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宁波市实验小学(又名宁波大学附属小学),是一所集生态化、信息化、国际化特点于一身的现代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大潮中,学校依据自身特点结合“以人为本”思想和生态世界观理论形成了建设生态化学校的教育理念。宁波市实验小学戚昆仑校长接受了本刊(www.cmee-online.com)记者的专访,介绍了学校探索生态教育理念,并将其应用在教学实验改革、教师发展模式、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做法,勾勒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戚昆仑,本科,中教高级,中共党员。现任宁波市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担任宁波市政协委员。曾获宁波市优秀教师、宁波市名校长、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浙江省春蚕奖等荣誉称号。近十年来主持并参与全国及省市级多项课题研究,其中“审美教育研究”“选择教育研究”“数学教学建模与改革”“课堂教学创新”“网络学习平台构建与应用”以及“生态化学校建设”6项课题的研究成果被评为浙江省或宁波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发表教育论文20余篇。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是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大政方针。宁波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在方针指导下,积极思考自身发展出路,结合学校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化学校的办学思想。戚昆仑校长说:“如今,生态世界观正逐步形成,用这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重新审视和建构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便赋予了学校教育生态性特点。” 所谓生态化学校建设,正是以生态教育学为视角,从学校内部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建构生态型模式体系。
信息化整合 塑造智慧校园
教育生态化理念被广泛应用在学校建设的每一个角落,为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科技人才,实小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力图塑造一所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实小基于三个立足点推进教育信息化:其一,以应用为主线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包括信息科技课程的开设和学科整合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其二,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构建和应用网上学校;其三,建设信息发布快、管理模式新的智慧校园。戚校长说:“实小推进教育信息化不是‘一时跟风’而是‘一路坚持’;不是‘搭花架子’而是‘实干创新’,要围绕三个立足点,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学校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头戏,全面落实,扎实推进。”
2002年,实小初涉数字化校园的建设;2003年4月,成为宁波市教育局191东方教育网络学校的教育基地,作为“小学生网络学习平台”向社会开放,驶入教育信息化的快行道。
网络学习平台是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一直坚持的建设重点,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了安全、健康、绿色的网上家园。该平台主要设置了学习论坛、作品评析、在线问答、课堂点播、辅导专辑和个性博客六大版块。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网络平台总点击量近1 400万人次,日平均4 500人次;共上传典型课录像600余节,学生论坛帖子约12万篇,作品评析800余篇,学生博客日志26 000余篇。学校网络学习平台拥有四大特点:一是趣味性,网络学习平台模块设置生动,内容丰富多样,学习无拘无束,学生喜欢参与;二是互动性,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都可以通过“BQQ”“学习论坛”等模块互相交流、及时沟通;三是自主性,网络学习平台好比虚拟超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各取所需;四是个性化,学生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中自由表达想法,展现特长。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如果不注重规划、管理与应用,便会成为被现代化设备堆起的“花架子”。实小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将信息化元素应用在校园设施配备上,为学校师生塑造出一所“智慧校园”,让师生直观感受信息时代气息。2012年,学校兴建校园信息大厅,配建了电子橱窗、电子显示屏、触摸式计算机以及玻璃展示墙等设备,并运用这些媒体的展示功能,营造快乐的校园氛围,鼓励求知求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
1.捕捉笑脸 营造快乐校园
通过高清摄像头、相机、手机等设备抓拍学生的笑脸,及时传输到信息大厅中的显示屏进行播放。用这样的方式,感染校园内的每一个人,从而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2.环境监测 引导探索研究
为鼓励学生研究身边的生态环境,信息大厅开辟了环境监测功能,在学校的操场、教室等场所安装噪音、二氧化碳、温度等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并把各种数据实时呈现在大屏中,提示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引导他们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生运用信息大厅中的设备查阅信息
个性化定制 创设“低碳课堂”
教育生态化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学校给予每位学生适合的教育才是至关重要的。实小在为学生构建课程体系时实行个性化定制模式,因材施教。在戚校长看来,每名学生在教育生态环境中,都有自己特长和优势,不应被忽视。只有科学地分析每名学生的智能结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潜在资质以及缺点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的课程菜单,全面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态位”的需求,拓展和优化个人发展生态空间。
据此,实小基于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定位了“基础储备→生存指导→兴趣启蒙→特色培育→选择学习→自主发展”6个学生生态位发展课程的链接,形成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序列,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与之相对应的菜单式课程体系。个性化的菜单式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为前提,在保证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条件下,体现学生发展特色:既满足了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开发了学生拓展性学习;既考虑了学生当前的求知需要又顾及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既关注了所有学生的共同学习需要,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需要;使学生的优势得到培养和发挥,为未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奠定基础。
实小的生态化课堂教学追求“低碳低耗,高质高效”的目标。“低碳低耗”是指要尽量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精讲多练、自主学习。可通过“教学过程四式”实现,包括以下四方面。(1)助教式课堂:不同学科教师进行课堂助教,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学科互通、面批作业等,实现同伴互助。(2)整合式课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生态教育与学科整合、综合实践与学科整合等,实现资源共享。(3)团队式课堂:同一年级组教师结成团队,对同年级的优秀学生进行辅导,实现“团队作战”。(4)小老师课堂:让学生当老师,上台讲课,实现自助式学习。 “高质高效”体现在高效率、高效益和高品质三个层面,效率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和态度;效益是关注教学行为能否对学生产生长久有效的影响;品质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愉悦感和归属感上。可通过“教学管理四化”实现,包括以下四方面。(1)教学常规监管化:做到教学常规“五认真”;做好期中质量分析,进行期末统一考试,实现规范化教学管理。(2)教研活动日常化:要求有教研计划,有学科导师引领,有主评、互评,期末有总结和评比,以教研统教学。(3)教学科研引领化:学习教育思想、申报教研课题、打造精品课、撰写教学论文,以科研领教学。(4)学科竞赛序列化:各学科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活动,如“五校杯”竞赛等,以竞赛促教学。
菜单式的课程体系
良性循环 促进教师发展
实小在教师发展模式中建立了人才流、能量流、物资流等良好的循环机制,构建起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具有可持续性的教师发展模式。生态化的教师发展模式应当注重教师群体的和谐发展和个体的持续发展。戚校长强调,教师的幸福感很重要,如果教师没有幸福感,学生就不会幸福,学校也就难以发展,因此要给为学生未来辛勤付出的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这对他们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据此,学校制定了5项教师发展战略。
1.协同发展—让教师在和谐的氛围中开展竞争
实小以协同发展理念助力教师发展,倡导和谐竞争。在实践操作中强调以下三点:一是提倡团队精神,要求成员之间精诚合作,对学校工作达成共识,步调一致地完成工作,如学校制定的三年发展规划,在教师充分讨论的情况下,达成共识,全体教师自觉行动;二是鼓励团队之间的竞争,如评文明办公室、先进教研组等;三是启用有大局意识观并善于帮助他人的教师。
2.多样发展—让教师在“名师导教”下发展自我
近年来,随着一些老教师的退休,实小补充进来了一批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虽具有发展空间大、创新性强的特点,但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相对较弱,实小希望通过名师指导的方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学校曾聘请郑璧如、黄逸萍和彭娜琪3位全国特级教师定期到校讲座,进行专题指导,重点带徒。
3.自主发展—让教师在“读书行动”中重新认识教育
根据教师自己的意愿,实小建立了适应其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专业成长模式。教师是专业工作者,需要从不断阅读和思考中汲取知识,学习优秀教法、理论并指导自己的行为。根据调查,目前学校教师的读书现状不容乐观,能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的不到20%。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引导教师进行理念和行为习惯的转变,通过“读书行动”培养教师自主发展模式,具体做法包括:读教育名著和原著、举行暑期读书会、进行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4.个性发展—让教师在“鄮西讲坛”中展示风采
为鼓励教师个性发展,实小为全体教师搭建了“百家争鸣”的平台。2010年初,实小教师讲坛正式启动,取名为“鄮西讲坛”。“鄮西讲坛”采用内容不限、时间不定、讲者自荐、听者自邀等方式,让每位教师都有登足讲坛的机会。讲坛开设3年来,共推出讲座110多次,真正成为丰富教师生活,交流教师思想,展示教师才能的平台。
5.平衡发展—让教师在“活力行动”中提升品位
在教师发展模式中,学校鼓励教师随时随地保持高能量的状态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定期举办“活力行动”,倡导教师在校园中进行体育锻炼运动,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面对日常繁重的教育工作。
生态化建设 扮靓人文校园
在建设生态化校园的过程中,最直观的就是打造生态化的校园环境。实小将校园环境看做是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场”,由师生共同营造,无声地浸润和感染着学校中的每一个个体。戚校长说:“生态化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组织气氛、人际关系、学生的学习状况等,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创设生态化校园环境,对于生态化学校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实小分别从清新的自然环境、安全的教育环境、“真”的文化环境出发,扮靓人文校园。
1.清新的自然环境
物质环境是校园生态环境的基础,清新优雅的校园环境是师生所必需并努力追求的。学校采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种植了高质量的前广场草坪,既改善了校园空气质量,又美化环境,同时为学生集会、活动提供了宜人的场所。
2004年学校成为宁波市“环保模范学校”,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绿色学校”。2009年,实小通过向国家环保部申请创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的“国际生态学校”项目。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七步法”积极寻找自己校园中可以改善的环境问题,并开展实践活动,努力使实小向环境友好型校园发展。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实小的校园环境得到优化,师生的主人翁意识逐渐增强,学校更在2011年10月被国家环保部正式授予“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
2.安全的教育环境
近些年,校园惨剧屡屡发生,为学校敲醒警钟,校园安全被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实小在校园安全环境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从人防、技防和网络防护等多方面入手,守护学生健康、安全地成长。
学校组建了门卫保安队、学生值周队、教师值日队、家长义工护苗队和学生安全保护站,共同维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2007年,实小在校园内安装了42个红外线高清摄像头,自动报警系统与公安部门连接,摄像系统能覆盖校园各处,做到基本不留死角。2013年,学校计划在校园的主要活动场所安装传感预警干预系统,对学生的危险行为进行预报和提示,安排相关人员监视,并及时做出反应进行干预。
3.“真”的文化环境
学校的文化环境是一个积累、提炼和坚持的过程,师生会在文化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下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实小从本校校训“以诚为本,求知求真”中提炼出“真”文化,进行宣传,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内涵。“真”,即“本真”,返璞归真,寻根溯源。学校力图通过校园环境设计体现校园文化内涵。实小校门最醒目的位置上树立着一块璞石,其上面题有一字—“真”,寓意做人要真诚实在,做事要符合规律,勉励全体师生呵护纯真的本性,追求万物的本真。
生态化理念早已突破了单纯的环境科学范畴,以文化形态渗透入我们的生活。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被这种“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宁波市实验小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精准地捕捉到了教育发展脉搏,在教育生态化方面积极探索,将一系列生态化概念科学地引入学校教育体系,致力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各地中小学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典型案例,开阔眼界,拓宽办学思路,走出更多、更好的学校发展之路,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更加缤纷多彩。
宁波市实验小学(又名宁波大学附属小学),是一所集生态化、信息化、国际化特点于一身的现代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大潮中,学校依据自身特点结合“以人为本”思想和生态世界观理论形成了建设生态化学校的教育理念。宁波市实验小学戚昆仑校长接受了本刊(www.cmee-online.com)记者的专访,介绍了学校探索生态教育理念,并将其应用在教学实验改革、教师发展模式、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做法,勾勒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戚昆仑,本科,中教高级,中共党员。现任宁波市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担任宁波市政协委员。曾获宁波市优秀教师、宁波市名校长、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浙江省春蚕奖等荣誉称号。近十年来主持并参与全国及省市级多项课题研究,其中“审美教育研究”“选择教育研究”“数学教学建模与改革”“课堂教学创新”“网络学习平台构建与应用”以及“生态化学校建设”6项课题的研究成果被评为浙江省或宁波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发表教育论文20余篇。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是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大政方针。宁波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在方针指导下,积极思考自身发展出路,结合学校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化学校的办学思想。戚昆仑校长说:“如今,生态世界观正逐步形成,用这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重新审视和建构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便赋予了学校教育生态性特点。” 所谓生态化学校建设,正是以生态教育学为视角,从学校内部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建构生态型模式体系。
信息化整合 塑造智慧校园
教育生态化理念被广泛应用在学校建设的每一个角落,为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科技人才,实小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力图塑造一所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实小基于三个立足点推进教育信息化:其一,以应用为主线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包括信息科技课程的开设和学科整合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其二,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构建和应用网上学校;其三,建设信息发布快、管理模式新的智慧校园。戚校长说:“实小推进教育信息化不是‘一时跟风’而是‘一路坚持’;不是‘搭花架子’而是‘实干创新’,要围绕三个立足点,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学校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头戏,全面落实,扎实推进。”
2002年,实小初涉数字化校园的建设;2003年4月,成为宁波市教育局191东方教育网络学校的教育基地,作为“小学生网络学习平台”向社会开放,驶入教育信息化的快行道。
网络学习平台是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一直坚持的建设重点,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了安全、健康、绿色的网上家园。该平台主要设置了学习论坛、作品评析、在线问答、课堂点播、辅导专辑和个性博客六大版块。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网络平台总点击量近1 400万人次,日平均4 500人次;共上传典型课录像600余节,学生论坛帖子约12万篇,作品评析800余篇,学生博客日志26 000余篇。学校网络学习平台拥有四大特点:一是趣味性,网络学习平台模块设置生动,内容丰富多样,学习无拘无束,学生喜欢参与;二是互动性,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都可以通过“BQQ”“学习论坛”等模块互相交流、及时沟通;三是自主性,网络学习平台好比虚拟超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各取所需;四是个性化,学生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中自由表达想法,展现特长。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如果不注重规划、管理与应用,便会成为被现代化设备堆起的“花架子”。实小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将信息化元素应用在校园设施配备上,为学校师生塑造出一所“智慧校园”,让师生直观感受信息时代气息。2012年,学校兴建校园信息大厅,配建了电子橱窗、电子显示屏、触摸式计算机以及玻璃展示墙等设备,并运用这些媒体的展示功能,营造快乐的校园氛围,鼓励求知求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
1.捕捉笑脸 营造快乐校园
通过高清摄像头、相机、手机等设备抓拍学生的笑脸,及时传输到信息大厅中的显示屏进行播放。用这样的方式,感染校园内的每一个人,从而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2.环境监测 引导探索研究
为鼓励学生研究身边的生态环境,信息大厅开辟了环境监测功能,在学校的操场、教室等场所安装噪音、二氧化碳、温度等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并把各种数据实时呈现在大屏中,提示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引导他们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生运用信息大厅中的设备查阅信息
个性化定制 创设“低碳课堂”
教育生态化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学校给予每位学生适合的教育才是至关重要的。实小在为学生构建课程体系时实行个性化定制模式,因材施教。在戚校长看来,每名学生在教育生态环境中,都有自己特长和优势,不应被忽视。只有科学地分析每名学生的智能结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潜在资质以及缺点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的课程菜单,全面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态位”的需求,拓展和优化个人发展生态空间。
据此,实小基于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定位了“基础储备→生存指导→兴趣启蒙→特色培育→选择学习→自主发展”6个学生生态位发展课程的链接,形成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序列,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与之相对应的菜单式课程体系。个性化的菜单式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为前提,在保证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条件下,体现学生发展特色:既满足了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开发了学生拓展性学习;既考虑了学生当前的求知需要又顾及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既关注了所有学生的共同学习需要,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需要;使学生的优势得到培养和发挥,为未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奠定基础。
实小的生态化课堂教学追求“低碳低耗,高质高效”的目标。“低碳低耗”是指要尽量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精讲多练、自主学习。可通过“教学过程四式”实现,包括以下四方面。(1)助教式课堂:不同学科教师进行课堂助教,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学科互通、面批作业等,实现同伴互助。(2)整合式课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生态教育与学科整合、综合实践与学科整合等,实现资源共享。(3)团队式课堂:同一年级组教师结成团队,对同年级的优秀学生进行辅导,实现“团队作战”。(4)小老师课堂:让学生当老师,上台讲课,实现自助式学习。 “高质高效”体现在高效率、高效益和高品质三个层面,效率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和态度;效益是关注教学行为能否对学生产生长久有效的影响;品质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愉悦感和归属感上。可通过“教学管理四化”实现,包括以下四方面。(1)教学常规监管化:做到教学常规“五认真”;做好期中质量分析,进行期末统一考试,实现规范化教学管理。(2)教研活动日常化:要求有教研计划,有学科导师引领,有主评、互评,期末有总结和评比,以教研统教学。(3)教学科研引领化:学习教育思想、申报教研课题、打造精品课、撰写教学论文,以科研领教学。(4)学科竞赛序列化:各学科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活动,如“五校杯”竞赛等,以竞赛促教学。
菜单式的课程体系
良性循环 促进教师发展
实小在教师发展模式中建立了人才流、能量流、物资流等良好的循环机制,构建起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具有可持续性的教师发展模式。生态化的教师发展模式应当注重教师群体的和谐发展和个体的持续发展。戚校长强调,教师的幸福感很重要,如果教师没有幸福感,学生就不会幸福,学校也就难以发展,因此要给为学生未来辛勤付出的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这对他们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据此,学校制定了5项教师发展战略。
1.协同发展—让教师在和谐的氛围中开展竞争
实小以协同发展理念助力教师发展,倡导和谐竞争。在实践操作中强调以下三点:一是提倡团队精神,要求成员之间精诚合作,对学校工作达成共识,步调一致地完成工作,如学校制定的三年发展规划,在教师充分讨论的情况下,达成共识,全体教师自觉行动;二是鼓励团队之间的竞争,如评文明办公室、先进教研组等;三是启用有大局意识观并善于帮助他人的教师。
2.多样发展—让教师在“名师导教”下发展自我
近年来,随着一些老教师的退休,实小补充进来了一批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虽具有发展空间大、创新性强的特点,但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相对较弱,实小希望通过名师指导的方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学校曾聘请郑璧如、黄逸萍和彭娜琪3位全国特级教师定期到校讲座,进行专题指导,重点带徒。
3.自主发展—让教师在“读书行动”中重新认识教育
根据教师自己的意愿,实小建立了适应其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专业成长模式。教师是专业工作者,需要从不断阅读和思考中汲取知识,学习优秀教法、理论并指导自己的行为。根据调查,目前学校教师的读书现状不容乐观,能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的不到20%。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引导教师进行理念和行为习惯的转变,通过“读书行动”培养教师自主发展模式,具体做法包括:读教育名著和原著、举行暑期读书会、进行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4.个性发展—让教师在“鄮西讲坛”中展示风采
为鼓励教师个性发展,实小为全体教师搭建了“百家争鸣”的平台。2010年初,实小教师讲坛正式启动,取名为“鄮西讲坛”。“鄮西讲坛”采用内容不限、时间不定、讲者自荐、听者自邀等方式,让每位教师都有登足讲坛的机会。讲坛开设3年来,共推出讲座110多次,真正成为丰富教师生活,交流教师思想,展示教师才能的平台。
5.平衡发展—让教师在“活力行动”中提升品位
在教师发展模式中,学校鼓励教师随时随地保持高能量的状态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定期举办“活力行动”,倡导教师在校园中进行体育锻炼运动,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面对日常繁重的教育工作。
生态化建设 扮靓人文校园
在建设生态化校园的过程中,最直观的就是打造生态化的校园环境。实小将校园环境看做是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场”,由师生共同营造,无声地浸润和感染着学校中的每一个个体。戚校长说:“生态化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组织气氛、人际关系、学生的学习状况等,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创设生态化校园环境,对于生态化学校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实小分别从清新的自然环境、安全的教育环境、“真”的文化环境出发,扮靓人文校园。
1.清新的自然环境
物质环境是校园生态环境的基础,清新优雅的校园环境是师生所必需并努力追求的。学校采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种植了高质量的前广场草坪,既改善了校园空气质量,又美化环境,同时为学生集会、活动提供了宜人的场所。
2004年学校成为宁波市“环保模范学校”,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绿色学校”。2009年,实小通过向国家环保部申请创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的“国际生态学校”项目。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七步法”积极寻找自己校园中可以改善的环境问题,并开展实践活动,努力使实小向环境友好型校园发展。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实小的校园环境得到优化,师生的主人翁意识逐渐增强,学校更在2011年10月被国家环保部正式授予“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
2.安全的教育环境
近些年,校园惨剧屡屡发生,为学校敲醒警钟,校园安全被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实小在校园安全环境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从人防、技防和网络防护等多方面入手,守护学生健康、安全地成长。
学校组建了门卫保安队、学生值周队、教师值日队、家长义工护苗队和学生安全保护站,共同维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2007年,实小在校园内安装了42个红外线高清摄像头,自动报警系统与公安部门连接,摄像系统能覆盖校园各处,做到基本不留死角。2013年,学校计划在校园的主要活动场所安装传感预警干预系统,对学生的危险行为进行预报和提示,安排相关人员监视,并及时做出反应进行干预。
3.“真”的文化环境
学校的文化环境是一个积累、提炼和坚持的过程,师生会在文化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下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实小从本校校训“以诚为本,求知求真”中提炼出“真”文化,进行宣传,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内涵。“真”,即“本真”,返璞归真,寻根溯源。学校力图通过校园环境设计体现校园文化内涵。实小校门最醒目的位置上树立着一块璞石,其上面题有一字—“真”,寓意做人要真诚实在,做事要符合规律,勉励全体师生呵护纯真的本性,追求万物的本真。
生态化理念早已突破了单纯的环境科学范畴,以文化形态渗透入我们的生活。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被这种“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宁波市实验小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精准地捕捉到了教育发展脉搏,在教育生态化方面积极探索,将一系列生态化概念科学地引入学校教育体系,致力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各地中小学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典型案例,开阔眼界,拓宽办学思路,走出更多、更好的学校发展之路,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更加缤纷多彩。