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把探索的目光投向了南极大陆,并打算在这里安营扎寨,进行长期研究。目前,世界上共有2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53个科学考察站。从分布来看,大多数南极站都建在南极大陆沿岸和海岛的夏季露岩区,只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和中国更进一步,在南极内陆冰原上建立了科学考察站。
科考站虽多,让大家一提起来就竖大拇指的,还要数“哈雷六号”,它究竟有什么本事,能抵御南极恶劣的环境呢?
南极建房难,难于上青天
南极的气候有多恶劣,就不用说了,狂风、暴雪和酷寒是它的三大特征。除了企鹅、海豹等拥有厚厚脂肪的萌物,其他动物大多很难在这里活下去。 ’
早在1956年,英国为了获取更多的南极大气数据,先后在南极建了5个名为“哈雷”,的研究站;结果很不幸,全部以失败告终。原来他们把房子建在了南极最南端的厚浮冰上,浮冰每年都会向大海移动约400米的距离,有些浮冰甚至还会裂开,上面的研究站也遭了秧。
在南极上,房子要面临的困难还不止如此呢。作为世界上最为寒冷的地区,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能达到-93.2℃。在这样的低温下,钢铁会变得像玻璃一般脆;如果把一杯水泼向空中,落下来的将是一片冰晶。同时,南极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区,平均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有300天,年平均风速19.4米/秒。这里的建筑不仅要经受住低温、大风等苛刻.的自然考验,还要符合人类的环境考核标准。
南极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为了不对南极的环境造成破坏,联合国出台了《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要求建筑材料必须容易运输、建造、操作,易于回收废弃;更换单个设施时,不能对整个科考站造成显著影响;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的寿命不低于20年,支撑物要灵活,在发生冰川危险时,可以保证人尽快移居到内陆……
天哪,本来盖房子就不简单,还得满足这些条件,简直比登天还难!
房子到处跑,科学家勤动脑
万能的科学家也对盖房子这件事很头疼,于是,他们组织了_场国际比赛,邀请全世界的设计师来为南极建房子。最终,休·布劳顿建筑公司和纽约证券交易所联手,设计出了“哈雷六号”科考站,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要在南极建房子,关键之处在于不能让房子被雪掩埋,所以,建筑师们使用液压装置将底部装有滑雪板的房体抬高,在房子底部安了几条伸缩腿。.这样,只妻用一部推土机就可推动它在冰面上移动了。
不过, “哈雷六号”虽然长了“腿”,移动起来还是不太灵活。要是再能“减减肥”就再好不过了!
建筑师们冥思苦想,最后,还是在火车车厢上找到了灵感。他们将房子進行了模块化设计,把它变成了拥有好几节车厢的“火车房子”,车厢形状的房间首尾相连,可以自由组合,需要移动的时候可以断开。一旦发现冰川冲撞危险,每节车厢都可以被拆解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南极的茫茫冰原上,远远望去,“哈雷六号”就像一列从科幻片里开出的小火车。
这个“长脚”的房子还很环保,电力和水资源都是共享的,为了大家的人身安全,建筑师们将房子从中间一分为二,每个部分,都存储一定的能源,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研究员能随时获得能量。
自然无情,人间有爱
南极没有四季之分,只有暧、寒季的区别,一年中有1/3时间见不到太阳。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很容易让科学家们患上心理疾病。为了让大家住起来更舒服,建筑师们在细节上也投入了许多小心思。
首先,他们给“哈雷六号”涂上了红蓝相间的彩装,在皑皑白雪中极具识别度,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红色车厢里光照充足,高度是其他模块的两倍。这是一个拥有社交功能的独立舱,主要用于生活、餐饮和娱乐。卧室、实验室、办公区域和能源中心是蓝色的,有镇定情绪的作用。房子的设置很灵活,需要时,实验室随时可以变卧室。其他车厢里还有攀岩墙、桑拿房等设施,墙上设置的可编程报警灯模拟日光,能让科学家们有在明亮的日光下工作、休息的感觉。房间的硬木板选择了自然的纹理和色调,看起来就更贴近自然了。
当南极科考站长出了“脚”,可以四处移动,就变得更加安全,更加高科技了。极地科考人员也非常喜欢色彩鲜艳、功能百变的“哈雷六号”,还把这里称为“奇妙屋”。在他们眼中,它不仅仅是房子,更是人类情感和智慧的结晶,这里,孕育着人类挑战自然,改造自然的希望。
科考站虽多,让大家一提起来就竖大拇指的,还要数“哈雷六号”,它究竟有什么本事,能抵御南极恶劣的环境呢?
南极建房难,难于上青天
南极的气候有多恶劣,就不用说了,狂风、暴雪和酷寒是它的三大特征。除了企鹅、海豹等拥有厚厚脂肪的萌物,其他动物大多很难在这里活下去。 ’
早在1956年,英国为了获取更多的南极大气数据,先后在南极建了5个名为“哈雷”,的研究站;结果很不幸,全部以失败告终。原来他们把房子建在了南极最南端的厚浮冰上,浮冰每年都会向大海移动约400米的距离,有些浮冰甚至还会裂开,上面的研究站也遭了秧。
在南极上,房子要面临的困难还不止如此呢。作为世界上最为寒冷的地区,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能达到-93.2℃。在这样的低温下,钢铁会变得像玻璃一般脆;如果把一杯水泼向空中,落下来的将是一片冰晶。同时,南极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区,平均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有300天,年平均风速19.4米/秒。这里的建筑不仅要经受住低温、大风等苛刻.的自然考验,还要符合人类的环境考核标准。
南极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为了不对南极的环境造成破坏,联合国出台了《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要求建筑材料必须容易运输、建造、操作,易于回收废弃;更换单个设施时,不能对整个科考站造成显著影响;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的寿命不低于20年,支撑物要灵活,在发生冰川危险时,可以保证人尽快移居到内陆……
天哪,本来盖房子就不简单,还得满足这些条件,简直比登天还难!
房子到处跑,科学家勤动脑
万能的科学家也对盖房子这件事很头疼,于是,他们组织了_场国际比赛,邀请全世界的设计师来为南极建房子。最终,休·布劳顿建筑公司和纽约证券交易所联手,设计出了“哈雷六号”科考站,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要在南极建房子,关键之处在于不能让房子被雪掩埋,所以,建筑师们使用液压装置将底部装有滑雪板的房体抬高,在房子底部安了几条伸缩腿。.这样,只妻用一部推土机就可推动它在冰面上移动了。
不过, “哈雷六号”虽然长了“腿”,移动起来还是不太灵活。要是再能“减减肥”就再好不过了!
建筑师们冥思苦想,最后,还是在火车车厢上找到了灵感。他们将房子進行了模块化设计,把它变成了拥有好几节车厢的“火车房子”,车厢形状的房间首尾相连,可以自由组合,需要移动的时候可以断开。一旦发现冰川冲撞危险,每节车厢都可以被拆解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南极的茫茫冰原上,远远望去,“哈雷六号”就像一列从科幻片里开出的小火车。
这个“长脚”的房子还很环保,电力和水资源都是共享的,为了大家的人身安全,建筑师们将房子从中间一分为二,每个部分,都存储一定的能源,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研究员能随时获得能量。
自然无情,人间有爱
南极没有四季之分,只有暧、寒季的区别,一年中有1/3时间见不到太阳。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很容易让科学家们患上心理疾病。为了让大家住起来更舒服,建筑师们在细节上也投入了许多小心思。
首先,他们给“哈雷六号”涂上了红蓝相间的彩装,在皑皑白雪中极具识别度,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红色车厢里光照充足,高度是其他模块的两倍。这是一个拥有社交功能的独立舱,主要用于生活、餐饮和娱乐。卧室、实验室、办公区域和能源中心是蓝色的,有镇定情绪的作用。房子的设置很灵活,需要时,实验室随时可以变卧室。其他车厢里还有攀岩墙、桑拿房等设施,墙上设置的可编程报警灯模拟日光,能让科学家们有在明亮的日光下工作、休息的感觉。房间的硬木板选择了自然的纹理和色调,看起来就更贴近自然了。
当南极科考站长出了“脚”,可以四处移动,就变得更加安全,更加高科技了。极地科考人员也非常喜欢色彩鲜艳、功能百变的“哈雷六号”,还把这里称为“奇妙屋”。在他们眼中,它不仅仅是房子,更是人类情感和智慧的结晶,这里,孕育着人类挑战自然,改造自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