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损伤进展至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

来源 :中华肾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e521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前瞻性探讨和分析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后进展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临床表型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初步建立AKI进展至CKD的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对AKI进展至CKD的预测效能。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因AKI在南方医院肾内科住院且既往无CKD[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1]的患者。全部患者出院后随访至AKI发生后90 d,检测AKI发生90 d后的血肌酐值(≥2次检测),用血肌酐均值和EPI-CKD 2009公式计算eGFR。以AKI发生后90 d内新发CKD[eGFR<60 ml·min-1·(1.73 m2)-1]为研究终点,比较AKI进展至CKD和AKI未进展至CKD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人口学特点、慢性并发症比例、基线肾功能、AKI严重程度、AKI时是否接受透析和其他实验室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AKI进展至CKD的独立临床危险因素;最后,初步建立临床危险因素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临床模型对AKI进展至CKD的预测效能。

结果

共168例AKI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男91例,女77例,年龄(44.0±18.4)岁;其中64例(38.1%)在AKI发生后90 d内新发CKD(AKI进展至CKD)。与AKI未进展至CKD者相比,AKI进展至CKD组患者年龄大、基线eGFR和血红蛋白水平低、合并高血压比例高、AKI时接受透析比例高、出院时的血肌酐水平也较高(均P<0.05)。两组间其他指标如合并糖尿病比例、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使用比例、尿蛋白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KI时接受透析(OR=2.516,95%CI 1.251~5.060,P=0.010)、合并高血压(OR=2.446,95%CI 1.124~5.324,P=0.024)、低基线eGFR(OR=0.975,95%CI 0.950~0.999,P=0.043)是AKI进展至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初步分析显示,由年龄、AKI时接受透析、合并高血压、低基线eGFR建立的临床模型对AKI进展至CKD的预测效能为中等(AUC=0.712,95% CI 0.634~0.790)。

结论

AKI住院人群是未来新发CKD的高危人群,由全身疾病状态和AKI严重程度组成的综合临床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筛查AKI进展至CKD的高危患者,但仍需进一步寻找能提高AKI慢性化风险预测效能的临床因素和生物标志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结石(urinary stone disease,USD)与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基于2014年3月至5月北京平谷区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主要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5岁以上的常驻居民,所有受试者均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肾脏超声检查(确定有无USD)。留取血液及首次晨尿标本用于测定血肌酐、血糖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血脂异常对儿童IgA肾病(IgAN)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肾病中心确诊为原发性IgAN的患儿资料。按血脂是否正常分为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按临床分类将血脂异常组分为以下4组:高胆固醇血症组、高三酰甘油血症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组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组,分析比较各组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采用Log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寻求无创、早期、可重复的诊断及监测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目前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基于扩散成像的各序列磁共振成像、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MRI,BOL
目的探讨早期血小板计数是否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因PDAP住院的所有患者,根据最终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治愈组与退出组,其中退出组包括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以及死亡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血常规、透
足细胞又称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是构成肾小球滤过膜功能的重要屏障。以肌动蛋白为基础的细胞骨架在维持足细胞的正常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现的Rho-GTP酶类(Rho-GTPases)及相关调控因子在足细胞肌动蛋白骨架调控中的研究进展。在足细胞中,以RhoA、Rac1和Cdc42为代表的Rho-GTPases在调控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中起着核心作用。
孤立肾包括单侧肾未发育或发育不良所致的先天性孤立肾和因肾肿瘤、外伤、结核、活体捐肾等原因切除单侧肾脏的获得性孤立肾。孤立肾并非良性状态,存在慢性肾脏病(CKD)和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风险,而目前对孤立肾的认识存在不足。本文就孤立肾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结局、保护措施和监测随访进行综述,旨在加深对孤立肾的认识和科学地保护。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类以小血管坏死性炎症和存在循环ANCA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肾脏和肺部等多个脏器。儿童发病罕见,但其肾脏受累较成人更严重。肾脏受累是小儿AAV长期预后和死亡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报道1例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用于AAV伴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降低首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纳入2006—2016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置管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入组患者按照置管时间分为4组:CQI前2006—2007年置管患者(A组),CQI后Ⅰ期2008—2010年置管患者(B组),CQI后Ⅱ期2011—2013年置管患者(C组),CQI后Ⅲ期2014—2016年置管患者(D组)。运用设计、实施、检验和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本院行肾活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资料,根据随访是否进入维持性透析,分为透析组(116例)与未透析组(103例),比较肾活检时临床病理指标差异,以发现可预测肾脏预后的影响因素。经组间比较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血清肌酐(HR=1.003,95%CI 1.000~1.005,P=0.048)、高尿蛋白肌酐比(HR=1.079,95%CI 1.004
目的探究术后低白蛋白血症对心肺转流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PB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和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按术后48 h内的最低血清白蛋白浓度分为低白蛋白血症组(≤35 g/L)和非低白蛋白血症组(>35 g/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