燕,她同时经营着“御河源手工专卖店”。两家店的固定店员有5个,长期合作的手工作者有60多人。“大家长期有活儿干,遇上大单,还会通过编织协会找更多的帮手。”于海燕说的“编织协会”,是指密云县妇女手工编织协会,她是协会副会长,在分享订单信息、带领姐妹们共同靠巧手致富上,她从无二话。
于海燕是密云县西田各庄镇朝阳村人,7年前,她还是纺织厂的下岗女工。为了生存,她每天往返在北京和密云之间。一天,在木樨园小商品批发市场,于海燕注意到一个老板正在教顾客用珠子编福娃,一会儿功夫就卖了十几件作品。她从小就喜欢手工制作,当发现手工还可以解决自己就业时,心里难抑激动。
学会珠编后,于海燕在密云小商品城租了一个柜台,开始做以珠编为主的手工产品销售。几乎与此同时,密云县一个叫朱会萍的家庭主妇从孩子的玩具中得到灵感,用菜刀、小刀和废木头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件木结画作品《永结同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也办起了手工店面。
两个人的事情很快引起县妇联关注,在后者的推动下,以生产和销售手工产品的“巧娘工作室”应运而生,不断复制。为全县留守、失业、残疾等弱势妇女群体提供手工培训、搭建销售平台的密云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也正式成立,于海燕和朱会萍都是其中的骨干会员。
目前,编织协会共有350多名会员,涵盖密云全县20个乡镇和街道。民间从来不乏巧娘,但是她们的力量分散,同时受意识、视野等的局限,有力使不出。编织协会作为一个组织者和信息提供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并释放这种力量。
吹号者的忧虑
钱宏华是编织协会会长,密云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副主任。这两天,他办公桌上有几份文件亟待处理。一份关于“北京礼物”参评活动,“得赶快找人拍产品照片,通过网络传过去。”这个评选意味着协会产品的一种销售渠道。他又说起另外一份文件,是关于北京市第三届手工技能比赛的,“要求原创、手工,我们肯定要把技艺最好的妇女和产品给报上去。”
作为编织协会的核心人物,钱宏华这几年的忙碌几乎都和协会有关。协会刚成立的时候,钱宏华亲自到20个乡镇街道走村串户了解情况。那些妇女当时还在家里养猪、放羊,对自己从小就会的手工编织没什么概念,对来访者也半信半疑。钱宏华耐着性子了解谁有手工特长,谁有意愿加入协会,讲解协会章程,最初的工作就这样一点一点展开。
浏览编织协会最近的动态,除了各种技能培训,就是钱宏华带领协会成员参加各种展会,从非遗类到创意类,从温州到台湾,忙碌而充实。
“协会做的是信息提供和组织类的工作。一旦有订单,立刻得有人接,临时培训肯定不行,所以协会经常会有各种培训,以备不时之需。”宣传巧娘、参加展会、接订单、产生收益,这个理想的流程,在现实中并不顺畅。钱宏华说:“协会目前面临市场的瓶颈,很难突破。”
为了把产品卖出去,协会想了很多办法:一是尽可能地参加展会,销售产品;二是和旅游景区合作,做产品代销;三是通过协会专卖店和巧娘工作室进行集中销售。
三管齐下,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关键是能够成型的订单很少。”钱宏华说前几天接到一个上海的订单,要150个蒲草兜,他得立马联系巧娘制作。接单子的同时,他也与对方完成合同的事宜。协会之前接到某个订单,要3000个玉米皮编织品。产品做好,对方却不要了。被放过鸽子,协会学会了用法律手段规范供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协会早就为协会的产品注册了统一的商标“檀州巧娘”,但是这个商标却鲜为人知。仔细浏览协会成员的手工作品,门类虽多,却没有地方特色,找不出主打产品;手工技巧扎实,却不大吸引眼球;工艺品多,日用品少……这些可能都是制约协会产品销售的因素。
面对诸多困难,钱宏华一边说力不从心,一边说将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生产创意产品,这着实让人充满期待。虽然前路漫漫,但是只要努力朝前走,必然会有一片天。
链接
密云妇女手工编织协会
正式成立于2009年4月14日,隶属于密云县妇女联合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团组织。协会现有会员350多名,分别来自密云全县20个乡镇、街道。协会以技术交流、技能培训、作品展评、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编织产品和提供市场信息为手段,以引导、组织、带领会员增长技能、开拓市场促进就业为目标,试图搭建全县妇女手工编织产业的服务平台。
助推跟踪
助推项目:漳纸工坊
开展机构: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
进展情况:7月21日至22日,来自不同行业的15名民间工艺爱好者参加了首次漳纸工坊手工纸研习营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设置公益广告牌、漳河源首漂、手工造纸体验、与纸民交流讨论、“纸殇”行为艺术等。据悉,研习营第二次活动将于近日进行。
助推项目:肇庆骑楼“绿地图”
开展机构:岭南文化公益团
进展情况: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广东肇庆最为古老和保存最完整的骑楼街的人文历史脉络、自然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存状况,岭南文化公益团发起肇庆骑楼“绿地图”绘制工作,前期的资料整理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助推力栏目
本信息交流平台试图在传统手工艺、手工企业、创意达人、设计师之间搭建一座供需桥梁。你有什么样的手工技能、原料、产品,你有什么样的设计思路、创意成果,你需要什么类型的工艺加工厂、产品制作技艺,你能提供何种有效的销售通路、经营模式……都请发送至本平台,我们将推动和协助你实现梦想。
¤咨询热线:023-63895379 023-63896381(FAX)
巧手云集
燕山脚下,密云县城,“密云妇女手工编织协会海艳店”的店标十分引人注目。走进店里,丝网花、丝带绣、串珠、十字绣、剪纸、烫画等手工产品琳琅满目。
店老板叫于海燕,她同时经营着“御河源手工专卖店”。两家店的固定店员有5个,长期合作的手工作者有60多人。“大家长期有活儿干,遇上大单,还会通过编织协会找更多的帮手。”于海燕说的“编织协会”,是指密云县妇女手工编织协会,她是协会副会长,在分享订单信息、带领姐妹们共同靠巧手致富上,她从无二话。
于海燕是密云县西田各庄镇朝阳村人,7年前,她还是纺织厂的下岗女工。为了生存,她每天往返在北京和密云之间。一天,在木樨园小商品批发市场,于海燕注意到一个老板正在教顾客用珠子编福娃,一会儿功夫就卖了十几件作品。她从小就喜欢手工制作,当发现手工还可以解决自己就业时,心里难抑激动。
学会珠编后,于海燕在密云小商品城租了一个柜台,开始做以珠编为主的手工产品销售。几乎与此同时,密云县一个叫朱会萍的家庭主妇从孩子的玩具中得到灵感,用菜刀、小刀和废木头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件木结画作品《永结同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也办起了手工店面。
两个人的事情很快引起县妇联关注,在后者的推动下,以生产和销售手工产品的“巧娘工作室”应运而生,不断复制。为全县留守、失业、残疾等弱势妇女群体提供手工培训、搭建销售平台的密云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也正式成立,于海燕和朱会萍都是其中的骨干会员。
目前,编织协会共有350多名会员,涵盖密云全县20个乡镇和街道。民间从来不乏巧娘,但是她们的力量分散,同时受意识、视野等的局限,有力使不出。编织协会作为一个组织者和信息提供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并释放这种力量。
吹号者的忧虑
钱宏华是编织协会会长,密云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副主任。这两天,他办公桌上有几份文件亟待处理。一份关于“北京礼物”参评活动,“得赶快找人拍产品照片,通过网络传过去。”这个评选意味着协会产品的一种销售渠道。他又说起另外一份文件,是关于北京市第三届手工技能比赛的,“要求原创、手工,我们肯定要把技艺最好的妇女和产品给报上去。”
作为编织协会的核心人物,钱宏华这几年的忙碌几乎都和协会有关。协会刚成立的时候,钱宏华亲自到20个乡镇街道走村串户了解情况。那些妇女当时还在家里养猪、放羊,对自己从小就会的手工编织没什么概念,对来访者也半信半疑。钱宏华耐着性子了解谁有手工特长,谁有意愿加入协会,讲解协会章程,最初的工作就这样一点一点展开。
浏览编织协会最近的动态,除了各种技能培训,就是钱宏华带领协会成员参加各种展会,从非遗类到创意类,从温州到台湾,忙碌而充实。
“协会做的是信息提供和组织类的工作。一旦有订单,立刻得有人接,临时培训肯定不行,所以协会经常会有各种培训,以备不时之需。”宣传巧娘、参加展会、接订单、产生收益,这个理想的流程,在现实中并不顺畅。钱宏华说:“协会目前面临市场的瓶颈,很难突破。”
为了把产品卖出去,协会想了很多办法:一是尽可能地参加展会,销售产品;二是和旅游景区合作,做产品代销;三是通过协会专卖店和巧娘工作室进行集中销售。
三管齐下,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关键是能够成型的订单很少。”钱宏华说前几天接到一个上海的订单,要150个蒲草兜,他得立马联系巧娘制作。接单子的同时,他也与对方完成合同的事宜。协会之前接到某个订单,要3000个玉米皮编织品。产品做好,对方却不要了。被放过鸽子,协会学会了用法律手段规范供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协会早就为协会的产品注册了统一的商标“檀州巧娘”,但是这个商标却鲜为人知。仔细浏览协会成员的手工作品,门类虽多,却没有地方特色,找不出主打产品;手工技巧扎实,却不大吸引眼球;工艺品多,日用品少……这些可能都是制约协会产品销售的因素。
面对诸多困难,钱宏华一边说力不从心,一边说将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生产创意产品,这着实让人充满期待。虽然前路漫漫,但是只要努力朝前走,必然会有一片天。
链接
密云妇女手工编织协会
正式成立于2009年4月14日,隶属于密云县妇女联合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团组织。协会现有会员350多名,分别来自密云全县20个乡镇、街道。协会以技术交流、技能培训、作品展评、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编织产品和提供市场信息为手段,以引导、组织、带领会员增长技能、开拓市场促进就业为目标,试图搭建全县妇女手工编织产业的服务平台。
助推跟踪
助推项目:漳纸工坊
开展机构: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
进展情况:7月21日至22日,来自不同行业的15名民间工艺爱好者参加了首次漳纸工坊手工纸研习营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设置公益广告牌、漳河源首漂、手工造纸体验、与纸民交流讨论、“纸殇”行为艺术等。据悉,研习营第二次活动将于近日进行。
助推项目:肇庆骑楼“绿地图”
开展机构:岭南文化公益团
进展情况: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广东肇庆最为古老和保存最完整的骑楼街的人文历史脉络、自然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存状况,岭南文化公益团发起肇庆骑楼“绿地图”绘制工作,前期的资料整理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助推力栏目
本信息交流平台试图在传统手工艺、手工企业、创意达人、设计师之间搭建一座供需桥梁。你有什么样的手工技能、原料、产品,你有什么样的设计思路、创意成果,你需要什么类型的工艺加工厂、产品制作技艺,你能提供何种有效的销售通路、经营模式……都请发送至本平台,我们将推动和协助你实现梦想。
¤咨询热线:023-63895379 023-63896381(F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