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的烟台,累累硕果挂满枝头,果蔬清香溢满全城。近年来,烟台市按照产业化发展要求,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大力发展果蔬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130万亩,新发展规范合作社78家,总数达到1030家,备案会员数量5.2万户,带动农户20多万户,一座“绿色食品名城”快速崛起。
沃土秋实。烟台果蔬从青涩到成熟,从传统到现代,沿着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主轴,留下了一条闪亮轨迹。这份“成绩单”记载了烟台近年来发展现代果蔬业带来的山乡巨变,也承载着全市农村信用社35亿元贷款的殷殷期望。循着一个个“果蔬明星”的致富足迹,烟台市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路线图越发清晰。
瓜中白玉--海阳白黄瓜
“就说那全国独一无二的白黄瓜,细溜溜的身条,顶花带刺,咬一口,微甘爽脆;再咬一口,暑热顿消。”这是青年作家刘水清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海阳风物素描》中对“海阳白黄瓜”的描述,读后不禁让人满口生津。近年来,“海阳白黄瓜”以其美观的外表、独特的口感和独有的地理特性,受到市场的追捧和消费者的青睐。
海阳白黄瓜是由海阳本地品种改良提纯而来,在当地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史。早期,海阳白黄瓜主要是传统品种零散栽植,以露天种植为主,产量相对较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农业技术部门进行了品种优选,改良后,海阳白黄瓜长约18公分,粗约3公分,色泽晶莹剔透、白中泛绿、绿中透白、宛若润玉,故又有“白玉黄瓜”之美誉。其中,二十里店镇的白玉黄瓜因其外形美、品质好、口味佳,富含多种营养成份,被荣幸地选送中南海,成为国宴佳肴。其中,二十里店镇的白玉黄瓜因其外形美、品质好、口味佳,富含多种营养成份,被荣幸地选送中南海,成为国宴佳肴。目前,该镇白黄瓜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日光温室大棚1600多个,亩产量达到5000公斤。该镇42个自然村,几乎村村有大棚,平均每个大棚收入5.5万元,杂交试验大棚的收入超过10万元,带动农民增加收入近6000万元。以“海阳白黄瓜”为龙头产品的海阳里店镇果蔬批发市场成为胶东最大的果蔬集散地。
在“海阳白黄瓜”的盛名背后,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支持功不可没。近年来,海阳市农村信用联社二十里店信用社以农户小额贷款为主,充分发挥信贷杠杆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对农户的大棚建筑、种苗购买等进行了有力扶持。截至2011年9月末,二十里店信用社发放白黄瓜种植户贷款1318万元,基本上满足了白黄瓜种植户的资金需求。同时,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农村信用评定范围,建立起客户经理联络制,统一建立经济档案,对所扶持的合作社实行定人、定时上门跟踪服务,及时掌握他们的资金需求,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今年以来,投放贷款900多万元对海阳市联发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海阳市西岚口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海阳市宝芹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海阳市纪疃果蔬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龙头专业合作社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其实行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珠圆玉润--绿晶葡萄
眼下,正值葡萄收获季节。在莱州市朱桥镇埠上村,近千亩葡萄披红挂紫,玫瑰香、巨峰、金手指、无核白……累累果实压弯了枝头,上百农户正忙碌在果园里采摘葡萄。
在埠上村路旁,各地商贩正云集在这里收购葡萄,人来车往,好不热闹。埠上村的葡萄为什么这么受青睐?
这得益于该村土壤、水利、气候条件优越,非常适宜栽植优质葡萄,从1958年起就有种植葡萄的历史。改革开放后,葡萄种植规模逐步壮大,400户的村子几乎家家都种植了葡萄,可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没有形成品牌优势,就更谈不上价格优势了。
“真正让村里葡萄‘名声在外’,靠的是合作社。”村书记王祥义介绍,村里在农商行的支持下,2010年3月运用“合作社+农户+农商行”的经营模式,办起了绿晶葡萄专业合作社。
“我们对入社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一律使用有机肥和无公害农药,实行统一技术管理和销售,农商行优先为合作社成员提供贷款支持。合作社不向农民收费,而是向农户提供技术和资金服务。每逢葡萄种植和采摘不同环节,村里专门聘请技术专家,传授各种技术方法,连化肥农药如何使用,如何防虫害也都手把手的教。”王书记说。埠上村的绿晶牌葡萄,今年7月已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得了绿色食品商标。实施品牌战略,不仅让埠上村的优质葡萄闻名遐迩,也让分散经营的农户真正尝到了“绿色”甜头。如今,该村近八成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链条,形成了合作社管技术、管销售,农户管种植、管采摘,农商行管资金、管结算的经营格局。
为帮助合作社发展壮大,莱州农商行朱桥支行行长亲自带领客户经理开展了“拉网式”问贷到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情况,积极为葡萄种植户提供各项信息,拓宽销售渠道。对经规范化认定、符合贷款条件、生产经营正常的合作社成员农商行对其实行“四优先”:即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发放贷款证,在项目考察、科技配套、资金需求、审批程序、利率优惠等各个方面给予最大限度支持,充分激发葡萄种植户的创业热情,帮扶他们快速走上了致富之路。截至目前,朱桥支行已向合作社葡萄种植户发放信贷资金430万元,支持50多户发展壮大。该合作社年产葡萄2000吨,年生产总值达1800万元。
吃遍天下瓜最爱官地洼
前阵子,招远市毕郭镇官地洼村成功举办了招远首届“西瓜节”,吸引近1000人参加,日销售量达到16万斤。
“官地洼西瓜”为啥这么火?原来,为种出品质优良的西瓜,他们统一让西瓜“喝”140米深地下矿泉水,“吃”沼渣、沼液精心配制的“营养餐”,并改用生态管理防治病虫害,有效杜绝了农药残留。如今,“官地洼西瓜”不仅荣获“烟台市十大名瓜”称号,还捧回“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央视专门来拍摄了纪录片《走进中国地理标志•官地洼西瓜》,官地洼西瓜已在上海、杭州、郑州等30多个城市的大超市设置了直销区。
官地洼村位于毕郭镇政府驻地西南20公里处大沽河以南的丘陵中。在2004年获得了山东省农业厅无公害质量体系认证,在招远市范围内属于第一家。2005年,该村成立了由市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招远市第一个“富硒西瓜协会”。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该村开始有农民建起大棚,种植西瓜。农村信用社得知这一信息,主动联系该村干部,进村实地调查,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对资金困难户发放农户小额贷款,贷款额度5000元至2万元不等,并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手续从简”等优惠措施。近年来,在信用社大力扶持下,官地洼村西瓜名气越来越大,农民建大棚种西瓜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贷款额度也由原来最高2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0 万元。今年以来,除继续支持建设冬暖式大棚外,毕郭信用社贷款260万元,支持合作社新建4个钢构式大棚,打了6眼40多米深的水井,有力支持了该村西瓜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烟台办事处)
沃土秋实。烟台果蔬从青涩到成熟,从传统到现代,沿着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主轴,留下了一条闪亮轨迹。这份“成绩单”记载了烟台近年来发展现代果蔬业带来的山乡巨变,也承载着全市农村信用社35亿元贷款的殷殷期望。循着一个个“果蔬明星”的致富足迹,烟台市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路线图越发清晰。
瓜中白玉--海阳白黄瓜
“就说那全国独一无二的白黄瓜,细溜溜的身条,顶花带刺,咬一口,微甘爽脆;再咬一口,暑热顿消。”这是青年作家刘水清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海阳风物素描》中对“海阳白黄瓜”的描述,读后不禁让人满口生津。近年来,“海阳白黄瓜”以其美观的外表、独特的口感和独有的地理特性,受到市场的追捧和消费者的青睐。
海阳白黄瓜是由海阳本地品种改良提纯而来,在当地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史。早期,海阳白黄瓜主要是传统品种零散栽植,以露天种植为主,产量相对较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农业技术部门进行了品种优选,改良后,海阳白黄瓜长约18公分,粗约3公分,色泽晶莹剔透、白中泛绿、绿中透白、宛若润玉,故又有“白玉黄瓜”之美誉。其中,二十里店镇的白玉黄瓜因其外形美、品质好、口味佳,富含多种营养成份,被荣幸地选送中南海,成为国宴佳肴。其中,二十里店镇的白玉黄瓜因其外形美、品质好、口味佳,富含多种营养成份,被荣幸地选送中南海,成为国宴佳肴。目前,该镇白黄瓜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日光温室大棚1600多个,亩产量达到5000公斤。该镇42个自然村,几乎村村有大棚,平均每个大棚收入5.5万元,杂交试验大棚的收入超过10万元,带动农民增加收入近6000万元。以“海阳白黄瓜”为龙头产品的海阳里店镇果蔬批发市场成为胶东最大的果蔬集散地。
在“海阳白黄瓜”的盛名背后,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支持功不可没。近年来,海阳市农村信用联社二十里店信用社以农户小额贷款为主,充分发挥信贷杠杆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对农户的大棚建筑、种苗购买等进行了有力扶持。截至2011年9月末,二十里店信用社发放白黄瓜种植户贷款1318万元,基本上满足了白黄瓜种植户的资金需求。同时,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农村信用评定范围,建立起客户经理联络制,统一建立经济档案,对所扶持的合作社实行定人、定时上门跟踪服务,及时掌握他们的资金需求,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今年以来,投放贷款900多万元对海阳市联发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海阳市西岚口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海阳市宝芹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海阳市纪疃果蔬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龙头专业合作社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其实行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珠圆玉润--绿晶葡萄
眼下,正值葡萄收获季节。在莱州市朱桥镇埠上村,近千亩葡萄披红挂紫,玫瑰香、巨峰、金手指、无核白……累累果实压弯了枝头,上百农户正忙碌在果园里采摘葡萄。
在埠上村路旁,各地商贩正云集在这里收购葡萄,人来车往,好不热闹。埠上村的葡萄为什么这么受青睐?
这得益于该村土壤、水利、气候条件优越,非常适宜栽植优质葡萄,从1958年起就有种植葡萄的历史。改革开放后,葡萄种植规模逐步壮大,400户的村子几乎家家都种植了葡萄,可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没有形成品牌优势,就更谈不上价格优势了。
“真正让村里葡萄‘名声在外’,靠的是合作社。”村书记王祥义介绍,村里在农商行的支持下,2010年3月运用“合作社+农户+农商行”的经营模式,办起了绿晶葡萄专业合作社。
“我们对入社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一律使用有机肥和无公害农药,实行统一技术管理和销售,农商行优先为合作社成员提供贷款支持。合作社不向农民收费,而是向农户提供技术和资金服务。每逢葡萄种植和采摘不同环节,村里专门聘请技术专家,传授各种技术方法,连化肥农药如何使用,如何防虫害也都手把手的教。”王书记说。埠上村的绿晶牌葡萄,今年7月已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得了绿色食品商标。实施品牌战略,不仅让埠上村的优质葡萄闻名遐迩,也让分散经营的农户真正尝到了“绿色”甜头。如今,该村近八成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链条,形成了合作社管技术、管销售,农户管种植、管采摘,农商行管资金、管结算的经营格局。
为帮助合作社发展壮大,莱州农商行朱桥支行行长亲自带领客户经理开展了“拉网式”问贷到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情况,积极为葡萄种植户提供各项信息,拓宽销售渠道。对经规范化认定、符合贷款条件、生产经营正常的合作社成员农商行对其实行“四优先”:即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发放贷款证,在项目考察、科技配套、资金需求、审批程序、利率优惠等各个方面给予最大限度支持,充分激发葡萄种植户的创业热情,帮扶他们快速走上了致富之路。截至目前,朱桥支行已向合作社葡萄种植户发放信贷资金430万元,支持50多户发展壮大。该合作社年产葡萄2000吨,年生产总值达1800万元。
吃遍天下瓜最爱官地洼
前阵子,招远市毕郭镇官地洼村成功举办了招远首届“西瓜节”,吸引近1000人参加,日销售量达到16万斤。
“官地洼西瓜”为啥这么火?原来,为种出品质优良的西瓜,他们统一让西瓜“喝”140米深地下矿泉水,“吃”沼渣、沼液精心配制的“营养餐”,并改用生态管理防治病虫害,有效杜绝了农药残留。如今,“官地洼西瓜”不仅荣获“烟台市十大名瓜”称号,还捧回“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央视专门来拍摄了纪录片《走进中国地理标志•官地洼西瓜》,官地洼西瓜已在上海、杭州、郑州等30多个城市的大超市设置了直销区。
官地洼村位于毕郭镇政府驻地西南20公里处大沽河以南的丘陵中。在2004年获得了山东省农业厅无公害质量体系认证,在招远市范围内属于第一家。2005年,该村成立了由市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招远市第一个“富硒西瓜协会”。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该村开始有农民建起大棚,种植西瓜。农村信用社得知这一信息,主动联系该村干部,进村实地调查,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对资金困难户发放农户小额贷款,贷款额度5000元至2万元不等,并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手续从简”等优惠措施。近年来,在信用社大力扶持下,官地洼村西瓜名气越来越大,农民建大棚种西瓜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贷款额度也由原来最高2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0 万元。今年以来,除继续支持建设冬暖式大棚外,毕郭信用社贷款260万元,支持合作社新建4个钢构式大棚,打了6眼40多米深的水井,有力支持了该村西瓜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烟台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