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学习适应性对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在学习倦怠的三个分维度中,成就感低是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对其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学习倦怠
作者简介:隋丽丽(1974-),女,山东烟台人,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杨秀文(1976-),女,吉林辽源人,山东工商学院政法学院,讲师。(山东 烟台 264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山东工商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我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项目编号:2008K03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1-0172-02
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1]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学习心理状态。学生身心俱疲,经常感到精力不足;情绪容易波动,对学习失去兴趣,消极被动,容易感到压抑、焦虑,自我评价降低,缺乏自信,学习成就感降低,觉得学习没有价值;学习效率低,纪律松懈,对学习敷衍了事,态度散漫,出现逃课、不听课、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等行为,对教师和同学冷漠、悲观、不尊重。显然,这种学习倦怠现象将会给学生本人、学校以及社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危害。所以研究学习倦怠的机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讨论相应的对策,也就成为广大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十分迫切的任务。对学习倦怠的研究成了研究学生学习行为领域的新热点,其中尤以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关注居多。但国内关于大学生学习倦怠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还不很多,而国外学者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都是借鉴倦怠在职业领域中的研究成果,总的来说这些研究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学习适应是指学生个体主动调整自身使其与学习环境要求相符合,它包含学生、学习环境与改变三个部分,而学习适应性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与学习环境保持协调一致,从而取得良好学习效能的心理倾向。学习适应不仅仅表明学习者对教学方式和学习环境简单被动地“顺应”,更表现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动力与行为,提高学习能力,使自己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与不断变化的学习条件互相协调、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能力特征。它是学生学业成就与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根据日常观察我们估计学习适应性好的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会较轻,反之,学习适应性差的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会更明显一些。鉴于此,本研究在调查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调查来探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学习倦怠的关系。
一、研究方法和过程
1.研究对象
山东工商学院800名大学生,各种测量都有效的被试780人,年龄均在17~23岁之间,其中男生369人,女生411人;一年级学生202人,二年级学生259人,三年级学生194人,四年级学生125人;文科生356人,理科生424人;农村籍学生491人,城市籍学生289人。
2.研究工具
(1)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本研究采用学者杨丽娴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量表包括三个部分:情绪低落指学生在学习时因为对所学专业或上的课不感兴趣,不想学而又不得不学时,在情绪上就会感到疲乏、沮丧和挫折,并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从而表现出无精打采和低落情绪,此分量表包含8个项目;行为不当是指在学习倦怠时选择逃课、不听课或上课睡觉等一系列逃避学习的行为,此分量表包括6个项目;成就感低表现在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的变化上,一个对自己有很强的自信,充满了自我肯定的人,因为某些因素,慢慢耗尽了自己的自信心和对自己的认可,包括6个项目。整个问卷共20个项目,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自评式量表,从“不完全符合”到“完全符合”等级计分制。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方面,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强,得分越低,倦怠程度越弱。
(2)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本研究采用冯廷勇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共29个项目。量表将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分为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等5个维度。评分方法采用五分制,分数越高代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越强。据冯廷勇研究,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97、0.714、0.748、0.740、0.762,均在0.7以上,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3.研究程序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研究,用SPSS for Windows 13.0进行数据处理。
二、研究结果
1.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
根据问卷的结构特点和得分情况,研究者把得分高于60分者视为学习倦怠者,低于40分者视为不存在学习倦怠,介于40分和60分之间者视为不确定的中间状态。研究表明,得分高于60分的有287名被试,占总人数的36.8%,低于40分的41人,占总人数的5.3%,得分在40至60分之间的452人,占57.9%。
由于所采用的问卷中每一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故取中值3为参照值。学习倦怠的每题得分平均值为2.8823,属于中等程度范围。在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上,成就感低这一维度每题平均得分最高(M=3.3235),其次为行为不当(M=2.8365)和情绪低落(M=2.5959)。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能比较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学习行为,但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会有比较低的成就感。
2.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1)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学习倦怠的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
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大学生学习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具体维度上,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情绪低落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行为不当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学习适应性和成就感低之间的负相关不显著。
(2)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对学习倦怠的预测。为了更好地分析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学习倦怠为因变量,以学习适应性作为预测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见表2)。在回归分析之前,首先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散点图,结果发现,当以学习倦怠为因变量时,学习适应性和它存在线性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习适应性解释了学习倦怠总变异的12%。
三、分析与讨论
1.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倦怠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6.8%,不存在倦怠的占总人数的5.3%,中间状态的占总人数的57.9%。由此可见,大学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虽然不很严重,但结果不容忽视,因为真正态度明确的不倦怠者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而大部分人处于不确定状态,这是一种中间状态,很可能转变为学习倦怠。
本研究中大学生在学习倦怠及三个分维度上的每题平均得分为:学习倦怠总体为2.8823,情绪低落为2.5959,行为不当为2.8365,成就感低为3.3235。由于所采用的量表均采用5级计分制,故取中值3为倦怠程度的参照值。可见大学生学习倦怠总体情况不是非常严重,其得分处于中等程度。这与国内以往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2,3]
在学习倦怠的三个分维度中,成就感低这一维度每题平均得分最高(M=3.3235),其次为行为不当(M=2.8365)和情绪低落(M=2.5959)。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能较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学习行为,但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会有比较低的成就感。这和孙静(2007)的研究结论不一致,[3]孙静的研究认为在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上,行为不当这一维度每题平均得分最高,其次为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就是说学习倦怠各个因子中成就感低这一因子得分最低。这和她研究对象(上海市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殊性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体育专业的大学生确实更容易出现逃课等不良的学习行为,又因为有一技之长和身处上海,其成就感自然不会很低。本研究和孙爱玲(2006)、朱林仙(2007)的研究结论一致。[4,5]我们认为成就感低是学习倦怠三个分维度中表现最明显的,这和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有一定关系,也和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实用性不大、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专长的心态有关。
2.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学习倦怠的关系
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学习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具体维度上,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情绪低落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行为不当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学习适应性和成就感低之间的负相关不显著。
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学习适应性越好,出现学习行为不当、情绪低落的可能越小,这和我们的假设是一致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动力与行为,提高学习能力,使自己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与不断变化的学习条件互相协调,这样出现情绪低落等倦怠状态的可能会变小。就是说学习倦怠不是因为积极努力学习感到疲惫,恰恰是因为不主动学习,不主动顺应环境,消极等待才出现的不良状况。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学习适应性对其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论如下。
(1)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人数占总人数的36.8%。在学习倦怠的三个分维度中,成就感低是其中表现最明显的。
(2)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2005,6(2):54-58.
[2]杨丽娴.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专业承诺关系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4.
[3]孙静.上海市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与专业承诺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孙爱玲.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5]朱林仙.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及其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学习倦怠
作者简介:隋丽丽(1974-),女,山东烟台人,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杨秀文(1976-),女,吉林辽源人,山东工商学院政法学院,讲师。(山东 烟台 264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山东工商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我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项目编号:2008K03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1-0172-02
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1]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学习心理状态。学生身心俱疲,经常感到精力不足;情绪容易波动,对学习失去兴趣,消极被动,容易感到压抑、焦虑,自我评价降低,缺乏自信,学习成就感降低,觉得学习没有价值;学习效率低,纪律松懈,对学习敷衍了事,态度散漫,出现逃课、不听课、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等行为,对教师和同学冷漠、悲观、不尊重。显然,这种学习倦怠现象将会给学生本人、学校以及社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危害。所以研究学习倦怠的机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讨论相应的对策,也就成为广大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十分迫切的任务。对学习倦怠的研究成了研究学生学习行为领域的新热点,其中尤以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关注居多。但国内关于大学生学习倦怠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还不很多,而国外学者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都是借鉴倦怠在职业领域中的研究成果,总的来说这些研究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学习适应是指学生个体主动调整自身使其与学习环境要求相符合,它包含学生、学习环境与改变三个部分,而学习适应性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与学习环境保持协调一致,从而取得良好学习效能的心理倾向。学习适应不仅仅表明学习者对教学方式和学习环境简单被动地“顺应”,更表现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动力与行为,提高学习能力,使自己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与不断变化的学习条件互相协调、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能力特征。它是学生学业成就与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根据日常观察我们估计学习适应性好的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会较轻,反之,学习适应性差的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会更明显一些。鉴于此,本研究在调查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调查来探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学习倦怠的关系。
一、研究方法和过程
1.研究对象
山东工商学院800名大学生,各种测量都有效的被试780人,年龄均在17~23岁之间,其中男生369人,女生411人;一年级学生202人,二年级学生259人,三年级学生194人,四年级学生125人;文科生356人,理科生424人;农村籍学生491人,城市籍学生289人。
2.研究工具
(1)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本研究采用学者杨丽娴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量表包括三个部分:情绪低落指学生在学习时因为对所学专业或上的课不感兴趣,不想学而又不得不学时,在情绪上就会感到疲乏、沮丧和挫折,并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从而表现出无精打采和低落情绪,此分量表包含8个项目;行为不当是指在学习倦怠时选择逃课、不听课或上课睡觉等一系列逃避学习的行为,此分量表包括6个项目;成就感低表现在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的变化上,一个对自己有很强的自信,充满了自我肯定的人,因为某些因素,慢慢耗尽了自己的自信心和对自己的认可,包括6个项目。整个问卷共20个项目,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自评式量表,从“不完全符合”到“完全符合”等级计分制。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方面,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强,得分越低,倦怠程度越弱。
(2)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本研究采用冯廷勇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共29个项目。量表将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分为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等5个维度。评分方法采用五分制,分数越高代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越强。据冯廷勇研究,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97、0.714、0.748、0.740、0.762,均在0.7以上,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3.研究程序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研究,用SPSS for Windows 13.0进行数据处理。
二、研究结果
1.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
根据问卷的结构特点和得分情况,研究者把得分高于60分者视为学习倦怠者,低于40分者视为不存在学习倦怠,介于40分和60分之间者视为不确定的中间状态。研究表明,得分高于60分的有287名被试,占总人数的36.8%,低于40分的41人,占总人数的5.3%,得分在40至60分之间的452人,占57.9%。
由于所采用的问卷中每一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故取中值3为参照值。学习倦怠的每题得分平均值为2.8823,属于中等程度范围。在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上,成就感低这一维度每题平均得分最高(M=3.3235),其次为行为不当(M=2.8365)和情绪低落(M=2.5959)。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能比较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学习行为,但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会有比较低的成就感。
2.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1)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学习倦怠的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
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大学生学习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具体维度上,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情绪低落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行为不当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学习适应性和成就感低之间的负相关不显著。
(2)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对学习倦怠的预测。为了更好地分析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学习倦怠为因变量,以学习适应性作为预测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见表2)。在回归分析之前,首先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散点图,结果发现,当以学习倦怠为因变量时,学习适应性和它存在线性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习适应性解释了学习倦怠总变异的12%。
三、分析与讨论
1.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倦怠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6.8%,不存在倦怠的占总人数的5.3%,中间状态的占总人数的57.9%。由此可见,大学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虽然不很严重,但结果不容忽视,因为真正态度明确的不倦怠者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而大部分人处于不确定状态,这是一种中间状态,很可能转变为学习倦怠。
本研究中大学生在学习倦怠及三个分维度上的每题平均得分为:学习倦怠总体为2.8823,情绪低落为2.5959,行为不当为2.8365,成就感低为3.3235。由于所采用的量表均采用5级计分制,故取中值3为倦怠程度的参照值。可见大学生学习倦怠总体情况不是非常严重,其得分处于中等程度。这与国内以往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2,3]
在学习倦怠的三个分维度中,成就感低这一维度每题平均得分最高(M=3.3235),其次为行为不当(M=2.8365)和情绪低落(M=2.5959)。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能较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学习行为,但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会有比较低的成就感。这和孙静(2007)的研究结论不一致,[3]孙静的研究认为在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上,行为不当这一维度每题平均得分最高,其次为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就是说学习倦怠各个因子中成就感低这一因子得分最低。这和她研究对象(上海市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殊性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体育专业的大学生确实更容易出现逃课等不良的学习行为,又因为有一技之长和身处上海,其成就感自然不会很低。本研究和孙爱玲(2006)、朱林仙(2007)的研究结论一致。[4,5]我们认为成就感低是学习倦怠三个分维度中表现最明显的,这和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有一定关系,也和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实用性不大、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专长的心态有关。
2.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学习倦怠的关系
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学习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具体维度上,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情绪低落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和行为不当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学习适应性和成就感低之间的负相关不显著。
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学习适应性越好,出现学习行为不当、情绪低落的可能越小,这和我们的假设是一致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动力与行为,提高学习能力,使自己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与不断变化的学习条件互相协调,这样出现情绪低落等倦怠状态的可能会变小。就是说学习倦怠不是因为积极努力学习感到疲惫,恰恰是因为不主动学习,不主动顺应环境,消极等待才出现的不良状况。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学习适应性对其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论如下。
(1)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人数占总人数的36.8%。在学习倦怠的三个分维度中,成就感低是其中表现最明显的。
(2)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2005,6(2):54-58.
[2]杨丽娴.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专业承诺关系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4.
[3]孙静.上海市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与专业承诺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孙爱玲.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5]朱林仙.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及其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